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梵净山雷山杜鹃根部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雷山杜鹃根部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雷山杜鹃等高山常绿杜鹃优良菌株的筛选奠定基础。采用根段直接培养法分离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的菌株。结果表明,经形态学观察,分离菌株分为25个形态类型;rDNA ITS序列分析显示,25个形态类型的菌株中,除6个形态类型的菌株分类地位尚不能确定外,其余19个形态类型的菌株都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真菌。综上说明,雷山杜鹃根部真菌种类丰富,其中包括典型的欧石楠类菌根(ERM)真菌-树粉孢属(Oidiodendron,Myxotrichaceae)真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30株中国兰属植物菌根真菌进行分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进一步探讨中国兰属植物与其菌根真菌的专一性。【方法】以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分离自云南6种兰属植物的30株菌根真菌的rD-NA ITS序列,再与GenBank中的菌株rDNA ITS序列进行Blast比对,并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rDNA ITS序列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的30株菌根真菌分别隶属于镰刀菌属、毛壳菌属、柱孢霉属和瘤菌根菌属,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菌根真菌ITS1-5.8S-ITS2序列总长429~563bp,GC含量为41.67%~58.06%,其中ITS1长92~259bp,GC含量为47.66%~58.62%;5.8S长155~158bp,GC含量为40.81%~52.05%;ITS2长146~192bp,GC含量为38.78%~55.56%;聚类分析显示,30株菌根真菌可分为4组,其中,分离自送春、蕙兰、建兰的菌根真菌皆属于镰刀菌属,聚在Ⅰ组上;分离自春剑的菌根真菌除CJ7单独聚在Ⅳ组外,其他均聚在Ⅰ组上;分离自莲瓣兰、春兰的菌根真菌分别聚在Ⅱ和Ⅲ与Ⅰ和Ⅱ2个分支上,分离自莲瓣兰的菌根真菌聚在Ⅱ、Ⅲ2个分支上。【结论】在供试的6种兰属植物中,春剑、春兰、莲瓣兰和蕙兰菌根真菌的遗传多样性较送春、建兰丰富;蕙兰、送春、建兰与菌根真菌的专一性较强,而春剑、春兰、莲瓣兰与菌根真菌的专一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
为鹿蹄草耐寒性与其菌根真菌的关系研究奠定基础,对采集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凉水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鹿蹄草根部真菌进行分离,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分为8个形态类型且菌落颜色、质地和外形不同;菌丝特征差异较大,多具隔膜;8株菌株的生长速度不同,生长最快的菌株培养15d,菌落直径达7.8cm;最慢的培养30d仅6.5cm;rDNA ITS序列分析显示,新丛赤壳属(Neonectria)1株、木霉属(Trichoderma)1株、镰刀菌属(Fusarium)1株和Uncultured fungus 5株,其中镰刀菌属真菌在鹿蹄草根中为首次发现。鹿蹄草能与多种属真菌建立共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鹿蹄草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对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根部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筛选,依据形态特征和r DNA ITS序列信息,对比临近根部土壤中的真菌,共分离出5种真菌。结果表明,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拟盾壳霉(Paraconiothyrium hawaiiense)均为与杜鹃花共生的真菌类型。该研究为后续杜鹃花和根际微生物共生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云南几种兰花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采自云南昆明的墨兰,文山红竹兰、大雪素、小雪素、惠兰、春绿兰以及采自丽江、保山的小雪素根中分离到12株真菌。通过培养性状、ITS序列分析鉴定得出分离菌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格孢腔菌属(Pleospora)、毛壳菌属(Choetarnium)、柱孢属(Cylindrocarpon sp.)。本文首次从采自云南的大雪素和小雪素中分离兰花菌根真菌。从墨兰中分离到格孢腔菌属(Pleospora)真菌在国内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对秦岭山区虎杖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摇瓶发酵,通过对其发酵液及菌丝的乙酸乙酯萃取液进行HPLC分析,获得1株既产白藜芦醇又产白藜芦醇苷的菌株,产量均在4 mg/L以上.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及菌丝ITS序列分析,将该株菌确定为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丛梗孢科青霉属(Penicillium sp.)真菌.  相似文献   

7.
以生长于海南岛霸王岭的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为材料,用分子检测技术对其根部真菌的r DNA-ITS序列进行扩增、克隆、测序,以及序列分析,共检测出28种真菌,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19种,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8种,接合菌门(Zygomycota)1种,其中物种最丰富的真菌类群为子囊菌门锤舌菌纲的柔膜菌目。采用Bootstrap法估算真菌的物种丰富度,表明霸王岭地区毛棉杜鹃的根系真菌至少有37种,并且物种累积曲线显示:随着根系真菌的宿主植物个体数增加,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增大,且物种数增加的潜力仍然较大。研究结果表明,毛棉杜鹃根部真菌种类极丰富,有必要全面开展杜鹃花属植物根部真菌分子检测,并从中筛选出对杜鹃花属植物生长有良好效应的真菌。全面揭示杜鹃花属植物的根部共生真菌多样性必将有助于杜鹃花属植物的保育与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益生真菌对大花蕙兰组培苗生长的促进效应,从野生兰科植物根系分离的内生真菌中筛选出2株真菌菌株C2y1和S1g1,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和ITS序列鉴定,分析2株真菌共生对大花蕙兰幼苗营养生长、矿质元素吸收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检测了真菌在兰花根系中的定殖特点。结果表明:2株真菌能促进大花蕙兰植株根系生长、总生物量增长和叶绿素含量增加;C2y1相比于对照能显著促进大花蕙兰幼苗对N、P、K、Fe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尤其是菌根化苗Fe元素含量高出对照163.24%;菌株S1g1则显著促进植株对Ca、Mn、Zn的吸收,处理植株的Ca和Zn含量高出对照62.00%和68.09%;形态结构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表明C2y1为兰科丝核菌类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sp.)真菌,S1g1为黄丝菌科Cephalotheca属真菌。显微结构分析表明,C2y1菌丝可侵入兰根皮层细胞,并形成典型的菌丝结,而S1g1仅在兰根的根被组织聚集。菌根化可有效促进大花蕙兰组培苗的营养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而不同种类的真菌对其促进效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对兰科杓兰属大花杓兰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潜在兰科菌根真菌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克隆文库技术对大花杓兰根际土壤真菌的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及BLAST分析。【结果】共获得96个真菌克隆,其中44个克隆鉴定为未知真菌,52个真菌克隆基于97%的序列相似性被划分为24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属于5门6纲11目16科15属。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为大花杓兰根际土壤的主要真菌类群。综合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研究报道,对24个OUTs进一步分析,发现4个OTUs为潜在的兰科菌根真菌,分别属于角担菌科Ceratobasidiaceae的丝核菌属Rhizoctonia(OTU1)和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OTU2)及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OTU3和OTU4)。【结论】根际土壤真菌及潜在兰科菌根真菌类群的构成及多样性研究,对从土壤中分离筛选有效的大花杓兰菌根真菌及其野生种群的迁地保育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根腐病草莓及根系土壤的微生物种类,本文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对患病草莓根系土壤以及草莓根茎进行真菌分离,并利用ITS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根腐病草莓病株中共分离得到12种不同的真菌,经ITS序列同源性分析,这12种真菌分别属于孢球拖霉属(Gongronella sp.)、黄瓜萎蔫病菌(Plectosphaerella s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织球壳菌属(Plectosphaerella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盘多毛孢属(Neopestalotiopsis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梭孢壳属/草根霉属(Thielavia sp.)八个真菌种属。其中孢球拖霉属(Gongronella sp.)、盘多毛孢属(Neopestalotiopsis sp.)和梭孢壳属/草根霉属(Thielavia sp.)为首次在草莓根腐病植株中发现。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草莓土传疾病根腐病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美花兰(Cymbidium insigne)为大花蕙兰(Hybrid cymbidium)杂交育种的主要原生种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内生真菌在兰科植物整个生活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美花兰内生真菌菌群种类,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首次对海南岛五指山地区的野生美花兰根部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根据所分离真菌的形态和ITS序列进行鉴定。共分离到内生真菌132株,确定为14属,隶属于半知菌类的Pestalotiopsis 5株,Aspergillus 16株,Penicillium 27株,Trichoderma 13株,Cylindrocarpon 14株,Curvularia 4株,Nigrospora 3株;Nodulisporium 11株,子囊菌门的Chaetomium 3株,Pezicula 1株,Neonectria 6株,Cryptosporiopsis 6株;担子菌门的Tulasnella 9株;Ascomycete sp.9株,因未见产孢暂不能确定其具体分类地位;5株菌(W2-2 1株、W2-6 2株及W6-5 2株)经诱导未见产孢,且其ITS序列与GeneBank中的序列相似性较低,可能是新的属或种。将所得ITS序列提交GeneBank,获得新的登陆号HQ889705-HQ889725。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野生笃斯越橘根系内生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长白山野生笃斯越橘菌根的形态结构和内生真菌的分布特征及种类,通过压片法对野生笃斯越橘菌根形态和内生真菌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根段组织直接培养分离法和根段组织研磨培养分离法对根系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结合真菌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笃斯越橘菌根侵染率高达75%;对菌丝的形态观察得出,至少3类不同形态的内生真菌参与菌根的形成,粗菌丝形成致密的菌丝团,细菌丝形成疏松的菌丝团,疏松的粗菌丝贯穿细胞。两种分离方法共分离得到175株内生真菌,其中150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综合鉴定为5属8种,其中Phialocephala spp.是优势属,占菌株总数的68.57%。根段组织研磨培养分离法较根段组织直接培养分离法获得的内生真菌多,细菌根较粗菌根多。研究获得的大量内生真菌资源为进一步生物防治菌株的筛选、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生态条件对越橘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生态条件下越橘花芽分化进程、花芽量进行调查发现,积温、无霜期、年平均温度是影响花芽分化和花芽量的主要因子。高丛越橘"蓝丰"和"埃利奥特"、半高丛越橘"北春"、矮丛越橘"美登"4个品种花芽分化进程在3种生态条件下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山东地区最早,吉林地区最晚,辽宁介于二者之间。高丛越橘花芽分化需要较长的无霜期和较高的积温,吉林地区生态条件不能满足其需要,在当年不能完成花芽分化;矮丛越橘"美登"物候期最早,生育期较短,在积温高、无霜期长的辽宁、山东地区,该品种出现二次开花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白芨内生菌的多样性,从新鲜白芨根中提取内生真菌的DNA,构建ITS r DNA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多项信息分析。结果显示,白芨内生真菌主要属于担子菌门(83.4%)和子囊菌门(14.3%),另外2.3%无法鉴定;担子菌门、子囊菌门、接合菌门的菌根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834 1、0.142 6、0.000 3,无法鉴定的真菌菌根优势度指数为0.022 9。纲、目的分类水平上,伞菌纲蜡壳菌目占83.4%,盘菌纲盘菌目占11.4%,锤舌菌纲柔膜菌目占2.1%,无法鉴定的占2.3%。科分类水平上,内生真菌主要属于Serendipitacea(83.4%)和盘菌科(11.4%)。属的分类水平上,梨形孢属(Piriformospora)占83.4%。Shannon index、Chao1、Observed species和Simpson 4种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白芨菌根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省蒙自市6个主要枣树栽培品种储藏期的腐烂果实表面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得到25株优势病原真菌,分别扩增得到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通过对ITS的生物信息学和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菌落形态特征,鉴定病原真菌分别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葡萄座腔菌属(Neofusicoccum sp.)和脉纹孢菌属(Neurospora sp.)。  相似文献   

16.
从福建省得到被致病菌强烈感染的水葫芦植株,从中分离到致病菌菌株FJ24。形态学鉴定表明,该致病菌属于尾孢属。对该菌株的ITS区、EF-1、β-Tub、His-H3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显示其与目前已经分离、发现的多种尾孢属水葫芦致病菌存在着99%以上的序列相似性,可以认为其属于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丝孢目、淡丛梗孢科、尾孢属的Cercospora piaropi。  相似文献   

17.
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甚至整个生长阶段依赖于共生真菌。滇西槽舌兰(Holcoglossum rupestre)是我国特有极度濒危物种,为了更好地开展其种质资源保护,采集云南香格里拉、楚雄、昆明盘龙、昆明呈贡的滇西槽舌兰植株,基于ITS rDNA序列对其根部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并研究这些内生真菌对叠鞘石斛(Dendrobium denneanu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滇西槽舌兰4个分布地植株的根内共分离、鉴定出68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粪壳菌纲(Sordriomycetes)、伞菌纲(Agaricomycetes)和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3个纲18个属。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间座壳属(Diaporthe)、胶膜菌属(Tulasnella)、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7.94%、10.29%、8.82%、8.82%,为主要优势内生真菌。胶膜菌属和角担菌属为滇西槽舌兰首次分离到的兰科共生菌,且胶膜菌属的P2和P47菌株可以显著促进叠鞘石斛种子萌发进程及萌发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西藏3种疯草中合成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鉴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从西藏毛瓣棘豆、冰川棘豆、茎直黄芪中分离内生真菌。【方法】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内生真菌中的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筛选可生成SW的内生真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真菌的ITS序列和IGS序列进行扩增,并根据ITS序列信息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其种属分类;对IGS序列进行限制性酶切,并分析酶切产物。【结果】从3种疯草中分离到可以产生SW的4株内生真菌,各菌的形态、ITS序列的同源性与埃里格孢属真菌较为接近,系统发育分析表明4株真菌均为棘豆埃里格孢菌。ITS序列和IGS序列的限制性片段的分析表明,4株真菌遗传距离较近,但仍存在种间变异,可能为棘豆埃里格孢菌的不同亚种。【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探讨内生真菌合成SW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动物疯草中毒病的防除和疯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三尖杉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三尖杉的根、茎、叶中分离的91株内生真菌为材料,根据其菌落颜色、质地、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外观等形态学特征,确定了其中74株产孢内生真菌为5个属.采用特异性PCR对91株菌株的ITS片段进行扩增,获得单一的分子长为600bp的条带,以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的ITS片段进行RFLP分析,并对部分ITS碱基序列进行测定,表明三尖杉内生真菌的属和种丰富,其中的优势属为刺盘孢属、曲霉属及小丛壳属,表现为热带真菌类型;小丛壳属是首次从三尖杉科植物中分离.本研究结果提示三尖杉内生真菌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对长白山野生笃斯越橘菌根的形态结构及内生真菌的分布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笃斯越橘根的次生构造中,周皮由3~6层木栓细胞组成,其中最外1~2层呈凋落状,维管形成层和次生韧皮部均不明显,各占1~2层细胞。毛根包裹着1层或疏松或紧密的菌丝层,没有根毛;内生菌根真菌主要侵染周皮细胞,个别也有侵染木质部的情况,但没有改变根的基本解剖结构。初步观察发现,长白山笃斯越橘的根部具有欧石楠类菌根菌(ERM)、暗隔内生菌根菌(DSE)和泡囊-丛枝菌根菌(VAM)等三种类型菌根真菌的分布,含有菌丝体的表皮细胞壁具有明显加厚迹象。另外,几乎所有笃斯越橘毛根都有内生菌根真菌的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