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Bt基因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其生物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4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延迟成熟蕃茄的问世,至1995年抗虫转基因马铃薯进入商品化生产,次年,抗虫转基因棉花和玉米也进入商品化生产,转基因农作物由此得到了迅猛发展。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hm^2,猛增至2002年的5870万hm^2。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占66%,接着依次是阿根廷、加拿大、中国等;种植作物最多的是大豆和玉米,分别占62%和21%,其次是棉花、油菜等;就转基因的性状而言,抗除草剂作物种植面积最大,占75%,其次是抗虫作物,占17%。美国自1995年批准转基因Bt玉米的商品化生产后,至今已有玉米、  相似文献   

3.
转抗鞘翅目害虫基因银腺杨的获得及其抗虫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培育抗鞘翅目害虫的杨树新品种是防治光肩星天牛等高危害蛀干害虫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研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抗鞘翅目害虫基因(Cry3A)导入银腺杨基因组中,获得了再生植株.PCR 及Southern点杂交的分析结果表明, 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杨树基因组中.室内抗虫生物学鉴定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株系BGA-5对光肩星天牛具有一定的毒杀和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杀虫率达30%,对幼虫的生长抑制率达78.46%;其他转基因株系对光肩星天牛幼虫无明显的毒杀和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连年使用化学农药治虫,加之缺乏科学用药知识,药量越用越大,而害虫却越来越难治,这是因为抗性年趋增强。为综合治理害虫抗性,缓解对路农药供不应求矛盾,现简要介绍Bt治虫机理和应用新技术。一、Bt治虫机理当幼虫食入芽孢和伴孢晶体进入中肠后,前者在中肠内繁殖使幼虫患败血症而死,后者击穿中肠染毒血症而亡。Bt制剂不同于其他生物制剂的优点是,当幼虫食入菌体后,即刻停食,不再继续啃食作物的叶、蕾、花、果。还有些食卵壳的幼虫,当咬食卵壳时,附着在卵壳上的Bt也随卵壳带入中肠,这样就能达到杀死害虫的  相似文献   

5.
6.
对鞘翅目害虫高毒力Bt基因cry3Aa7的分离克隆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国内分离的对鞘翅目叶甲科害虫高毒力的Bt菌株中克隆了3.0kbcry3Aα基因大片段,完成了该片段的亚克隆和全序列测定,该基因编码区为1932bps,编码的蛋白质由64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73.1ku,等电点为pH5.165,为弱酸性蛋白,该蛋白中Ser,Leu,Thr含量最高,分别为8.22%,8.07%和7.76%,通过穿梭载体将该基因导入Bt无晶体突变株中,获得工程菌Biot205,cry3Aα7基因在其中能正常表达,并形成扁方形晶体。工程菌Biot205对榆蓝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校正死亡率为86.21%。该基因序列已在EMBL、GenBank中登记,并被国际Bt-δ-内毒素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3Aα7。  相似文献   

7.
对鞘翅目害虫高毒力Bt基因cry3Aa7的分离克隆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内分离的对鞘翅目叶甲科害虫高毒力的Bt菌株中克隆了 3.0kbcry3Aa基因大片段 ,完成了该片段的亚克隆和全序列测定。该基因编码区为 1932bps,编码的蛋白质由 6 4 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分子量 73.1ku ,等电点为 pH5 .16 5 ,为弱酸性蛋白。该蛋白中Ser、Leu、Thr含量最高 ,分别为 8.2 2 %、8.0 7%和 7.76 %。通过穿梭载体将该基因导入Bt无晶体突变株中 ,获得工程菌Biot2 0 5。cry3Aa7基因在其中能正常表达 ,并形成扁方形晶体。工程菌Biot2 0 5对榆蓝叶甲 (Pyrrhaltaaenescens)校正死亡率为 86 .2 1%。该基因序列已在EMBL、GenBank中登记 ,并被国际Bt δ 内毒素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3Aa7。  相似文献   

8.
害虫对转Bt基因植物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7年,比利时的Montagu实验室首次获得转Bt基因烟草植株后〔使用的基因为cryⅠA(b)〕,美国的Agracetus公司和Agrige netic公司也分别获得了转Bt基因抗虫烟草植株〔使用的基因分别是cryⅠA(a)和cryⅠA(c)〕...  相似文献   

9.
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在我市推广种植,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已得到有效控制,由主要害虫降为次要害虫;而盲蝽象、蚜虫、红蜘蛛等刺吸性害虫却上升为主要害虫.根据这一情况变化,我站通过几年的摸索,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转Bt基因抗虫棉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导入棉花体内的外来Bt基因可以随着棉花的生长发育在各组织器官中高效表达,合成对磷翅目害虫具有高效毒杀作用的Bt蛋白,使棉铃虫取食后中毒致死或生长发育严重受抑制.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种植抗虫棉可节省农药用量50%~60%,每666.7m2节省农药投资60元,大量减少管理用工,有利于保护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1995年山东省试种抗虫棉约1.1×104hm2,至1999年达28×104hm2,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3.7%,估计2000年全省抗虫棉种植面积占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种植转 Bt基因作物对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危害十分有效,但在整个生长季节转 Bt基因作物持续表达Bt毒素,迫使害虫在高选择压下加速对转基因作物的抗性进化。计算机模型在靶标害虫抗性进化的预测与抗性治理策略的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计算机模型在鳞翅目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抗性治理中的应用,并对今后抗性治理策略研究中计算机模型模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1998~2000年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不同害虫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别对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象甲等害虫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毒高氯乳油对棉铃虫、2 5%蚜虱立克乳油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棉蚜、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对棉叶螨、25%星科乳油对棉象甲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根据不同施药时期防治抗虫棉田棉铃虫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棉田棉铃虫应在幼虫孵化高峰期,即在产卵高峰向后推迟3~5天为宜。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多年在安徽沿江棉区和淮北棉区对转Bt基因棉田及常规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开展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发生期与常规棉田一致,但发生量和发生程度差异较大,其中靶标害虫棉铃虫的危害显著减轻,红铃虫、棉蚜继续维持轻发态势,斜纹夜蛾、盲蝽象、棉蓟马的危害趋重,棉花叶螨的发生量与常规棉田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4.
<正>稻瘟病是影响水稻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由真菌病原物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方法是利用水稻品种的抗性。目前,水稻(Oryza sativa)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加速了稻瘟病抗性基因鉴定和克隆。基于此,利用DNA分子标记加速抗瘟水稻品种选育的进展,并对抗性基因在育种上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作物可在植株体内表达来源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杀虫蛋白,在害虫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害虫也随之对Bt作物不可避免地产生抗性,逐渐威胁着Bt作物的可持续利用。了解Bt毒素的作用机理及害虫对Bt毒素的抗性机制将有助于制定行之有效的抗性治理策略,如高剂量/庇护区策略、多毒素策略、使用新的杀虫毒素和抗性监测等。这些策略或措施将有利于延缓害虫抗性,延长Bt作物的使用寿命,促进Bt作物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正> 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抗虫棉)被棉铃虫食用后,棉铃虫中毒致死或生长发育严重受抑制,高纯度的抗虫棉田中,很难发现3龄以上的大龄幼虫,一般年份,2代棉铃虫不施药防治。转Bt基因控制合成的毒蛋白,只对以棉铃虫为主的鳞翅目害虫有毒杀效果,对棉蚜、棉叶螨、棉蓟马等均无抗性,所以抗虫棉并不是无虫棉。抗虫棉田中棉铃虫已降为次要地位,而棉蚜、棉叶螨、棉蓟马等害虫的发生有所加重,所以防虫措施也应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7.
转Bt基因棉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1995~1996年在田间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棉花品系93-4在单作和麦套2种种植方式下,对主要棉花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作和麦套条件下,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棉造桥虫幼虫均有良好的抗性,残虫量均低于防治指标;在单作条件下,转Bt基因棉田比常规棉田的棉苗蚜、棉伏蚜和叶蝉分别增加20.30%,21.38%和67.62%,红蜘蛛、棉蓟马和白粉虱分别减少58.42%,39.62%和39.06%;在麦套条件下,转Bt基因棉田的棉苗蚜和棉蓟马分别减少5.88%和79.46%,棉伏蚜、红蜘蛛、白粉虱和棉叶蝉分别增加14.62%,75.48%,48.22%和58.54%;在单作和麦套条件下,转Bt基因棉田比常规棉田捕食性天敌略增加,寄生性天敌减少,天敌总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转Bt基因棉田害虫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种植转Bt基因棉(以下简称转基因棉)是棉铃虫综合防治和抗性治理的重要措施 ,对于压低棉铃虫种群数量、缓解防治压力、降低防治成本和化学农药使用量 ,减少棉铃虫危害损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转基因棉在不同生物时期和植株不同组织器官抗性存在差异 ,棉田昆虫群落结构和害虫、天敌种群动态发生变化 ,以及棉铃虫对Bt抗性发展的潜在威胁 ,大面积和连年种植转基因棉后 ,势必对棉田害虫发生动态和防治策略产生影响。我国转基因棉从1994年开始小范围试种、示范 ,经过逐步发展 ,1999年已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 ,尤其是河北、山东两省…  相似文献   

19.
转Bt基因抗虫棉在棉田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我国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应用现状,转Bt基因棉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种植转Bt基因棉的生态风险及对策,包括对非目标昆虫及天敌的影响,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及治理对策,从而为今后正确评价转Bt基因棉在该区种植中的生态安全性,充分发挥其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Bt杀虫剂即苏云金杆菌微生物杀虫剂,含有毒杀害虫的伴孢晶体和芽孢毒素,杀灭害虫效果良好,而且使用中较难产生抗药性。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没有掌握正确方法,导致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