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优363最佳施肥量与栽插株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 0 2年在贵州省贵阳郊区 ,采用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方法 ,在 2 8d较早秧龄、4 0cm× 4 0cm栽插密度和湿润管理的条件下 ,进行了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 36 3”不同施肥量和栽插株数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氮磷钾复合肥 5 0kg/ 6 6 7m2 ,追肥 3次共尿素 15kg/ 6 6 7m2 ,每穴栽 1株处理的处理产量最高 ,为 4 4 0 4kg/ 6 6 7m2 ;而施用氮磷钾复合肥5 0kg/ 6 6 7m2 ,追肥 2次共尿素 10kg/ 6 6 7m2 ,每穴栽 1株的处理较省工和经济 ,产量也较理想 ,为 4 33 3kg/ 6 6 7m2 。讨论了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 36 3”无公害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完善平塘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2 0 0 0年进行“壮秧剂”应用试验。1 材料及方法1 .1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K优 5号 ,水稻“壮秧剂”为牡丹江壮秧剂厂生产。1 .2 试验方法共设 4个处理 ,其具体是 :A、水稻“壮秧剂”1 0kg/1 5m2 ;B、水稻“壮秧剂” 1 2 5kg/ 1 5m2 ;C、水稻“壮秧剂”1 5kg/ 1 5m2 ;D、对照 (未施壮秧剂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试验 ,处理 4个 ,小区面积 1 3 33m2 ,重复 3次 ,株行距1 6 6 7cm× 2 0cm ,每小区栽 1 0 0 0穴 ,每穴栽基本苗 3~ 4株 ,区间走道 33cm ,处理间走道 33cm ,四周设保护行。1 .…  相似文献   

3.
庄兆金 《种子科技》2000,18(5):283-284
通过超稀播种 ,使水稻秧田单株营养面积不低于 1 0 cm× 1 0 cm,培育移栽时 1 0~ 1 2片叶 ,单株茎蘖数超过 1 0个。实施 6 6 70穴 / 6 6 7m2~ 1 0 0 0 0穴 / 6 6 7m2的大田超少穴栽培 ,辅之以配套的田间管理措施 ,可使种子用量锐减 ,原种繁育系数剧增到 2 0 0 0多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贵阳地区油菜育苗移栽的发展 ,找出一项简便、实用、高效的油菜育苗移栽新方法 ,特进行油菜稻田免耕栽培与整地栽培比较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设置试验设置在清镇市暗流乡下坝村小寨村民组刘达贵家责任田内进行。试验地海拔 110 0m ,地势平坦向阳 ,土质为沙壤土 ,肥力中上等 ,前作水稻。试验品种为黔育 11号。1 2试验设计设免耕栽培与整地栽培 (ck) 2个处理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6个小区 ,每小区长 10m ,宽 2 8m ,面积 2 8m2 ,实行单株带土移栽 ;每小区栽 7行 ,每行栽 5 0株 ,共栽 35 0株 ;行窝距为 4 0cm× 2 0cm ,…  相似文献   

5.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农业系统原理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影响易控因子 ,即定植规格 (X1 ) ,中耕次数 (X2 ) ,移栽秧龄 (X3 )和穴谷粒数 (X4)对强化栽培产量、群体分蘖、成穗率和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 ,建立了目标回归数学模型 ,并对产量模拟优化组合筛选 ,提出了SRI产量 6 0 0kg/ 6 6 7m2 以上的优化方案 ,定植规格4 1 4 79~ 4 7 75 0 6 ;中耕次数 2 4 4 4 3~ 4 5 981 ;移栽秧龄1 9 2 887~ 2 1 6 347;穴谷粒数 1 1 4 79~ 1 775 1。影响诸指标的变化是产量X1 >X4>X3 >X2 ;群体分蘖X1 >X3 >X4>X2 ;成穗率X1 >X2 >X3 >X4;穗粒数X3 >X4>X2 >X1 ;实粒数X1 >X4>X3 >X2 。  相似文献   

6.
通过 5年试验研究 ,完成了对寒地水稻品种的一般性分类 ,阐述了穗重型品种 (单穗重大于 2 5g)采取穗数型栽培获得高产的观点 ;进一步规范了寒地水稻低成本钵育苗技术规程 ;提出了以“平稳促进”为原则的本田管理模式 :即将氮、磷、钾比例调整为 1∶0 4∶0 6 ,前后期氮肥比例为 :5∶5偏 6∶4∶ ,磷肥后移 2 0 % ;本田生育期内灌溉定额控制在 30 0m3 /6 6 7m2 (不包括自然降水 ) ,实行浅水 (0~ 3cm)间歇灌溉 ;丁草胺用量控制在 2 0kg/hm2 以下。试验示范模式实现了单产6 5 0~ 70 0kg/ 6 6 7m2 ,节本 5 %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不同氮化肥用量、秧龄-密度-施氮量3因素3水平正交两个试验结果显示,在足施有机肥、合理搭配磷钾肥条件下,以施纯氮10kg/667m2产量最高,增产效应明显。增产原因是该处理具有穗数和粒数优势。  相似文献   

8.
水稻强化栽培(SRI)在"秋风"气候条件下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2年选用9个贵州省自育杂交稻组合在贵州贵阳(海拔1140m)进行SRI试验,以同组合的高产栽培试验作对照。2002年8月中旬贵州遭受历史罕见低温(秋风)危害,8月9日-20日试验点上连续12d平均气温低于20℃,伴随降雨达10d,连续10d日照时数为0,参试杂交稻组合均遭受“秋风”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RI能有效地提高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提早齐穗期2-3d;采用30cm×30cm规格,黔两优58、金优467、K优467、金优431产量较高。本文讨论了SRI在贵州中高海拔稻区避低温(秋风)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甜高粱在盐碱地种植提供技术支撑,在伊犁河谷盐碱地开展新高粱2号密度试验、灌水次数试验、施肥试验、铺膜试验和去除分蘖试验等关键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栽培组合措施是:(1)株距14cm,行距60 cm;(2)施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氯化钾150kg/hm2;(3)饲用灌6次水;能源用灌5次水;(4)铺膜栽培;(5)饲用留蘖;能源用去蘖。  相似文献   

10.
水稻生产在贵州省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杂交水稻在贵州普及推广也取得了很大效益,但贵州水稻生产仍存在巨大的增产潜力.从贵州省近年来部分地区水稻品比试验数据分析,引出贵州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即适合当地良种更新慢,栽培密度偏稀,应尽快选育或引进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多抗当家品种,在保持原有先进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栽插密度.并对强化栽培技术(SRI)进行讨论,说明采用SRI法,尤其在贵州,更要因地而宜.  相似文献   

11.
《种子科技》2013,31(3)
印度放的这颗"水稻卫星"的确引来质疑声一片.虽然争论双方在水稻的产量上产生了分歧,但是对于造就高产的技术——SRI(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却一致认同其对提高水稻产量有帮助. 采用SRI技术能增产多少? 何为SRI?英文全称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即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或水稻根系强壮栽培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由HenrideLaulanie 在马达加斯加提出的一种新栽培方法.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介绍,SRI奉行理念"少即是多",在种植上通过减少一半水稻用种量,小苗移栽和25 cm格子方单株插秧,保持土壤干湿适度和精细锄草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闽东地区夏收楚秀 4号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青荚单产 12t/hm2 ,纯收益 2 70 0 0元 /hm2 以上的最适配套技术为播种期 5月 31日~ 6月 1日 ,种植密度 30cm×2 5cm ,追肥时间为播种后 18~ 19d ,磷肥用量 36 .9~ 4 0 .5kg/hm2 ,钾肥用量 95 .5~ 10 1.1kg/hm2 。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甜高粱在盐碱地种植提供技术支撑,在伊犁河谷盐碱地开展新高粱2号密度试验、灌水次数试验、施肥试验、铺膜试验和去除分粟试验等关键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栽培组合措施是:(1)株距14cm,行距60cm;(2)施尿素375kg/hm2,磷酸二按225kg/hm2,氯化钾150kg/hm2;(3)饲用灌6次水;能源用灌5次水;(4)铺膜栽培;(5)饲用留集;能源用去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SRI)是20世纪80年代由Henri de Laulanie神父在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提出的一种新的栽培方法,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在马达加斯加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年在印尼等国以及中国都进行了试验,初步显示了较大的增产潜力,打破了在中国的较大栽培密度的传统习惯。通过适宜强化栽培技术的组合筛选和因素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中国适应性强,增产效果好,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降低了纹枯病的发病率,增加了水稻植株的光合能力,增加了根系活力,加强了营养物质的运输,提高了稻谷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并且能省工省种,增收节支。由于中国各地的生态条件相差大,通过四川省、浙江省、江西省等十多个省市的研究,得出了适合各地的改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SRI)在单季晚稻上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在瑞安马屿、平阳萧江等4个乡镇进行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SRI)的试验示范,对产量、经济效益、单株分蘖优势、稻苗抗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SRI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水稻渝优1号为试材,对其SRI高产栽培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同强化栽培模式下,以施氮水平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栽插方式,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小。就产量表现来看,以组合A1B2C2表现最优,产量达到641.44kg/667m2,并通过极差寻优得其理论最优组合模式A3B2C2,即采用正方形双株、6888株/667m2,施氮量在11kg的水稻强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7.
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稻强化栽培管理技术体系,与常规栽培比较试验得出:两优培九的强化栽培比传统栽培增产4.87%,有效稳增加5.2%;对照品种汕优63采用强化栽培技术则比传统栽培减产8.8%,表明强化栽培适于超级杂交稻,还讨论了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在中国的可行性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简称“RCWAE”)是指水稻移栽后全生育期田面不留水层,在水分敏感期(即分蘖期和孕穗抽穗灌浆期)利用自然降水和少量的人工沟灌补水保持田间湿润,其他生育期实行旱管,使水稻各生育期田间达到水气养分平衡,从而优化水稻生长环境,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的一种新栽培方法。它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技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徐世宏经过5年试验提出的。2003~2007年,在我区玉林、贺州、  相似文献   

19.
安康浅丘旱地吨粮田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玉米—玉米通过不同间套带型、密度试验 ,筛选最优吨粮模式 ,结果是 :三种不同间套带型的春、夏玉米在 5 0cm× 2 2cm种植密度下 ,都能达到吨粮目标 ,并以 3.0m(2∶1 )带最好 ,2 .5m(1 .5∶1 )居第 2 ,2 .0m(1∶1 )居第 3。  相似文献   

20.
廖海林 《种子科技》2006,24(1):47-49
对优质早稻新品种佳辐占进行插植规格、施纯氮量、肥料结构三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纯氮14kg、N+P+K+有机肥结合施用、插植规格20.0cm×20.0cm可实现较高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