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农业利用对土壤的黏粒矿物组成差异及养分的影响;通过在东北黑土定点和历时8年的现代农业开垦利用,以研究东北黑土的黏粒矿物组成差异及养分的影响;经过8年的农业开垦利用后,东北黑土的风化进程加强,0.002~0.02 mm粉粒含量显著降低(F=5.84>P0.01=0.026),而黏粒含量因水土流失,增加未达到显著;土壤交换性离子活性较强,酸化程度加重,有机质含量降低,对养分保蓄能力明显下降。土壤中的伊利石含量极显著降低(F=11.25>P0.01=0.003),而高岭石和蒙脱石含量极显著增加(F=11.67>P0.01=0.003;F=13.89>P0.01=0.001),S/I混层矿物含量也较8年前的高;土壤黏粒矿物是极为敏感的胶体类型,它的改变会影响土壤肥力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陕西省11个主要土类50个样本的粘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的黄绵土、黑垆土、(土娄)土和褐土,粘粒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绿泥石、高岭石和少量蒙脱石;在红棕色粘黄土母质上发育的黄褐土和水稻土,粘粒矿物仍以水云母为主,但含有较多量的高岭石和蒙脱石;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森林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粘粒普遍富含水云母,蛭石和绿泥石,其主要矿物组合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湘南第四纪红壤母质及其发育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和表面电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湘南第四纪红壤母质的矿物组成以高岭石为主,其次是1.4nm过渡矿物。经过人为耕种尤其在水田条件下,土壤粘粒中蛭石和水云母的含量增加,铁的活化度增大。土壤表面电荷数量和电荷零点也发生相应改变,土壤肥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幕阜山土壤的粘粒矿物与土壤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样分析了幕阜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的基本性状和粘土矿物组合,结果表明:①土壤粘粒中均含有高岭石、1.4nm矿物和水云母等粘土矿物,但海拔800 m以下的土壤中以高岭石为主,800 m以上的土壤中则以2:1型矿物为主。②粘粒化学组成中,随着海拔升高,SiO_2含量降低,Al_2O_2含量相对升高,粘粒的硅铝率下降,这与土壤形成过程中雨量增多,淋溶作用增强有关。③随着海拔升高,土壤质地变轻,pH值升高,盐基饱和度及粉粒/粘粒比增加,都反映了土壤的形成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5.
6.
幕阜山垂直带土壤的粘粒氧化物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选择溶提法,测定了幕阜山不同海拔高度上壤及剖面不同层次的粘粒中铁铝氧化物的含量。结果表明:①随着海拔升高,土壤粘粒中有机络合态及非晶形的铁、铝氧化物含量增高,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②同 剖面不同层次的土壤,随着有机质含量由上下递减,粘粒中络合态铁铝氧化物的含量也逐渐降低。③随着海拔升高,铁铝氧化物除了非晶形的含量增高之外,晶态三水石含量也增高,表明粘粒中氧化铝有随海拔升高而富集的  相似文献   

7.
紫色土的粘土矿物组成与粘粒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云南、贵州、四川和安徽等地的石灰性紫色土粘粒的粘土矿物组成和类型,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是粘土矿物组成较黄壤丰富;紫色土含多量水云母和石英。不同土壤分别还含有高岭石、蒙脱石、蛭石等。黄壤则主要含高岭石和石英。还研究了紫色土的粘粒活性;分析了其与粘土矿物组成类型的关系以及对土壤肥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特征与容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固持的重要机制之一。探讨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有机碳(<53 µm)的含量、分配比例及其差异性特征,对于深刻认识土壤碳的固持状态、固碳潜力及其可持续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从中国知网、万方、Science Direct和Springer link等4个文献数据库,设定检索条件“2000-2014年”、“中国土壤有机碳”和“<53 µm团聚体分组”3个关键词,筛选出已发表的111篇目标文献,收集901组土壤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与比例的相关数据集。其中,土地利用方式分为4类:农田(n=580)、草地(n=98)、林地(n=193)和其他(果园、茶园等,n=31)。农田包括黑土、水稻土、棕壤、潮土、红壤和灰漠土等六大土壤类型。不同利用方式及土壤类型中有机碳含量与分配比例的差异性均采用Kruskal-Wallis H单向显著性检验。【结果】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的中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林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中值为18.2 g·kg-1,显著高于草地(12.0 g·kg-1)和农田(10.3 g·kg-1);且林地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12.0 g·kg-1 soil)也显著高于农田和草地(8.0-7.6 g·kg-1 soil)。3种利用方式下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与总有机碳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农田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所占比例的中值为74.8%,显著高于林地(70.3%)和草地(67.8%)。农田中不同土壤类型的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黑土中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比例最高,中值为87.4%,其次是水稻土(76.7%)和红壤(74.0%),而灰漠土最低(62.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水平相对较高的黑土、水稻土和棕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分配比例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农田、草地和林地中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与土壤细颗粒(<53 µm)含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Six等(2002)的估算结果相比,其饱和程度分别为68.4%、58.7%和91.5%。【结论】农田和草地中,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还未达到饱和,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土壤细颗粒(<53 µm)仍具有一定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利用方式对草甸草地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科尔沁沙地西部地区天然草地、林地、开垦4年的玉米地、开垦20年的玉米地和水稻田5利用方式为对象,研究了0 ~ 10 cm和10 ~30 cm土层中土壤酶活性.[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层深度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极显著影响.土壤脲酶、蛋白酶、磷酸单酯酶、硝酸还原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的活性在草地和林地中活性较高且0 ~ 10 cm土层>10 ~ 30 cm土层;在4年和20年玉米地中土层间差异不显著;水田中的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单酯酶、硝酸还原酶和蔗糖酶均表现出0~10 cm土层活性显著低于10 ~30 cm土层.[结论]总体来看,天然草地和林地中土壤酶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具有持续的生产能力,而垦荒(包括开发水田)后土壤质量下降,而且易引起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山地丘陵主要土壤的粘粒矿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分析(IR),透射电镜(TEM)对浙江省山地丘陵区主要土壤的粘粒矿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土壤的粘粒矿物主要由高岭,水云母-蛭石组分而成,但各类矿物的相对强度随成土母质的土壤风化发育度有较大的变化,粘粒中的高岭主要为无序高岭石。  相似文献   

11.
就湖北省丘岗、平原有代表性的黄褐土、黄棕壤、红壤、潮土、灰潮土,水稻土中的淹育 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主要农业土壤类型,分析了讨论了土壤表面化学性质与粘粒的矿物、化学组成原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棕壤和黄褐土粘粒胶膜的元素组成特征与粘粒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棕壤和黄褐土粘粒胶膜中元素和粘粒矿物的分析。比较了粘粒胶膜和基质土壤的性质,元素和矿物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粘粒胶膜的pH值,粘粒含量,有机质,P2O5,MnO2,Fe2O3,盐基等的含量和铁的活化度均比基质土壤的高;粘粒胶膜能富集Co,Pb,Zn,Cd等重金属元素。2种土壤的粘粒胶膜和基质的粘粒矿物均由1.4nm矿物,水云母,高岭石组成;黄棕壤基质和胶膜中的1.4nm矿物为1.4nm过渡矿物和蛭石的混合相,而黄褐土基质和胶膜中的1.4nm矿物全部由蛭石组成。  相似文献   

13.
水稻土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水稻土改种水果、果蔗、双季稻轮作秸秆还田、双季稻秸秆无还田以及稻-冬季瓜菜轮作5种不同利用方式,分析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提出今后有利于土壤培肥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
阳利永  渠甲源  吴献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693-9696,9935
从研究内容、研究区域、研究方法与手段3个方面,概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影响的国内研究现状。基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区、地貌单元、行政区、流域以及特定地区,采用统计与计量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方法与手段,研究了多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各种土壤养分的影响。最后,总结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研究内容、研究区域、研究方法、研究时间尺度4个方面指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佳木斯地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线虫群落组成进行研究。[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取样,采用淘洗-过筛-蔗糖离心法分离线虫,同时对线虫进行科属鉴定。[结果]土壤线虫25科36属,植物寄生线虫比例较高,共有优势属为盘旋属和野外垫刃属。土壤线虫总数、植物寄生线虫和食细菌线虫数量在土地利用类型间差异在0.05水平显著,赤小豆地和玉米地线虫数量多于林地和林边湿地;盘旋属集中分布于赤小豆地和玉米地;林地和林边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高于玉米地。[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就湖北省丘岗、平原有代表性的黄褐土、黄棕壤、红壤,潮土、灰潮土,水稻土中的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主要农业土壤类型,分析讨论了土壤的表面化学性质与其粘粒的矿物、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长期施钾对湖北省几种土壤粘土矿物组成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耕层土壤的粘粒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10年不施钾或是10年连续施钾,同一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麻砂泥田粘土矿物组成中,水云母含量下降,1.4nm矿物含量相应上升,类型由以蛭石为主转变为以1.4nm过渡矿物为主,且1.4nm过渡矿物的热稳定性有所增强,这主要是由于土壤钾、镁等营养元素长期“入不敷出”所致;白散泥田土壤粘土矿物组成变化不明显;灰油砂土粘粒中,水云母含量上升,1.4nm矿物相应下降,这可能主要是粗粒云母类矿物在表层风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干旱和水土流失并重的小浪底库区坡地,本文以该区5种主要坡地利用类型(传统耕作、撂荒地、果园、林地、间作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坡地利用方式对坡地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物理性状得以改善,梯度变化依次为:传统耕作〈果园〈摞荒〈侧柏林地〈间作地。  相似文献   

19.
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由于充分利用光能、保温、保湿 ,促进作物早熟 ,因此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多的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设施栽培以迅猛的速度在广大城郊兴起 ,在某些地区已成为支柱产业。但是由于设施栽培是一种人为干扰下的栽培、灌溉、施肥方式 ,其土壤特性的演变不同于菜地的栽培土壤 ,形成了一种人为作用十分强烈的特殊土壤。人为改变了自然状态下水、热平衡 ,特别是每年的第四季至翌年的第二季的覆盖 ,土壤得不到充分淋洗 ,致使盐分表聚 ,影响作物生长。随着种植年限延长 ,盐害加重 ,不少温室因之而废弃[1 ,…  相似文献   

20.
刘静 《现代农业》2010,(4):94-96
对关中西部农田和苹果林地两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0~120厘米)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和质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