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利用牙克石市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共计50a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初终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牙克石市积温呈升高的趋势,其中0℃积温倾向率平均为74.6℃/10a,5℃积温倾向率平均为67.5℃/10a,10℃积温倾向率平均为69.4℃/10a。并且积温值、积温日数、积温的初、终日期均呈现出波动上升(或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2.
博克图地区积温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博克图国家基准气候站1981~201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初终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博克图地区有效积温呈增加趋势,其中稳定0℃积温平均每10a增加了90℃,10℃平均每10a增加52℃,并且积温、有效积温的初、终日期在逐年推迟,初、终间日数在增加。  相似文献   

3.
利用万山区国家气象观测站1978—2019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法、M-K检验法、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万山区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光、热、水指标的气候资源特征值.结果表明,近42年万山区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0.25℃/10 a,2002年为突变时间点,其中春季升温明显;降水量平均增长率为27.5 mm/10 a,变化趋势不明显;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率为54.0 h/10 a,2010年为突变时间点,其中秋季下降趋势显著;稳定通过5℃初日每10年推后1 d,稳定通过10℃初日每10年提前4 d,稳定通过15℃初日每10年提前4 d、终日每10年推后3 d.稳定通过5、10、15℃的初日至终日持续天数增长率分别为5、6、6 d/10 a.稳定通过0、5、10、15℃的活动积温变化显著,倾向率分别为110.6、99.8、117.2、131.9(℃·d)/10 a,稳定通过20℃活动积温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10年莫旗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初终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莫旗地区10℃积温及积温日数呈增加趋势,≥10℃积温的倾向率为90.3℃/10年。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10年莫旗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初终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莫旗地区10℃积温及积温日数呈增加趋势,≥10℃积温的倾向率为90.3℃/10年。  相似文献   

6.
阿勒泰地区近50 a≥0 ℃积温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勒泰地区近50 a≥0℃界限温度内的积温及持续日数、初终日的时空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0℃界限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近50 a阿勒泰地区≥0℃积温及持续日数、终日的倾向率分别以71.7℃·d/10a、2.8 d/10a、2.5 d/10a增加.吉木乃县和福海县≥0℃初日呈明显提前趋势外,其它县市均不明显.≥0℃积温及持续日数、终日突变年份分别为1994年、1977年、1988年.各县市≥0℃积温和持续日数突变后较突变前分别增加120℃·d以上和6d以上,其中富蕴县积温增加最多为346℃·d,福海县持续日数延长最多为14 d.≥0℃积温及持续日数的周期震荡变化趋势表明,在未来≥0℃界限温度内积温和持续日数将呈持续升高和增加趋势.[结论]近50 a≥0℃界限温度内的积温及持续日数、终日均呈增加和延迟趋势,研究期内均发生突变,突变后较突变前增加幅度大,但≥0℃初日整体提前趋势不明显.≥0℃积温及持续日数存在周期震荡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山东农业科学》2019,(8):100-106
利用1961—2015年山东省17个气象站点和山东省周边12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和该区域的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用混合插值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山东省≥1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10℃初日的空间分布呈现西部早,向东向北逐渐滞后的特征。≥10℃终日的空间分布呈现中部山区和胶东半岛高海拔地区早、南部地区和沿海地区晚的特征。≥10℃持续日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地区和济南西部及北部地区长、中部山区和胶东半岛高海拔地区短的特征。≥10℃活动积温的空间分布呈现西南地区高、中部山区和胶东半岛中北部低的特征。1961—2015年间,山东省17个气象站≥10℃初日均呈现提前趋势,17个气象站点平均气候倾向率为-1.38 d/10a;≥10℃终日,除烟台外,其余16个气象站点呈推迟趋势,17个气象站点平均气候倾向率为0.74 d/10a;17个气象站点≥10℃持续日数均呈增大趋势,其平均气候倾向率为2.12 d/10a;17个气象站≥10℃的活动积温均呈现增大趋势,17个站平均气候倾向率为63.10℃·d/10a。  相似文献   

8.
利用海东市乐都区气象局1961—2015年地面气象观测气温资料,用五日滑动平均法统计计算稳定通过0℃、10℃初终日日期,对0℃、10℃初终日期进行年代际数值变化特征分析,对持续日数、活动积温进行excel线性趋势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际变化二界限温度的初日提前,终日延后,持续日数延长,活动积温升高。0℃各要素随年代变化变化趋势平稳,10℃各要素在1961~2010年变幅较小,2011~2015年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1—2018年英吉沙县国家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依据应用气候学原理,分别对各站≥0、5、10、15、20℃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及积温进行了统计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各界限温度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英吉沙县≥0、5、10、15、20℃积温增加趋势明显,倾向率分别为144、127、151、208、116℃·d/10年,其中≥15℃的热量资源变幅最大;≥0℃初日平均提前1.5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0.3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4.0 d/10年;≥5℃初日平均提前3.0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2.3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8.8 d/10年;≥10℃初日平均提前3.1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2.6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5.7 d/10年;≥15℃初日平均提前6.8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1.9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5.2 d/10年;≥20℃初日平均提前3.5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0.4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1.8 d/10年;英吉沙县≥0、5、10、15、20℃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增加是受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廷后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背景下辽阳市≥1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辽阳市≥1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辽阳市气象局1956—2010年≥1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活动积温资料,分析近55年辽阳市≥1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来≥10℃初日呈弱提前趋势,≥10℃终日以1.75 d/10年的速率显著延后,≥10℃持续日数平均以2.57 d/10年的速率显著增多,≥10℃活动积温以58.4℃/10年的速率在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25-226
利用平塘县一般气象站1970—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分析稳定通过10℃积温及积温日数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以及其初终日变化,计算0℃以上每1℃范围内积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平塘站稳定通过10℃年积温呈上升趋势,尤其进入21世纪后上升幅度加大;而稳定通过10℃的年日数变化平缓,多年平均为254 d,均在平均值附近波动;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变化较大,初日在4月之前就出现的保证率为90%,终日92.7%出现在12月中旬之前。分析平塘站1970—2010年每1℃积温分布可得到界限内积温随温度界限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对应温度界限为24℃。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15年山东省17个气象站点和山东省周边12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和该区域的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用混合插值方法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山东省≥0℃初、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0℃初日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早、北部晚、山区早和平原地区晚的特征;≥0℃终日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沿海地区晚和中部、北部地区早的特征;≥0℃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布为南部、沿海地区长,中部山区、内陆及北部地区短;≥0℃积温空间分布特征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近55年来山东省17个气象站≥0℃初日均呈现提前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2.74 d/10 a,且除烟台外,其他站点的提前趋势均达到显著水平;≥0℃终日的变化未呈现明显的规律,且所有站点的变化趋势均未达到显著水平;≥0℃持续时间和积温均呈现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4.33 d/10 a和65.86(℃·d)/10 a,且除菏泽、兖州、日照、青岛、烟台和威海的≥0℃持续时间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站点≥0℃持续时间和积温的变化趋势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北京市山区和平原两大农业种植生态区的9个代表气象观测站,基于1961~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逐年山区和平原的≥0℃活动积温、≥10℃活动积温、≥10℃有效积温、稳定通过0、5、10、15和20℃的初、终日期及持续日数、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季节日较差平均值和年较差、初、终霜日期、无霜期日数和冬季负积温等热量资源指标的历史变化趋势特征,同时以突变理论中的Mann-Kendall方法检测分析热量资源指标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山区和平原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在1961~2008年呈上升趋势,平原上升趋势比山区明显,平原在1996年存在突变点;山区和平原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的初日突变后比突变前提前了4~10d,终日山区和平原没有突变点,但也分别推迟了0~3d和1~10d,初终日持续日数也呈增加趋势,但平原多于山区,高温区域低于低温区域;年极端最低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原比山区增温速度快;年极端最高气温呈现不明显的上升趋势;除山区的夏季和秋季外,年较差和季平均气温日较差都呈现减小的趋势;初霜日期推迟,终霜日期提前,无霜期日数增加,山区比平原表现更为显著;平原区和山区冬季负积温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原高于山区。  相似文献   

14.
选取了河西走廊西部的酒泉市绿洲区为代表,利用境内8个气象站1961—2018年的逐日气温实测数据,主要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气候倾向率、M-K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60年典型绿洲生态区≥10℃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积温区域分布不均,差异较大;≥10℃积温呈现出初日提前、终日推迟为主的增加趋势;近60年≥10℃积温、终日和持续日数分别在2004、1974和1997年发生了突变;≥10℃积温存在准26年强振荡周期,在1961—1970年、1971—1999年以及21世纪以来大致呈现了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过程;≥10℃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短周期振荡在各时段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乐都区气象局近60年地面气象观测实测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对稳定通过0℃、10℃二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进行统计计算,并根据统计结果对其初终日期、持续日数、活动积温从极值分布、年代际平均值变化情况、逐年变化趋势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经分析,随着历年年平均气温逐步升高,稳定通过二界限温度的初日提前,终日延后,持续日数延长,活动积温升高的变化特征显著,二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在资料前期变率相对较小,后期变率增大。≥0℃各要素随年际(年代际)变化相对平稳,≥10℃各要素振荡上升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近50年0℃积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江苏省3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有效日数、期内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江苏省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呈显著提前的趋势,平均每10年提前3.7d;终日没有明显提前或延迟变化趋势;有效日数和期内积温变化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有效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4.5d,期内积温平均每10年增加96.9℃ ·d.全省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有效日数、期内积温分别在1986、1989、1994年发生突变.稳定通过0℃的初日在1961-1985年内平均为2月5日,1986-2010年提前至1月24日,提前幅度最大的是苏南地区;有效日数1961-1988年内平均为320 d,1989-2010年增加为338 d,增加最多的是淮北及江淮之间西部地区;期内积温1961-1993年内平均为5335℃·d,1994-2010年上升为5712℃·d,苏锡常及泰州南部地区上升最多.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灵璧县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利用灵璧县国家气象站1957—2020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农业保证率方法,分析灵璧县农业气候资源特征。结果表明:80%保证率下,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的初日均呈提前趋势,终日均呈后推趋势,持续日数均呈增加趋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的初、终日间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则呈明显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开原市1955年~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5日滑动平均法确定稳定通过≥0℃和≥10℃的初终日期,并分别计算初终日期间的活动积温作为≥0℃和≥10℃积温,从而分析研究了开原主要界限温度初始日期变化、终止日期变化、持续天数和积温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变化对全省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业生产合理规划布局及充分利用农业生态资源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当前全球普遍升温的气候变化,利用1960~2014年辽宁省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资料,在Matlab和ArcGIS等技术支持下,分析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初日、终日、持续天数和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农业界限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辽宁省10 ℃农业界限温度初日气候倾向率为-0.445 d/10年,终日气候倾向率为1.757 d/10年,持续天数气候倾向率为2.202 d/10年,积温气候倾向率为53.73 ℃·d/10年;1960~2014年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延后、持续天数增加、积温增加,变化幅度与纬度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从空间变化来看,农业界限温度初日由西南向东北推迟、终日由东北向西南延后、积温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结论]未来辽宁省种植趋势应以辽西山地丘陵区为核心,向中部平原区和辽东低山丘陵区扩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从而推动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53—2014年青海省共和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5 d滑动平均法统计分析稳定通过≥0℃和≥3℃的初终日期,并分别求算初、终日期间持续日数和初、终日期间≥0℃、≥3℃的积温。结果表明,各界限温度初日呈现提前趋势,终日呈现推后趋势;各界限温度间的持续日数和积温均呈现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