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大型真菌调查:———子囊菌亚门真菌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湖北省境内的子囊菌亚门真菌43种,分属于2纲7科19属,并列出了各自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价值等。  相似文献   

2.
该文报道了采自热带自然保护区内的煤炱科(Meliolaceae)寄生菌6个,它们都是丝孢纲真菌.其中2个种属狭孢菌属(IsthmosporaFLStevens),另外4个种属绒落霉属(SpiropesCiferri).这两个属及其种在国内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应用真菌类药物治疗肿瘤由来已久,积累了丰富经验。国内外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真菌,在吉林省也常有分布。近来中草药资源的普查初步证实,本省植、动、矿类药物之总数已达1700余种,而本人发现其中十几种真菌,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博采诸家之说荟萃于本文之中,将有利于本省真菌类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医药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对抗肿瘤真菌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苏鸿雁  杨琳 《特产研究》2005,27(3):34-37
报道了点苍山鹅膏菌属(Amanita)真菌14种,其中有毒鹅膏9种,可食鹅膏5种,并讨论了其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草莓健康植株中分离得到9株内生细菌,与灰葡萄孢菌和腐皮镰刀菌进行对峙试验,选出对这2种病原真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2种菌株BS-CM511-2和BA-CM11-1。通过形态及16S rRNA序列鉴定可知,菌株BS-CM511-2为枯草芽孢杆(Bacillus subtilis),菌株BA-CM11-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BA-CM11-1和BS-CM511-2这2株内生拮抗菌能够显著抑制灰葡萄孢菌和腐皮镰刀菌的生长,抑菌半径分别为36.0、27.0、30.3、24.3 mm。这2株拮抗内生菌无菌发酵液稀释10倍下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1.75%和88.80%,稀释5倍下对腐皮镰刀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0.80%和69.20%,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稀释10倍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稀释5倍对腐皮镰刀菌抑制效果较好,这2株内生菌可作为生防资源应用于草莓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梨孢属(Pyricularia)真菌的产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了11种寄主梨孢菌在15种培养基上的产孢差异,其中以大麦粒和高梁粒培养基产孢为优,适合水稻,狍尾草,粟,稗,牛筋草,茭白和碎米莎草等寄主梨孢菌的产孢培养;不同寄主梨孢菌在供试培养基上的产孢能力有较大差异,稻梨孢菌的产孢能力强,其次为牛筋草,稗,茭白和碎米莎草梨孢菌,马唐,毛马唐,李氏禾和罗氏草梨孢菌的产孢能力极差,在参试的15种培养基上产孢均甚少,产孢差的菌株在蓝黑光灯,黑光灯和日光灯下照射可  相似文献   

7.
赵掌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59-61,99
黄河三角洲地形及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该区真菌资源的多样性。调查了黄河三角洲土壤中的真菌,着重调查了暗色丝孢菌,以发掘该地区的真菌资源。  相似文献   

8.
一株芦竹内生真菌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黄海海岸低盐药用植物芦竹(Arundo donax)中分离得到一株木霉属的内生真菌,对该菌抑制黄瓜灰霉病菌的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竹内生真菌的菌悬液和发酵液对黄瓜灰霉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较为长效,提示该内生真菌细胞和代谢产物具协同作用;对峙培养试验表明,芦竹内生真菌对黄瓜灰霉病菌有很强的拮抗作用,拮抗机制主要为营养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及抗生作用等;芦竹内生真菌对离体黄瓜的灰霉病斑扩展的抑制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该菌细胞和代谢产物的生物防治功能。  相似文献   

9.
荆州产两种珍稀大型真菌吴大椿余知和(湖北农学院农学系,荆州434103)在湖北省荆州市采得两种珍稀大型真菌,粗柄羊肚菌[Morchelacrasipes(Vent)Pers]和朱红竹荪(DictyophoracinnabrinaLee)。特将形态观...  相似文献   

10.
根腐病、炭疽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会造成黄精产量减少、品质下降。本研究从多花黄精根际及块茎中分离得到37株菌株,并接种于无菌组培苗进行致病鉴定,从中筛选出12株致病菌。结合菌株致病特征和菌落形态,从12株致病菌中选择7株致病菌进行进一步观察。通过测定rDNA-ITS、TEF-1α基因序列,鉴定出这7株致病菌中2株为尖孢镰刀菌、2株为腐皮镰刀菌、1株为芬芳镰刀菌、1株为卵形孢球托霉、1株为裂褶菌。其中,叶片上尖孢镰刀菌QB-ed-1致病力最强,尖孢镰刀菌E-rz-7次之;块茎中尖孢镰刀菌QB-ed-1致病力最强,芬芳镰刀菌E-ed-2次之。菌株QB-ed-1对黄精叶片和块茎都有较强的致病力。本研究提供了一种主动筛选多花黄精致病真菌的方法,可在病害发生前预先筛选可能的致病菌,为黄精病害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报道菌绒孢属(Mycovellosiella Rangel)4个吉林省新记录种:香泽兰菌绒孢(M.eupatorii-odorati)、紫穗槐菌绒孢(M.passaloroides)、石蚕菌绒孢(M.teucrii)、葡萄菌绒孢(M.vitis)。对这些种分别进行了描述,并附有线条图。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室(HMJAU)。  相似文献   

12.
植物病毒的真菌传播及传毒介体油壶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传播植物病毒研究已成为植物病毒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扼要介绍了40余年来,国内外关于植物病毒的真菌传播及传毒介体油壶菌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 8月份在浙江磐安地区采集到白术病害根、茎和叶片样本,经过室内分离试验得到4个根茎真菌分离物(分别记为R1~R4)与8个叶片真菌分离物(分别记为L1~L8)。依据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R1,R2为白术茎腐病病原菌,L3为白术叶斑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鉴定方法确定R1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R2为半裸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L3为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44科99属160种。其中,子囊菌门5科6属7种,担子菌门39科93属153种。含种类最多的5个科依次为白蘑科、多孔菌科、蘑菇科、红菇科和球盖菇科。区系特点表现为地域特色明显,多样性相对丰富,特有种少,与大兴安岭真菌区系有着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着重介绍了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真菌Fusariumorysporum(尖孢镰刀菌)细胞核DNA含量的方法。文中对2种细胞核染色法(Feulgen染色法,DAPI荧光染色法)的最佳染色条件进行了探索,并对显微分光光度计的吸收测定和荧光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荧光法比吸收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6.
17.
桑黄作为著名传统药用真菌在中国已经有2 000 多年的历史,但是这个真菌种类曾经被误认为裂蹄纤孔菌和 鲍姆纤孔菌多年,直到2012 年才发现该种实际应为一个新种,即桑黄纤孔菌(简称桑黄)。目前中国有桑黄类群的 种类7 种,但只有生长在桑树树木上的多年生、木栓质的纤孔菌才是真正的桑黄,本文提供了这7 个种的主要特性 和生境照片。在热带美洲有裂蹄纤孔菌类群5 个种, 这5 个种和亚洲的种类不重复。火木层孔菌类群作为另外一 个类群的药用真菌也曾经广泛被报道为所谓的桑黄冶,但是该类群的种类具有无色的担孢子,而桑黄类群的担孢 子为黄褐色。另外这2 个类群在系统发育上不相关。本文也提供了美洲裂蹄纤孔菌类群和中国火木层孔菌类群 种类的生境照片。此外,基于ITS 序列对中国桑黄类群和中国火木层孔菌类群所有种类的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 …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按《菌物辞典》第八版的系统编写内蒙古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目录。包括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23目,55科,135属,286种。所采集到的绝大多数娇贵 类的内蒙古新记录。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高发区林县井头村玉米样品的真菌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1994-1996连续3年调查 食管癌高发区林县井头村口粮玉米样品的真菌区系发现,镰刀菌属、青霉属、交链孢霉属、芽枝霉属、曲霉属及毛霉属是当地常见的玉米污染真菌类群。其中镰刀菌属真菌的污染最为严重,并以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F.proliferatum为主。3年间,口粮玉米中镰刀菌属的污染程度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污染水平在常见的真菌中为最高(>50%),且贮藏过程进一步加重了镰刀菌对玉米的污染。此外,通过病区和对照区北京的比较还发现,两地间玉米样品的真菌区系分析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独蒜兰共生菌根真菌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单菌丝团分离方法,对独蒜兰盛花期和盛叶期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发现根形成早期、根伸长区和近根尖成熟区、外皮层细胞中以生长快、气生菌丝发达的印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为主,成熟根、近根基部成熟区、皮层中部及内皮层细胞中以生长慢、气生菌丝不发达的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为主.生长快、气生菌丝发达的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对寄主的侵染力强,对菌根的形成及独蒜兰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生长慢、气生菌丝不发达的菌根真菌对寄主的侵染力弱,对菌根的维持起重要作用;这两类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菌根的形成和维持,这为组培苗的菌根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