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水稻品种的源库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汕优多系1号等组合为材料,在不同栽培密度下,通过对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状况,茎,鞘光合产物分配及籽粒灌浆情况和经济性状的测定和分析,找出规律以确定不同水稻品种的源库特征,将供试品种分为增源产类和增源增库互作增产类2个类型。增源产型:茎鞘物质的输出率和转换率较高,穗实粒数较低,千粒重较高,上部叶片,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而增库增产型则相反,并对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据江苏农学院研究,按水稻的产量与源库的关系,水稻品种可分为源限制型、库限制型和源库互作三种基本类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各类型品种不同库容量和光合生产量的调节机能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达到能使库限型品种扩库、源限型品种增源、源库互作型品种源库并增的目的,以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本试验旨在研究三种类型品种不同氮肥施用方式的源库变化规律及其栽培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第三积温区水稻优良种质和制定栽培措施,选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区主栽品种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的品种(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动态聚类分析对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水平下26份水稻品种(系)的源库类型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3个源库性状简化为彼此互不相关的5个主成分,分别为叶面积指数、库容量、穗粒数、收获指数及空秕率,这5个主成分所构成的线性组合对源库性状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8.04%。根据5个主成分进行K均值聚类将26份品种(系)群体分为源小库小互作型(3份)、库限制型(12份)、源库互作型(11份)3类。其中源库互作型具有倒三叶叶面积大,叶面积指数较高,库容量较高,源库平衡,经济系数高,产量高等特点,综合性状良好,如龙粳20、龙粳27是用作亲本的首先选择。  相似文献   

4.
根据水稻源库理论,通常将水稻品种分为三类,即源限制型、库限制型和源库互作型。为了提高产量,一般是对源限制型品种采取强源措施,主要是栽足基本苗、前促施肥和中期控制;对库限制型品种则进行扩库,主要是中期增施促花肥等。但是,我们在探索水稻壮秧稀植高产途径的施肥技术时,发现在中低群体栽培条件下采用“前稳攻中”施肥法,对源限制型品种的增产作用远远大于对库限制型品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机插产量表现及高产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穗数型、穗粒并重型、大穗型等3组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机插水稻取得高产的适宜类型粳稻品种以及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高产途径,同时设常规手栽稻对照.结果表明,在苏中地区,大穗型粳稻品种最适宜应用于机插稻,其次为穗粒并重型品种,穗数型品种不宜应用于机插稻.大面积生产上,在选用大穗型或穗粒并重型品种的基础上,拿足适宜穗数,主攻大穗增产效果最好.大穗型品种高产栽培,不论是机插稻还是手栽稻,其高产途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源库评价指标,划分试验材料的源库类型,探究源库关系对小麦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为小麦源库代谢研究和遗传育种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190份小麦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源代谢、库代谢相关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小麦的源库代谢能力进行评价,根据综合得分对优异小麦材料进行筛选。以源活性综合得分、源大小(叶面积)、库活性综合得分、库数目(穗粒数)为指标进行层次聚类,根据聚类结果总结小麦材料的源库类型,分析不同区域小麦源库特征差异,比较不同源库类群间小麦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将6个与小麦源活性密切相关的指标转化为3个独立指标(光化学淬灭系数、最大光合潜力和叶绿素含量),将5个与库活性密切相关的指标转化为2个独立指标(最大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2.80%和92.90%,筛选出源活性、源大小(叶面积)、库活性、库数目(穗粒数)排名前十的小麦品种。根据源库关系,将供试的190份小麦材料划分为三大类八小类:源足库乏型(源中库弱型、源强库中型)、源乏库足型(源中库强型、源弱库中型)和源库平衡型(受限于库活性的源弱库弱型、受限...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优良食味米品种,提高河南省优质粳稻品种种植力度,以32个常规粳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肥水平下根据其产量、外观品质和食味值聚类分析筛选出了5种类型,选用其中产量性状突出、品质性状相对优良的高产高食味值低垩白、高产高食味值高垩白、中产低食味值低垩白3种类型,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品质性状间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裂区试验,以密度和品种为试验因子,研究了11个西南玉米区主推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比较不同品种的耐密性。结果表明:1密度间、品种间、密度与品种互作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参试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45万株/hm2)下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95万株/hm2)下的产量,增产10.37%;3依据各品种的增密后的表现将品种分为高产增密增产型、高产增密不增产型、低产增密增产型、低产增密不增产型4个类型。  相似文献   

9.
水稻密穗型品种通过“扩库”使产量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其育成和推广在近20年来浙江省晚粳稻品种改良及增产中起了重要作用。分析了密穗型品种的形态学特征及其生理生态特性,从群体小气候环境、物质的生产和分配、产量结构、稻曲病的发生及稻米品质和灌浆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密穗型水稻的研究作了展望,认为应继续加大形态类型创新和育种基础材料的创新,开展不同类型品种源库关系的研究,以及不同类型品种品质差异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裂区试验,以密度和品种为试验因子,研究了11个西南玉米区主推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比较不同品种的耐密性。结果表明:(1)密度间、品种间、密度与品种互作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参试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45万株/hm2)下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95万株/hm2)下的产量,增产10.37%;(3)依据各品种的增密后的表现将品种分为高产增密增产型、高产增密不增产型、低产增密增产型、低产增密不增产型4个类型。  相似文献   

11.
采用裂区试验,以密度和品种为试验因子,研究了11个西南玉米区主推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比较不同品种的耐密性。结果表明:(1)密度间、品种间、密度与品种互作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参试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45万株/hm2)下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95万株/hm2)下的产量,增产10.37%;(3)依据各品种的增密后的表现将品种分为高产增密增产型、高产增密不增产型、低产增密增产型、低产增密不增产型4个类型。  相似文献   

12.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局势决策原理,利用目标赋权获得加权局势决策方法,分析1999~2000年云南省中北部粳稻区域试验中的13个农艺性状指标,对13个参试水稻品种的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灰色局势决策法是分析水稻品种的一种较为全面的量化分析方法,能对品种的优劣势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并且弥补了方差分析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鉴定北方粳稻种质资源的苗期耐盐碱性并筛选耐盐碱性鉴定的适宜指标,为北方粳稻耐盐碱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线性对数主成分评价法,对水稻苗期进行盐碱胁迫,以水稻苗期的13个性状为指标,从形态特征、物质积累、生理特性对56份北方粳稻种质资源进行耐盐碱性综合评价。【结果】利用对数主成分分析将13项指标的耐盐碱系数转化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达86.368%。根据耐盐碱综合评价值Sf将56份材料分成5类,分别为极强耐盐碱型、强耐盐碱型、中耐盐碱型、盐碱中敏感型和盐碱敏感型。龙粳29、NF13G280、长白9号、龙粳46属极强耐盐碱型,占总材料数的7.1%。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百株地上鲜重、百株地上干重3个指标的耐盐系数与耐盐碱综合评价值的关联系数大于0.5,可作为苗期耐盐碱性筛选的指标。【结论】从56份北方粳稻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龙粳29、NF13G280、长白9号和龙粳46等4份极强耐盐碱种质材料,从13个指标中筛选出株高、百株地上鲜重、百株地上干重作为苗期耐盐碱性筛选的指标,该统计方法适宜作为北方粳稻苗期耐盐碱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14.
将功能稻和常规粳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产量构成上的差异,为选育高产优质有色稻新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功能稻中不乏单一或少数性状优良的基因型,通过基因重组及优良基因累加,培育综合性状接近或达到常规粳稻的功能稻新品种是可行的;要增加功能稻的产量首先要提高其谷草比、单穗质量,其次是提高功能稻的千粒质量、有效穗数;适当扩库(提高千粒质量)、着重增源(提高结实率)是当前培育高产功能稻品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秀杂等品种(组合)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源库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施氮量,插秧方式,每穴插秧苗数差异大时,品种的源库类型会发生改变。其中施氮量对品种源库类型转变的影响较大。不论中等肥力时品种的源库类型如何,低肥下一般多呈源库互作型,而在高肥条件下又转变为增源增产型。每穴插秧苗数对品种源库关系的影响和肥力相似,插秧苗数过少时相当于低肥,过多时则和高肥相近。插秧方式对品种源库类型转变的影响因品种而异。本文还对不同栽培条件下品种源库关系转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水稻源库类型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在海南三亚、广东深圳和湖北荆州3个环境,考察引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79份水稻种质资源的剑叶叶面积、倒2叶叶面积、比叶重、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等8个源库相关性状,对3个环境数据联合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8个源库相关性状简化为彼此互不相关的4个主成分,其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82.14%;根据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及载荷矩阵,得出各主成分的得分表达式,并筛选出得分较高和较低的品种;利用所选取的4个主成分因子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将79份水稻品种(系)划分为源小库小互作型、源限制型、库限制型、源库互作型4大类群,其中源库互作型的材料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是水稻育种拓宽亲本多样性的首选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7.
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源库指标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9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植株叶面积、各器官干物重和含氮率、库容量和产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吸氮量的大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等6类,研究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源库指标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①供试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成熟期总吸氮量最大品种为最小品种的2.94倍(2008年)和2.59倍(2009年),成熟期单穗吸氮量最大的品种为最小品种的4.67倍(2008年)和3.51倍(2009年);②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抽穗期、成熟期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单穗叶面积较大;③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抽穗期绿叶重、净同化率较大,但比叶重无明显优势;④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群体库容量与单穗库容量均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⑤叶面积系数和库容量对粳稻品种总吸氮量均有重要的影响,库容量的作用大于叶面积系数。增源扩库是粳稻品种增加氮素累积量,实现高产更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形成,取决于源库两类器官的数量及其机能相互协调的结果。而不同源库类型水稻品种(源限制型和库限制型)的最适源库指标亦有差异。现以不同栽插密度为基础,研究源限制型和库限制型品种在不同群体条件下颖花形成与物质生产能力的变化特点及其产量效应,论述品种间群体源库数量指标的适宜界限,为因种栽培和夺取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稻源库关系研究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水稻源库的概念、衡量指标、源库流在产量形成中的贡献、源库类型的划分及源库删论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等5个方面,对水稻源库关系研究的动态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水稻源库关系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水稻源库关系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水稻源库的概念、特征指标、源库流在产量形成中的地位、源库类型的划分以及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等5个方面对水稻源库关系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水稻源库关系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