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近几年证实了业内PCV2b向2d的基因型变化,并且PCV2d成了主要流行基因型,甚至在临床PCV2阳性样本中占比高达73%。那么,目前的商品化疫苗集中在PCV2b和2a两个基因型,是否对PCV2d有很好的交叉保护?PCV2(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e type 2,PCV2)在养猪业的感染已普遍存在,给养殖场造成  相似文献   

2.
猪圆环病毒2型分子流行病学及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以PCV2a和PCV2b两种基因型为主,PCV2b亚型为当前流行基因型。现有商品化疫苗主要针对PCV2a型病毒,也可对PCV2b型病毒产生部分交叉保护,但不能显著控制PCV2b型病毒在猪群中的传播。除此之外,由于已有的商品化疫苗以传统疫苗为主,存在种毒增殖难、疫苗生产周期长等缺点。因此,研发PCV2b新型疫苗可能成为未来PCV2疫苗研制的主要方向。对PCV2的分子流行病学及疫苗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PCV2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猪圆环病毒2型在衣壳蛋白234氨基酸发生突变提高病毒毒力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起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在世界范围内给猪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有两个基因型:PCV2a和PCV2b。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已经出现PCV2b基因型病毒的衣壳蛋白的ORF2区域发生突变的毒株。对新出现的PCV2b基因型突变株毒力的确定是非常必要的,把它和PCV2a、PCV2b基因型毒株进行比较,调查突变病毒的毒力是否更强。  相似文献   

4.
2017~2018年华中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华中地区近年来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分子流行情况,本中心对来自华中地区湖北、湖南、河南的1592份疑似PCV2感染病料进行了PCR鉴定,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ORF2基因的克隆与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592份样品中,有1091份样品检测为PCV2阳性,阳性率为68.53%,3个省份的PCV2感染率相近;其中38株PCV2 ORF2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9.5%~100%,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81.1%~99.9%;遗传进化分析显示,33株序列为PCV2d基因型,4株序列为PCV2b基因型,1株序列为PCV2a基因型。本研究结果表明,2017~2018年间华中地区PCV2流行的基因型以PCV2d为主,该结果对临床上PCV2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PCV2新型疫苗的研制积累了有效材料。  相似文献   

5.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被认为是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的主要病原体,分为多个基因型和亚型,具有很高的突变率,给猪场的疫病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PCV2不同基因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但是,在国内外多个接种了PCV2疫苗的猪群中,报道分离得到了突变型PCV2d毒株(又称PCV2b-1C,PCV2 mutant或m PCV2b)。为更好地防控PCV2d毒株的流行,文中就PCV2d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流行病学情况分别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科技进展     
《中国猪业》2012,(5):70-71
调查人用疫苗中猪圆环病毒污染情况在两个人用轮状病毒疫苗中发现了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2型(PCV2)的基因,我们继续调查PCV1的基  相似文献   

7.
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的发生依赖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感染,表现为一群复杂的多因子综合征。目前在野外流行的PCV2被分为PCV2a和PCV2b两个亚群。北美和其它国家PCVAD的暴发通常与主要基因型从PCV2a转变为PCV2b有关。因此,有人提出基因型存在致病性和抗原性差异。总体来说,毒力是特定PCV2分离株的特性,与基因型无关。此外,报道证实只有少数抗原差异。就免疫病理学而言,位于衣壳蛋白C端一个保守的诱骗表位为不能鉴定基因型之间的致病力差异提供了解释。最后本文讨论了PCV2的遗传变异对疫苗和诊断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展     
巴西圣保罗州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猪群的流产胎猪中检测到基因型2a和2b的猪圆环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与许多复杂疾病相关,其中包括繁殖障碍。这个研究的目的是鉴别巴西圣保罗州繁殖障碍猪的PCV2亚型,调查与其它传染性病原共感染的情况。巴西圣保罗州5个商品猪饲养场168个流产胎猪和木乃伊胎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出感染了PCV2。阳性样品再用PCR检测细小病毒(PPV)、钩端螺旋体和布鲁氏菌病。PCV2在18个样品中被检测到(检出率为10.7%)。分别检测到2、10、和0个样品为猪细小病毒(PPV)、布氏杆菌和钩端螺旋体阳性。对11个PCV2株测序判定是2a型(n=  相似文献   

9.
生猪养殖过程中猪圆环病毒是危害生猪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一种常见病毒,猪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的DNA病毒,猪圆环病毒由于基因型的不同分为PCV1和PCV2两种,PCV1对猪只不具备致病性,而PCV2具有强致病性,通常会导致猪只出现混合性感染以及继发性感染的的情况,常见的混合性感染疾病包括猪瘟、猪蓝耳病、猪支原...  相似文献   

10.
2001—2012年国内主要PCV2流行基因型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病毒性疾病。本文从GenBank随机选择和下载了281株国内分离的PCV2全基因组序列病毒株,研究PCV2基因型与PMWS的相关性,以及在2001年至2012年期间国内主要PCV2流行基因型的演变趋势。研究分析表明PCV2基因型与PMWS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从2003年后在国内多数省份PCV2流行基因型发生了变化,即基因型从PCV2a(2群)演变成PCV2b(1群),且PCV2b占主导作用。因此,针对国内PCV2流行基因型的演变趋势,可选择相匹配的疫苗进行有效地防控。  相似文献   

11.
调控毛囊发育的Wnt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囊周期性发育过程受多种分子及信号通路调控,Wnt信号通路就是其中之一。Wnt信号通路调控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多个重要环节,包括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及细胞分化等,且在毛囊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对动物毛皮质量的提高、人皮肤损伤的治疗及日益严重的脱发问题等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和实际应用价值。近年来,Wnt信号通路已成为信号通路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因此,论文就Wnt信号通路、毛囊发育及Wnt信号通路对毛囊发育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广大科研人员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黑羽乌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指的影响,试验选取15日龄的黑羽乌鸡60只,随机分成4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1%、1.5%的中草药,试验期为30d。结果表明:3种不同剂量的中草药添加剂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黑羽乌鸡的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肉鸡的料肉比(P<0.05),其中以添加1%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卢广林 《中国饲料》2019,(10):40-44
文章旨在研究低磷、低钙水平日粮添加植酸酶、柠檬酸和碳水化合物酶对1~21 d肉鸡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肉仔鸡57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试验共分为6种日粮,阳性对照组日粮(正常钙磷水平)、阴性对照日粮(低磷、低钙)、阴性对照日粮+600 IU/kg植酸酶,阴性对照日粮+600 IU/kg植酸酶+5 g/kg柠檬酸,阴性对照日粮+600 IU/kg植酸酶+500 mg/kg复合碳水化合物酶,阴性对照日粮+600 IU/kg植酸酶+5 g/kg柠檬酸+500 mg/kg复合碳水化合物酶。试验共开展21 d。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肉鸡日增重和采食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植酸酶组添加碳水化合物酶较单独添加植酸酶组显著提高了肉鸡的日增重(P<0.05);植酸酶+碳水化合物酶较阴性对照组显著改善了料肉比(P<0.05)。阳性对照组较阴性对照组显著提高肉鸡胫骨灰分含量(P<0.05);植酸酶组显著提高了总磷、有效磷和植酸磷的回肠表观消化率(P<0.05),同时植酸酶组添加柠檬酸或碳水化合物酶进一步提高了总磷和植酸磷的回肠表观消化率(P<0.05)。阴性对照组添加植酸酶显著提高了表观代谢能及干物质、总能、氮和总磷的表观沉积量(P<0.05),而植酸酶组添加碳水化合物酶提高了干物质和总磷表观沉积量(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低磷、低钙水平日粮添加植酸酶和碳水化合物酶改善了肉鸡生长性能、提高了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沉积量,而植酸酶日粮添加柠檬酸可以改善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沉积量。  相似文献   

14.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引起的危害严重的鱼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肝胆病变,严重者可引起胆管上皮癌,因此华支睾吸虫被国际癌症署(IARC)归为第Ⅰ类生物性致癌因子。我国华支睾吸虫病主要流行于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在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均有该病人体感染的报道。近年来,我国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且受威胁地区和人数不断增加。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已刻不容缓,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今后在华支睾吸虫病的基础研究与防控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论文就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华支睾吸虫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meningtis virus,LCMV)是一种经鼠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为明确东北地区LCMV在蜱的感染本底,2015年在吉林省采集蜱534只,其中草原革蜱占43.1%;森林革蜱38.4%;长角血蜱11.4%和全沟硬蜱7.1%。将采集蜱按蜱种及地区分组,进行宏病毒组测序,发现蜱感染LCMV。通过RT-PCR检测发现吉林省LCMV蜱感染率为3.5%,其中长角血蜱、草原革蜱、森林革蜱和全沟硬蜱感染率分别为12.2%,2.5%,4.4%和2.5%,长角血蜱携带率最高。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获得LCMV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蜱感染的LCMV属于基因Ⅰ型,提示蜱可能作为LCMV的传播媒介。本研究确定了东北地区蜱的LCMV感染率及基因型,为LCMV的防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JY株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疑似含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种公牛精液进行检测并分离病毒,本研究采用细胞培养、免疫荧光及纳米PCR技术,对采自吉林省某牛病毒性腹泻(BVD)发病牛场中使用的种公牛精液进行检测与病毒分离。共采公牛精液8份,接种牛肾细胞系(MDBK)进行分离培养。分离得到阳性毒株为非致细胞病变(NCP)型,测得第4代病毒效价为106.25TCID50/mL。纳米PCR检测5′-UTR和E2基因,测序后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BVDV流行毒株核酸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属于BVDV-1型,与BVDVJL株亲缘关系最近,5′-UTR核苷酸同源性为100%,E2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9.3%,命名为BVDVJY株。研究显示,本次采集的种公牛精液携带BVDV-1型毒株。该牛场BVD的发生疑似与种公牛精液带毒有关,对牛场BVD的防治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貂阿留申病是水貂养殖业的重要疫病,目前无疫苗预防,主要通过发展诊断技术,淘汰感染貂防控该病。论文总结了在貂场应用的基因与抗体检测技术,基因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检测到动物带毒感染,不同类型的基因检测技术对变异性强的阿留申病毒检测各有所长;抗体检测是水貂阿留申病的主要检测方式,研究者不断创新和改进原有技术,趋向对阿留申病的规模化精准检测,但单一的抗体检测方法淘汰感染貂具有局限性。论文通过对两类检测技术分析,建议采用基因与抗体的联合检测方法,从感染貂群中区分耐受貂或抗性貂,期望为国内高感染率貂场的检测和选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中的特殊结构,其功能是保护染色体末端的单链DNA不被机体识别成破损的双链DNA,避免错误修补,维持染色体的完整和细胞的活性,被称为“有丝分裂时钟”和“生命时钟”。在脊椎动物中,端粒的绝大部分是由一连串重复序列——(TTAGGG)n构成,在昆虫中,这种重复序列为(TTAGG)n,在植物中,这种重复序列为(TTTAGGG)n。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都可能影响动物的寿命,目前在医学上端粒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但是在蜜蜂学上的研究很少,只有在蜜蜂滋养细胞和脂肪细胞上有所研究。目前应该以此为基础,借鉴端粒在医学上的研究,继续展开探索,以期获得更深入的结果,为提高蜜蜂寿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的病原,感染后可造成牛腹泻、流产、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症状,且急性BVD致死率较高,对我国乃至世界养牛业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对BVDV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其结构蛋白方面,对于在BVDV复制、转录、翻译中起重要作用的非结构蛋白的研究较少,缺乏对BVDV非结构蛋白的功能进行系统的总结。论文对BVDV非结构蛋白功能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总,以期对今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致病机制、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熊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但其资源稀缺,寻找熊胆替代品已成为研究热点。考虑其来源性质,其可能替代品首要考虑动物胆类中药。论文综述了包含熊胆、牛胆、狗胆、猪胆、羊胆、兔胆、狐狸胆、貉胆、鸡胆和鹅胆等10种动物胆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对比发现包括熊胆在内有8种动物胆中含有鹅去氧胆酸(CDCA),熊胆中含有的胆汁酸成分在其他动物胆中均可发现;10种动物胆中氨基酸多以结合型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主要是牛磺酸(Tau)或甘氨酸(Gly),种类差异较小;10种动物胆中微量元素种类接近,不同动物胆相同元素含量差异较大;有关动物胆中胆色素的报道主要集中在胆红素上,其他类别的胆色素研究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