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双一流"建设以追求"一流"为最终目标,突出了学科建设的战略意义。以优势特色学科如何评价为切入点,对比分析高校类型、学科属性、被调查者群体的不同,对比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评价认知上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明确高校"双一流"差异化发展思路。在推进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其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要重视优势特色学科分类评价与内涵发展,关注国家和社会需求,完善学科绩效评价机制,用世界一流水平检验学科发展状况,坚持走开放融合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依据,对农业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一些高校形成了若干与农业密切相关的顶尖学科和高水平学科,多数高校在2—4个领域形成了学科优势。但就总体而言,这些高校还存在着高水平学科数量不足、基础学科普遍薄弱、人文社科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提升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农业高校要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发展传统优势学科,择需发展基础学科,特色发展人文社科,大力培育新兴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90—2013年河南省县域农作物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计算及处理,利用ArcGIS技术平台对河南省各类作物优势产区分布格局进行热点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绘制出各类作物综合比较优势变化状况图和优势布局图。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受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共同主导,河南省非粮农作物生产综合优势主要受规模优势主导,同时非粮作物除部分连片产区形成稳定发展外,其他地区发展变化幅度较大;整体上河南省农作物生产已初具连片优势,但结构布局仍不明晰,有待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4.
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创新发展为省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及其服务区域创新能力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立足于"双一流"建设背景,研究重新审视省属本科高校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省属本科高校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协同发展与错位竞争的定位,并据此提出了特色优势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和谐共生的理念,提出了特色优势学科与区域创新能力在资源、人才、价值上的协同发展以及在区域创新、特色优势、应用性方面形成错位竞争优势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是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高等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高校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相互关系的探析,从问题入手,提出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互动融合的发展理念,通过培植组织文化、创新组织体系、制定发展规划、打造创新平台,培育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6.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农业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则是农业高校冲击"双一流"的重要引擎和必然选择。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一些农业高校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学科,但也存在着数量不足、竞争力不强、覆盖面偏窄、应用学科为主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农业高校应及时改造提升传统学科,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提升学科知识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和《河南省科技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两年来,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依托信阳农林学院的办学背景和学科优势,充分发挥服务团各位成员的专业技术优势,树立"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参与、服务地方"的中药产业发展目标和生态...  相似文献   

8.
高校应根据学科建设发展规律,立足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筑学科链,加强学科链建设.在探讨学科链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学科链构筑的形成机制、基本形态以及学科链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脱贫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任务和一流大学建设的需要。基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扶贫探索与实践,提出林业高校要充分发挥经济林学科优势发展林业产业、发挥生态旅游学科优势开发乡村旅游、发挥绿色管理学科优势开展电商与消费、发挥学科人才培养优势开展教育扶贫,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文章提出,要协同推进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在扶贫攻坚中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研究项目组织模式是目前形式灵活、成本较低的比较适合高校开展跨学科研究的组织模式,已经成为大学内部进行科研创新的重要形式。跨学科研究项目组织模式与其他跨学科科研组织模式或单学科研究项目组织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影响高校跨学科研究项目组织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并从跨学科研究应与传统学科相辅相成;科研团队成员的协同创新;制定相对公平的评审程序;给予相应的制度保障;搭建跨学科横向科研项目的交流平台;建立有效的问题解决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研河南省部分地方高校档案管理现状,本文提出了现阶段高校档案在国家政策、人才技术上的发展优势,并针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提出具体的思路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科技合作基础和各国畜牧学科优势高校;总结全球畜牧战略发展和"一带一路"相关地区的畜牧业状况和科技需求,结合中国畜牧科技经验,探讨未来可能的合作内容与重点;立足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四大功能,提出从联合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开展项目合作和平台共建、进行技术转移和数据库建设、加强学术文化交流这四个方面推进高校"一带一路"畜牧科技合作,迎接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和畜牧学科建设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3.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龙头,由于省属高校的特殊性,在其发展中,应注重加强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这样有利于学术梯队建设和造就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有利于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建设,有利于学位点创建,有利于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提高学校社会地位,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在省属高校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甘肃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其学科发展建设中,坚持特色研究、发挥学科优势,为学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发挥优势学科群的“优势”、服务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分析了地方高校优势学科群服务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辽宁地方高校服务县域产业集群实践,从设置学科特设岗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完善学术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优势学科群建设及服务效能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5.
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对我国农科类高校汇聚高端人才与优质资源、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更好履行大学使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我国农科类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的基本做法,并提出凝练、引领学科方向,汇聚、培育高水平学科队伍和营造学科环境等强化优势学科建设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校横向科研项目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而高校的横向科研项目直接服务于企业,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态势分析法(SWOT)对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校横向科研项目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宣传高校优势、引入激励机制、加强项目监管、建立科研攻关团队、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方面对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提出对策,以期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为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18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南省2001-2010年的粮食生产数据,对河南省18个市的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4种主要粮食作物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测算出各市主要粮食作物相应的规模、效率和综合优势指数,明确了18市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上的优劣状况,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潜力,提高粮食作物的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农业高校授权专利的实证分析——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科技管理》2015,(5):57-60
对农业高校授权专利进行分析,是了解其科研活动状况、自身优势弱势,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文章对四川农业大学1997~2014年的授权专利数据从年代分布、经费投入、类型分布、技术领域、学科分布和发明人个人信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农业高校授权专利与全国其他高校相比存在授权专利数量偏少、发明专利比率偏低、农业高校对PCT国际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重视不足等问题,建议农业高校的专利资助政策分为申请和授权两个阶段,建立发明专利和PCT国际申请的专项申请基金,同时通过竞标引进3家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促进农业高校专利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新时期农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几十年来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实践,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高校传统优势学科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发挥农业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的优势地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对策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244-246
学院社会工作协会(以下简称"社协")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而慢慢成形的公益类高校社团,凭借其自身专业的优势,它已经成为专业学生的实践平台。本文以社协为研究基点,探讨社协的发展状况,并通过与我国非营利性组织的比较分析,借鉴非营利性组织运作模式、项目承接服务等各方面,提出高校公益类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促进高校公益类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试图找到C学院社工协会转化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所具备的优势,提出高校公益类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从而探索其转化为社会组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