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对亚种间杂交水稻广亲和系选育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广亲和系的亲和谱和亲和力,亚种间杂种的育性稳定性和优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阐述了广亲和系在亚种杂交稻上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解决水稻杂交F_1低结实率的问题,有赖于向两系、三系亲本导入广亲和基因,育成广亲和恢复系或不育系,同时阐述了目前杂种优势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及其途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几个基本育成的广亲和恢复系的广亲和性和恢复力进行了验证;总结出广亲和恢复系可通过广亲和系/恢复系(粳或籼)的途径育成的结论;同时,还对广亲和恢复系在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选用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粳稻品种与籼稻恢复系杂交,成功地将两个基因重组于一体,育成了籼粳中间型的广亲和恢复系,经与三系不育系配组鉴定,杂种优势强、抗性好,已进入扩大示范并展示出应用的前景。同时,也对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提出若干问题,供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5.
选育广谱广亲和系对于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 ,初步假设水稻亚种间亲和性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 :广谱广亲和性、部分广亲和性、弱亲和性和非亲和性。决定亚种间亲和性的基因可能有两类 :一类是广亲和基因Wc ,另一类是辅助亲和性基因Sc。这种辅助亲和性基因既有可能是几个主基因 ,也有可能是一系列微效多基因。广谱广亲和系可能同时完全具备Wc和Sc基因 ;部分广亲和系可能只具备Wc基因 ;弱亲和系可能只具备Sc基因 ;非亲和系则两者都不具备。选育广谱广亲和系的途径有两个 ,一是利用现有的广谱广亲和种质直接转育 ,二是利用部分广亲和系与弱亲和系杂交 ,组合广亲和基因与辅助亲和性基因。筛选广谱广亲和系可以分三步进行 :初选 ,即在低世代用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系进行测交鉴定 ;复选 ,即在中世代增加测交品系个数 ,进一步作亲和性鉴定 ;决选 ,即用更多的非亲和品系与当选株系测交 ,在进一步确定广谱广亲和性的同时筛选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6.
培迪广亲和基因重组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迪是一个爪哇型广亲和品种,通过杂交改良,已获得广亲和基因与籼稻矮秆基因、胞质不育的恢复基因、光敏核不育基因重组的农艺性状和配合力较好的各类型广亲和系。  相似文献   

7.
继育成广亲和恢复系中413、9308、2070等并以此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投入生产应用以后,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又育成了广亲和不育系064A。该不育系于1996年9月17日通过了浙江省科委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这是我国通过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育成的广亲和不育系。它的育成,为水稻税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新材料和新途径。”064A是“02428(粳型广亲和系)X培矮64(偏籼型广杂和系)”F1经花药培养纯合加倍的株系,以珍汕97A测交、连续回交育成的,为野政型。其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千株以上的大…  相似文献   

8.
两系杂交糯稻选育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报道了利用广亲和基因、糯性基因及色素源基因连锁关系,以紫色稃尖为标记性状,通过杂交、回交等途径,选育出广亲和籼型糯稻不育系和广亲和粳型糯稻恢复系。测交配组表明:结实率在80%以上,丰产性状好。  相似文献   

9.
水稻广谱广亲和系零轮的选育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遗传背景和文科亲和品种02428和轮回422,通过广亲和基因累加法和加压选择法,选育出亲和谱和亲和力都超过双亲的广谱广亲和系零轮。并初步配出籼粳亚种组合测64S/零轮,在湖南部分地区试种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1988~1992年对11个水稻广亲和品种与不育系测定,鉴定其对育性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培矮64、Cpslo17具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基因;02428、晚轮422、Cpslo、MCP231对粳型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L-201、8544、Lemont、Dular对粳型不育系具有部分恢复能力。具有恢复基因的广亲和品种,可用于选配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和选育新的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陆两优106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两优106是用广亲和低温敏优质两用核不育系陆18S与广亲和恢复系K106测配而成,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2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WCR1的表现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CR1是从广亲和系SMR中的早熟变异株中系选而成。是一个较好的偏籼广亲和恢复系(广亲恢系),与粳型三系或两系不育系配组,产量优势潜力较大,能筛选出偏粳型的强优势组合;又是一个籼型软米,可作软米直接利用,对于改善籼稻品质,是一个有价值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3.
水稻广亲和系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广亲和基因的发现及其遗传研究 ,揭开了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一代半不育现象的遗传本质 ,为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指明了方向。但是 ,已知的广亲和材料 ,绝大多数为古老的农家品种 ,农艺性状不良 ,如植株太高 ,株叶形披散和生育期很长等 ;不能直接作为选配优良组合的亲本加以利用。因此 ,培育具有优良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可供实用的水稻广亲和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是开展亚种间杂种优势育种的首要任务之一。普通栽培稻有籼稻、粳稻和爪哇稻三个亚种 ,所以亚种间的杂交可分为籼粳交、籼爪交和粳爪交三种形式。初步研究表明 ,水稻杂种优势强弱的程度 ,具有籼粳交 >籼爪交 >粳爪交 >籼籼交 >粳粳交的一般趋势。也就是说 ,亚种间的杂种优势一般要强于品种间的。为了能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亚种间杂种优势 ,提高育成强优组合的几率 ,就有必要建立籼、粳、爪三个亚种类型的优良广亲和系。我们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 ,近年来开展了水稻广亲和系选育的研究 ,已取得一些进展和结果 ,育成了粳型广亲和系培C3 11,爪哇型广亲和系轮回 4 2 2 ,籼型广亲和系培矮 64以及广亲和光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  相似文献   

14.
几个新育成广亲和系的亲和性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新育成的广亲和系进行分类定位和亲和性测定表明,它们都属于偏籼或偏粳中间类型,755、855、1330具有相当于02428的广亲和性,247、275、297对粳稻的亲和性较差;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育种,广亲和系的亲和性好是基础,配合力高是关键,亲和性好且配合力高才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搜集典型籼粳品种、广亲和品种、偏籼或偏粳品系及恢复系并进行杂交。选取25个籼粳亚种间杂种F1,将其划分为5类。以这5类25个组合的生物产量、茎叶重、秆高、出穗期、每穗颖花数、实粒数、结实率等性状为基本资料,分别计算其超亲优势与竞争优势。结果指出:籼粳亚种间杂种F1茎叶重与结实率存在负相关,杂种优势含可利用与非可利用两部分,典型籼粳F1杂种优势是难以利用的,利用广亲和系与偏籼或偏粳恢复系及其派生系或者偏籼广亲和系和偏粳广亲和系配组,实现部分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应作为当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战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许多科研单位相继开展了水稻广亲和性资源的筛选,并先后鉴定出亲和性及农艺性状均好的广亲和品种(系),如02428、轮回422、T984、Pecos等。我们利用上述粳稻品种的广亲和基因,通过杂交导入籼稻恢复系,使两者基因重组于一体,  相似文献   

17.
水稻广亲和性的标记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亲40种质02428、CPSLO为材料,对广亲和性的标记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籼粳交育性的主要位点S-5n与C、Est-2和wx位点连锁。在广亲和系选育及广亲和基因转导中,可以利用■尖色,Est-2和糯性表现等作为广亲和性的标记性状,指导分离世代的株系选择。但这些性状不是广亲和种质所特有的。本文对各标记性状利用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对近几年两系法和三系法亚种间杂交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亚种间杂交稻发展的光辉前景。文章认为,F1低结实率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向两系或三系亲本导入广亲和基因,育成广亲和恢复系或广亲和不育系;同时,选择合适的广亲和亲本,可以大大提高亚种间组合的籽粒充实度;选择弱感光性的亲本,可以解决生育期超亲问题,进而有助于植株偏高问题的解决;理想株形育种在等位半矮秆基因的导入,对亲本株形及源流库特性等的选择,及对米质均优、粒形相近亲本的选择等问题上的具体运作,可致F1株高适中,籽粒充实度提高,米质分离现象减弱。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等学科的协作攻关,将推动亚种间杂交稻由试验向生产更大规模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粳型水稻广亲和新品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就广亲和育种中的亲本利用,配组方式和适宜的选择世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2428与籼稻或带有籼型血缘的粳稻品种(系)杂交,其后代出现具有良好亲和性株系的比例较高。这些亲和性较好株系的遗传基础包括:1.真实地含有02428的广亲和基因;2.并非携带02428广亲和基因而仅属于籼、粳品种的中间型;3.既含有从02428转育而来的广亲和基因,同时又属于血缘上的籼、粳中间型。采用WCV/WCV以及WCV/CV//WCV的杂交配组方式更容易获得新的广亲和品系,多亲本复合杂交不利于提高选择效率。水稻的广亲和性受主基因控制,低世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20.
籼粳杂交稻早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用粳稻广亲和品种02428、ZH157、ZH110 分别和珍汕97A杂交,从回交后代中选得同质广亲和恢复系02428R(珍汕97A/024283 F5),ZH157R(珍汕97A/ZH1572 F6)和ZH110R(珍汕97A/ZH1103 F3 )3份,将上述同质广亲和恢复系分别与籼稻WA 胞质不育系珍汕97A 、珍育29A、早显A、矮败型胞质不育系协青早A 杂交,分析F1 的生育期。1995年用02428R等广亲和恢复系和明恢63 等籼型恢复系与早显A 、协青早A杂交,分析F1 的生育期等性状。通过具有早熟效应的早显A不育系与不同恢复系杂交,发现早显A可显著缩短杂交稻组合的生育期,但对产量影响不大,说明选育具早熟效应的不育系对于缩短杂交水稻的生育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