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颜志立报道】近3年,在湖南、湖北两省最大的养蜂县澧县和公安,出售蜂群的数量大幅上升,蜂群售价也逐年增高。养蜂基本数据:澧县是湖南最大的养蜂县,绝大多数蜂场饲养的都是西方蜜蜂。全县共有350多个蜂场,2016年增加到近500个;2012年养蜂约3.5万群。大转地、小转地和定地饲养蜂场各占1/3。  相似文献   

2.
王德朝 《蜜蜂杂志》2005,25(6):16-16
在养蜂管理中,蜂王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养蜂的效益,所以更换蜂王是经常的。但是,根据塔兰诺夫在《蜂群生物学》一书中的研究[1],更换蜂王一定要掌握好时间才行,如果盲目地换,势必影响蜂群的采蜜量;流蜜期换王,可造成48%的减产;蜂王在蜂群里工作时间越长,蜂群的采蜜量越大。笔者根据我地的蜜源情况谈一下换王时间,仅供参考。在我地,蜂群有效繁殖时间为5个月:4月中旬左右有天然粉源,9月20日左右蜜源植物枯竭。蜜源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椴树,椴树流蜜期6月25日~7月20日;二是7月10日左右的大田作物蜜源,包括大豆、白瓜籽、向日葵等。根据以上流蜜的…  相似文献   

3.
人工分蜂又称人工分群,是在蜜蜂饲养过程中,利用其自然分蜂的特性,根据外界气候、蜜源和蜂群状况,有计划地将l群蜜蜂分成2群或多群的蜂群繁殖方法。人工分蜂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养蜂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养蜂效益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蜂疗用蜂大都单群即单箱,由于蜂疗工作者的养蜂技术多欠佳,蜂群的越冬问题成为蜂疗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着蜂疗工作的开展。笔者从事蜂疗工作十余年,总结出了几点不成熟的小经验,供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5.
我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养蜂至今已有30余年。刚开始养蜂的十多年间,年景好,蜂群很少发病,蜂螨也好治,管理蜂群的主要任务是造脾、加脾和取蜜。随着养蜂时间的积累,由于外来转场蜂群的干扰和自己的几次小转地,蜂群染病了。其中有2年几乎“全军覆没”。那些年,我买了许多关于蜂病防治的书籍和光碟进行学习,又将病蜂寄往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化验,结果是细菌、病毒、孢子虫3种病菌都有。在此后的这些年里,养蜂的主要任务就是与蜂病作斗争了。  相似文献   

6.
分蜂是蜂群繁殖的自然形态,大多数西方养蜂者认为分蜂是蜂群管理的失败.历史上分蜂是养蜂的组成部分,蜂群分蜂是必要的,但新分群飞逃,对养蜂人来说是一种损失.面对这些问题,古代养蜂者想出了许多控制分蜂的方法.现在控制分蜂已被视为蜂群管理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四季喂蜂     
正掌握蜂群的饲喂规律,可以保证蜂群始终强壮,增加蜂产品的数量,提高养蜂生产的效益。因此,喂蜂是养蜂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山东半岛地区的蜂友,根据气候特点、当地花期规律、蜂群的需求及要达到的目的,经多年探索,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喂蜂模式。1三四月喂蜂,促春繁3月初,气温较低,常有寒潮侵袭,蜂群刚刚出巢排泄,蜂王开始产卵。加强饲喂,能促使蜂群积极活动,蜂王多产卵,加快蜂群壮大。至4月末,早上  相似文献   

8.
<正>湖南常桃一带部分地方,在2014年7~8月,定地饲养的意蜂群巢前蜂尸成堆,幼蜂满地爬,个别蜂群的蜂王离奇失踪,养蜂人目睹此情,不知所措。有些养蜂十几年从未见过,因找不出原因,收集一些死蜂寄往北京寻求答案,也未得到确切结果。笔者养蜂多年,曾遇到此类情况,不外乎以下4个原因:一、有毒蜜源中毒每年7月是有毒蜜源喜树花盛开的季节,若当年  相似文献   

9.
正意蜂喜好大宗蜜源,这就需要利用我国南北幅员辽阔,植物由南向北花期不断的特点。为了提高蜂蜜产量和获得不同的蜜源产品,蜂群应跟着花期追花夺蜜。在长途跋涉追花夺蜜的同时,如何管理好蜂群,并保持强群,订立如下转地放蜂的蜂群管理要点。1保持强群是丰收的关键养蜂者如果没有强壮的蜂群,就等于商人没有本钱。商人本钱多就做大生意,本钱少就做小生意,本钱不足就没法做生意。养蜂者要获得较大利益,最关键的是要有强壮的蜂群,所以养蜂者要养好一  相似文献   

10.
自然分蜂是蜂群生物学本能,在活框养蜂之前,人们就利用这种本能来繁殖蜂群,自活框养蜂以来,人们虽然能自由调整蜂群,利用人工育王和人工分蜂等来完成管理目的,可是分蜂热还往往干扰蜂群的正常发展,给生产带来一些麻烦,为此,凡是管理蜂群的人员,都把防止分蜂热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尽管如此,还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滕纯森 《蜜蜂杂志》2007,27(11):37-37
目前我国养蜂还是以大转地放养为主,转地旅途劳损,导致蜂群抵抗力下降,易发疾病,并日益严重,进而蔓延至全国.各地蜂群均有不同程度受蜂病危害,这对我国养蜂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要群策群力,研究行之有效而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将蜂群病虫害控制在最低限度.现就个人对蜜蜂病虫害防治方面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当春季春暖花开蜜涌粉足,蜂群群势开始增殖壮大的时候,蜂群会出现分蜂的现象。自然分蜂是蜂群在自然情况下群体增殖的途径,是蜜蜂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群体活动。但对人工饲养下养蜂管理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会减少蜜蜂数量,影响养蜂生产效益。为此应要首先了解蜜蜂发生自然分蜂的原因,熟知分蜂的一系列征兆,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一位业余养蜂爱好者,1995年5月在自家附近收了一箱中蜂。我平时读些养蜂资料,学习了养蜂知识。两年后,又收了12群蜂,加上繁殖的蜂群,很快达到17箱中蜂,收益也不错。1999年秋季,由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2月29日下午,河北省邢台县城计头乡乔庄村红土蜂场的冯贵增蜂友正在装运蜂群,准备夜间启程前往湖北沙市繁蜂,这是该县实施的南繁育蜂工程的开始。邢台县是全国养蜂基地县,拥有意大利蜂2.5万群,中华蜜蜂5 000群。由于当地冬季气候寒冷,来年采集第一个蜜源时蜂群普遍达不到生产群的标准,有蜜无蜂采的现象制约蜂农经济效益增长。为此,邢台县在养蜂行业中实施南繁育蜂工程,鼓励养蜂人员到湖北、广东等地借温繁殖壮大群势,为迎  相似文献   

15.
蜜蜂的分蜂     
要了解蜜蜂生活的本能,特别是引起自然分蜂的原因,应该先明确两个问题:(1)蜂群分蜂的产生是由哪些外界条件和内部因素造成?(2)产生分蜂的几种生活表现。发生分蜂的条件分蜂是蜂群最复杂的生活本能之一。养蜂工作者一般都认为引起分蜂的原因有四个:(1)蜜蜂数量增多,蜂箱里面过分拥挤,  相似文献   

16.
燕海平 《中国蜂业》2023,(10):18-19
<正>每年的春末夏初蜂王和一部分蜜蜂飞离蜂群,另建蜂巢组成新蜂群,将原巢留给即将羽化的新蜂王,一群分为两群,这就是蜂群的自然分蜂。自然分蜂是蜜蜂繁衍的本能,蜜蜂靠分蜂来实现蜂群数量的增加,有效补偿由于病害、敌害、饥饿等原因造成的蜂群损失。但自然分蜂会给蜂群繁殖和养蜂生产带来损失,在养蜂生产中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自然分蜂的发生。一、自然分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蜂群分蜂技术问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彦  王妍 《养蜂科技》2006,(2):11-12,42
在蜂群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蜂群会发生分蜂现象。对分蜂的处理,我地的养蜂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其经验以问答的形式介绍如下,供养蜂朋友参考。问:为什么蜂群要分蜂?答:蜜蜂繁殖和其他生物不同,因其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个体不能单独生存,工蜂还担负着育幼的工作,因此两性生殖不保它们永生,这就需蜂群本身分开,产生新蜂群、致使部分蜂和蜂王脱离旧巢,另营巢生活,将旧巢让给快出房的新蜂王和剩余的蜜蜂。用以补偿因饥饿、疾病和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各系品种的蜂对繁殖要求强度不同,如喀呢阿兰蜂,很爱分蜂,而意蜂则分蜂倾向较低。问:蜂群…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这些蜂友们家住黑龙江省东宁县老黑山镇,每户饲养蜂群在二十群以上一百群以下,以定地饲养为主,结合小转地放蜂,全部为业余养蜂。以产蜜为主。我的这些蜂友有养蜂50多年的,也有近几年开始养蜂的,年龄最大的蜂友70多岁,年龄最小的30多岁。虽然养蜂时间相差之大,但他们都能将蜂群养的全县大有名气,并年年有效益。蜂群无疾病,都能年年安全越冬,无损失,使外地很多养蜂户前来参观取经,包括专业养蜂场也前来交流。那么,我们这些蜂友们有哪些比其他养蜂人高明之处?那究竟在哪里?通过与其他蜂友交流,结论有了。  相似文献   

19.
在蜂群的日常管理中,诱王、合并蜂群、防病治螨是每一个养蜂者经常要做的事.  相似文献   

20.
提早育王分蜂,对提高蜂王产卵率,培养和维持强群,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用普通方法养蜂还是多箱体养蜂,在蜂群进入幼虫积累期,外界蜜粉源日益丰富、蜜蜂分蜂季节即将来临时,应进行人工育王和分蜂。 春季蜂群里的蜂王,多数是头年秋天培育的,经过秋季和早春两个产育季节,产卵高峰期即将结束,产卵力也开始逐渐下降;尤其是那些质量不理想的蜂王,腺体开始老化,维持强大的群势已无能力,如不提前更换,等到产卵力明显下降时再行换王,将会造成损失。所以有经验的养蜂者,都在春末秋初择机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