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盐碱地改良对于现阶段中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以天津滨海地区盐碱地为例,通过对其进行生态分析,阐明了现阶段盐碱地改良的制约因素,综述了用于盐碱地改良的传统方法,及废弃物资源化、应用快速改良肥、培肥土壤等改良新工艺,并对这些技术做了比较与分析。建议加强盐碱地灌溉管理及咸水灌溉方面和高效盐碱地改良剂方面的研究,建立盐碱地水盐预报、监测和评价系统一体化,按生态位引种耐盐经济植物,综合治理改良滨海盐碱土,旨在建立天津滨海地区可持续的盐碱地综合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2.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山东滨州、东营小麦生产实际,从农田改造、土壤改良、耕种方式、耐盐碱小麦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栽培管理6个方面对环渤海滨海盐碱地小麦丰产技术进行分析。汇总实用技术与产品,比较目前主流技术优缺点。总结滨海盐碱地开展小麦生产和综合利用的高效技术方案。强调在生产中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充分考虑便利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提出在生产过程中改良、在改良过程中提升生产水平,循序渐进,最终实现良性循环的综合利用思路。为进一步提升环渤海滨海盐碱地小麦生产水平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的可持续性发展,综述了国内外对环境因子——土壤、水体、植被、气候方面的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多为某一种环境因子的治理措施,对各环境因子综合措施研究还存在不足,特别是气候改良措施方面。今后还需要研究滨海盐碱地低碳修复措施,以及对各环境因子采用治理技术与管理政策并举的综合生态修复措施,并针对植被修复、雨水系统、气候改良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4.
温静  李艳  曹峰  张晓曼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2):165-169
本文以天津滨海地区野生盐生植物资源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其中20多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及生态价值的植物深入的园林应用分析,提出了利用乡土盐生植物进行重度盐碱场地以及公园场地景观营建的模式,以期为滨海区域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滨海地区主要耐盐植物种质资源中的钾、钠、钙、镁、氯离子、总氨基酸、蛋白质、脂肪、总能和灰分含量的测试,得出供试材料的多种利用价值,包括可作为改良盐碱地的优良先锋植物,潜在的食用、饲用及保健药用植物和多重经济用途.实验室分析和考察与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在实验分析数据中还得出了盐地碱蓬的各项经济利用价值都较高,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改良盐碱地的方法有灌水洗盐压碱,施用粪肥、腐植酸肥、有机肥、生物菌肥,拉沙改土及施用化学改良剂等,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的改良效果。为探索不同改良方法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一三三团开展了酸碱平衡护理剂与洗盐压碱改良盐碱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有一定的降盐效果,酸碱平衡护理剂改良盐碱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滨海盐碱地不同耐盐草本植物土壤养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探求不同耐盐草本植物对滨海盐碱地生物改良效果,促进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在天津大港地区以盐碱荒地为对照,选取4种耐盐草本植物(田菁、苜蓿、苏丹草、碱蓬)进行试验研究。经过2年(2012—2013)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耐盐植物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延长,4种耐盐植物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变化趋于平稳,土壤速效氮含量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土壤速效磷整体上表现出了下降的趋势,而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前三者均不同,均表现出了逐渐上升的趋势。耐盐植物处理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土壤N/P、N/K、P/K的差异显著性变化趋势表现不同。土壤N/P和P/K的差异显著性变化趋势均表现不同;土壤N/K差异显著性变化趋势表现一致,均表现出逐渐降低。4种耐盐草本植物对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的改良效果存在着差异,其中碱蓬处理对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效果显著,苜蓿处理对于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随季节存在周年变化规律,雨季盐分下移,旱季盐分随蒸发在地表富集。在土壤盐分低于0.3%的地块能够进行小麦、玉米种植。以山东滨州地区盐碱地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地区多年降雨规律和土壤盐分迁移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小麦和玉米生产,探讨滨海盐碱地生产管理措施和技术方案。探索滨海中度盐碱地块(盐分在0.2%~0.5%之间),通过选择耐盐碱品种、适宜的耕种方式、合理的肥料施用方案,以及有效的压盐排碱措施,开展小麦、玉米周年生产的技术方案和综合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全世界盐碱地面积约近10亿公顷。我国的盐碱土壤面积约1亿公顷,有100多个城市地处盐碱区,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和东北这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实施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中,面临着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利用盐碱地进行绿化。天津滨海新区虽然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大部分为盐碱地,环境容载量少,绿化成本居高不下。常用作法为更换客土、做隔淋层、盲管排盐、种植耐盐植物、施盐碱土改良剂等,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并以大水浇灌和换土为前提。天津水资源和客土资源都十分紧张,因此急需发展节土、节水型的盐碱地改良新技术。因此利用盐生植物和垃圾土对盐碱地进行大面积改良就成为一条高效、经济、简便、易行的盐碱地绿化新路。  相似文献   

10.
就树木生长与土壤盐分的关系、树木的耐盐能力、耐盐树种的选择等几方面作了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良盐碱地的技术措施和建议—即通过改进栽培措施、增施有机肥、改良碱性土壤及种植绿肥等几方面来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定额喷灌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玲  魏文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7):137-141
为明确喷灌洗盐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的淋洗效果。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喷灌洗盐对滨海盐碱地0 ~ 10cm、10 ~ 20cm、20 ~ 40cm、40 ~ 60cm、60 ~ 80cm和80 ~ 100cm土层盐度的淋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洗盐水量与脱盐效果成正比,即用水量越多洗盐效果越明显。经过喷灌洗盐后,不同土层盐分含量均有所降低,且脱盐效果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实验地1(SY1)和实验地2(SY2)在0 ~ 10cm、10 ~ 20cm、20 ~ 40cm、40 ~ 60cm、60 ~ 80cm和80 ~ 100cm土层脱盐率分别为55.34% 和56.72%、53.80% 和48.53%、20.89% 和25.05%、2.04%和5.24%、3.59%和5.63%、6.59% 和6.10%。结合数据分析,喷灌洗盐对SY1和SY2在0 ~ 10cm、10 ~ 20cm土层盐分淋洗效果最佳,其脱盐率在48.53% ~ 56.72%之间。该研究可为喷灌技术合理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滨海盐碱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滨海盐碱地改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东部耕地资源紧缺、人地供需失衡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增加耕地,保证"占补平衡".滨海盐碱地作为一类潜在的土地后备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缓解土地资源不足的压力、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滨海盐碱地的资源现状及主要特点,从物理、化学、水利工程、生物4个方面总结了当前滨海盐碱...  相似文献   

13.
滨海盐碱地耐盐水稻种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合滨海盐碱地种植的耐盐高产的耐盐水稻品种,选用5个品种(系),分别为盐稻10号、盐稻12号、南粳9108、11k93-1、11k93-2,在滨海盐碱地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观察不同耐盐水稻的耐盐性及其种植对滨海盐碱地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耐盐水稻在产量、耐盐性、返青活棵快慢、抗病能力均有差异。整体理论单产在350.2~461.8Kg/亩;耐盐性依次为:盐稻10、11k93-1、11k93-2 > 盐稻12 > 南粳9108;其中盐稻10号耐盐性较强,返青活棵快,综合性状;11k93-1、11k93-2 耐盐性较强,有赤枯病斑,正常生长;盐稻12号耐盐性一般,返青慢;南粳9108耐盐性较差,返青慢,部分点片盐害枯死;结合土壤盐度数据分析,耐盐水稻种植能有效的降低土壤盐度;在整个水稻生长过程中土壤盐度控制在3‰以下,种植前后土壤脱盐率在65.41% ~ 74.22%。该研究可为滨海盐碱大面积种植耐盐水稻及其改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产有机酸菌株的筛选及其对盐碱土改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法改良盐碱土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方式,另一方面,刚果红毒性低、对酸碱度变色灵敏,是一种理想的酸指示剂,[目的]为快速降低盐碱土pH值从而为盐碱地植物存活提供必要条件,[方法]将刚果红作为培养基中的酸指示剂,从海边土壤筛选出一株耐高盐同时可高产有机酸的微生物SQ21,经形态学和ITS-rDNA鉴定确定其为一种黑曲霉。将SQ21单独应用于盐碱土良,[结果]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下降程度与SQ21用量成正相关,当在500g土壤中一次性施用3.18×1010cfu的SQ21孢子时,50天后土壤pH下降了2.24。将麦麸、复合肥或硝酸钠作为底肥施入500 g盐碱土中,且每隔两周施入7.96×109cfu SQ21孢子时,56天后土壤pH值分别下降了1.12、0.6和1.37个单位,继续比较被改良土壤上四季菊的生长情况,SQ21结合麦麸改良时四季菊的株高和冠幅增加幅度最大,综合评估土壤pH值下降幅度和四季菊生长情况,SQ21结合麦麸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优于其结合复合肥或硝酸钠。[结论]试验证明SQ21参与盐碱土改良时可显著降低土壤pH值和促进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土壤是中国重要的一种中低产土壤类型,由于土壤退化,盐碱地成了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生物炭作为农业的土壤改良剂、碳封存体和肥料的缓释载体越来越被广泛地认识和关注,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前景重大。通过综合分析生物炭的施加对盐碱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养分含量变化、微生物方面及作物生物量的研究进展,分析生物炭在盐碱地的改良效果,总结了生物炭在盐碱地改良的可能机制,以期为盐碱地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水方式淋洗下滨海盐土的水盐运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快速改良滨海盐土,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探讨了不同灌水方式淋洗下滨海盐土的水盐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咸水的入渗速率要明显高于咸淡交替和淡水入渗。在灌水淋洗后,土壤盐分含量均大幅下降,以先用咸水再用淡水灌水淋洗方式脱盐效果最好,脱盐速度最快,淡水淋洗方式脱盐速度最慢。脱盐后,3个处理土壤的pH值均上升,淡水淋洗土壤pH上升幅度最大,先咸后淡灌水淋洗土壤pH上升幅度最小。采用先咸后淡灌水方式淋洗滨海盐土的综合效果最好,为淡水资源短缺,咸水资源丰富的盐碱地区的盐土淋盐改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蒸发条件下不同地下水位夹砂层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滨海盐碱地地下水位浅,春秋易强烈返盐,园林绿化需微区换土和铺设隔盐层的特点。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夹砂层的级配和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对土壤水盐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位相同时,夹砂层对水分和盐分的抑制率为石硝>细砂>液态渣,即水盐的迁移率随砂层级配的变差而增大;砂层级配一致时,地下水埋深为110cm的各夹砂层的水分和盐分抑制率均大于地下水位为80cm的。砂层对水分的抑制率随蒸发历时的延长而减小,但各砂层对盐分的抑制率随蒸发历时的延长而增加;蒸发30d后,同一历时砂层对水分的抑制率小于对盐分的抑制率。该研究为滨海盐碱地的改良以及灌溉和排水等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地修复利用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盐碱地的生态修复对解决盐碱化土地有序利用、促进农牧业产业健康发展、遏制部分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加重与扩展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盐碱地改良方法与技术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析盐碱地修复利用研究所取得的成效与进展。盐碱地改良方式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与综合措施。不同措施均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盐碱地改良效果,将不同措施有机结合形成盐碱地修复利用集成技术体系并不断探索新的改良材料、改良技术,同时拉长对改良效果的评价与监测时限将成为今后盐碱地修复利用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河北沿海区耕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系统掌握河北沿海耕地土壤质量的现状,获取土壤质量提升的优化调控措施。采用GIS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沿海区耕地土壤质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与分级,获得土壤质量综合评判分级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耕地土壤质量状况总体较低,有机质中等偏低,全氮较为贫乏,有效磷和速效钾相对丰富,土壤全盐含量已达到中度盐渍化土标准,地下水矿化度高且埋深浅。土壤盐分、地下水矿化度与地下水埋深是土壤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区不同行政区土壤质量状况具有明显差异性,其pH变异系数最小,全盐含量变异系数最大,其空间分布规律与土壤全盐含量相似;研究区土壤质量最差的区域是沧州沿海中东部、唐山沿海南部,其面积约占总耕地总面积的5.3%。土壤质量分级图可用于研究区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综合治理,土壤质量较差的区域采取先种盐生植物、再种经济植物的“梯次推进”植物利用模式,通过逐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质量。全面掌握区域的土壤质量状况,对河北沿海盐碱地土壤改良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