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近年来 ,对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的研究已从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进入基因水平 ,在其分子结构与功能、理化特性、提纯方法与鉴定、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就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u)的纯化及其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对构建的重组质粒pXST1(含有耐热性肠毒素ST1和LacZ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质粒中含有2个正向串联在一起的ST1基因,且融合在LacZ基因的上游,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免疫学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DH5α(pXST1)重组菌株安全无毒。该重组菌株表达的ST1融合蛋白能够诱发BALB/c鼠产生抗体,且抗体能中和天然肠毒素ST1活性,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由此表明,DH5α(pXST1)工程菌株可作为预防幼畜腹泻的菌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5.
将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I(STI)结构基因的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Bg1Ⅱ消化,经3%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透析袋电洗脱法回收147bpSTI基因片段,再将含LacZ基因的载体PUC18用BamHI消化、碱性磷酸酶处理、然后将处理的PUC18DNA与147bpST1DNA通过T4DNA连接酶酶性进粘末端连接。  相似文献   

6.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I和Bg1Ⅱ双酶切质粒pBST2-6,获得了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Ⅰ(ST1)基因,再将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用BamHI酶切、碱性磷酸酶处理,然后与ST1基因通过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共筛选出53个ST1基因探针杂交阳性的重组子,对其中一个重组子DH5α(pXST1)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pXST1含有2个正向串连在一起的ST1基因,而且融合在LacZ基因的上游,具有正确的阅读框架。又DH5α(pXST1)菌株能在含X-Gal的LB平板上长成蓝色菌落,而且ELISA也检测到ST1融合蛋白,这表明该菌株能表达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大肠杆菌ST1—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免疫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菌株DH5α(pXST1)安全无毒,表达的ST1融合蛋白能够诱发BALB/c鼠产生抗体,该抗体具有中和天然ST1肠毒素的毒性作用,这表明DH5α(pXT1)可以作为预防幼畜腹泻的菌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7.
8.
采用PCR技术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C83922质粒中扩增出耐热性肠毒素(ST Ⅰ)和黏附素K99基因片段,进一步结合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含有融合基因ST Ⅰ-Linker-K99的重组质粒pMSLK;通过PCR和寡核苷酸定点突变技术将ST Ⅰ毒素中心的6个Cys分别突变成Ser和Gly,经亚克隆后将含有突变位点的融合基因插入到pET-20b表达栽体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ES(S)LK和pES(G)LK;将以上2种质粒分别导入到BL21(DE3)菌株中,成功构建BL21(DE3)(pES(S)LK)和BL21(DE3)(pES(G)LK)2种重组菌株,对其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重组菌株都能高效表达ST Ⅰ突变体与K99的重组蛋白,而且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被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强毒株C83922抗血清特异性识别.  相似文献   

9.
已构建的能表达大肠杆菌对耐热怀肠毒素I(ST1)-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株coli DH5α(pXST1)经乳鼠灌胃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采用超声波粉碎法裂解菌体,再辅以氢氧化铝胶制备抗原,免疫接种BALB/c鼠,获得抗融全蛋白抗体,乳鼠灌胃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抗体能中和天然ST1肠毒素活性,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以该菌株免疫的雌性BALB/c鼠产下的乳鼠吮吸初乳后,能够抵抗1个鼠活性  相似文献   

10.
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肠毒素称为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ETEC是引起幼畜腹泻的重要病原菌。ETEC能借助于所产生的菌毛抗原粘附于动物小肠黏膜。定居并产生作用于肠壁的外毒素,称为肠毒素。主要有两类肠毒素:一类是不耐热性肠毒素即热敏感肠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LacZ融合基因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含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基因的质粒pBST2-6和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PUC18,构建成ST1-LACZ融合基因。将质粒pBST2-6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BgIII消化、碱性磷酸酶处理,最后将处理好的PUC18 DNA与147 bpST1 DNA通过T4DNA连接酶进行粘性末端连接,转化不受体菌DH5A中。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共筛选出53个为ST1基因探针杂交  相似文献   

12.
致犊牛腹泻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及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之一,可以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在通常情况下,大肠杆菌并不引起疾病,因此人们最初认为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直到1885年Escherich首次从婴儿腹泻物中分离出大肠杆菌后,才开始认识到其致病性。致泻性大肠杆菌是引起人畜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通称,主要包括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 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G)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而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是引起婴幼儿、哺乳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菌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ET…  相似文献   

13.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主要致病因子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腹泻是畜牧业养殖的主要问题之一,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1〕。肠毒素大肠杆菌致病因子包括:粘附素(adhesion)、肠毒素(Enterotoxins)、水肿病毒素(edema disease princ  相似文献   

14.
大肠杆菌为肠道中最常见的一类细菌。依据它的致病性大致可分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eoli,EiEC)、产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及大肠埃希氏菌(E.coli)。其中ETEC可产生不耐热性肠毒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ST)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以PCR方法克隆得到猪源大肠杆菌ST1基因缺失CooH端了后两个编码密友和终止密码的DNA片段,并以该片段为探针,筛选了以载体pBluescript构建的猪大肠力P55质粒DNA文库,得到插入片段约5.5kb阳性克隆,亚克隆了约0.5kb含ST基因的TaqI酶切片段,并对该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应用竞争性ELISA测定了ST基因在不同启动子调控下的表达情况,在T7启动子调控下,ST基因在大肠  相似文献   

17.
大肠埃希氏菌耐热性肠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大肠杆菌肠毒素ST,LT融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用针对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 L T( heat-labile)、STa( heat-stable )、STb( heat-stable )的引物直接对从猪场采集的腹泻仔猪的粪便总 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只有 STb基因被检测到。把检测到的 DNA片段克隆测序 ,得到 1 75bp的片段 ,与 Gen Bank中大肠杆菌热稳定性肠毒素基因 STb 1 0 0 %同源。通过 South-ern blot,STb基因也能够被特异、准确、灵敏地检测出来。本实验直接检测仔猪粪样 DNA中的肠毒素基因的片段 ,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发展中国家人群腹泻的主要原因,一直是西方国家旅行者腹泻的最常见病因,也是引起动物(尤其是幼龄动物)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根据ETEC产生热敏和(或)热稳定肠毒素特性可以将其分类成不同致病型。针对这类重要病原体的疫苗研发目前仍然面临着艰难的挑战。本文综述了病原体-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两方面介绍致病菌的多种毒力因子以及作为靶标研发疫苗的潜力,分析了病原与不同宿主易感性的差异,为针对ETEC新型疫苗的研发和有效预防ETEC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