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爽  李忠魁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1):294-298,315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与最新成果,对北京市2011年的生物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建筑用地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类测算和实证分析,并通过不同计算方法探究影响生态足迹结果的因素。结果表明,2011年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分别为0.07 ghm2/人和3.36 ghm2/人,生态赤字高达-3.29 ghm2/人,严重的亏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建议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建立节约高效的生产消费体系,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土地生态承载能力,并尽可能减少对周围地区生态环境负担的转移,形成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RS和GIS相关技术分析保护区的1988年、1998年、2008年近20 a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相应生态承载力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合生态足迹效率对生态补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相对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耕地、草地、水域和滩涂湿地。1988年、1998年、2008年保护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1.638 4 hm2/人、1.710 9 hm2/人、1.801 2 hm2/人,生态足迹效率分别为669元/hm2,2 779元/hm2,8 382元/hm2。以2008年度保护区的生态足迹效率和生态农业足迹效率为基准,综合直接收益损失补偿、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静态评价补偿和动态评价补偿分析,比较合适的补偿标准为户均补偿3 572.52元/a、人均补偿1 180.51元/a。以期在江苏沿海大开发的背景下,为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补偿提供合理的参考模式,引导滩涂资源生态补偿的科学进行,促进盐城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亮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3):272-275,280
以盐城市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RS和GIS相关技术分析保护区的1988年、1998年、2008年近20a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相应生态承载力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合生态足迹效率对生态补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相对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耕地、草地、水域和滩涂湿地。1988年、1998年、2008年保护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1.116 2hm2/人、1.478 3hm2/人、1.669 1hm2/人;以2008年保护区的生态足迹效率和生态农业足迹效率为基准,综合直接收益损失补偿、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静态评价补偿和动态评价补偿分析,比较合适的补偿标准为户均补偿2 347.47元/a、人均补偿670.71元/a。在江苏沿海大开发的背景下这种定量的生态补偿模式,可以为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补偿提供合理的参考模式,引导滩涂资源生态补偿的科学进行,促进盐城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福建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为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资源生态足迹作为理论基础,叠加水资源生态足迹三维模型,并以福建省2010-2019年数据为主,分析福建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以及水资源空间格局.[结果]福建省2010-201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5.
以澧水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足迹的方法,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补偿量之间的转化,结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测算了研究区域的生态补偿额度。研究表明:(1)从2001—2013年澧水流域各县(市、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率来看,降幅最大的是澧县,其次是临澧县;增幅最大的是武陵源区,其次是桑植县。(2)2013年澧水流域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203 6 hm2,而实际生态承载力为0.600 0 hm2,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528 0 hm2,则人均生态赤字为-2.675 6 hm2。(3)计算出了澧水流域各县(市、区)的生态补偿标准,其中澧县需要支付的生态补偿量最高,为26.97亿元;其次是石门县和临澧县,分别为8.87亿元和6.44亿元。研究结果将为澧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对2004年、2009年以及2012年天水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2004年天水市人均生态足迹为0.5754hm~2,至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至0.8508hm~2,增长了0.2754hm~2,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2004年天水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008hm~2,至2012年人均生态承载力递减至0.7689hm~2,减少了0.0319hm~2,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除草地、水域及化石燃料用地外,其他各类型土地利用自2004年至2012年一直处于生态盈余状态。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的青海省生态安全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将生态压力指数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对青海省1985—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并利用生态压力指数及其等级划分标准对其生态安全进行了试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青海省近11 a来的自然生态处于较安全状态,但生态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的雅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雅安市1999-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雅安市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进行了研究,对雅安市的生态安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雅安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99年的1.068 hm2增加到2006年的1.657 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25 hm2下降到0.833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0.143 hm2增大为0.825 hm2,生态压力指数由0.858上升为1.126;万元GDP生态足迹在1.87~2.78 hm2之间上下波动,平均值为2.212 hm2.研究期内雅安市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表现出巨大的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基本上呈直线上升趋势,雅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土地生态系统始终处于超负荷和不安全的状态.这为揭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本质提供一定参考,同时也指出协调人口、资源和区域经济发展可缓解这种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了便于对重庆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定量的评价和测度,本文在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重庆市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重庆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并对其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海  刘长城  陈春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1):193-196,201
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缺乏系统、有效的评价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方法探讨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出了土地生态压力指数概念及计算方法,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计算了2006—2010年这一区域的生态足迹、土地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与土地生态压力指数。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土地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生态赤字明显,土地生态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2) 5 a间研究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处于极不安全状态;(3)土地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对策。研究表明,采用生态足迹法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宁德市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研究是当前国际上关于生态经济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发展的用于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通过比较支持特定区域人类社会所有消费活动所需要的土地(生态足迹)与该区域可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生态承载力)可判断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该文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福建省宁德市2002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计算分析得到宁德市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769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210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0.1487hm2。反映出该市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状态下。造成该市生态足迹赤字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资源过度消耗、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等  相似文献   

12.
生态足迹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足迹模型自1992年被提出以来,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简单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优缺点,回顾国外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国内生态足迹的研究概况,展望生态足迹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味精尾液对石灰性潮土无机磷特性及pH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恒温培养试验,探究了以味精尾液为原料的土壤调理剂对北方石灰性潮土无机磷特性和p 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味精尾液后土壤有效磷(Olsen-P)、Ca_2-P、Al-P、Fe-P分别增加了70%~120%、155%~288%、29%~42%、6%~10%,Ca10-P减少了7%~8%,且有效性较高的Ca_2-P和Olsen-P持续性好;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 H值,培养60 d时,与CK相比,p H值下降了1.17~1.27个单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缓施入土壤的磷肥向无效态转化,提高磷肥有效性。在石灰性土壤施用味精尾液后,运用SPSS软件对土壤Olsen-P及各形态无机磷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得出,Ca_2-P和Fe-P是北方石灰性潮土Olsen-P的主要组分,并得出了Ca_2-P、Fe-P与Olsen-P的回归方程:Y(Olsen-P)=-18.724+1.173X_1(Ca_2-P)+0.905X_4(Fe-P)。  相似文献   

14.
在广东省两个试点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水稻施用味精废液有机无机BB肥1000 kg.hm-2,与习惯施肥相比增产320 kg.hm-2,达显著标准;产投比值为2.08,收益明显;土壤有机质、N、P2O5、K2O含量与种植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施味精废液有机无机BB肥,不但能满足水稻对氮、磷、钾大量元素的需求,同时具有改土、培肥地力的作用。该肥作基肥一次施用,能有效节约劳动力投入。  相似文献   

15.
生态足迹分析法及其在持续性规划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主要特征,提出规划持续性的方法思路和生态足迹概念,简介了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功能及其实证研究成果,并提出规划持续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味精废液与微生物菌剂联用对基质培番茄的促生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随机区组设计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接种处理以及不同营养液(即稀释30倍并调整pH的味精废液、无机营养液和清水)对番茄根、茎、叶全氮含量,干物重,产量构成因子,功能叶片叶绿素SPAD值,基质pH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接种微生物菌剂能显著提高番茄茎、叶全氮含量,并对基质pH和电导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味精废液由于含有丰富的有机、无机营养,在提高番茄营养组织含氮量、结果数、叶绿素SPAD值方面作用显著;特别是味精废液和微生物菌剂联用对提高番茄茎含氮量具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显然,味精废液经稀释降低电导率、调整pH等改性处理后作为基质栽培营养液应用对改善番茄营养特性、提高番茄产量、降低成本、解决其处理难的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可望作为植物营养资源化循环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县域生态可持续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EFM,eco-footprint model)中存在诸多不足,提出了改进生态足迹模型(IEFM,improve eco-footprint model)的计算方法。从陕西省长武县实际资源消耗量与产量出发,对长武县2007年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与EFM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长武县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29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是1.23 hm2/人,人均生态盈余为0.94 hm2/人;2)长武县生态适度人口为7.208×105人,实际人口与生态适度人口的比例是0.24;生态利用效率为1.54 万元/hm2;3)长武县耕地、能源地的人均足迹占人均生态足迹的72%,林地和畜牧用地的人均足迹占人均生态足迹27%,人均建成地、水域、电力用地、垃圾排放用地的生态足迹仅占人均生态足迹的1.2%;4)长武县的人均足迹、人均承载力IEFM的计算值分别是EFM计算值的0.515倍和5.467倍;IEFM与EFM的生态赤字/盈余情况相反。长武县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规合一”和生态足迹法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对实现中国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文以山东省沂源县为例,以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原则,借鉴生态足迹理论,依据国民经济核算规则,测算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生态足迹需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及"多规"土地利用计划,以生态平衡为底限,以竭力保障区域整体公共生态服务功能为要求,优化"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土地利用结构。该县"十三五"规划期末生态保护红线、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合理规模为41 835.73、35 276.61、22 596.76、13 377.61、21 268.02、2 041.59、14 549.00 hm~2;合理规模在优先落实该县生态保护目标的情况下,保障了经济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下的区域公共生态服务功能最大限度供给。  相似文献   

19.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的集约化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和能值分析(emergy analysis,EA)是评价区域或系统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能值生态足迹(emergy ecological footprint,EEF)将二者相结合,把系统的外部性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测度资源消耗及环境影响,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该研究应用EEF方法对山东省桓台县冬小麦-夏玉米高投入高产出模式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深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1996年相比,2012年系统能值总投入减少了3.15%,而系统的能值产出容量(emergy output capacity,EOC)却增加了6.23%,系统效率显著提高。与1996年相比,2012年该系统的EEF从40.93 hm2减小为39.60 hm2,减少了3.25%,EEF分别是能值生态承载力(emergy carrying capacity,ECC)的16.44倍和15.78倍,生态赤字分别为38.44 hm2和37.09 hm2,减少了3.51%;从系统可持续性看,资源负载指数(resource load index,RLI)减少4.01%,环境负载指数(environmental load index,ELI)减少27.90%,系统外部性降低了8.05个百分点,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sustainability index,SI)增长了9.64%。总体上看,与1996年相比,2012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赤字呈下降趋势,系统的可持续性有所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初见成效,但资源消耗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粮食生产的环境压力依然严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市域主体功能区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市域主体功能区的合理划分,有利于市域主体经济的形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评价人类对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影响程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该文以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作为市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技术方法,设计主体功能区划评价指标体系,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相耦合,对以县为评价对象的评价单元进行赋值、加权求和测算主体功能指数,确定开发与保护的阈值,并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自然保护区等叠置分析,修正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果表明:1)生态压力和开发潜力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除长清区外,市区其他区域生态压力大,开发潜力小;商河县、章丘市开发潜力大,生态压力较小。2)各评价单元主体功能指数界限明显,以此作为除禁止开发区外的主体功能区初步划分的依据。3)将主体功能初划结果与济南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叠置分析,修正功能区初划结果,商河县由重点开发区调整为限制开发区。生态足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耦合的技术方法在市域主体功能区划中取得较好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