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2018年,镇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了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稻蟹综合种养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该模式具有提升农村经济效益、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与运用等生态价值,以期为推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路径,经过项目全体人员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我市于2002年稻作期间在社头镇社头村开展了稻鸭共作生态种养试验示范(示范面积150亩),取得明显成效,与常规生产方式相比,稻鸭共作既高产、稳产、省工,同时又优质高效,每亩大田累计净增效益达351.50元。  相似文献   

3.
4.
稻鸭共作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生命活力较强的杂交役用鸭在稻田进行捕食,为水稻捕虫、除草,从而减少除草剂、杀虫剂及化肥等化学品用量,甚至可实现完全不用,从而减少有害物质残留,提高了稻米品质。稻田则为鸭子提供大量的昆虫、水生生物等食料,拓宽了鸭子取食链,同时又能提供美味的鸭肉。因此,稻鸭共作是同时实现水稻、水禽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新技术。专家介绍,采取稻鸭共作种植模式,饲养出来的鸭子叫稻鸟鸭,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作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生命活力较强的杂交役用鸭在稻田进行捕食,为水稻捕虫、除草,从而减少除草剂、杀虫剂及化肥等化学品用量,甚至可实现完全不用,从而减少有害物质残留,提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作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生命活力较强的杂交役用鸭在稻田进行捕食,为水稻捕虫、除草,从而减少除草剂、杀虫剂及化肥等化学品用量,甚至可实现完全不用,从而减少有害物质残留,提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科技研究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为了确保水稻的稳产高产,常规的水稻种植生产通常都投入了大量的化肥、农药,虽然满足了人们的温饱需求,但是对生态安全、环境健康造成了污染,大量的化肥农药通过稻田的排灌系统流入江河,还会影响到人们日常的饮用水质量。针对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分析了稻鸭共作生态种养的可行性以及优势,探索了水稻栽培管理技术,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8.
稻鸭共作是一项种养相结合、降本增效的生态农业技术,符合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为转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及效益,广德县于2015年开展了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旨在探索适宜本地的生态种养模式,扩大种养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稻鸭共作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生命活力较强的杂交役用鸭在稻田进行捕食,为水稻捕虫、除草,从而减少除草剂、杀虫剂及化肥等化学品用量,甚至可实现完全不用,从而减少有害物质残留,提高了稻米品质。稻田则为鸭子提供大量的昆虫、水生生物等食料,拓宽了  相似文献   

10.
稻鸭萍共作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代福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105-105,116
本文阐述了稻鸭萍共作技术应用成效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米东区"稻蟹共作"生态种养关键技术集成与开发项目始于2008年,2008-2009年度在项目实施期间,由于项目组人员,示范户在技术掌握不成熟,技术关键环节、管理措施都不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鸭利用鸭子采食稻田中的害虫、杂草,利用鸭粪培肥土壤,减少了农药和化肥投入,稻米和稻鸭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是绿色可持续的种养结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有机水稻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几年研究和生产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整套有机水稻稻鸭共作的技术措施,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鸭稻共育”技术示范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稻共育"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新型农业实用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创造了鸭稻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节省了养鸭饲料,提高了鸭肉品质,并增加了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稻鸭共作高效种养结合模式的技术措施,包括田块选择与整理、设施建设、水稻栽插、饲料投喂、巡田、水稻中后期管理等,并分析了种养效益,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作是近几年主推的绿色高质高效种养模式之一,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生产实践,围绕稻鸭共作呈现出的除草控害、除虫防病、施肥改土、中耕浑水、刺激生长、药肥双减和稻米鸭肉品质双提升等优势特点,分析了稻鸭共作技术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围绕品种选择、田块选择、设施建设、科学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稻鸭绿色种养技术,为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和普通农户推广应用稻鸭共作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山州在稻田种养模式探索上做了许多工作,已由最初的平板式稻田养鱼,到辅以稻鱼工程设施(即加高加固田埂、开挖鱼沟鱼溜),发展到探索稻—鱼—鸭、稻—鱼、稻—泥鳅、稻—虾(小龙虾)、稻—鳝鱼等种养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并与有条件的种植大户及休闲农业相结合,成立合作社,开办休闲农庄,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提高综合效益。本文对文山州高原特色农业"稻—鱼—鸭"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响水县稻鸭共作绿色高效种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种植历史,水稻产量对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影响重大。所以,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借助于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广来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结合江苏省响水县实际,就稻鸭共作绿色高效种养技术进行探究,为种植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周莉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33-134
农四师六十六团在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实施“稻鸭共作技术”示范,较常规种植水稻增收2 065.5元/hm2,并达到省工节本高效的目的,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对稻鸭共作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该技术的产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一稻两鸭”生态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用机制 1.除草效果 据实践,“一稻两鸭”的除草效果达95%以上,成效显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