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鸡的新城疫,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免疫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免疫失败的原因,指出新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能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并发或继发其他多种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为2~3d,病程短,呈双尖峰死亡曲线。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传染性法氏囊病已经成为养鸡业生产中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发病急,发病率、死亡率高,雏鸡感染后还可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本人临诊中治疗该病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1该病流行情况由于法氏囊病疫苗的广泛使用,该病在临诊中呈零星散发,多发生于20-30日龄雏鸡,育成鸡也偶有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该病多发生于母源抗体差、疫苗或免疫途径选择不当、免疫程序不合理、饲养密度高、育雏温度掌握不好的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群与群之间差距很大,高的可达100%和20%以E。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我国发生后,上世纪90年代初达到了一个发病高峰期。后来,随着免疫密度的加大和防护措施的增强,该病的发展有所缓和。但近几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环境的污染致使该病又屡有发生。去年以来,该病又在山东、河北等地呈地方性流行,尤以山东省的一些地区发病严重,有些地方用于治疗该病的卵黄抗体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那么,这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发病原因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防止鸡群发生该病?为此,笔者就以接诊的病例为例,结合该病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浅谈一下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1基本情况简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及免疫抑制疾病。本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该病危害不仅在于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从中兽医角度,该病是由于火邪侵袭所致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危害雏鸡为主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从而导致免疫机能障碍。主要病理特征为腹泻,机体极度虚弱;为了更好地观察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雏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同时针对某鸡场制备其相应法氏囊组织灭活苗,该试验用该鸡场瘸鸡的法氏囊、脾脏浸液.对29日龄的非免疫雏鸡进行口服,观察其症状并收集法氏囊、脾脏。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引起的雏鸡和青年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对3周龄以上的鸡发病率高,死亡率大,呈明显的尖峰式死亡,死亡率一般在5%~20%,而且该病病原主要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引起鸡体免疫机能障碍,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一旦发病,较难彻底根除,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幼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呈尖峰式发病和死亡曲线。病鸡表现腹泻、发抖,运动失调,法氏囊显著肿大并出血,胸肌和腿肌呈斑块状出血。由于本病传播快、流行广。虽然有疫苗或血清可用于防疫,但由于法氏囊病毒血清型的不同。交叉保护力很差。免疫效果有时很不理想,再加上有的养殖户免疫程序不合理。操作不当等这样那样的原因。免疫失败的现象也时常发生,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危害不仅直接造成鸡只死亡、增加淘汰率、影响增重,更重要的是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其他病原更易感,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