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目前的乡村建设普遍存在着工业兴村和绿色兴村两种发展模式,这两种发展模式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基层政府要把握好两种乡村发展模式的关系,在样板打造、人才建设、人员流动上做好工作,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农村作为非城市化地区,不仅拥有独特的文化和环境资源,而且作为社会、经济和景观的综合载体,总体上经历了发展、稳定、转型的过程。鉴于当前现状,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应对农村地区衰落采取的相关措施,分析了“阿者科计划”、云南香格里拉雨崩村社区、印度尼西亚庞邦村、塞尔维亚兹拉库萨村、格鲁吉亚乡村旅游的具体举措。根据案例研究中的异同点,提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为今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提供借鉴,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发展下高素质农民培养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高效化发展的保障性措施。开展农民素质培养工作,可以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提升农民的整体能力和素质。本文将分析乡村振兴发展下高素质农民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乡村振兴发展下高素质农民培养的具体开展内容,力求农民素质得以高幅度、高效率的提升,以供广大农民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阶段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在实际发展当中,做好发展模式的借鉴研究十分关键。本文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可借鉴发展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6.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备要素和重要资源,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大省,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省需要一大批人才。当前,河南省乡村人才还不足以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乡村各类人才队伍缺口很大,现有乡村人才不稳定,年龄老化严重,学历、职称和能力偏低。根据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全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一个月以上的人员数量为3251万人,其中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仅占8.6%,大专及以上学历不足1.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强化人才支撑,必须加强乡村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有较高学历、有专业技能、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人才的培养,切实提高他们的增收致富和示范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志辉 《农家参谋》2022,(2):109-111
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产业发展原则,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构建协同发展模式、制定利益联合机制,以及培育新型经济业态等方面,制定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此后农村经济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8.
郑玉邦 《农家参谋》2021,(36):15-16
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现代化的发展.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将高素质的乡村人才队伍构建起来,方可以顺利落实乡村振兴的各项任务,加快乡村振兴整体进程.就现阶段而言,乡村人才匮乏问题较为严峻,对乡村振兴任务的落实造成了不利影响.面对这种情况,要积极优化乡村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等方式,梳理归纳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发展模式,即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强化人才支撑的属地+部门+高校三位一体的发展服务模式,并系统地总结了党建凝心是基础、产业发展是重点、人才支撑是动力、协同推进是保障的建设经验,提出了从强化顶层设计、促进产业融合、强化乡村治理、夯实干部队伍上下功...  相似文献   

10.
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在乡村振兴中面临人才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人才培养的体系不健全、人才引进的机制不完善和乡村政府对人才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因素阻碍了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各方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乡村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乡村引进人才的激励制度、扩宽引进人才的发展平台、增强政府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向农村回流,从而增强乡村人才的内生力,加强乡村建设的步伐,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国内各地区的农业企业与农广校共同探索出了多种合作模式,持续强化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制度与服务体系;但现存的培养模式还有待完善。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农民的基础进行分析,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的培养现状,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的培养策略,以期提升农民的科学素质与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是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年,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农业取得稳定发展必须走产业化道路。玉林市作为广西地级市,桑蚕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玉林市主导产业。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玉林市桑蚕产业链发展进行研究,分析玉林市桑蚕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桑蚕产业发展路径。通过开展蚕桑认养、蚕织旅游等业务,利用资源进行多元化产品开发,实现蚕桑资源经济社会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走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子,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选择,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行动指南。区域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文化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既要保持原有风貌,又要开拓创新,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近年来,河南省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大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成功探索出易操作、可复制、能推广的乡谣农场·孙庄模式。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决断。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则为解决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提高农村全要素生产率,更为重要的是为农村振兴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近几年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目前乡村发展内在动力还有所不足,以目前国内的几种模式为参考,分析河北省乡村发展模式的可行性,为河北省乡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思路,为其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明确地指出了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构建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论文针对国内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带来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基于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303-304
青海作为除西藏外藏族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决定了它在我国甚至是亚洲都有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乡村振兴的模式和路径也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汤婷 《农业与技术》2022,(20):154-157
农业产业变革依靠政府强力推行,但这种自上而下地推行农业产业化,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农业产业化与传统小农经济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即新时代小农经济。新时代小农经济可以有效规避传统小农经济简单再生产的落后的生产方式,也可以在传统小农经济变革成大产业的乡村经济中起到缓冲作用,可以规避“小农户”对抗“大市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保护与产业经济如何协调并进,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价值转换。文章以承德市双桥区都市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为例,剖析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生态农业如何高效推进,探索生态严格保护与乡村产业高效协同发展的模式,为读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就如何发展农村金融模式进行了探索,发现农村金融发展新模式,助推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上下共同的努力方向。在这个过程当中,积极探讨新时代乡村振兴路径,促进乡村面貌的改善,增加乡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当前乡村发展中需要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主要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现状出发,对今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