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尤其是秦岭南麓陕南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秦岭山区尤其是秦岭南麓陕南地区森林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宁南山区生态农业模型设置及结构调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北农牧交错带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地域差异决定了其人地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有依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才能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取空间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从而促进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宁南山区作为西北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之一,其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完全取决于地区生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变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为集约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促进宁南山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甘肃省的生态环境特点 ,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现状 ,认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超负荷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指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甘肃省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走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是甘肃省的惟一选择。并探讨了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指导思想 ;(2 )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生态建设之路 ;(3)实施生态建设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4.
烟台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对烟台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判断。(1)总体来说,烟台市的水资源和人口、经济、耕地以及生态环境等不协调,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不足,且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2)莱山区、开发区、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长岛县6个区县的水资源和区域发展不相匹配,水资源短缺将严重制约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对烟台市的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甘肃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与克服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既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的重要经济地理单元,又是全国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在对本区光温资源、土地资源与生产力、降雨特征、林草植被等自然资源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影响甘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植被极度破坏,荒漠化趋势加剧;人口增速过快,资源难以为继;农业结构单一,整体效益差;畜牧业结构不合理,投入少,商品率低;造林难度大,效益差;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落后等.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成功经验有推广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保持模式,粮食持续增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梯田建设,集水农业的发展,农牧结合,适地适树的造林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江苏省海岸带地区经济发展,根据该地区自然状况特点,结合社会经济等资料,分析了江苏省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该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资金、技术、智力等资源不足,以及经济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针对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与经济落后的矛盾,探讨了在江苏省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状况下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在保护海岸带的自然生态基础上,发展清洁型工业和生态农业,培养特色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困境,探讨了喀斯特山区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的必要性及意义,并分析了喀斯特山区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的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可针对不同区域特色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不同模式的特色经济,最后总结了4种典型区域的发展模式,如山地丘陵区的盆景、景观\盆景石模式,峰丛谷地区的特色蔬果种植模式,峰丛洼\谷区的喀斯特冷水鱼养殖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森林是甘肃河西地区的生命线,在甘肃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建设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降雨减少,该地区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加之投入不足,管理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祁连山森林的生态系统日益脆弱,使整个河西地区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的潜在的危机。要保持河西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妥善解决好林农、林牧矛盾,保持祁连山林区的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途径,可有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引导更多人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来。当地特色是一个地方的"符号"和"标签",是地区进入公共视野的重要推动力。做好当地特色融入到区域经济中,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特色化,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实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基于此,深入剖析当地特色优势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探究当地特色与区域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让经济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辽东山区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辽东山区的治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本溪市桓仁县南边哈子小流域治理工程作为试点工程,因地制宜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经治理后,年保水量2.36×104m3,年保土量3.4×104m3,人均纯收入达到9 600元,是治理前的1.5倍,解决就业人数86人,增加就业岗位43个。取得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出环境和经济开发同步、可持续发展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为辽东地区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整个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对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基于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提出了在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 ,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问题严重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 ,水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实施流域开发治理 ,客观上要求把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寿阳县从抗旱减灾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出发 ,把以开发利用小泉小水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起来 ,走出了一条以水利支撑流域治理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 ,用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和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甘肃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十分丰富,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利用率极低,已经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因此,在甘肃西部地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对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调查和研究表明,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为了合理利用甘肃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加强政府部门监督和合理开发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廓中部的张推广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本文试通过对张掖生态环境和林业生态工种建设的研究和分析,阐释张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张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发展张掖生态林业,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问题严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水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实施流域开发治理,客观上要求把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寿阳县从抗旱减灾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出发,把以开发利用小泉小水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以水利支撑流域治理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用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和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根据抚顺县南部山区自然和社会状态,明确影响抚顺县南部山区水土保持的负面因素,阐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过程,分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与经济效果,以期推动同类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反馈机理是当前地理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共同的研究热点,山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屏障重点区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以河北省平山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平山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量揭示出影响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耦合度的空间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要素之间的耦合是复杂的,总体上表现在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两个方面;平山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处于拮颃阶段,时间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空间上呈现东、中、西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为中国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宁夏南部山区生态重建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共同和谐的演进,才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宁夏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植被破坏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等问题,使得生态失衡,因此加强生态环境重建势在必行。就宁夏南部山区进行生态重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论证了生态重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生态重建的指导性原则和方式,提出了完善退耕还林的补偿机制、持续性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体系、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化道路以及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等措施,来实现生态重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对农业发展现状的识别和判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岩溶山区特点,以重庆市14个典型岩溶区县为评价对象,探索了适合岩溶山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并借助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计量模型,初步确定了各区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程度.研究对比发现,各区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程度差异较大,是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人口压力与土地资源丰度、生态环境基数、石漠化现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推进重庆各岩溶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实行农业多样化和产业化经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农业污染,合理规划并确立适宜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是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中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山西省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这势必给山西省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针对山西省生态环境脆弱实际,建立了科学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灰色综合评估法对全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分析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