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沛  胡一  卢垟杰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3):254-256
党的十九大明确将乡村振兴战略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其主要目的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选择路径.农村土地整治对乡村的经济、社会、生态均会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突破口.分析了农村土地整治现存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的思路,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发展的方向,以期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乡村聚落景观是自然环境和乡村居民活动的综合载体,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国在乡村聚落景观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摸索,探寻出一条具有浓郁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其发展经验对世界各国的乡村建设与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鉴于此,本文首先追溯德国乡村聚落景观的发展历程,随后从区域空间形态、绿化形态、历史文化形态和农业形态等方面系统总结德国乡村聚落景观的发展特征。最后,依据德国乡村聚落景观的发展经验提出,在中国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当实施科学规划、健全法律法规、注重保护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坚持以人为本鼓励乡村居民参与等启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乐  刘弘远 《乡村科技》2022,(11):129-132
为研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探讨新形势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和支撑模式,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思路,发现全域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面临政策支撑力度不足、规划协调不到位、劳动力供给不足、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等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支持,注重规划衔接,发展产业吸引人口回流,推动多部门协调联动。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治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土地整治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强化政府主导,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注重规划引领,突出综合整治;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保障资金供给;加强后期管护,延伸土地整治的乡村振兴支撑能力;加强土地整治生态风险的识别及管理,突出生态保护;增强农民自主意识,注重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发展能力的提高等措施强化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效性,促进乡村振兴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6):187-188
文章首先对乡村土地整治与空间重构开展的意义进行介绍,结合现阶段的乡村发展情况整理出空间重构的助推机制完善方法,以及土地整治工作的具体开展形式,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加以分析,为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一个有利条件,达到理想的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6.
德国在乡村建设中注重以高保护为手段、以等值化为目标、以合作化为路径、以可持续为追求推进乡村长远发展,呈现出劳动生产率高、农民收入高、生态环境好、城乡差距小的发展格局。其主要经验和启示是: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参与热情;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乡村发展品质;要注重产业培育,增强乡村发展动能;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乡村永续发展;要加强土地整治,提高保护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界定了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因为外援驱动力及农村内部生产发展需求的综合作用导致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结构重新塑造、生活空间及生态空间、乡村地域生产空间方面的优化调整,甚至根本性变革的过程,以及以农民居住集中、产业发展聚集、资源利用集约三个方面的内涵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城镇化及工业化进程对于农村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的影响;研究了乡村空间重构的土地整治类型以及助推机制,来重构乡村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8.
农村河道整治是踏出全面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第一步,也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活环境最坚实的那一步。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治与乡村治理协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叶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15-10016,10052
通过对土地整治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和我国农村实施现状的分析,认为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以及乡村治理的改善是破解农村地区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德国城市化起步较早,在其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乡村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较大差异,采取的应对措施也在不断调整完善。在城市化率接近和超过70%以后,德国应对乡村衰落的主要做法是,以产业的逆城市化增加乡村就业机会,以村庄更新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以欧盟引领项目(LEADER项目)促进乡村地区综合发展,以创新发展推动乡村再振兴。德国的经验表明,均衡的城市化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城镇化模式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实现"人的城镇化",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摆在首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迄今为止,中国城镇化率已略高于50%。但根据研究中国城镇化的专家的意见,中国目前的实际城镇化率还不到40%。理由是:中国至今仍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城镇中一些农民工虽然在城镇中已是常住人口,  相似文献   

12.
德国是世界公认的食品安全监管最好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在对德国考察,总结提炼了德国食品安全的基本经验是围绕3项目标,坚持7项基本原则,构建8大保障体系.并就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德国位于中欧西部,北濒北海和波罗的海,面积356970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230人。南部为高原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等山地,北部为平原。河流主要有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威悉河,较大的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维尔姆湖和阿墨湖。德国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广阔的平原、低伏的丘陵,又有高耸的山脉,其南部的山脉是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连绵的丘陵和森林,自此向北延伸到北海和波罗的海。德国水资源管理的特点一、重视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德国受波罗的海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年降雨量为600~800毫米,分配均匀,虽夏季时有干旱,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河流的污染日益加剧,内河甚至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污管道,内河的生态环境遭到破环。为了加快中心城区的内河水生态建设,本文对国内外内河整治的经验和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想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是必要途径。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村居民富起来,还要农村居民幸福起来。增强农村居民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重要支点。本文从农村的现实情况出发,以习近平同志的乡村振兴系列论述为指导,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为基准,查找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思路。为地方政府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策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水系主要是指位于乡村的河、塘、沟、渠等水系,是农村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农村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乡愁和记忆的重要载体.开展农村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是统筹谋划水、滩、岸、坡综合治理,聚焦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临泽县农村水系现状与面临形势以及存...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240-243
德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集镇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其集镇的发展不仅迅速,而且质量高问题少,同时德国集镇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特色。对德国集镇经济发展的研究,有利于总结发达国家经验,结合中国自身特色,为中国特别是中西部传统农业地区的集镇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安全生产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德国在农业发展战略、政策法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政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安全等方面借鉴。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江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情况,从政策、资金和认识方面分析了江苏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和瓶颈,指出农村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和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未形成,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农村空心化倾向和传承经济文化衰败日益凸显,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技术等来源不多、投入不足,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够等。并针对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政府引导、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环境治理、创新管理和文化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江苏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德国乡村竞赛计划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通过分析德国乡村竞赛计划的经验和做法,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分析德国乡村竞赛计划产生的背景与发展历程,总结其经验及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结果/结论】德国乡村竞赛计划的成功经验有:以竞赛主题引领发展目标、以法律法规提供操作保障、以通达的比赛制度调动各方参与、以专业的评审团保障竞赛公平、以丰富的评审内容推动乡村发展。借鉴德国乡村竞赛计划的经验,结合我国乡村建设的实际,提出以竞赛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五点建议,即明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重视法律法规的建设、鼓励动员各方广泛参与、组织成立专业评审团、以评审内容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