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棕丝攀扎法:这是利用粗细不同的棕绳,对树木的干、枝进行各种弯曲加工的方法。这种攀扎难度较大,初学者不易掌握,但因棕丝色深而细,具有不传热、不伤树木、不显眼等好处,目前不少地方地仍采用此法。棕丝攀扎法是靠收紧棕丝的牵拉力迫使干、枝弯曲的(棕丝不缠绕树干),因此攀扎主要是掌握力的平衡,这是棕丝扎法的技巧和难度所在。掌握  相似文献   

2.
在盆景造型艺术中,主要有金属丝蟠扎和棕丝蟠扎两种。我以为棕丝蟠扎效果好,容易实现作者意图,棕丝与树干接触面小,不伤树皮,有利于树木生长。金属丝蟠扎就不同了,树干越粗,金属丝(或铁丝)也越粗,不美观。弄得不好,树皮损伤严重,甚至拉脱树皮。棕丝攀扎在操作上虽有困难,并非不可克服。所谓棕丝蟠扎,打个比方,运动员射箭用的弓,在弓的两头各打个结,接根“绳”,形成了弓。同样道理,如果它是盆中一株树的干,只用一棕拿弯定型的话,那  相似文献   

3.
<正>蟠扎也称盘扎、攀扎、绑扎、作弯、摆形等,是植物盆景,尤其是树木盆景的传统技法,也是其最基本的技法。按使用的材料不同,大致可分为棕丝蟠扎和金属丝蟠扎两种。棕丝蟠扎棕丝蟠扎也称"棕法",是我国盆景制作的传统技法,曾经在川派、扬派、  相似文献   

4.
盆景造型传统的蜡梅盆景形式有独身梅、龙梅、疙瘩梅、单悬枝梅、双悬枝梅、圆悬枝梅、屏扇梅、珍珠倒卷帘等。其制作方法既可用幼树蟠扎造型,也可用‘狗牙’蜡梅古桩做砧木,嫁接‘素心’蜡梅、‘罄口’蜡梅等优良品种,其根部膨大,呈疙瘩状,谓之"疙瘩梅"。蜡梅枝条较脆,容易折断,不宜进行大幅度的弯曲造型。一般用棕丝将主干或大枝稍做吊扎蟠曲即可,再对细枝略加修剪。一般在5~8月进行,此时枝条柔软,操作前注意控制浇水,以进一步软化枝条以便于造型。河南鄢陵地区制作蜡梅盆景还有一  相似文献   

5.
棕丝色深而细,具有不传热、不伤树木、不显眼等好处。本人通过棕丝攀扎盆景的学习,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一、如何搓制棕丝搓棕丝时,将理齐梳顺的棕丝,从尾部抽出,或2根或4根或6根合成。现以4根棕丝合成为例说明如下:应把4根棕丝的头与头放在一起对整齐,每2根一股,从两股中任意抽出一根棕丝的头部,约在2厘米处,把头扎回缠绕其它3根4~5圈,再把头结入棕丝之中,用左  相似文献   

6.
江苏盆景以扬州、苏州、南通三地较为著名。扬州树木盆景以松、柏、榔榆和黄杨为代表树种,采用棕丝“精扎细剪”,多将树木枝叶作成扁平“云片”狱,显得整饰、严谨。山水盆景与水旱盆景是扬州盆景的后起之秀,雄秀兼备,富于诗情画意。苏州树木盆景以榔榆、雀梅、三角枫和梅为代表树种,采用棕丝“粗扎细剪”,将树木枝叶作成“云朵”状,显得清秀、古雅。还有通派的树木盆景,常以小叶罗汉松和六月雪为代表树种,采用棕丝剪扎,主干多成“两弯半”造型。枝叶作成片状,层次分明。其他如南京、徐州和连云港等地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盆景造型上,无论是哪种类型,江苏盆景都呈  相似文献   

7.
《巧云飞渡》是以观叶类的代表树种黄杨为素材,采用“扎为主,剪为辅”,自幼盆中培养与地上培养交替加工的方法,是用不同粗细的棕丝,因枝制宜地运用各种棕法(扎法),将枝叶扎成平整的“云片”,叶叶俱平。云片欲上,各显俊秀,虬枝盘曲;每一片内的小枝,扎成若干弯曲,弯弯相套,枝不搭枝。在一寸长的枝条上扎成三个小弯,称做“一寸三弯”,修剪时着重剪除枝片中向上或向下生出的枝叶,保持枝片的平整和造型的美观。剪扎的顺序一般是从主干到枝叶,从基部到梢部,先大枝后小枝,先顶片  相似文献   

8.
制作树桩盆景的材料,无论是从野外挖掘,还是人工培育都必须攀扎、修剪,经过一定时间的定向培育后才成其为盆景。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用竹衬托盘法整形的方法,缩短了桩景的定型时间,并提高了桩景欣赏的效果。现将我的作法作一介绍,供同行们参考。一、准备扎托盘材料:包括棕丝或撕裂带(化纤带)、铅丝、楠竹。先将楠竹用刀剖成竹条,宽约1厘米、厚0.3~0.4厘米,长短不限,然后制成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9.
树桩盆景的蟠扎造型无论那种造型法都或多或少使用蟠扎方法。棕丝蟠扎历史悠久,棕丝经日晒雨淋颜色与枝干皮包协调,造型过程亦可观赏。唯技法须经严格训练方能掌握。近年逐渐被金属丝蟠扎所取代。前者系以柔克刚,后者除粗大主干用绞合法外,大多以刚克柔。 (一)棕丝蟠扎法 1.拧丝:蟠不同年龄的枝需要不同粗细的棕线。有双丝、四丝、  相似文献   

10.
桩景的整形技艺桩景的人工整形技艺主要是攀扎与修剪。一般说来,扎形要比剪形容易,因为剪形是在植物自然生长基础上,删陋存美,因势利导;而扎形是人为地依靠各种外力大幅度改变树态,带有强制性。为了加速桩景成型,一般是剪、扎结合,即用扎的方法加工主干和枝的姿态,用剪的方法对小枝和叶的去留进行加工。但是,对于不同的桩景  相似文献   

11.
桩景《枝遒嫩落东风老》,是由挖得的双干雀梅培育而成。第一年主要是养胚。秋后隔半月施薄肥一次,以充分发酵的豆饼、人粪尿为主。使桩坯发育健壮。第二年在其体眠期攀扎造型。在树桩最高部位安排树冠。枝干中下部采用疏枝的办法,使枝叶各部充分承光饮露。尤其是侧枝和小枝干,我注重吸取岭南派盆景的技法,以剪为主,用“鹿角”、“鸡爪”等枝法来表观它  相似文献   

12.
这盆黄杨是笔者20多年前在废弃的绿篱中挑选一株进行移栽培育,再一分为二得来的。当时因母株造型需要,将桩劈开形成剖面,通过雕刻,催古提高品味。在劈桩时多余部分有小枝、嫩芽,于是就将其带根分开栽植,又培育一盆小型盆景。该桩分栽成活后(也就是现在的主干)笔者用棕丝对干、枝进行了简易弯曲、绑扎(没有扎片)放养,历经20多年。这盆昔日分开的小黄杨桩,随着岁月的变迁,不算太粗的干、枝,现已变得日渐老辣,光滑白净,苍劲而富有一定韵  相似文献   

13.
采用什么方法既能使桩景缩短制作周期,又能使桩景苍劲之中有柔性,保持雄伟、遒劲、自然,富有涛情画意呢?如用金属丝缠扎弯曲,成型较快,但枝干欠遒劲。如采用“蓄枝截干”法,枝干苍劲,但成型较慢。我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名之曰‘吊扎截干’的新方法,既缩短制作周期,又兼南派苍劲、北派柔和于一身。现将制作过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4.
扬州是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的盆景艺术,相传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树桩盆景的一个主要流派。扬州树桩盆景多采用观叶类的松、柏、榆、杨(瓜子黄杨)等树种,自幼培养而成。加工的方法,是用不同粗细的棕丝,因枝制宜地运用各种棕法(扎法),通过扎缚,逐步成型。树干的造型形式,常见的有游龙式、悬岩式、过桥式等等。枝叶扎成极薄的“云片”,叶叶俱平,叶面向上。“云片”多寡,视植株条件而定。顶片多为圆形,其余各片多为掌形。“云片”分布严整  相似文献   

15.
制作小菊盆景,对于当年新株来说,从攀扎造型中期开始,就须注意对主枝适当摘心,目的是营造“树冠”。摘心时必须考虑两种后果:一是所留嫩枝掐后枝端叶腋将出的新芽得符合全株造型在此所需大枝生长朝向,亦即新芽将长成为所需大枝;二是这未来的大枝将负担生成一批分枝,并在“树冠”整体中起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主枝、大枝、分枝的摘心都不可随意,而要按照设计预想操作,一步步进行才能成功, 第二次摘心后新芽长出要陆续攀扎,必要时移密  相似文献   

16.
迄今树桩盆景造型大致有三法:一是棕丝蟠扎法;二是金属丝蟠扎法;三是修剪法。本人试用扭枝造型法制作的盆景《抱月》、《回首》等。今已23年。  相似文献   

17.
浙江盆景富有地区特性和传统风格,经多年来的探索,可将现状归纳为以下各点: 一、树种仍按传统,以松柏为主,以杂木类为辅。二、整形手法:松柏以扎为主,以剪为辅;杂木类则以剪为主,以扎为辅。攀扎材料:金属丝、棕丝并用。三、松类造型格调、要点有三: 1.薄片结扎,层次分明,但又大体枝叶茂密、华滋、自然舒展。这既有别于日本八房五针松造型的  相似文献   

18.
92年春笔者在花卉市场偶遇一无人问津的三角枫桩坯,基部径粗为25厘米,右侧高30厘米,右侧高40厘米,上部已伤残枯死成平截状,枝干形态无变化是该桩坯的最大不足;当仔细观察时发现,有虬曲的三个主根盘结成的三处漏空及虫蚁蝼食痕迹,此桩坯兼得“枯、漏、透”之灵气。购得此桩地植成活两年之后,上部已长出十几枝粗细不等的枝条,94年春将该桩坯从地里挖出开始定型修剪蟠扎。曾有朋友建议,此桩坯虽无主干,但虬曲盘结的根部兼得岭南派古榕树板根的嶙  相似文献   

19.
今年第6期51页刊登了一幅黄光伟的尚未完全成型的盆景照图(见其商榷文附图)。按其文所说,这是一盆“反自然”的,长有“奔击”枝的怪异桩景。该树桩大小共有五条天然向上生长的枝干。在右侧第二枝干的基础上,天然突生一横枝,呈水平状穿过两条向上枝向左侧伸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桩景造型,大都离不开绳、丝的扎缚。就我们四川来说,无论是规则式或自然式桩景,更离不开棕丝的蟠扎。我是学画的,对桩景这种工匠式的造型手法总是看不顺眼。一棵根、干很古老的桩景,枝干上却布满了人为的弯拐,明显地露出工匠气,让人感到大杀风景。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进过任何技术学校。但游历了家乡四川的许多名山大川,领略了巴蜀的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