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前的蚕种业一直为专业场经营,建国后由于农村发展蚕茧生产的积极性高涨,蚕种需求量增加,靠专业场生产蚕种已不能满足蚕茧生产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省开始发展原蚕区生产蚕种,通过试点,1952年正式建立德清原蚕区种场,从此开创了原蚕区制种的新纪元,至1957年我省原蚕区种场的制种量已超过专业场,确保了蚕种供应,促进了蚕茧生产的发展,进入80年代,原蚕区制种发展更快,全国蚕种生产量中有70%  相似文献   

2.
贾仲伟 《江苏蚕业》1993,(2):40-41,39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蚕种生产数量逐年增加,农村原蚕区蚕种生产也不断扩大。农村原蚕区在省、市、县、场、村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据统计原蚕区生产量已占总生产量的60%以上,成为我省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原蚕区生产发展较快,农村饲养技术、制种设备条件未能配套适应,管理不甚完善,基地不够稳定,原蚕区生产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加强原蚕基地建设,促使我省蚕种生产稳步发展的有关问题,谈些看法。一、我省农村原蚕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1.不少原蚕区仍处于零星分散状态1991年全省34个蚕种场,除少数场外,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来中秋蚕种孵化不齐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后批浸酸的蚕种,问题较突出。为此,我们对其发生原因与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影响中秋冷浸种孵化的因素 1.原蚕点基础设施较差。影响卵质与蚕卵发育整齐度 我省蚕桑生产发展迅猛,而制种及冷藏设施增加有限,投入严重不足,靠大量发展原蚕区制种,增加冷库日处理量来被动应付农村发展的需要。原蚕点养蚕制种所占比例逐年增加,1993年全省已占总制种量的82%以上,我市也占80%左右。由于原蚕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人员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原蚕区的蚕种质量难以保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茧丝绸事业的不断发展,我省农村原蚕制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历了十五个年头。目前农村原蚕制种数量已占全省蚕种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蚕种需求量的增加,我场于1980年开始发展农村原蚕区,使我场蚕种生产量从1979年的4.7万张,发展到1992年春一期生产18万张。目前,我场同时存在四种制种形式,即场内养蚕制种、原蚕区回场制种、原蚕区就地集体制种和原蚕区就地联户联产制种。原蚕区就地制种起步较晚,但效果较好,只要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蚕种产质量。一、就地联户联产制种是一个好形式我场原蚕区大丰县新丰镇裕南村,从1985年起实行就地集体制种。目前一期能饲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场内生产的蚕种和原蚕区收茧回场制的蚕种日趋供不应求,农村原蚕区就地制种已成为蚕种生产的重要途径。但就地制种中集体大呼隆形式,后期制种与地方村组和养蚕户的利益关系不大,因而操作粗放,公斤茧制种量低,经济效益差。因此原蚕区就地“组合制种”形式应运而生,这种形式利用集体房屋和部分蚕农的蚕室,几个蚕户组成一个制种组合,根据各户的种茧等级下达各小组制种指标,实行包干制种,超奖减赔。收茧后由种场、村、组和蚕农共同管理,养蚕户包干制种,后期经济责任明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很快,蚕种的需要量逐年增加,但原有蚕种场的设备有限,不能满足农村养蚕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部分蚕种场陆续在农村设立原蚕区,生产原蚕种茧,运回种场制种,为解决蚕种供应开辟了新途径。我分场于80年开始建立两个原蚕点,饲育蚁量1006克,82年发展为四个原蚕点,饲养蚁量3040克。从原蚕占生产的种茧质量看,是符合省定标准的。但有些原蚕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家蚕一代杂交种80%的生产量在原蚕区,提高原蚕区所制蚕种质量对提高我省蚕种整体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低温室是农村原蚕区就地制种的重要设施,低温室的使用性能直接影响制种成绩及制种质量。因此,改进原蚕区低温室设计是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我市原蚕区制种量不断增加,已超过场内制种量。原蚕区的生产不断扩大,而原蚕区的技术及物质基础薄弱,质量上不去。从1996年起我们开始了原蚕区制种管理,1997年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了管理的力度,各项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蚕种质量有所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管理实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一代杂交种生产量的扩大,我场从1979年起开辟了农村原蚕区,1985年开始逐步发展就地制种,目前已扩大到全省4市、5县、24个村组。1992年农村原蚕就地制种量接近40万张,占全场杂交种总任务的85%左右。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提高农村原蚕制种的质量,除了需要建立稳定的基地、适度的经营规模、完整的服务体系和严格的技术规范外,还必须正确运用经济杠杆,以互惠互利为原则,把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与蚕茧、蚕种的质量和数量挂起钩来。一、实行茧、种挂钩超产奖励的计价办法1988年以前,我场根据省公司的有关规  相似文献   

11.
<正>我省现有生产一代杂交种的蚕种场计41个,1994年生产一代杂交蚕种589.2万张,其中80%是农村原蚕区制种完成的。由于连年来原蚕区制种量发展过快,虽然生产的蚕种在数量上满足了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但在质量上发生了一些问题。表现在公斤茧制种量降低,卵粒趋向粗大,不受精卵和不产卵蛾增加,后期死蛹及死卵时有发生,克蚁制种量下降,这些虽与饲养技术未能跟上,制种条件不配套,管理不完善等因素有关,但最关键的是原蚕区的桑叶质量达不到要求。下面谈谈如何加强原蚕区桑田管理提高桑叶叶质的问题。 一、改造低干无拳密植桑田 桑树合理密植能提高单位面积上太阳能的利用,充分发挥土壤肥力,增产桑叶。桑田密植主要体现在株密、条密、最终是条密程  相似文献   

12.
正嵊州市蚕种场是原蚕区制种的单一型蚕种场,原蚕区全部在本市境内。近年来本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价值提高和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影响,蚕桑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农村经济表现出务工收入大大高于务农收入的趋势,养蚕收入在家庭经济中的份额逐渐减少。受此影响原蚕区的生产陷入困境,不仅制种成本增加,而且生产风险加大,原蚕区的发展矛盾重重。1原蚕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蚕种生产目前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是蚕种生产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迅速发展,蚕种需求量逐年上升,由八十年代末年发种量700万张增到现在900余万张。四川人多地少,蚕区大部分是方山丘陵,要拿出大量土地栽桑建蚕种场是困难的,原蚕区收茧制种是一条蚕种生产的重要途径。全省110余个蚕种场,仅有47个蚕种场有自有桑园1万余亩,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省属场,除满足原原种、原种生产用桑外,余桑生产的普种远远不能满足蚕桑生产的需要,全省85%的蚕种生产量靠原蚕区收茧制种。原蚕区是四川蚕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4.
<正>蚕种这一特殊商品要参与市场竞争,其生产单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质量保证,力创名牌蚕种,质量是销售通道上的首要因素.目前,许多蚕种场在农村原蚕区繁育一代杂交种,所生产蚕种的质量颇有差异,其中有蚕品种、桑田管理、饲育水平、重视程度等的区别.笔者认为,提高农村原蚕区蚕种质量尚有许多潜力可挖.现结合近几年在农村原蚕区的制种经验,在挖掘制种和管理潜能方面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市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用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农村用种量已超过了现有蚕种场的生产承受能力,于是农村原蚕区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增加和扩大。1992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78.7万张,其中有56.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1.5%(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28.1万张);1993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99.3万张,其中有77.2万张是在农村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77%(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35万张);1994年,盐城市各蚕种场生产蚕种104.5万张,其中有85.4万张是在原蚕区生产的,占生产总量的83%(外市蚕种场在我市农村原蚕区生产蚕种56.5万张)。由此可见,农村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已成为我市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近几年农村原蚕区生产发展太快,管理不甚完善,局面比较  相似文献   

16.
淮阴区是江苏省农村繁育一代杂交蚕种重要的也是最大的生产基地。1996年春,淮阴区开始在南陈集镇鲁黄村开展原蚕生产,到2008年,全区原蚕生产已发展到5个乡镇10个村,年饲养原蚕蚁量近10000公分,年繁育一代杂交蚕种近20万张,年繁育蚕种量已占全省蚕种总制造量的8%。  相似文献   

17.
武胜县蚕种场为了提高制种成效,对原蚕区桑树改“冬修枝为夏伐条”的剪伐措施,不仅达到了提高春、秋两季桑叶产质量和制种量的目的:还有利调整蚕种生产布局,扩大秋蚕制种量;原蚕区春、夏、秋均不养丝茧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防微效果好;而且春秋季都养种茧,原蚕区蚕农增产增收。该场所走之路是巩固原蚕区提高蚕种产质量的重要技术路线,建议各蚕种场由点到面积极推广。·编者·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当前农村蚕茧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生产如何加强管理,认真把好各阶段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原蚕造卵数和产卵量,从而提高克蚁制种和公斤茧制种量,满足农村蚕茧生产发展的需种要求, 现对提高原蚕造卵数和产卵量问题,就生产实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加强原蚕基地建设 促进种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纵观全国的一代杂交蚕种生产,依靠原蚕区饲养原蚕制种的占绝大部分,而利用自有桑园养蚕制种的愈来愈少。因此,原蚕区的稳定、安全和生产水平等直接制约着种场的生存与发展,原蚕基地建设情况关系着种业的兴衰与成败。加强原蚕基地建设,已成为蚕种生产单位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原蚕区就地制种是解决蚕种生产劳动力紧张一个十分重要方法,为进一步比较就地制种与种场制种两种模式在生产成本、㎏茧制种量和蚕种质量等指标的差异,2016年,笔者选择了规模适中的4户原蚕户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发现就地制种后期死蛹率、kg茧制种工资下降;良卵率与kg茧制种量提高;杂交彻底率略有下降,进一步证明推广就地制种是蚕种生产一项利大于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