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成熟期是烤烟需水次临界期。为明确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对烟叶碳氮代谢的影响,试验在烤烟成熟期进行土壤控水,研究烟叶碳氮代谢主要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亏缺(50%~60%田间持水量)致烟叶叶绿素含量降低,土壤水分充足(80%~85%田间持水量)烟叶绿素含量高,烟叶成熟缓慢,且复水能缓解干旱胁迫导致的烟叶早衰;烟叶成熟期,湿润土壤(70%~85%田间持水量)烟叶硝酸还原酶、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较高,土壤干旱使烟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减弱,但复水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成熟期是烤烟需水次临界期。为明确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对烟叶主要碳氮化合物的影响,试验在烤烟成熟期进行土壤控水,研究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和烟碱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70%~85%,烤烟生长后期(移栽后约83天)烟叶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较高;干旱胁迫降低碳代谢,而干旱后复水碳代谢增强。70%~85%土壤含水率,烤烟总氮和烟碱水平较低;干旱胁迫促进氮代谢,总氮和烟碱含量较高;干旱胁迫后复水,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协调烟叶碳氮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3.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pH土壤处理研究土壤pH对烤烟氮代谢相关指标及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生育前期,土壤pH在5.5~7.5时,烟株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最高。土壤pH在4.5~6.5时,其可溶性蛋白及烟碱含量最高。说明微酸性土壤环境能够促进烟株前期氮素代谢。烟株进入旺长后期至成熟前期,微碱性土壤环境中的烟株氮代谢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烟碱含量提升较快。说明微碱性土壤环境有利于烟株中后期烟叶的发育与成熟。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随土壤pH升高均表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总氮、烟碱含量,随土壤pH的升高表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pH在6.5~7.5处理总氮含量最高;土壤pH在4.5~5.5处理烟碱含量最高。各处理烤后烟叶两糖差以弱酸处理表现最好,其烟碱含量也高。临沂烟区整体以弱酸环境下烟叶质量最佳,但在烟株发育后期,表现为氮代谢相关指标偏低,在实际烟叶生产中,应重视后期追施氮肥,适当调整追肥比例和打顶时期,防止烟株早衰,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4.
钾素营养对烟株氮代谢及烟叶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 要:本试验通过不同钾肥施用量(K2O)(0kg/hm2,90kg/hm2,180kg/hm2,270kg/hm2,360kg/hm2)田间试验,研究了钾营养对烤烟氮代谢及烟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70 kg/hm2范围内,烟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全氮含量、蛋白质含量在烤烟生长前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生长后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烟叶烟碱含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少。钾营养促进了烟株碳氮代谢的协调,有利于优质烟叶的形成。在本试验条件下,烤烟的适宜施钾量为270kg K2O/hm2。  相似文献   

5.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氮磷钾及烟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12,他引:26  
通过田间精准实验,设六个不同的处理,对生物有机肥和麦秆还田结合使用在提高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及烤烟烟叶品质的影响方面作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激发土壤中氮素、磷素的释放,提高烤烟烟叶中的钾含量,并降低烟叶中全氮含量、烟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等有害因子,极大地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6.
成熟期控水对烤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熟期是烤烟需水次临界期。为明确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对烟株生长及烟叶产量的影响,试验在烤烟成熟期进行土壤控水,研究烟株物质积累及烟叶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期土壤长期干旱不利于烟叶生长,干旱后复水对烟叶生长无明显影响,且土壤水分对烤烟茎围和根系体积的影响均不显著;长期干旱不利于烤烟根、茎和叶等器官生物量提高,旱后增加复水量有利于根系生长;长期干旱显著降低烟株干物质积累,复水提高干物质积累量,但仍低于充分灌溉处理;长期干旱烟叶产量降低9.70%,旱后复水2次烟叶产量仅降低1.80%,且上中等烟叶比例比对照处理(相对土壤含水率70%~75%)提高2.88%,而单位面积产值仅减少1.09%。烤烟成熟期干旱胁迫后复水一定程度限制了烟株生长,但烟叶产量下降较少,上中等烟叶比重提高,单位面积产值略微降低。  相似文献   

7.
以烤烟云烟97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成熟期短时渍水处理对烤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主要碳、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成熟期渍水处理3 d,中部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低于对照,降幅为20.39%;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对照,增幅分别为33.14%,56.70%;烟叶淀粉、总氮和烟碱含量有降低趋势,分别下降了2.9,0.74,0.77个百分点,而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有增加趋势,分别上升了1.33,0.46个百分点。说明渍水胁迫使叶片生理代谢紊乱,氮代谢减弱,碳水化合物积累减少。研究结果有助于从生理生化角度揭示成熟期渍水胁迫对烤烟生长和品质形成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土壤氮素矿化及其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所有必需营养元素中,氮素是对烤烟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最敏感的元素。在烟草生产中,维持烟株生长发育和形成优良品质的氮素来源,不仅仅是人为施入的肥料氮,土壤矿化氮在烤烟氮素营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土壤矿化氮对蔬菜和粮食作物生产的贡献已有较多研究,但对烤烟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针对此问题,本文综述了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分析了土壤矿化氮对烤烟氮素累积分配和烟叶烟碱含量的影响,并在文章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覆盖措施下施用保水剂对烤烟抗旱能力的影响,以烤烟‘红花大金元’为材料,研究秸秆覆盖(T1)、地膜覆盖+保水剂(T2)、秸秆覆盖+保水剂(T3)、秸秆与地膜双覆盖+保水剂(T4)、地膜覆盖(CK)对植烟土壤物理性状、酶活性以及烤烟生长发育、经济性状、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覆盖下施用保水剂(T2、T3、T4)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植烟土壤容重,增加土壤中>0.25 mm大团粒结构比例特别是2~5、0.5~1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比例,提高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烤烟农艺性状较好,烤后烟叶产量产值较高,烟叶品质略有提升。不同覆盖下施用保水剂对烤烟抗旱能力的影响有差异;T2和T4处理整体表现优于T3处理,其中T4处理烤烟经济性状最好,而T2处理烤后烟叶感官质量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氮、磷、钾肥对烤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经济效益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缺氮、缺磷、缺钾和氮磷钾正常(CK)处理烤烟不同生育时期碳氮代谢关键酶即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和转化酶(INV)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烟叶的氮代谢过程中,NR活性主要在烟叶生长发育前期起作用,与CK相比,氮、磷、钾素缺乏分别使烟叶NR活性下降35.9%,13.4%,19.5%,但移栽后85 d无差异显著性;在碳代谢过程中,SPS,SS和INV活性主要在烟叶生育中期起作用,缺氮能显著降低碳代谢关键酶活性,而缺磷、钾素则表现不明显,很可能与试验田磷钾含量较高有关。缺氮处理对烟叶的产量、产值影响最大,与CK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19.7%,13.2%,缺磷、钾素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因此,烤烟为达到优质高产,首先要确保氮肥供应充足,同时要适当控制磷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下烤烟光合特性和氮代谢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以烤烟品种NC89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烤烟光合特性和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烤烟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体希尔反应活力下降,净光合强度减弱,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脯氨酸含量升高,而呼吸速率则先上升后下降。上述指标均随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它们对干旱胁迫的反应都很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供氮形态对烤烟烘烤特性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供氮形态的处理,即N1(100%硝态氮)、N2(30%氨态氮+70%硝态氮)、N3(50%氨态氮+50%硝态氮)、N4(70%氨态氮+30%硝态氮)、N5(100%氨态氮),研究烘烤过程中不同处理的烟叶水分、叶绿素、多酚氧化酶、丙二醛等指标变化规律,比较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165 kg/hm2条件下,不同供氮形态对烤烟烘烤特性有不同影响。其中,30%氨态氮+70%硝态氮处理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各阶段失水速率接近其72 h内失水速率的平均值,烟叶失水均衡性好;其叶绿素降解速率与失水速率协调同步,有良好的变黄特性;同时,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丙二醛积累少且缓慢,膜脂过氧化水平最低,烟叶耐烤性好。此外,30%氨态氮+70%硝态氮处理的中上等烟比例和产值最高。可见,在粤北烟区,采用30%氨态氮+70%硝态氮的供氮形态可以获得优良的烟叶烘烤特性和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3.
氮肥基追比和调亏灌溉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水肥管理对提高小麦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防雨棚下,采用桶栽土培法研究氮肥基追比和调亏灌溉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为优化小麦水氮运筹模式提供依据。设置4种氮肥基追比(播前和拔节期施氮比例)处理,分别为10:0、7:3、5:5和3:7,记为N10:0、N7:3、N5:5和N3:7。2种水分处理:水分调亏(返青-拔节期)—复水—调亏(灌浆-成熟期),记为D;全生育期正常供水,记为N。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显著提高小麦灌浆期的单茎叶面积;相同水分条件下,N7:3、N5:5和N3:7灌浆期单茎叶面积递增且显著高于N10:0处理。水分调亏显著降低拔节期N10:0处理小麦最上部展开叶的光合速率,对其他氮肥处理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则未达显著水平;相同水分条件下,N5:5处理拔节期和灌浆期均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随追氮比例的增加,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氮肥基追比和水分调亏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两者对小麦产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水分调亏配合氮肥基追比处理比例为5:5是最合理的水氮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比例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芹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均可以提高芹菜产量、改善芹菜品质,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机氮配施比例为50%时芹菜产量最高,为121327 kg/hm2,与单施无机氮肥(100%N处理)相比,增产幅度达9.01%;Vc含量最高,为108.6 mg/kg,增幅达53.82%;硝酸盐含量最低,为1644.4 mg/kg,降幅为36.48%;随着有机氮配施比例的增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升高,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水氮耦合对假植期烤烟幼苗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寻求烤烟幼苗假植期的合理水氮配比。研究了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和施氮量2个因素耦合对烤烟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5%和50%时,增施氮肥相对提高了烤烟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的积累,但在土壤相对含水量达75%时,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烤烟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之间无明显差异。水分和施氮量对烤烟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植株生物量均是正相关关系,并且土壤相对含水量对烤烟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植株生物量的正效应大于氮肥。土壤相对含水量和施氮对烤烟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植株生长量的影响均存在最适值。本试验条件下,土壤相对含水量约为53%,而施氮量约为0.49 g/kg为假植期烤烟幼苗的最适水氮管理模式,此时烤烟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8.976 9μmol/(m~2·s),生物量达0.894 6 g。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与留叶数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施氮量与留叶数双因素裂区试验,以施氮量(90、120、150 kg/hm2)为主区,留叶数(18、20、22片)为副区,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叶片净光合速率随施氮量增大而提高,随留叶数增加而降低;胞间CO2浓度随施氮量与留叶数增加而降低;蒸腾速率随施氮量与留叶数增加表现先增后降趋势;叶面饱和蒸气压、气孔导度随施氮量与留叶数变化规律不明显。2个因素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在提高烟株生长前期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上,以A2B2处理(N 120 kg/hm2、20片叶)和A3B2处理(N 150 kg/hm2、20片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四川雪茄烟叶碳氮代谢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施氮量对雪茄烟叶生长过程中碳氮代谢及调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以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施氮量(120、165和210kg/hm2,分别记为T1、T2和T3处理)对雪茄烟叶生长期间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质体色素以及调制后化学成分含量、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雪茄烟叶生长过程中,各处理烟叶淀粉酶(AL)、中性转化酶(NI)、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淀粉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总氮含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时期鲜烟叶AL、NI、NR和GS活性均有所升高,淀粉含量降低,总氮含量升高。烟叶成熟时,T3处理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T1处理分别增加了41.71%和21.31%,不利于烟叶成熟落黄。从调制后烟叶化学成分来看,T2处理的烟叶氮碱比较低而钾氯比较高,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拉力和平衡含水率较高,含梗率较低,物理特性较好,香气质、香气量以及燃烧性等指标的分值较高,感官质量较优。因此,四川什邡雪茄烟种植区采用165kg/hm2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烟叶碳氮代谢能力,改善烟叶内在品质,提高烟叶可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节水灌溉下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在华北平原旋耕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溉处理(常规灌溉W1、节水灌溉W2和无灌溉W3,冬小麦全生育期总灌溉量分别为150,75,0 mm)对冬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氮、基础呼吸、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灌溉量可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土壤基础呼吸。随着灌溉量的减少,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随之降低;而W3可显著提高脲酶活性。土壤含水量随灌溉量的减少而降低。水分胁迫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但有降低铵态氮含量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与土壤含水量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有机碳含量显著负相关;脲酶活性与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显著负相关。可见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活性受灌溉处理调控,并且与土壤C、N养分的循环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5,自引:4,他引:61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相比, 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1)、 光合速率(Pn)、 RuBPcase初始活性、 RuBPcase含量、 叶肉导度(gm)、 碳酸酐酶(CA)活性、 PSⅠ活性和PSⅡ活性均以NH+4+NO-3混合处理较高, NO-3处理次之, NH+4处理较低。 不同处理间的RuBPcase比活性没有明显差异。 各氮素处理的气孔导度(gs)与对照相比差异较小。 氮素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