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柬埔寨磅湛省农业局官员最近表示。磅湛省在足社和棉末建立了两家大规模生产淀粉的工厂后,省内的木薯种植也不断增加。省农业局长贡成表示。因为该省的木薯市场稳定,木薯种植业迅速发展,目前,许多农民把种植其它农作物的土地改种木薯。他指出,该省的足社、棉末、支拜三县共有132公顷木薯种植地,即使木薯种植面积增多了,但生产的木薯仍然不能满足两家淀粉厂的需求。他说,厂商目前到各村收购木薯,  相似文献   

2.
5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情况 5.1木薯生产情况 5.1.1木薯的重要性 木薯属大戟科,原产于南美,16世纪由葡萄牙人将木薯引进刚果,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目前,木薯已经成为刚果(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木薯种植面积占农作物耕种面积的68%一70%,木薯食品已经成为大多数刚果(布)人的基本食粮。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广东、云南、海南、江西和福建6 省区321 户木薯种植户为样本,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木薯生产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各木薯主产区,福建家庭劳动力相对富余,海南家庭劳动力相对不足;云南户均家庭土地面积最多、为2.41 hm2,而广东最少,只有0.33 hm2;广西和江西户均木薯种植面积较多,分别为1.02、1.05hm2,广东最少,只有0.12 hm2;云南户均木薯种植获得的收入最多、为15822.00 元,广东最少,仅有822.98 元。全国范围内,种植木薯总收入为18069.9 元/hm2,扣除总成本11863.95 元/hm2,净收入为6205.95 元/hm2,成本利润率达 52.31%。影响木薯种植面积的第一因素是家庭土地面积,其次是家庭劳动力人数;影响木薯单产的第一因素是人工投入,其次是物质与服务费用;在木薯生产扩能方面,在国内首要发掘云南的生产潜力,其次为江西和广西,而在国外继续实施和推行以东盟、非洲为重点的“走出去”战略。提出构建木薯种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木薯集约化高效种植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构建全国木薯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民进行木薯生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西木薯生产发展对策之浅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马铃薯、甘薯、木薯)之一。其全身都可利用:叶片可养蚕;茎杆可作繁殖材料或培养食用菌;块根富含淀粉,除作饲料之外,还可加工生产淀粉及其衍生物(如乙醇、山梨醇、赖氨酸等等)。木薯具有粗生易种,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的特点,是我国重要的一种旱地经济作物,其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年种植面积600—675万亩。广西是我国木薯生产的主产区,近年来,年种植面积在350万亩左右,占全国种植面积的50%以上,年产鲜薯230万吨左右。木薯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木薯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区已建…  相似文献   

5.
我国木薯生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卿  傅国华  闵义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7):191-196
以广西、广东、云南、海南、江西和福建6省区321户木薯种植户为样本,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木薯生产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各木薯主产区,福建家庭劳动力相对富余,海南家庭劳动力相对不足;云南户均家庭土地面积最多、为2.41 hm2,而广东最少,只有0.33 hm2;广西和江西户均木薯种植面积较多,分别为1.02、1.05hm2,广东最少,只有0.12 hm2;云南户均木薯种植获得的收入最多、为15 822.00元,广东最少,仅有822.98元.全国范围内,种植木薯总收入为18 069.9元/hm2,扣除总成本11 863.95元/hm2,净收入为6 205.95元/hm2,成本利润率达52.31%.影响木薯种植面积的第一因素是家庭土地面积,其次是家庭劳动力人数;影响木薯单产的第一因素是人工投入,其次是物质与服务费用;在木薯生产扩能方面,在国内首要发掘云南的生产潜力,其次为江西和广西,而在国外继续实施和推行以东盟、非洲为重点的“走出去”战略.提出构建木薯种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木薯集约化高效种植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构建全国木薯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民进行木薯生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良种化和加工增值带动种植实现木薯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以良种化、加工增值带动种植业,实现木薯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木薯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日前召开的广西桂平市2009年木薯生产座谈会上获悉,2009年该市加大对木薯生产扶持的力度,推出“奖励+补贴”新举措,加快木薯产业发展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木薯的大田生产受到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因素限制。生物限制包括病虫害导致木薯大幅减产。根据诊断调查,在贝宁、加纳、尼日利亚,木薯弯孢菌茎枯病侵染率分别为9%、13%和38%。病害的感染率(根据取样的总株数中具有明显症状数)为0~80%,而严重损伤率(损害数)介于2%~5%之间。根据温室研究,真菌病原对木薯枝条生长的抑制取决于其对木薯芽体的侵染程度,当芽体完全被病原感染后,它们不能抽条生长。  相似文献   

9.
调查分析上杭县木薯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木薯生产的良种良法推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为发展木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据2008年7月21日老挝万象时报报道,老挝第一家木薯粉生产企业自6月份投产后首次向中国出口木薯粉,出口量已达340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木薯生产及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木薯(Manihot esculereta Crantz),属大戟科木薯属,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起源于热带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世界木薯栽培己有近五千年历史,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统计,2009年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木薯,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是木薯主产区,其中非洲的种植面积最大,亚洲次之。19世纪20年代木薯传入中国南方,主要在广东、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FAO数据,从木薯的收获面积、产量、单产,以及木薯干和木薯淀粉的贸易等方面,论述了近10年世界木薯的生产和贸易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我国研发木薯收获机械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薯收获机械化技术是指采用机械将木薯茎杆与块根分离,使块根在不损伤的前提下将其从土壤里拔出或挖出并将其进行输送、收集的作业技术。与传统的手工收获相比,采用木薯收获机械化技术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薯农收入。  相似文献   

14.
世界木薯生产和贸易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现已遍及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国家。本文分析了世界木薯主产国的生产情况,剖析了世界木薯贸易的主要特点以及主要进出口国的贸易格局。预计,随着对木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世界木薯总产量和收获面积将继续增加,木薯贸易量逐步扩大,跨境贸易和区域间贸易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0月,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在泰国罗勇大田作物研究所及泰国木薯发展研究所举办了"区域木薯培训班".来自泰国、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东帝汶、菲律宾、马来西亚共11个国家的60多位从事木薯研究、生产以及加工的相关人员参加了培训交流.内容涉及木薯整个产业链,包括木薯形态学、生理学、育种、病虫害防治、薯块质量分析、木薯加工、木薯机械化生产等.现根据培训交流情况就木薯在亚洲11国的发展、生产及研究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木薯,作为一种新的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工农业利用范围广泛,经济效益高,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文山木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粗浅分析,为文山发展木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木薯科研发展概况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此文属综述类论文,但引用的文献均非正式出版物,因而本编辑部无法查考其中的数据与观点。作者称,本文是根据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国际木薯会议资料及CIAT提供的有关资料整理而成的。鉴于作者系我国木薯育种专家、权威人士,故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发表此文。  相似文献   

18.
泰国木薯工厂协会主席尼勇透露,木薯及其制品出口市场,特别是中国和欧洲市场,将成为2011年木薯及其制品主要出口市场。随着市场需求提高,尤其是正值冬季的国家利用木薯生产替代能源,促使泰国木薯及其制品价格趋向上涨。目前木薯粉国际市场价格高达每公斤18铢,木薯每公斤收购价为3.5—4铢。  相似文献   

19.
<正>越南木薯和木薯加工产品出口量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泰国。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缅甸、韩国拥有木薯和木薯加工产品。因此,2013年越南木薯和木薯产品出口收益1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8.6%。该报告引用工业和贸易的进出口部门的数据。目前,该国的木薯单产为17.6 t/hm2。全国木薯总种植面积达56万hm2,每年生产近940万t。其中,约30%  相似文献   

20.
1生产发展情况 2003年热带作物机械生产制造企业主要有16家,其中中型企业3家,其余均为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数属农垦系统管辖,所生产的热带作物机械主要为天然橡胶初加工机械、剑麻加工机械和木薯淀粉加工机械等。2003年度的热带作物机械生产企业比上年减少了2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