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去除效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综合论述了湿地去除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机理及影响营养物质净化的因素,指出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引起地表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农田与水体之间的一个过渡地带,可通过土壤吸附、植物吸收、微生物转化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降解地表径流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减轻地表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低污染水类型多样,水体性质复杂,主要包括低污染河水、污水厂尾水、城镇地表径流、农田径流排水(含农村分散性生活污水)4类,具有量大面广、可生化性差、部分水碳氮比(C/N)低等特点。人工湿地是净化低污染水的有效手段,不同类型湿地对低污染水的污染物净化效果不同。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净化低污染水中氮的效果,并总结了人工湿地处理低污染水的微生物机制,分析了不同因素(pH、溶解氧、温度、C/N、植物、基质)对人工湿地低污染水水质净化的影响及优化方法,以期为人工湿地净化低污染水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水环境遭受到了巨大威胁,水质严重恶化。人工湿地是专为处理废水而人为设计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其强化了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去污能力,能广泛适用于生活污水、地表径流、城市河流、污水处理厂中水、农田废水等的处理。文章主要论述了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基质和植物,以及其去除废水的机理,分析了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遇到堵塞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在处理铁路沿线污染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东祥  李红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73-12675
提出用人工湿地处理铁路运输中产生的污染问题,并对人工湿地处理铁路引起的噪声污染、雨水地表径流污染以及铁路大气污染的机理做了较全面的总结,并提出解决铁路污染的人工湿地设计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在住区水体存在的水质的恶化,管理费用的高昂,水体补给的来源,水体安全的问题等,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在人工湿地的水处理形式基础上,利用园林造景的手法,具体从水系平面、驳岸、植物等方面,提出采用曲折迂回的平面形式,利用挡土墙减少地表径流的驳岸,运用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景观的营造设计方式来建设住区的人工湿地水体景观.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已广泛应用,文章分析了人工湿地的构成成分因素——包括基质、湿地植物和湿地微生物,水力负荷因素——进水水质、水力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以及环境因素——温度、pH值和光照,对人工湿地运行效果,包括污水净化效果、污水处理量和湿地可持续运行的影响,指出应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搭配和设计湿地植物和基质,以保障人工湿地持续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是现代重要的污水处理技术系统,有着低能耗、成本低、操作便捷、效能高等特点,在国际上受到很广泛的关注。植物是人工湿地主要组成,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植物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中的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剖析,以期为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已广泛应用,文章分析了人工湿地的构成成分因素--包括基质、湿地植物和湿地微生物,水力负荷因素--进水水质、水力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以及环境因素--温度、pH值和光照,对人工湿地运行效果,包括污水净化效果、污水处理量和湿地可持续运行的影响,指出应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搭配和设计湿地植物和基质,以保障人工湿地持续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及生态修复原理,综合分析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地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特别是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控制单元治污和水质改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植物对于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处理效率等都有重要影响,依照生长特性和植物种属分类列举了常见人工湿地植物。综述了人工湿地植物的适应能力、景观效应、综合利用、净化能力、根系作用、维护管理、物种搭配和丰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人工湿地植物选配提供参考。人工湿地植物选配应根据水处理需求,优先考虑湿地植物的适应能力和净化能力,同时综合考虑维护管理等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净化技术,不但能够对污水进行有效的深度处理,而且成本较低、管理也相对简单,在污水净化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从湿地植物、湿地微生物和人工湿地设计参数等3个方面对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的效果进行了综述。不同种类湿地植物的根系泌氧能力、根系分泌物种类和所产生的化感物质的种类、数量及功能均不同,因此对污水净化能力亦不同;湿地微生物能有效降解污水中有机大分子物质和氮磷等污染物,但其多样性和丰度受基质结构、不同植物组合和碳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湿地构型、进水浓度、水力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等基础设计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此外,还展望了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以期提高人工湿地净化畜牧业污水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赣江下游水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赣江下游蒋巷镇水稻田示范基地设置径流监测点,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田生态系统地表径流中氮、磷养分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在连续多次监测期内,自然降雨条件下常规施肥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总氮、总磷平均含量为3.09、0.29 mg/L,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可溶性无机氮是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尤其以硝酸盐形态的氮流失更显著;溶解态正磷酸盐是该区域水稻田土壤中磷流失的主要形态。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流失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施肥条件和降雨量是影响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针对赣江下游稻田氮、磷流失的特点需制定相应的氮、磷流失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林的地表径流及钾流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径流场对湿地松林的地表径流和径流中的钾质量分数和流失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径流量为16.7 mm,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地表径流系数为0.80%.地表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可以用二项式方程表示.湿地松林各月的地表径流钾质量分数为1.8~18.6 mg·g-1,降雨量大的月份地表径流中的钾质量分数低,而降雨量小的月份钾质量分数高.湿地松林的地表径流中钾的年流失量为648 g·hm-2,径流量是决定钾流失量的主要因子.地表径流量与钾质量分数之间存在着负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运用微波消解-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扎龙湿地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铬(Cr),着重对其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在保护区范围内,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补给,而地下径流补给对于表层土壤影响并不大;扎龙湿地内铬顺着地表径流流向逐渐减少,东升水库测定的铬明显高于下游地区,而在保护区东北有地表径流补给的方向铬急剧升高向保护区内又逐渐减小;正常的人类从事第一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对于湿地的重金属污染很小;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在湿地内沼泽土中的铬高于草甸土。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净化高速公路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公路周边环境污染问题,提出用人工湿地来解决高速公路污染的观点。对人工湿地处理高速公路引起的大气污染、雨水径流污染、噪声污染以及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染的机理作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这种人工湿地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指出人工湿地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推广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6.
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吸附能力及耐性评价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婷  吴承祯 《农学学报》2014,4(9):55-58
人工湿地除污率高,出水水质好,成本低,便于管理,可美化环境,亦可做园林景观,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湿地植物与污水相互作用的报道较多,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湿地植物净化污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污水的响应,探讨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吸附能力及耐性评价.植被净化污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植株所处的环境、植株种类和配置、污水的浓度、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植株种植密度、管理措施.关于人工湿地植物净化污水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根系微生物的净化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人工湿地植株轮作的研究以及植物各器官吸附金属元素特别是重金属元素的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同时应加强湿地植物资源化的后续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植物的作用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湿地污水系统由于其高效、易管理和低运行费用等特点而被用于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直接摄取和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能输送氧气到根区,提供根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过程对氧的需求。阐述了植物在湿地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起作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富营养化水体水生植物修复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成果,将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机理,归纳为两方面∶植物能够提供碳源促进反硝化作用和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湿地酶的作用,植物本身的同化作用仅占全部作用的很小一部分,约为2%~5%。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植物去除氮、磷的因素和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成果,将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机理,归纳为两方面∶植物能够提供碳源促进反硝化作用和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湿地酶的作用,植物本身的同化作用仅占全部作用的很小一部分,约为2%~5%。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植物去除氮、磷的因素和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采用2块结构相同的复合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选用不同的植物组合处理农村富营养化水体,分析2块湿地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2个复合水平流人工湿地对于TN和NH3-N的去除效果差异明显,而对于COD和TP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明显。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种植灯心草—菖蒲和美人蕉—风车草的1号复合湿地分别为29.4%、35.7%、43.6%和65.9%;种植香蒲—美人蕉和美人蕉—风车草的2号复合湿地分别为30.6%、49.2%、58.1%和64.5%;2个湿地通过植物吸收、存储氮量仅占湿地总氮的去除量的8.13%和10.72%,但是植物的存在间接地影响微生物硝化/反硝化,对提高湿地氮去除率具有重要作用。湿地通过植物吸收、存储磷量占湿地总磷的去除量的7.59%和10.25%。湿地脱磷的主要贡献来自基质,而植物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