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桥科951     
《北方水稻》2015,(2):3
<正>桥科951为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宄所于2012年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审定编号为辽审稻[2012]259号。该品种全生育期154 d,株高105 cm,省区试两年平均每穴16穗,直立穗型,平均每穗着粒130.9个,结实率85%,千粒重26.5 g,谷粒黄褐色,颖尖黄色,  相似文献   

2.
杂交晚稻不同基本苗对分蘖成穗和穗粒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梦来 《作物研究》1998,12(3):9-12
1993年汕优桂99设置了每公顷60万,90万,120万,150万,180万两种不同基本苗处理。结果表明:群体成穗率随基本苗增加逐渐降低,且相关显著;群体平均每穗总粒数,实粒数随基本苗增加逐渐减少,并存在显著负相关,在生产上以每穴1 ̄2粒谷带蘖苗,通过提高移栽质量,加强肥水管理,适度控制中后期群体,能提高成穗率,降低成本,最终达到高产低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桥科951为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2012年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审定编号为辽审稻[2012]259号,于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是辽宁省首个利用太空育种技术选育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54d,株高105cm,省区试两年平均每穴16穗,直立穗型,平均每穗着粒130.9个,结实率85%,千粒重26.5g,谷粒黄褐色,颖尖黄色,无芒。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南方稻区近40a来一些主要的大面积推广品种的株高、每穗结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谷重,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数等6个数量性状的变异,对这些性状的遗传率,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对这些性状的遗传率,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对后代产量的选择中,对每穗结实粒数这个性状进行选择,效果最好;综合性的改良,以每穗总粒数为最好。  相似文献   

5.
特优63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用龙特浦 A ×明 育成的杂交新组合.全生育期在闽东南沿海早季种植135~140天;晚季种植125~130天.在福建省晋江市示范种植3年,普获增产.表现出穗大粒重,米质优、后期转色好等优良特性.是继汕优63后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组合,为了摸索其栽培技术和增产潜力.1992年晋江市农技站在安海镇芹柄村黄金榜户种植1.5亩,亩产678kg,创该市晚稻高产纪录. 对该因考种,特优63平均株高92.3cm,穗长21.8cm.每株平均穗数9.8穗,亩有效穗20,56万穗,每穗平均粒数113-2粒,千粒重29.5g,结实率92.3%.冠层的倒1,倒2,倒3叶的平均叶面积为34. …  相似文献   

6.
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对籼稻品种库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88份(2001年)和122份(2002年)常规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测定它们的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共6类,研究各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库容量最大的品种比最小的品种高426%(2001年)、817%(2002年),F类品种比A、B、C、D、E类品种分别高18471%、8893%、5745%、3432%、1405%(2001年)和30505%、15354%、9028%、5124%、2129%(2002年);2)随着库容量水平的提高,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3)大库容类型籼稻品种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大于小库容类型品种;4)大库容籼稻品种平均穗长、着粒密度、每穗一次枝梗数、每穗二次枝梗数较大;5)提高每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均可促进单位面积库容量的提高,两者对库容量作用的大小相仿,但均显著大于千粒重对库容量的影响。着粒密度、穗长对每穗粒数的影响显著大于每穗二次枝粳数,以及一、二次枝粳数比值对每穗粒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许德信 《中国稻米》2002,8(2):32-32
嘉早08是嘉兴市农科院选育的早籼稻 ,茎秆粗壮 ,穗型大 ,产量高 ,米质较优。经浙江省1999年和2000年两年区试 ,平均单产为448.28kg/667m2 ,比对照浙733增产5.88% ,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0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74.7kg/667m2,比浙733增产8.43 %。两年区试结果 :平均全生育期112.8天 ,比浙733长1.3天。平均每667m2有效穗为22万 ,每穗总粒数134.8粒、实粒数107.8粒 ,结实率80% ,千粒重25.5g。抗性鉴定结果 :中抗稻瘟病 ,中感白叶枯病 ,感白…  相似文献   

8.
玉米单倍体成株诱导率和加倍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吉诱SM6278-2对31份不同种质基础材料进行单倍体杂交诱导,在三亚南滨农场基地进行自然加倍自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单倍体诱导成株率存在差异,差异不显著;单倍体诱导成株率最高达4.7%,最低为0.3%,平均为1.0%;不同材料单倍体雄穗加倍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最高为47.1%,最低为1.6%,平均为16.7%;不同材料单倍体结实株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最高为23.5%,最低为0%,平均为6.1%;不同材料单倍体雄穗加倍形成的花粉亲和力差异极显著。单倍体雄穗加倍与自交结实密切相关,单倍体雄性的育性问题是单倍体自交结实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水稻分蘖的发生,控制与茎蘖成穗率的提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如所周知,水稻产量可以分解成4个要素:单位面积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粒重,中间两个要素,也可用其乘积每穗实粒数来表达。单位面积穗数是产量构成要素中最活跃也是最基本的一个要素。穗数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分荣的发生量,但又不是越多越好。以往产量还不高的时候,或者目前的一些中低产地区,增加分菜数量,增多穗数,能显著提高产量;在产量水平已经比较高的今天,尤其是高产地区,就并不是靠再增多穗数能提高产量了。可以说穗数的潜力已经或者接近到了极限,而增大穗形的问题却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于是"稳穗增粒"便成为当前…  相似文献   

10.
以辽宁省2004~2005年中晚熟水稻区试参试品种为试材,分析了水稻品种在不同试点的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差异,方差分析表明:水稻品种产量的变化主要受环境效应影响,年份×地点互作效应是影响产量的主要随机因素。每穴穗数、每穗总粒数、成粒率、千粒重都与产量有显著线性效应,每穴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每穗总粒数通过每穴穗数对产量表现为显著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2005--2013年通过福建省审定的63个中籼杂交稻品种的产量结构及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年育成的中籼杂交稻品种平均产量为584.79kg/667m^2、比对照增产7.62%。产量与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以及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期、结实率相关不显著;每穗总粒数对产量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结实率、生育期和千粒重,再次是有效穗数。因此,在福建生态条件下,应在适宜的穗数基础上,增加每穗总粒数,适当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籼杂交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牡响1号和牡丹江32为试验材料,通过改变水稻施氮量、插秧密度及插秧株数,探讨寒地粳稻有效穗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穗率与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趋势,究其原因发现,单位面积穗数随有效穗率的增加而增加,有效穗率与每穗实粒数有极显著的抛物线关系。为达到水稻最高产量不同品种有不同的栽培措施,对于牡响1号这种多穗型品种应通过提高施氮量来增加产量,而对于牡丹江32这种大穗、大粒型品种则应通过适当降低栽培密度和施肥量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年黑龙江省三大积温带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第一、二积温带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与产量相关性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第一积温带千粒重与产量表现显著正相关、空秕率与产量表现显著负相关,第二集温带千粒重与产量表现正相关、空秕率与产量表现负相关;第三积温带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表现正相关,空秕率与产量表现负相关,但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第一积温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每穗粒数空秕率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第二积温带表现为每穗粒数空秕率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第三积温带表现为单位面积穗数空秕率每穗粒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以合00-104为试验材料,采取每穴1~7株为处理,3次重复,施肥总量400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有效穗数,随有效穗数的增加,产量随之升高,7株/穴产量最高为9 450 kg/hm2;在3株/穴时,成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培矮64S系列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培矮64S/E32、培两优500、培矮64S/B52和两优培九等4个以培矮64S为母本的两系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生育特性和再生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两季总产以培矮64S/E32最高,培矮64S/B52次之;2)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3)头季稻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再生率:有效穗数、千粒重与再生率呈正相关,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再生率呈负相关;4)头季稻源库特性影响再生率:最大LAI与再生率呈正相关,粒叶比与再生率呈负相关,茎鞘物质输出率与再生率呈正相关;5)再生稻品种以选择穗粒数适中、千粒重大而粒叶比适中的杂交中稻组合为好;6)提高头季稻成穗率有利于提高再生率及再生稻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小黑麦产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群体杂种优势的表现,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利用农艺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小黑麦15个F1、F2代组合7个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株高、穗下节间长、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遗传率达到了显著水平,穗下节间长和株高的遗传率较高。单株产量、千粒重和株高在F1、F2代都具有很强的群体杂种优势,F2代优势比F1代降低了50%左右,F1杂种优势平均可延续1.1~2.0代,强优势组合杂种优势可延续到3代。  相似文献   

17.
<正>桥科951为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2012年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审定编号为辽审稻[2012]259号,于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是辽宁省首个利用太空育种技术选育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54 d,株高105 cm,省区试两年平均每穴16穗,直立穗型,平均每穗着粒130.9个,结实率85%,千粒重26.5g,谷粒黄褐色,颖尖黄色,无芒。经农业部稻米品质中心分析:糙米率82.6%,精米率73.6%,整精米率68.4%,垩白米率34%,垩白度3.9%,透明度1级,碱消值6.7级,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含量17.9%,蛋白质含量9.2%。10项指标中有4  相似文献   

18.
六优1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1998年在兴化市下圩乡孙阳村种植104.66亩连片丰产力,平均单产729.5B公斤,其中3.2亩单产达838.5公斤。六优1号全生育期为155天,属迟熟中粳。六优1号分蘖速度较慢,穗型较大,有明显两段谨浆特性,属“源”限制型组合。该组合亩产750公斤以上的产量结构为:有掖穗20万、每穗总粒数175—1BO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0克以上。高产栽培措施是:育多蘖壮秧,争足穗大穗;增施有机肥,确保稳健平衡生长,严格控村中期群体,提高成穗率;施好穗、粒肥,优化冠层叶片配置,适时使用多效唑,防止倒伏;防治病虫害,保活熟,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9.
槟榔红脉穗螟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槟榔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在温度为20,24,28±1℃和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用槟榔花饲养,完成一代分别需时55~64天(平均60.87±5.65天),37~43天(平均39.52±3.12天)和25~29天(平均27.12±2.83天)。每雌虫每日产卵4~57粒(平均18.90±8.56粒),一生产卵18~107粒(平均51.34±13.34粒)。卵的孵化率为95.6%。雌雄性比为1:0.89(雌/雄)。根据有效积温计算,红脉穗螟在海南岛一年发生10~11代。  相似文献   

20.
1985年对春收大麦矮早三、舟麦一号进行农艺性状考查,结果表明,不论单株主茎或分蘖1-9枝,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都受地上第一节(基茎,下同)粗度的影响(见表一),基茎粗又坚硬的比细软的穗大、粒饱满。矮早三平均基茎2.4mm的每穗18.3粒(二棱,下同),基茎粗3.6mm的每穗27.7粒,基茎粗4.7mm的每穗32.7粒。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