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黑木耳,俗称黑耳子、黑菜,简称木耳,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地栽黑木耳,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栽培技术,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黑龙江省宁安市目前推广地栽黑木耳面积1.8万亩,每亩产值1.5万~1.8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地栽黑木耳栽培主要有春耳、秋耳和春耳秋管增产增收模式,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确定春耳栽培季节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又称光木耳。利用多种农、林副产品作代料栽培黑木耳是继段木栽培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各地利用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有“块栽法”“、袋栽法”和“瓶栽法”三种。其中以“袋栽法”为普遍。但“袋栽法”用于光木耳则常因杂菌为害而导致减产。为此,近年来我们研究推广了光木耳瓶栽技术,对解决代料栽培光木耳的杂菌为害问题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特别在豫南稻区,以稻草为主料栽培光木耳,只有采用“瓶栽法”才能保证成功。一栽培季节光木耳属中温偏低型菌,在豫南气候条件下,适宜出耳期在9月中旬至翌年5月下旬,最佳出耳期为秋季的9…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是一项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创新栽培技术。打破了传统地摆栽培模式,改为吊袋栽培,在相同面积下,其悬挂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5~6倍。而且省地、省水、省工,并能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可控性强。采用该技术生产的黑木耳品质好、无泥沙、除草剂污染,既干净又安全。比地栽春耳能提前一个月采收,比地栽秋耳采摘期能延后一个月。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技术现已成熟,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4~5倍.同时,南于棚室生产黑木耳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小,品质纯净、无污染,并可实现提前1个月采摘,抢早上市,每袋吊袋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高0.5~1.0元,经济效益可观.但该技术在生产中存在菌种选择不当、菌袋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有畸形耳片、棚室温度不易控制和耳片颜色浅等技术难题.本文针对棚室吊袋诸多问题,对关键性栽培要点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黑木耳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栽培技术,这中栽培方法主要是打破了传统的黑木耳栽培的方式,通过吊袋对黑木耳进行栽培。这种新型栽培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在同样的面积下,吊袋栽培模式的产量要比传统地栽木耳模式高出五到六倍,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各种自然灾害,提高了黑木耳的质量,提高了其生产的效率,增加了收益。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亦称木耳、光木耳等,属于真菌门,曾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保健食品,以质脆润喉、营养丰富而著名。其蛋白质含量远高于一般的蔬菜和水果,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尤以铁含量最丰富,为各类含铁食品之冠,比肉类高100倍。黑木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润肺清胃功能,有止血、止痛、补血、活血之功效,堪称食疗佳品。黑木耳是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的特色产业。根河市气候属于寒温带湿润性森林气候,夏季凉爽,温度范围在5~32℃,且昼夜温差为10℃左右,能为黑木耳生长提供天然的气候保障;同时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各大木材深加工企业的废料如木屑、锯沫等资源丰富,为黑木耳生产提供了最佳的生产原料。黑木耳的人工栽培主要经历了孢子自然接种、孢子液人工喷洒接种、纯菌接种段木栽培和纯菌接种代料栽培4个发展阶段;栽培模式也经过了瓶栽、块栽、床栽和袋栽等不同模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主要通过黑木耳代料栽培取代以往栽培的新技术,结合林下地摆和露地全光栽培的新模式,在根河市5个示范点进行了规模化推广示范,2009年和2010年每百袋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分别比以往栽培方式提高了37.71元和46.00元。通过黑木耳规模化生产代料栽培新技术,结合林下及露地全光地摆新模式的推广示范,不仅给当地耳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1)带动内蒙古农业设施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实现由数量型经营向质量型经营转变;(2)通过向农民推广优质新品种、优质技术服务,有利于内蒙古农业产品结构的提升,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3)通过典型引路的作用,对农民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引导价值,使农民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素质和市场竞争意识,以便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利用了工业副产品和下脚料等再生资源发展黑木耳生产,使生态循环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得以综合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一项无污染、绿色、高效益产业。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模式又逐渐兴起,提高了黑木耳的质量、产量和效益,与常规地栽模式相比,越来越受到耳农的欢迎,下面将两种模式的生产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1产品比较1.1质量吊袋黑木耳无泥沙、除草剂等污染,既干净又安全。1.2产量吊袋木耳比地栽春耳提早1个月上市,且采摘期能增加1个月,生长周期长,产量高,卖相好,价格高。2设施比较地栽用地和吊袋棚用地都需要选择远离污染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地栽黑木耳技术因简单易行、生产周期短及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已成为黑木耳的主要栽培模式。但据笔者了解以及耳农的反映,由于栽培经验不足,技术要领掌握不好,地栽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相差悬殊并经常发生杂菌污染等现象,给耳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调查了黑木耳栽培现状,并通过多年栽培实验,对本地地栽黑木耳技术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现简述如下。1适时安排栽培季节  相似文献   

9.
靳春成 《吉林农业》2011,(11):102-102
黑木耳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特殊的药用功效,已经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日常佳肴。黑木耳栽培生产遍布我国的20几个省区市,木段生产黑木耳由于木材原料的减少和昂贵的价格,已经逐渐被淘汰,取代它的是木屑、麦麸、稻糠、玉米芯等代替培养料,因此,塑料袋代料地栽黑木耳已经成为现在黑木耳生产的主要形式。以前袋料栽培黑木耳出耳采用的是大孔出耳栽培技术,割口是割“V”字型口,边长是2.5-3cm,每袋割12—15个口,生产的木耳根部呈疙瘩状,采摘晾晒时需削根、掰片,品质不佳,售价低,食用时口感不好。最近几年我们成功试验推广了小孔出耳栽培技术,此栽培技术简单易行,实际可操作性强,由于割的口是小孔,生产出的木耳单片、无根、肉厚、色黑,食用时口感好,由于品质上乘,市场售价此大孔栽培出的黑木耳高30%左右,同时又可节省割口、晾晒时削根、掰片等的人工费用40%。因此,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增加了茵农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吉林省已经把黑木耳小孔出耳栽培技术列为2011年特产行业重点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又称木耳、细木耳、光木耳、云木耳等,是一种黑色、胶质、味美的大型真菌。黑木耳不仅具有清新鲜美的味道,而且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具有润肺和清理肠道的功能,是纺织和矿山工人的必备保健食品,也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黑木耳在我国栽培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当前,袋料栽培黑木耳因设备简单、生产周期短、便于操作,在广大山区、农村、城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一年预备试验、二年的正式试验,从目前黑河地区椴木栽培应用的黑木耳菌种中筛选出菌丝发育好、抗杂能力强、产量高适宜代料地栽的黑木耳菌种,对现有的栽培料的配比组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纬寒地代料地栽黑木耳技术的关键是,提高作菌技术降低污染率,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技术控制污染率.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地栽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栽培方式,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广阔的优点。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如下:1制备菌种按栽培计划选择制备抗杂菌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菌龄适宜、纯正、无污染、适宜当地栽培条件的优良菌种栽培。2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黑木耳袋栽发展较快,成为农村一项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有效脱贫致富项目.由于在黑木耳栽培中,生产者大多数技术水平较低、条件简陋、各地气候不同,生产管理较粗放,杂菌污染较严重,造成了原材料、人力、财力等方面的巨大浪费和损失,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袋栽黑木耳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地解决杂菌污染问题,现将主要防污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十堰市椴木黑木耳效益不断下降的不利局面,积极进行了黑木耳代料栽培试验。对其栽培模式、品种选用、栽培管理进行了探索,采用小孔全光及大棚吊袋等生产技术,生产的木耳单片、无根、产量高、效益好,并总结出了一套黑木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清水县露天栽培木耳品种杂乱、栽培技术不规范、产量和品质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开展了黑木耳引种试验,对不同黑木耳品种打孔时间、打孔数量和摆放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清水县露地栽培的黑木耳品种为青优,清水县地栽木耳最适宜打孔时间为4月下旬,每棒最优打孔数量为234~252孔,最优摆放密度为12万~15万棒/hm2。本研究为清水县木耳优质栽培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木耳栽培以往一直采用木段式生产方式,随着木耳资源的减少,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袋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黑木耳生产的主要方式。但由于袋料黑木耳技术不完善,以及黑木耳生产者对该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导致生产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技术),从而影响了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现将黑木耳生产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奉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17.
《今日农村》2005,(1):2-2
目前,“地栽黑木耳”在湖北省房县试种成功。过去黑木耳栽培取材主要是林木资源,投入大,效益低,破坏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地栽黑木耳”从试种地已采3茬的情况看,“地栽黑木耳”投入产出比在1:2,5以上,整个生产周期只需60~80天,比普通椴木缩短30天以上。“地栽黑木耳”不仅生育期短,出耳快,早上市,而且避开了普通椴木栽培黑木耳大面积上市的高峰,抢住了商机,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8.
<正>木耳、平菇、香菇等是我国常见的食用菌,也是菇类生产者经常栽培的、经济效益较好的主栽品种,本文主要介绍由国内知名农业院校和农业科技部门主张推广的食用菌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以期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贡献一份力量。常见主栽食用菌安全高效生产技术适宜应用的区域包括下列地区:黑龙江、吉林、浙江等省的黑木耳袋栽模式生产区,四川、江苏、河南等省的毛木耳黄背品系栽培生产区,湖南、湖北等省的香菇秋季栽培生产区,  相似文献   

19.
《农村科学实验》2006,(6):30-31
地栽黑木耳在湖北省房县试种成功。过去黑木耳栽培取材主要是林木资源,投入大、效益低,破坏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地栽黑木耳从种地已采三茬的情况看,地栽黑木耳投入产出比在1:2.5以上,整个生产周期只需60—80天,比使用普通椴木缩短30天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技术具有省地、省水、省工和出耳早、防流耳、易管理等优点,在相同面积下,"挂袋耳"菌袋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6倍。棚室生产环境可控,一个生产周期可省水70%以上。采摘期提前一个月,产出的木耳洁净、无泥沙、品质好、售价高,是一项最新的栽培技术。该技术的示范推广,对促进我镇黑木耳产业素质提升,实现健康高效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技术要点如下:一、品种、菌袋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