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气体成分贮藏对大久保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该文研究了大久保桃在不同气体成分下贮藏60 d以及出库后在20℃下货架期3 d后果实硬度、褐变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膜透性、出汁率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的O2对桃果实产生伤害,表现为表面色泽非正常变化、桃固有风味丧失并产生严重异味;(5~10)%O2、(5~10)%CO2气体成分能够在60 d的贮藏期内保持桃果实的品质,尤其是10%O2+10%CO2处理较好地保持了果实的风味、质地和色泽,出库后果肉不褐变。与冷藏对照相比,气调贮藏能有效地延缓果实软化,抑制pH值和出汁率的升高,但对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不大;在相同O2浓度下,随CO2浓度升高(<10%),果实在货架期期间的软化程度、褐变指数下降幅度、pH值上升程度和膜透性增加幅度均增大,表明果实能够进行正常后熟。本研究推荐的大久保桃果实气调贮藏的适宜气体指标是10%O2+10%CO2。  相似文献   

2.
可食性涂膜对鲜切桃褐变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保持鲜切桃块的色泽,延长其货架期,试验以久保和绿化9号桃为材料,研究了卡拉胶、羧甲基纤维素(CMC)、海藻酸钠涂膜及其两两复配处理对鲜切桃在5℃下贮藏期间的色泽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涂膜抑制了Hunter L*值的下降和Hunter a*、b*值上升,抑制了PPO活性;而单一卡拉胶或CMC涂膜效果则不明显;不同涂膜材料复合后,减缓了桃块Hunter L*值的降低和Hunter a*、b*值的增大幅度,明显降低桃块的褐变程度及抑制酶活性,其中卡拉胶复配CMC的涂膜处理效果最佳。海藻酸钠和3种复合涂膜分别有效地抑制了久保桃和绿化9号桃的褐变。  相似文献   

3.
低温贮藏对桃果实冷害和能量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索桃果实低温贮藏时冷害发生与能量水平的关系,该研究将桃果实分别置于0、5、10℃下贮藏,定期测定果实褐变指数、硬度和出汁率等冷害指标以及H+-ATPase、Ca2+-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等线粒体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及能量相关物质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磷酸腺苷(AMP)含量和能荷变化。结果表明,桃果实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冷害发生程度不同,5℃贮藏的桃果实褐变指数最高,冷害最严重,0℃贮藏次之,10℃贮藏无冷害发生。同时发现5℃贮藏果实的ATP和ADP含量、能荷水平、H+-ATPase、SDH和CCO活性最低。这些结果表明,桃果实冷害发生可能与能量供应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4.
低温预贮处理对冷藏水蜜桃冷害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索低温预贮处理减轻水蜜桃果实冷藏冷害的作用及适宜条件,研究了不同温度与时间组合的预贮模式对霞晖5号桃果实冷害和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先将果实置于4、8、12℃下分别预贮2、4、6、8和10 d,然后转入0℃冷藏28 d,冷藏结束后移至20℃货架贮藏3 d。货架期结束后进行果实质地多面分析和品质感官评定,并测定果实颜色、可溶性固型物、可滴定酸、褐变指数和出汁率等品质和冷害指标。结果表明,采后直接在0℃下冷藏28 d的果实出现了明显的冷害症状,主要表现为果实质地絮败和果肉发生褐变。4℃预贮果实出现严重的木质化冷害症状,8℃预贮果实褐变严重,而采用12℃、6 d预贮可最显著地减轻果实质地絮败和果肉褐变等冷害症状的发生,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这些结果表明,12℃、6 d预贮处理在桃果实贮藏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甘薯加工过程酶促褐变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甘薯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酶促褐变。应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甘薯中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及褐变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甘薯皮部的PPO活性和褐变强度是心部的2倍左右,在pH值为4.5时其活性较低。在甘薯淀粉生产过程中,结合去皮工艺,分别选择添加0.01%~0.05%柠檬酸或0.005%~0.01%抗坏血酸或0.05%~0.1%亚硫酸钠,均可有效控制PPO产生的褐变,提高甘薯淀粉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桃的“冰温”贮藏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利用“冰温”贮藏技术可以明显抑制桃的呼吸作用,推迟桃的呼吸高峰期,减少各种营养成分的损失。在此基础上,结合塑料薄膜小包装的气调性,改善了包装内的气体组成,提高了果实周围相对湿度,从而更有效地抑制了桃在贮藏过程中糖分、Vc以及水分的耗损,减少了果实腐烂率和褐变率,并保持一定的感观指标,可最大限度延长桃的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7.
喷施钙对肥城桃果活性钙含量及其在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肥城桃是山东特产,但经常发生缝合线褐变、 不耐储藏等问题,补充钙肥是减轻其生理病害的有效措施。了解肥城桃的需钙规律,为肥城桃补充钙素营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11年生红里肥桃为试材,从花后一个月开始,每隔30 d在选取的肥桃果树上喷施钙肥。试验设3个处理: 1)喷施0.5%氨基酸钙溶液; 2)喷施0.5%硝酸钙; 3)喷施清水为对照。从4月28日起每隔30 d采样,测定果皮、 果肉、 果核、 果仁总钙含量及果肉钙组分含量,在成熟期取果实用透射电镜观察果肉细胞内钙的亚细胞分布。【结果】3个处理果实中的钙含量均以幼果期最高,随着果实的成熟,全钙、 水溶性钙、 果胶酸钙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喷钙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果皮、 果肉、 果核及果仁的总钙含量,其中果肉总钙含量变化最明显,在果实成熟期,喷施氨基酸钙及硝酸钙的处理果肉总钙含量分别增加了68%、 77%。通过电镜观察,喷钙果肉细胞中钙均匀分布于细胞壁、 细胞膜、 液泡膜上,液泡中有钙的堆积; 未喷钙细胞壁中钙的分布减少,细胞膜、 液泡膜上钙也均匀分布; 发生褐变的果肉细胞内钙分布很少且不均匀。【结论】肥城桃果实中全钙含量随着果实生长而迅速下降。喷施钙肥能提高果实全钙尤其是水溶性钙及果胶钙的含量,增加细胞壁钙的分布,有利于缓解果实发育过程中钙含量的下降。喷施氨基酸钙和硝酸钙都能增加肥城桃果肉的不溶性果胶含量,提高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8.
顽拗性板栗种子成熟前后褐变与可溶性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揭示板栗种子褐变与脱水敏感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之间的关系。板栗种子成熟脱落时,脱水敏感性相对较弱,子叶和胚轴中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达最高峰,电导率和紫外吸收值最低,总酚含量与POD活性较低。种子脱落后,脱水敏感性上升,子叶和胚轴中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下降,膜渗漏物质增多,总酚含量及POD活性急剧上升,从而导致褐变发生。胚轴中总酚含量与POD活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999),而棉籽糖含量分别与POD活性和总酚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分别为-0.998和-0.995)。结果表明,可溶性糖的组分及其含量可能与板栗种子脱水敏感性大小有关,板栗种子脱落后还原性糖麦芽糖含量的上升与褐变的发生趋势一致,而非还原性糖特别是棉籽糖可能在抑制褐变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花魔芋和白魔芋褐变机理及褐变抑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该文通过研究花魔芋和白魔芋球茎中酚类物质含量、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褐变底物和干燥脱水过程中褐变的机理,探讨了无公害酶促褐变抑制剂植酸、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对魔芋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从11月至次年1月,白魔芋球茎的总酚含量始终高于花魔芋,花魔芋的PPO活力始终强于白魔芋,白魔芋的褐变强度始终弱于花魔芋的褐变强度,褐变强度跟魔芋球茎PPO活力呈正相关。引起魔芋褐变的主要底物可能是多巴胺。引起白魔芋和花魔芋褐变的酶均为多酚氧化酶。对白魔芋采用0.01% L-半胱氨酸单因子抑制剂浸泡5 min,并在60℃下烘烤,所得白魔芋干片颜色白,效果最好。对花魔芋采用0.15% L-半胱氨酸+1%柠檬酸+1%植酸+0.01%抗坏血酸组合抑制剂浸泡5 min,并在60℃下烘烤,所得魔芋干片颜色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0±1)℃和50%相对湿度贮藏条件下无包装和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的“福眼”龙眼果实果皮失水、果皮褐变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无包装的龙眼果实采后极易失水导致果皮迅速褐变,且褐变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果皮失水率的增加而升高,果皮褐变指数与果皮失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龙眼果皮失水褐变过程中,果皮细胞的细胞器和膜系统的完整性受到严重的破坏。而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则显著减少了果皮失水和抑制果皮褐变,并保持较好的果皮细胞的细胞器和膜系统的完整性。据此认为,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抑制龙眼果实失水果皮褐变与其维持细胞器和细胞膜的完整性有联系。  相似文献   

11.
龙眼果皮微细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及其与果实耐贮性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龙眼果实极不耐贮藏,采后极易失水、褐变和腐烂。无包装的福眼龙眼在(10±1)℃、50%RH下贮藏1d,果实失重5.84%,果皮失水13.59%,果皮开始褐变;贮藏2 d时果实失重10.37%,果皮失水26.40%,大部分果皮发生褐变;果皮褐变与果实失重、果皮失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果实失水主要发生在果皮而不是果。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可极显著(P<0.01)地减少果实失重和果皮褐变。用扫描电镜观察龙眼果皮结构,发现其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组成。外果皮周皮层薄;外果皮表面栓质少,未形成连续的栓质层;外果皮表面有许多相互连接的微裂口和形状、大小不同的皮孔;中果皮细胞间隙多、空隙大;皮孔通道与中果皮细胞间隙相通。龙眼果蒂部由维管束、石细胞和通气组织组成,具有大的细胞间隙和胞间腔。这些显微结构易引起采后果实失水、果皮褐变和病原微生物侵染,从而导致果实耐藏性和抗病性差。讨论了龙眼外果皮表面主色为褐色和内果皮比外果皮更容易褐变的解剖学原因及龙眼果皮结构与果实保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气调贮藏对双孢蘑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气调贮藏抑制双孢蘑菇褐变的作用机理,采用透射电镜法对气调贮藏条件下双孢蘑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了双孢蘑菇细胞超微结构完整性与组织褐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贮藏过程中组织细胞的完整性与褐变度密切相关,适宜的气调环境能够显著抑制双孢蘑菇贮藏过程组织细胞的降解,从而延缓组织褐变。  相似文献   

13.
双孢蘑菇护色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双孢蘑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褐变抑制剂对双孢蘑菇保鲜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双孢蘑菇MA贮藏中有利于色泽保持的最适褐变抑制剂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对双孢蘑菇贮藏保鲜效果较好的褐变抑制剂及其浓度为:0.1%的无水亚硫酸钠溶液、0.06%~0.10%的抗坏血酸溶液、0.8~2.6 mmol/L的半胱氨酸溶液;保鲜液最佳配比为2 mmol/L半胱氨酸、0.05%抗坏血酸、0.15%无水亚硫酸钠、浸泡时间8 min。  相似文献   

14.
基于声振信号的香梨内部早期褐变判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慧  吴杰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7):264-271
香梨内部发生的褐变病害对香梨品质有严重影响,迫切需要对香梨内部早期褐变实现快速准确判别以减少贮藏期损失并提高商品率。该研究基于压电梁式传感器搭建声振无损检测装置系统,从香梨声振响应信号中提取了11个时域特征参数和7个频域特征参数,分别组成时域特征向量、频域特征向量和组合域特征向量(时域和频域参数组合),然后利用补偿距离评估技术评估各特征参数对香梨内部褐变的敏感性,输入敏感性较大的特征参数训练香梨内部褐变K-近邻域(K-nearest neighbor, KNN)判别模型。通过对模型判别结果的混淆矩阵分析,采用3个时域参数(波形因子、峭度、方根幅值)和1个频域参数(频率方差)构建香梨内部早期褐变KNN模型(近邻数K=5)用于判别早期褐变香梨,准确率和F1值分别为91.84%和92.59%;对已识别的褐变香梨,采用2个时域参数(波形因子、裕度因子)和1个频域参数(均方频率)构建香梨内部轻度褐变KNN模型(K=7)进一步判别其中的轻度褐变香梨,准确率和F1值分别为81.82%和83.33%。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声振法香梨内部褐变实时在线检测和自动化分级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CaCl2和6-BA溶液处理对枣果软化褐变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试验探讨了鲜枣贮藏过程中果肉软化褐变与PG活性、PPO活性的关系以及采前CaCl2和6-BA溶液处理对采后枣果果肉软化褐变、PG活性、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果采后硬度逐渐下降且与贮藏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G活性在贮藏期间呈起伏变化,与枣果软化无显著相关性。 随贮藏时间延长果肉褐变指数逐渐增大,PPO活性逐渐升高,PPO活性与果肉软化褐变的发生相一致。采前用1% CaCl2、15 mg/kg 6-BA以及1% CaCl2+15 mg/kg 6-BA对枣果进行喷雾处理,能降低采后枣果的PG活性和PPO活性,抑制果肉硬度的下降和果肉的褐变进程。1% CaCl2处理可使赞皇大枣贮藏末期的果肉硬度比对照增加1.2 kg/cm2;1% CaCl2+15 mg/kg 6-BA处理可使赞皇大枣贮藏末期的果肉硬度增加1.5 kg/cm2。15 mg/kg 6-BA处理对枣果软化褐变及PG活性、PPO活性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不及CaCl2处理。  相似文献   

16.
高压CO2处理保持非还原桃汁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压CO2(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HPCD)处理非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桃汁,分析HPCD处理后NFC桃汁pH值、可溶性固形物、色泽、酚类和抗氧化活性等品质特性的变化,讨论HPCD对NFC桃汁品质的影响。NFC桃汁的pH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3.82和10.3°Brix,HPCD处理后没有显著变化;HPCD处理后NFC桃汁颜色变暗,色泽参数L、a、b值显著降低,对应的褐变度提高;NFC桃汁中的主要酚类物质有儿茶素、绿原酸、新绿原酸和阿魏酸,HPCD处理后酚类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变化;采用FRAP和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picrylhydrazyl,DPPH)清除率2种方法测定NFC桃汁的抗氧化活性,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都表明 HPCD 处理后 NFC 桃汁的抗氧化活性提高,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以上结果表明HPCD能较好的保持NFC桃汁的品质,为非热加工技术应用于果蔬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 新疆无核白葡萄在晾制过程中,色泽褐变甚为严重.本文利用试验和考查资料,初步揭示了葡萄生理、气象条件对制干期色泽发生褐变的一些制约因素.1.葡萄生理对制干期色泽褐变的影响通过对我区1989年8月21日-9月5日这段时间采收晾制的葡萄干取样分析表明,无核白葡萄制干期间的色泽褐变率与采  相似文献   

18.
莲藕膨大过程中褐变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3个熟性不同的莲藕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莲藕膨大过程中褐变酶活性的变化。实验表明:随着膨大节数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增加;第4节藕体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褐变酶活性增加,且熟性不同品种之间有明显差异。并探讨了品种熟性、藕体大小和环境条件对莲藕褐变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压二氧化碳抑制西瓜汁褐变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利用非热技术抑制西瓜汁的褐变,该文采用了高压二氧化碳(HPCD)处理西瓜汁,并研究了处理后西瓜汁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颜色、褐变度、番茄红素和总酚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在50℃下,采用8、15、22和 30 MPa 4个压力下选取2.5、5、10、20、30 min 5个时间梯度对西瓜汁进行处理,同时与50℃热处理结果做比较。结果表明,HPCD处理不仅显著钝化POD活性,而且有效抑制西瓜汁褐变的发生。经HPCD处理后,西瓜汁中的番茄红素含量略有下降(P<0.05),总酚含量保持不变(P>0.05)。数据分析显示西瓜汁的褐变度与POD活性残存率呈正相关,与其亮度值L*呈负相关,并且50℃、30 MPa、30 min的HPCD处理可以较好的满足西瓜汁加工的需要。因此,在西瓜汁加工中,通过HPCD处理可有效钝化果汁中POD活性,并可以达到抑制褐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水果内部品质评定分类存在主观性强和一致性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鸭梨褐变识别分类方法,该方法是利用近红外光谱仪获取正常鸭梨和褐变鸭梨近红外光谱并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的识别原理建立正常鸭梨和褐变鸭梨的分类识别模型。在多项式核函数下对试验样品的识别准确率为95%。研究结果表明NIR-SVM用于对于鸭梨褐变病果的无损检测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