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大庆 《畜牧与兽医》1997,29(3):121-121
鹿巴氏杆菌病的诊疗报告陈大庆(苏州市东园管理处215001)南京药用动物试验场始建于50年代,现存栏鹿400多头,其中仔鹿57头。1992年11月29日至1993年2月24日,先后死亡8头当年生仔鹿和1头成鹿(6,3♀),发病率为2.25%。1发病...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结核病和布鲁菌病在沈阳地区鹿群中的流行传播状况,从沈阳地区随机采集鹿血清样本1 055份,分别用平板凝集法检测鹿布鲁菌病和间接ELISA法检测鹿结核病的血清阳性率.经检测,沈阳地区的鹿群中结核病的血清阳性率为99,24%,鹿布鲁菌病的血清阳性率为20.19%.本次调查结果为沈阳地区鹿结核病和布鲁菌病的防控提供了流...  相似文献   

3.
鹿病已成为齐鹿风险之一,需要正确认识和有效防制鹿病。本文简要的回顾了我国鹿病防治历史与成绩,记述了现状与问题,并提供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养鹿业一直是特种养殖业和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收入的朝阳产业,然而目前存在的坏死杆菌病、结核病、肠毒血症等重大疫病正在或者已经成为阻碍养鹿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鹿坏死杆菌病和鹿“猝死症”(魏氏梭菌、巴氏杆菌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我国养鹿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鹿存栏数在100万头左右,据初步调查坏死杆菌病发病率约为10%~30%,因患该病死亡或淘汰的鹿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数千万元以上。由于药物治疗和临床处理对坏死杆菌病和鹿“猝死症”无效或收效甚微,因此广大养鹿场必须加强综合防制,以切实控制坏死杆菌病和鹿“猝死症”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笔者介绍了吉林省双辽市某新建鹿场育成梅花鹿因长途运输应激而发生急性肠炎的病例,分析了病鹿的临床症状,在治疗病鹿和鹿只饲养管理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有助于养鹿生产。  相似文献   

6.
鹿产气荚膜梭菌在粪便和土壤等处广泛存在,3小结3.1鹿产气荚膜梭菌在粪便和土壤等处广泛存在,通过消化道感染,病菌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导致病的发生,死亡率很高。3.2鹿不同于家畜,虽然已经驯养多年,但仍处于半野生状态。其抵抗力强,发病时不易发现,很多鹿待得病被发现时已经到了病的中晚期,再加上因保定、捕捉困难使鹿病不能连续治疗、不能按规定疗程  相似文献   

7.
鹿病诊断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畜牧业比重不断加大,各种养殖小区、养殖村纷纷涌现。全国养鹿最多的省是吉林省,其中东丰县、双阳县养鹿全国驰名。目前养鹿业发展很快,鹿存栏正在逐年增加,买卖交流比较频繁,对鹿病的防控工作非常不利。鹿的发病率有所增多,而对鹿病防治诊疗技术方面专著不多。为促进鹿业生产健康发展,根据多年对鹿病的临床诊断实践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各种畜禽的巴氏杆菌病报告材料不少,亦属常见病,唯鹿的巴氏杆菌病的材料报导较少。七八年七、八月份,盖县白果鹿场先后五头鹿发病,死亡二头。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验,确定为鹿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鹿的坏死杆菌病是养鹿业的一大危害,特别是配种公鹿,由于发病和死亡率均高,会给国家和集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应用过锰酸钾药浴防治鹿的坏死杆菌病,取得良好的效果,控制了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鹿毛球病,又称毛粪石病,是因饲养不当或鹿皮肤瘙痒等而舔食被毛,在胃肠道中形成毛球,引起消化紊乱和胃肠道阻塞的一种代谢病。本病多发于春末的换毛季节或饲喂长纤维青绿饲料时期,是一种不易看出的慢性病。1发病情况吉林省汪清县某鹿场共饲养梅花鹿120头,2015年5月,该场1头一岁龄鹿瘤胃臌胀、消瘦而死。根据剖检结果诊断为鹿毛球病。2病因在大型鹿场,鹿的饲养密度大,每年春末为  相似文献   

11.
自 1 98 0年以来 ,双辽市鹿场所饲养的马鹿和东北梅花鹿先后不断发生脑脊髓丝虫病。鹿患本病在1 995年以前无人报道。在本病未被人们了解时 ,饲养员们依据患鹿的临床表现称之为“偏胯病”、“拖拉胯病”、“扭腚病”、“晃腰病”、“腰痿病”或“后躯麻痹病”。从 1 990— 1 99  相似文献   

12.
<正> 仔鹿下痢是新生仔鹿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体质瘦弱的发病较多。如果不及时治疗,多转为死亡。鹿产仔大多在5~7月份,如果圈舍阴暗潮湿,污水蓄积,仔鹿长期躺卧在不洁净而又潮湿的地上,加上吮吸母鹿脏奶头,再加之新生仔鹿胃腺尚未形成,对胃肠病抵抗能力弱,很容易发生本病。病初,由于母鹿有舔食仔鹿肛门的习惯,所以不易发现病便。约经过2~3天后,病仔鹿  相似文献   

13.
梅花鹿的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鹿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对养鹿业危害极大。鹿感染本病后,主要在蹄部发生坏死,部分病鹿病菌散播到内脏,最后因败血症引起死亡。轻者由于四肢疼痛,影响运步,  相似文献   

14.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鹿布氏杆菌病主要是由牛型布氏杆菌引起的,在我国的养鹿场流行严重。据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闫喜军对我国部分省区鹿布氏杆菌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鹿场饲养的梅花鹿群中普遍存在鹿布氏杆菌病,梅花鹿公鹿和母鹿的阳性率分别为10.06%、4.77%。  相似文献   

15.
2010年5月10日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养鹿户养鹿10头,4头发病,死亡1头,临床表现腹泻,粪便腥臭难闻,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确定是大肠杆菌病,诊疗过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鹿户4头鹿突然发病,有1头严重的病鹿数日内死亡,病鹿临床表现腹泻,有的粪便带血,死前眼眶下陷,耳壳温度变低,四肢发凉,后肢肌肉震颤,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6.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鹿布氏杆菌病主要是由牛型布氏杆菌引起的,在我国的养鹿场流行严重.据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闫喜军对我国部分省区鹿布氏杆菌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鹿场饲养的梅花鹿群中普遍存在鹿布氏杆菌病,梅花鹿公鹿和母鹿的阳性率分别为10.06%、4.77%.  相似文献   

17.
坏死杆菌病是鹿的一种最常见传染病,分布广,有的鹿场多年流行这种疾病,给养鹿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介绍了鹿坏死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提出了本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免疫预防措施1.1鹿坏死杆菌病鹿坏死杆菌病灭活苗目前已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制成功,各种年龄、品种鹿都可使用,该疫苗接种的最佳时机为每年的6月末;疫苗免疫量,成年鹿4mL,仔鹿酌减,免疫保护期可达6  相似文献   

19.
仔鹿白痢病是危害新生仔鹿的最大敌人之一,据我场1972—1976年的统计,在1033头仔鹿中,发生仔鹿白痢病256例,发病率为24.78%,死亡97头,占发病数的37.84%,给养鹿事业造成很大损失。我们从1973年以来做了预防试验和治疗方法的探讨,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简介于后,供参考。一、流行情况:仔鹿白痢病发生于5—7月份的产伃季节中,6月份发病最多,特别是在圈舍潮湿、清洁卫生很差和连续阴雨天后最易发生此病。本病主要发生在仔鹿出生后3—20日龄以  相似文献   

20.
正鹿的巴氏杆菌病(鹿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肺炎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对鹿的养殖有很大危害。1发病情况围场龙头山乡某种狍种鹿养殖场,养鹿七年,饲养量每年185头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