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花楸树种子为材料,探索不同浓度6-BA、KT、GA3和低温层积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6-BA、KT和GA3均能促进花楸种子的萌发,提高发芽率,用100 mg?L-16-BA溶液浸泡24 h后在1~3℃低温层积120 d的处理对种子萌发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粉色果实花楸母本起源的分子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河北驼梁山自然风景区内形态介于花楸树和北京花楸之间的粉色果实花楸的起源。[方法]本研究调查了花楸树、北京花楸和粉色果实花楸的海拔分布格局及生长状况,并通过叶绿体DNA序列分析3个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北京花楸主要分布在海拔1 300 2 000 m,花楸树分布于1 500 2 200 m,粉果花楸出现在两者重叠分布区内;粉果花楸叶绿体单倍型有70%与北京花楸相同,10%与花楸树相同,其余20%为其特有。[结论]表明:粉色果实花楸是花楸树和北京花楸之间的天然杂交种,是多起源的类群,在自然分类系统中应作为独立的种来处理;花楸树和北京花楸均可作为母本。  相似文献   

3.
在色季拉山野生花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野生花楸的种子繁育试验,初步分析了野生花楸的种子萌发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野生花楸种子存在生理后熟的现象,不宜在当年秋季播种育苗;种子经过冬季120d的露地沙藏层积后,能够促进其完成后熟并有效解除休眠,使发芽时间一致,出苗整齐。春季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野生花楸种子发芽率较低,不同处理方式之间的发芽率差异显著,其中,以60℃温水浸种48h后,再经过10d室外昼夜变温作用的处理方式发芽效果最佳,能达到48%。  相似文献   

4.
根据花楸天然分布状况,以其叶片、果实和种子为材料,对内蒙古地区6个花楸天然群落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研究了花楸叶片、果实和种子表型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花楸叶片、果实和种子具有极丰富的表型变异,种源内的分化高于种源间;果长、果径、百果重及千粒重是关键表型性状;浆果质量、千粒重、果柄长3个性状是造成花楸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种源间树型、叶型、果型及秋季叶颜色变异较大,有利于花楸树种质资源多途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在宁夏南部山区,研究沙藏对欧洲花楸种子出苗率,赤霉素GA_3不同浓度处理对种子发芽、嫩枝扦插的影响及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欧洲花楸种子在沙藏后第60天播种,播后第13天开始陆续出苗,播种后第38天基本停止出苗,出苗率为67.6%;以GA)3200 mg·kg~(-1)浸种6 h+沙藏30 d处理对种子萌发促进效果最好,欧洲花楸种子发芽率为90.3%,发芽势为86.9%;欧洲花楸嫩枝扦插以ABT 500 mg·kg~(-1)速蘸5~10 s扦插生根率最高(23.33%);1年生欧洲花楸和陕甘花楸苗高、地径和叶片数的年生长规律均呈"S"型生长曲线,生长时段主要集中在6—8月,欧洲花楸年高生长量为154.2 cm,是陕甘花楸的5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铁刀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刀木是一种多用途树种,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云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种子种皮透水性差,必须经过适当处理提高种皮透性才能萌发.本文对铁刀木种子自然储藏特性与种子萌发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铁刀木新鲜种子的发芽率可达95%以上,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其发芽率逐渐降低,储存3个月后,种子发芽率迅速降低,其发芽率只有75%,储存9个月后种子发芽率只有30%左右.在有光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高于不需光条件处理,萌发天敷比不需光条件下的萌发天数缩短了38.6d.采用破伤种皮、用80℃温水浸泡2,0min和80%硫酸浸泡种子15min处理对铁刀木种子萌发均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发芽势明显提高,萌发天数明显缩短.特别是80%硫酸浸泡和破伤种皮在缩短萌发天教更为明显,比对照缩短了120d以上.由于破伤种皮比较费时费力,因此,在进行铁刀木种子育苗时,一般不宜采用.采用80%硫酸浸泡种子15min或80℃温水浸种30min,可有效提高种子萌发的整齐度和缩短发芽时间.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多花黄精种子的萌发特性,探索其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以年珠林场收集的多花黄精种子为研究材料,开展其种子形态测定以及温度和光照对其种子萌发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多花黄精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在10℃~3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平均发芽时间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温度为25℃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93.4%、70.1%和48.5,平均发芽时间最低为11.4 d。光照对多花黄精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不显著。试验结果为多花黄精栽培育苗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花楸树与北京花楸果实发育3个阶段类胡萝卜素成分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为揭示花楸果实显色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花楸树和北京花楸果实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对类胡萝卜素成分和积累量的种内时序性差异和同时序的种间差异及其与果色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定性分析表明:花楸树和北京花楸果实分...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了温度和赤霉素处理对胭脂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胭脂花种子在15~25℃均有较高发芽率,且在20℃有最高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0℃的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赤霉素能促进胭脂花种子萌发,但各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赤霉素浓度为250mg/L时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最高,而处理浓度为350mg/L时的种子发芽指数最高。综合认为:在胭脂花播种繁殖时,可采用25℃培养条件下250~350mg/L的赤霉素处理或单用20℃温度对种子进行预处理,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0.
以引进俄罗斯欧洲垂枝桦种子为材料,研究欧洲垂枝桦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种子和种翅的大小存在一定变异,千粒质量为0.267g,含水率为12.17%,生活力为79.08%,吸水量为86.26%,说明种子发育良好;天然种子可以分为4种类型,其中健康种子所占比例最高为82.07%,种子发芽率为91.33%,其他类型种子均无发芽能力;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25℃和150μmol·m~(-2)·s~(-1),萌发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可达60%左右;萌发基质对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添加覆盖物能明显降低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月见草种子(Oenothera biennis L.)的萌发特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浓度GA3和6-BA对月见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清水浸种,16h时种子发芽情况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最高,分别为57.00%和34.00%,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3.57%和126.67%;随着GA3浓度的升高,月见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00 mg/L时种子发芽率达到峰值,为68.67%,高于对照77.58%;400mg/L的GA3对月见草种子的萌发有更好的促进作用;6-BA对月见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为100mg/L,发芽率达到56.67%,比对照提高了46.55%。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花楸树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部位物质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以及不同生境条件对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浸提及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花楸树不同部位(嫩枝、嫩叶、成熟叶、鲜果和干果)营养和药用物质。[结果]结果表明:花楸树不同部位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物质,其中成熟叶片中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干果中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酚、花色苷和单宁含量较高;与北京花楸相比,花楸树不同部位蛋白质、花色苷、黄酮类物质和总酚含量均较高,其中果实中花色苷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约为北京花楸的3倍和5倍,成熟叶片中的黄酮类物质和总酚含量约为2倍;花楸树新鲜果实中黄酮类和酚类物质种类丰富,其中槲皮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最高,且分别约为北京花楸的1.5倍和3倍。[结论]与北京花楸相比,花楸树的营养物质和药用成分的含量更高,值得加强其果实和叶片中黄酮和果实酚类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的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种子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盐分类型(中性单盐NaCl、碱性混合盐NaCl+Na2CO3和中性混合盐NaCl+Na2SO4)、不同盐分含量胁迫下的种子萌发试验,测定统计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速率,分析盐胁迫对霸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盐分类型对霸王种子萌发的影响无显著差别,但不同盐分含量对其种子萌发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霸王种子发芽率随盐分含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对照条件下发芽率为95.11%;低盐分含量(5 g·L-1)种子发芽率为93.55%,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中盐分含量(10 g·L-1和15 g·L-1)种子发芽率有所下降,平均为77.11%;高盐分含量(≥20 g·L-1)种子发芽率呈断崖式下降,发芽率不足23.72%。霸王种子萌发的盐分含量阈值上限为20 g·L-1,超过此...  相似文献   

14.
以擎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种子为供试材料,探讨了播种基质、播种时间、点播方式和种壳处理对擎天树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从而分析提高种子发芽率和育苗质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轻基质做播种基质,擎天树种子发芽率最高,达95%;采用横向点播方式,擎天树种子萌发效果最好,比正向、反向发芽率分别提高75%、15%;随播种时间的延后,种子萌芽率降低,3天内播种发芽率较高;脱壳处理可提高真叶萌发率16.4%,而分胚点播可提高种子成苗率,增加播种出苗量104.0%。  相似文献   

15.
西伯利亚花楸圃地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俄罗斯引进的西伯利亚花楸为新引进的品种,其种子催芽、育苗等方面研究都未见报道。经过2003-2007年近5年的试验研究,通过对种子采集、种子调制、种子处理、育苗技术等方面的实践,总结出一整套西伯利亚花楸育苗技术,可供生产育苗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温度、光照及PEG-6000条件处理下对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兔儿伞种子成熟度和光照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5℃,但其耐高温和干旱,萌发前经过24 h高温(40℃)处理,发芽率达55%。高浓度PEG抑制种子萌发,而低浓度PEG促进种子萌发,种子经25%PEG处理后复水萌发,种子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荣黎 《中国林业》2012,(5):47-47
一、花楸的特性花楸树又名百花花楸、红果臭山槐,为蔷薇科花楸属落叶小乔木,高达8米,树干端直,树冠呈卵圆形,成熟时呈球形。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7对,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复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皆密被白色绒毛,后脱落。苞片三角形,花瓣宽卵形或近圆形、白色。梨果近球形、红色。花期6月,果期9~10月。花楸树是我国花楸属中分布最广的一个树种,  相似文献   

18.
为丰富高纬度寒冷地区绿化树种资源,1997年从俄罗斯引进了西伯利亚花楸种子,在黑河地区进行引种驯化,经过多年的栽培和繁育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花楸表现出了抗逆性强、易繁殖等特性,在引种地能正常开花结实,且长势良好。可见,西伯利亚花楸在黑河地区引种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模拟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土成分对花楸树小苗进行不同程度的盐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花楸树耐盐碱能力较弱。因此,在土壤盐渍化地区引种花楸时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提高萌发率的最适方法,以狭叶薰衣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GA_3、不同浓度NaCl溶液及不同温度对狭叶薰衣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浓度为500mg/L GA_3浸种24h,能快速促进狭叶薰衣草种子萌发,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其值分别为82.22%、61.11%、4.94,且发芽效果最好;盐胁迫处理下,随着NaCl溶液浓度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mg/L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40.00%、30.00%、1.36;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发芽率达2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