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农业学报》2022,(5)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分别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深度学习3种机器学习模型,应用气象因子预测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面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个机器学习模型的拟合效果均优于多元线性模型,其中深度学习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的预测最为稳健,拟合决定系数(R2)和预测准确率(PA)最高(R2)和预测准确率(PA)最高(R2=0.9901,PA=99.27%),均方根误差(RSME)最低(RSME=0.1711);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效果也较好(R2=0.9901,PA=99.27%),均方根误差(RSME)最低(RSME=0.1711);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效果也较好(R2=0.9617,RSME=0.3275,PA=92.13%)。深度学习可用于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与气象因子非线性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基于机器学习的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分别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深度学习3种机器学习模型,应用气象因子预测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面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个机器学习模型的拟合效果均优于多元线性模型,其中深度学习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的预测最为稳健,拟合决定系数(R~2)和预测准确率(PA)最高(R~2=0.9901,PA=99.27%),均方根误差(RSME)最低(RSME=0.1711);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效果也较好(R~2=0.9617,RSME=0.3275,PA=92.13%)。深度学习可用于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与气象因子非线性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针对林相结构调整对马尾松毛虫发生的影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对10-25年生马尾松开展了长期的调查研究.通过针对性的营林措施,主要通过培育针阔混交林、调整树种结构与提高林分质量为主的林相结构调整措施,以应对林区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从结果可知,林相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松毛虫的生活环境,起到保护天敌,控制松毛虫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马尾松毛虫监测数据,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建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神经网络模型和训练参数,其预测精度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预报要求。 相似文献
5.
ARIMA模型在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研究ARIMA模型在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时间序列对郁南市1975~2002年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数据进行了分析。经过数据平稳化、模型识别及参数估计确立了ARIMA(2,2,2)模型,对郁南市1975~2002年的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作了回测。[结果]ARIMA(2,2,2)模型预测值的动态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特别是1990年以后的预测效果更佳,实际值都落入了预测值的可信区间范围,结果比较理想。[结论]ARIMA模型假定未来的发展模式与过去的模式是一致的,更适用于作短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马尾松毛虫发生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1966—1978年和缙云县1972—1974年马尾松毛虫一次发生全过程的调查表明,在自然状态下,马尾松毛虫每隔3—4a大发生一次,大约相隔5—9个世代;大发生多在第一代,其次是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危害特点是“蚕食—嵌镶—联片发生。依据马尾松毛虫数量变动特点,把常灾区松林分为四种类型:渐进发生型、爆发发生型、扩散发生型和低密度稳定发生型。根据发生特点和发生类型,可相应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气温变化对潜山县马尾松毛虫发生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60年的气象和马尾松毛虫发生数据,分析了气温变化对潜山县马尾松毛虫发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期提前,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大,尤其是年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气温、冬季最低气温的上升,促进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其线性相关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治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南岳马尾松毛虫大面积发生原因为主要依据,从人工防治法、塑料围环防治法、扒树盘防治法、灯诱防治法、喷洒药剂防治法、林地营救措施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马尾松毛虫防治力度,为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分析了气温变化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机理,然后通过潜山县1951—2010年的气象和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发生数据,分析了气温变化对马尾松毛虫发生空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发生范围扩大,在水平区域上,发生范围不断向深山区延伸,在垂直范围上,发生区域不断上升。在应对气候变化对马尾松毛虫灾害的策略上,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其次要维护森林健康,在此时要加强监测预警和气候变化对马尾松毛虫灾害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严重程度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严重程度的预测精度,寻求简便准确的预测方法,采用时间平稳序列法、回归预测法、马尔科夫链法、BP神经网络法和列联表多因子多级相关分析法对安徽省潜山县1983—2014年的马尾松毛虫越冬代、一代和二代幼虫发生的严重程度进行预测,研究历史符合率,并用2015年和2016年的实际发生情况验证。结果表明,平稳时间序列法,列联表多因子多级相关分析法计算简便,预测结果准确;BP神经网络法和马尔科夫链法预测结果非常准确。回归模型中以当代卵盛期卵量预测当代幼虫发生严重程度的一元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准确性高,其余一元回归模型预测结果稍差,多元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优于一元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理想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8年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虫口密度,采用分布型指数及回归模型法探讨了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列出了林间调查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分析表,提出了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防治的上下限指标,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种生物农药对平阳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防治效果,为有效预防和遏制马尾松毛虫的危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饲喂法测定了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0.3%阿维菌素和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林得保)3种生物农药对马尾松毛虫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考察了林得保对该虫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林得保室内毒力LC50值仅为18.25 mg/L,林间将其与轻质碳酸钙以1∶10、1∶15、1∶20、1∶25配制浓度喷粉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效果均达80%以上,其中1∶10、1∶15配制浓度的防治效果最好。[结论]林得保粉剂1∶15配制浓度防治马尾松毛虫第1代5龄幼虫既经济又有效,适合林间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安徽省潜山市监测数据实证分析表明,降雨对于马尾松毛虫发生量的影响线性关系不明显,但非线性关系很明显,其中基于多层感知器分析结果表明,第1、2龄降雨量(mm)自变量重要性值为0.867,规范化后的重要性值分别为100.0%。因此,第1、2龄降雨量(mm)可以作为马尾松毛虫精细化预报建模主要因子之一,对马尾松毛虫进行预报,实现马尾松毛虫灾害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18.
阐述了新建县近20年来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概况,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综合治理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毛虫是新邵县本土常发性的历史性害虫,主要寄主植物为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马尾松是新邵的乡土树种,分布广,面积大,加之近年来退耕还林普遍栽植的湿地松和火炬松,为马尾松毛虫的繁殖以及暴发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食物来源。通过对马尾松毛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加以介绍,并就综合防控马尾松毛虫危害的措施加以探讨,期望对从事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同行以及山区林农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