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秋丰、白玉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采用多品种杂交方法育成的一对夏秋用品种,该品种于1989年通过浙江省和国家新蚕品种的审定.秋丰×白玉有好养、张产较高、丝质优良、耐氟性强的特点,适宜于夏秋期尤其是中晚秋期饲养受到农村和丝厂的欢迎,我省武进、丹阳及江阴市蚕区饲养后反映较好.据了解,因该品种耐氟性好、茧形大、产量高,浙江省一些氟污染严重而春用品种饲养不好的蚕区用作春期饲养效果较显著,张产量、张产值均较春用品种提高20—30%.本场从1993年春开始至今已繁育了3期12个对交批,通过近几年繁育,我们对这对品种有以下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沈建华 《蚕桑通报》2003,34(2):22-24
2002年秋期对江浙地区发种量最大的苏菊×明虎、秋丰×白玉二对主要夏秋用品种进行了耐氟能力的测定,测定方法采用氟敏指数法,测定结果:秋丰×白玉正、反交的耐氟性强于苏菊×明虎正、反交,尤其在200mg/kgNaF溶液浓度添食时,这种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秋丰×白玉”于1989年通过国家审定,为皮斑单限性夏秋用二元杂交种,发育齐一,产量高丝质优,其最大的特点是耐氟性强,深受广大蚕农的喜欢。特别是近年来,浙江杭嘉湖地区大部分蚕区由于氟化物污染比较严重,即使在桑叶质量最好的春蚕期,普通品种也难以饲养。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  相似文献   

4.
“家蚕氟中毒解毒药剂的研制与开发”是浙江省科技厅的重点项目(计划编号 :001102269)。经过多年的努力 ,一种能缓解家蚕氟中毒的药剂—“家蚕解氟剂”已在实验室内基本上研制成功 ,目前正在农村进行中间试验 ,并已经在春蚕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夏秋期的试验效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试验时间为2001年7月至10月。供试蚕品种为秋丰×白玉及其反交 ,夏6×夏7。试验地点为德清县雷甸乡曙光村 ,光辉村和大丰村 ,长兴县和平乡许家滨村 ,吕山乡金林村。试验蚕种数为68盒 ,农户37户。桑叶含氟量一部份样品由当地氟化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幼虫4龄期人工添食20 mg/kg氟化纳溶液定向选择耐氟污染性能和杂交育种、回交改良等育种技术,育成了具有耐氟污染特性的春用多丝量家蚕新品种华·东×春·晨。该品种在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共同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鉴定中,表现出体质强健、耐氟性好、产茧量高、茧型大、丝质优等特点,其中氟敏指数检测数据显示其耐氟性能明显强于春用品种菁松×皓月,并达到了秋用耐氟污染品种秋丰×白玉的水平。新品种在农村生产试验鉴定中,产茧量及丝质成绩普遍优于当地对照品种菁松×皓月和秋丰×白玉,特别是盒种产茧量分别超过对照品种菁松×皓月和秋丰×白玉7%、12%左右。2010年2月该品种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蚕区特别是氟化物污染较严重的蚕区春期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6.
钱祥明 《江苏蚕业》2000,22(4):27-29
在农村蚕桑生产中,推广和应用家蚕新品种是提高养蚕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途径。目前,江苏省进行更新换代的第五代家蚕新品种共有5对,其中春用品种3对,春秋兼用品种2对。吴江市于1996年春开始中试,并在大面试点推广应用。从应用的结果来看,春蚕期宜推广春用品种,不宜推广春秋兼用品种;晚秋蚕宜推广春秋兼用品种,不宜推广春用品种。1推广品种及数量1999年春蚕,吴江市共饲养春用新品种40820张,其中苏镇×春光品种饲养31,290张,占新品种推广的76.6%;春蕾×锡方品种饲养5,670张,占新品种推…  相似文献   

7.
夏秋用家蚕新品种“钱塘×新潮”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健、稳产作为育种目标,采用杂交育种方法,经特定高温多湿环境的定向培育及严格的后代选择,育成了夏秋用家蚕新品种钱塘×新潮。经浙江省家蚕品种实验室鉴定,新品种具有稳产、好养、茧丝质优良的特点:4龄虫蛹率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高2.84个百分点,万蚕茧层量、茧丝长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3.14%、4.18%,万蚕产茧量略高于对照品种。新品种在农村生产多点鉴定的综合经济性状成绩优于当地饲养品种,在气温较高的中秋蚕期饲养能够稳产高产。2008年新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于长江中下游蚕区夏、秋蚕期饲养。  相似文献   

8.
夏秋用蚕品种秋丰×白玉的育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杂交和系统分离育种的方法,育成了丝质优、产量高、制种性能好、耐氟性强的夏秋用蚕品种秋丰×白玉。与对照种相比,张产茧、张产值能提高4%以上,出丝率可提高7%,茧丝长增长80一100米,解舒、净度优良。该品种耐氟性强,氟敏指数值I(17.80)最低,春期桑叶含氟量全龄平均在42.5ppm,中秋期全龄平均在88.8ppm的情况下,产量较现行夏秋蚕品种提高7一8%,较现行春用蚕品种提高一倍,在氟污染严重的蚕区可替代春用蚕品种进行春期饲养。  相似文献   

9.
石泉县蚕种场2011年春季引进两广二号与秋丰×白玉这两对品种的原种进行试繁,夏季对生产的一代杂交种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表明:两广二号繁育系高,体质强健好养,单位质量桑叶的产茧量及产值高,丝质优,可作为陕南蚕区夏秋用家蚕品种的更新换代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丁农 《江苏蚕业》2000,22(2):8-11
70年代以来,湖州市推广蚕品种几乎每10年更换一次,据1996—1998年统计,生产上使用推广的品种多达10对,春用品种以春雷×镇珠为主,占总发种量 20.38%,夏秋用品种以丰1x54A、秋丰 x白玉为主,分别占发种量的27.32%和27.47%,春蚕期春用品种与夏秋用品种的使用已平分秋色,耐氟春秋兼用种的使用量较低。在品种使用上,虽然茧丝量已达较高水平,但存在着当家品种血缘相近,性状雷同,品种选择余地小,特别是秋种春养,不利于茧质的稳定和提高;目前推广的夏秋用品种繁育系数较低、制种成本高;现行品种与5、60年代品种相比,叶丝转化率未见增加等问题。因此今后在育种方向上应加强基础素材研究,加强耐氟性春秋兼用品种选育,加强多耐性品种选育研究,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加快雄蚕应用研究步伐及多用途蚕品种选育,应用新技术提高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1.
家蚕夏秋用耐氟品种绿.萍×晴.光的选配及光的耐氟改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基因导入法将首次发现的家蚕耐氟显性主效基因导入性状良好的品种 ,选配了家蚕夏秋用耐氟品种绿·萍×晴·光 ,全龄耐氟 10 0mg/kg左右 ,1998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家蚕的性别遗传一般是雌雄各半,雄性个体在出丝率、叶丝转化率、茧丝质量以及抗逆性等方面都优于雌性。长期以来,人们希望在丝茧育中通过品种选育来实现雄蚕专养,近几年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了提高蚕茧质量和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雄蚕品种秋华×平30和秋丰×平28的引进试验,2个品种表现均优于普通夏秋蚕品种(7532·湘晖×932·芙蓉),尤以秋华×平30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添氟对若干桑蚕现行一代杂交种进行耐性比较试验,结果认为不同杂交种对氟的耐受力差展很大,夏秋蚕品种的耐氟性显著高于春用种。在测试品种中,耐氟性排序为:秋丰×白玉〉丰1×54≌华峰×雪松≌薪杭×科明〉春蕾×菁松×皓月≌浙蕾×春晓。  相似文献   

14.
<正> (一) 随着蚕桑事业的日益发展,家蚕品种也在不断更换。从我区情况看,目前春蚕品种还比较理想,有苏5×苏6(正反交)、东肥×华合(正反交)两对当家品种。1981年,全区春蚕发种量苏5×苏6占50%以上,东肥×华合(正反交)占30%左右,东肥·671×华合(正反交)占10%多一点。1982年春蚕的发种量:苏5×苏6(正反交)占80%,其余为东肥×华合(正反交)。蚕农对春用品种基本是满意的。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夏秋蚕的品种还不够理想,具体表现在张种产量低、产值低、茧质差。我区历年来夏秋蚕的张种产茧量,一般在40斤左右,张种产值:苏_3×苏_460多元;苏_3·秋_3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夏秋用蚕品种的蚕茧产量和生丝质量,我们确定以培育好养、茧丝质优良,且较易于种场繁殖的夏秋用品种为目标,养成了锦75·8140×绫13·54A,于1991年3月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同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饲养雄蚕品种是提高蚕丝品质和蚕茧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为母本,用普通家蚕品种夏6为优良性状基因供体回交改良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经2轮杂交、自交、回交组成的循环改良和纯化,育成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48,将该品种与家蚕限性皮斑品种限7组配成夏秋用雄蚕杂交组合限7×平48。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联合鉴定,该雄蚕品种的雄蚕率达99%以上,在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强健好养、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张种产茧量和50 kg桑产值分别较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8.4%和9.4%;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和干茧出丝率分别较对照种提高7.9%、12%、2.57个百分点、1.54个百分点。新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审定,适合在长江中下游蚕区的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7.
家蚕优良品种具有强健、好养、高产的特点,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产出。引进、选拔和推广优良蚕品种,是提高蚕茧产量,改进蚕茧品质,增加蚕桑生产经济收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1986年我们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引进5对家蚕夏秋品种(苏_3·秋_3×苏_4、浙农1号×苏_(12)、新杭×科明、芙蓉×湘晖、九西二八×7532)在实验室进行比较试验,从中选出芙蓉×湘晖在农村逐步试养、推广。经1987~1989年农村试养表明,该品种具有体质强健、发育齐一、好养、高产、解舒好、丝质优等特点。1990年我省将大面积推广这个品种,并有可能成为我省夏秋当家蚕品种之一。现将芙蓉×湘晖引进、推广及其蚕种繁育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夏英 《中国蚕业》2007,28(1):69-70
淳安县夏秋蚕生产凭借千岛湖冬暖夏凉小气候而形成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优势,一直沿续春种秋养格局。近几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差;同时因各地兴建砖瓦窑而造成蚕区氟污染加剧。春种秋养因抗逆性差,经常暴发蚕病,蚕农损失很大。为提高蚕业效益,自2002年开始在夏蚕和早中秋期引进抗逆、抗氟性强,好养、产量高质量优的夏秋用品种来替代春用种,在不同地区分别对薪杭×白云和秋丰×白玉两对夏秋用品种进行中试,取得初步成功后于2003年夏蚕开始在全县大面积进行推广。现将几年来2对品种的推广应用情况分析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对华秋×松白、菁松×皓月、秋丰×白玉3对蚕品种的耐氟性测定 ,计算其氟敏指数 ,结果表明桑蚕新品种华秋×松白的耐氟性与秋用品种秋丰×白玉处在相同的耐氟性水平上 ,耐氟性能较高 ,极明显强于春用品种菁松×皓月  相似文献   

20.
沈文静 《中国蚕业》2001,22(1):22-23
秋丰、白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一对夏秋用蚕品种,其一代杂交种不仅强健好养,产量高,丝质优,且还具有耐氟性能强等优点.1999年该品种占浙江省夏秋出库蚕种的32.8%,占春期出库蚕种的18.3%.杭州蚕种场从1990年开始繁育秋丰、白玉共15期,已掌握该品种的繁育特点,目前已达到稳产高产繁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