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2.
长江中下游滩地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滩地是特殊的造林地。滩地造林技术 :选择造林地块要注意滩面高程及地下水位等因子 ;造林地整理要加强沥水 ;选择耐水湿且耐旱树种 ,中至大密度冬季造林。可采取多种产业复合经营的模式 ,加强管理 ,能获得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3.
4.
5.
6.
紫色土流失区造林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紫色土流失区造林技术是在划分流失地类型的基础上,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适地适材选择造林树种。流失区适宜造林树种以侧柏为主,辅以建柏、闽粤栲、火力楠等树种。 相似文献
7.
元宝枫(Acer truncatum Bunge),又名五角枫、枫千树等,是槭树科槭树属落叶乔木.原系我国北方野生树种,树形优美,叶形秀丽,嫩叶红色,入秋后,叶片变色,红绿相映,甚为美丽,是城乡绿化和退耕还林的好树种.元宝枫木材是纺织工业特用材.种仁含油率48%,其油既是优质食用油,又是一种高效、无毒、抗癌的保健油.油渣制取酱油,谷氨酸含量较高.种仁含蛋白质25.6%,是新型的蛋白资源.种皮含单宁60%,是进口黑荆树单宁的同族替代产品.花能养蜂,叶可制茶.元宝枫具有内、外生菌根,有改良土壤作用.元宝枫是集多种效益于一体的重要生态、经济树种之一,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珊瑚树是阔叶乡土树种,是一种良好的生态公益林树种,全年常绿、枝繁叶茂、青翠浓郁、花白果红、绚烂可爱,它耐火力强,对多种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具有较好的吸尘作用:它适应性强,喜光亦耐阴,根系发达,萌芽力强,在南澳岛的各个角落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10.
陈国强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1997,(1):51-53
由于飞播造林对树种选择的局限性以及立地条件对树种要求的严格性,使飞播造林播区设计质量能否得到保护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建水县1995年飞播造林播区设计中立地条件与树种设计的分析和评价、旨在对今后提高飞播造林播区设计质量方面提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通过对福清沿海滩涂围垦区盐碱地造林绿化的试验研究,打破了旧的一套造林模式,采用适合盐碱地特点的造林技术措施,使盐碱地造林绿化获得成功,文章对造林模式和管理办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经过连续3年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对辐射松(Pinus radiataD.Don)造林及幼林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干旱地带采用水平沟、短册状整地比穴状整地造林成活率提高2.4~7.8个百分点,保存率提高1.0~7.6个百分点,高生长量提高7.8 cm~28.4 cm,地径生长量提高0.28 cm~0.84 cm。(2)水平沟整地比短册状、穴状整地0~100 cm土壤含水量全年分别提高1.29个百分点和2.08个百分点,旱季分别提高1.36个百分点和1.37个百分点,雨季分别提高1.16个百分点和2.87个百分点;短册状整地比穴状整地0~100 cm土壤含水量全年提高0.80个百分点,旱季提高0.01个百分点,雨季提高1.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植树造林与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再造秀美山川,实现上游不受穷,下游不受灾,全国不受害(沙尘暴),人民能富裕的远大目标。而植树造林与退耕还林的基础是整地,只有科学的标准化整地,只有把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变为集水、集土、集肥的“三集”,才能保证植树造林与退耕还林的高成活、高生长和高效益,才能实现植树造林与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否则,必然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一、什么是科学整地根据“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肥是生长之力”的植物生长三要素,所谓科学整地,必须要解决好三个…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免耕法造林技术,该法不仅可节约造林成本,更重要的是达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目的,是一种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造林方法,林业主管部门必须大力提倡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造林成效定量评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造林贡献率的定义和算法作为造林成效评价的指标,根据8次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和近60年全国造林面积数据进行分析,认为1950—2008年,全国累计造林面积26 137.92万hm2,人工造林累计成林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10.44个百分点。但人工林成林后采伐和征占用达38.45%,保存面积为61.55%。60年全国造林贡献率平均为38.44%,最近15年造林贡献率平均为50.20%,造林成效正在逐渐提高。在造林立地条件较差,投入较低,采伐利用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人工造林取得较大成绩,人工林林产品供应在木材、林化工业和药用原料、食用产品、生态产品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1950—2008年,60年森林采伐总蓄积量为154.52亿m3,获得木材总计92.71亿m3;其中采伐人工林蓄积量达15.41亿m3,占采伐森林总蓄积的10%,近5年已达到39.44%。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