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据统计,现代医学所认知的1145种人类传染病中,有62%的病种来源于动物.全世界已证实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物病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89种,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有90种.近些年新出现的40多种新病毒,其中大部分是新病毒,而且是人畜共患或起源于动物的新病毒.一些原有人畜共患或起源于动物的病毒病,也出现了新流行.更可怕的是,这些新病原越来越呈现出"人畜共患"或"人禽共患",SARS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就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而传播这些病原的起源就是病死动物的尸体.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两位学者在研究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时,意外地发现一种可溶性的蛋白质,能干扰流感病毒在鸡胚绒毛尿囊膜组织中的繁殖,他们把这种物质称为干扰素(interferon).随后,经大量的研究,人们对干扰素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一般认为,干扰素是自身产生的一种抵御外来病毒入侵、维持机体或细胞功能自我稳定的防御性物质.在病毒病和肿瘤的防治方面,干扰素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生物制剂.因此,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3.
葡萄病毒病是世界性的葡萄病害 ,有的病毒使葡萄减产 2 0 %~ 80 % ;有的延迟成熟 ,影响着色和风味 ,糖分降低 2~ 6度 ;有的使树势衰弱乃至死树。葡萄病毒病是随着欧亚种葡萄起源于中亚地区 ,又随着欧亚种葡萄传遍世界各地。由于病毒病具有潜隐特性 ,无明显症状 ,因此 ,长期不被人们认识。直到 2 0世纪 5 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才开始知道葡萄病毒病的存在 ,并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1 葡萄病毒病的种类、症状、为害和传播途径病毒病种类很多 ,世界已发现的达 2 0多种 ,主要的有传染性退化症、卷叶病、栓皮病和茎痘病。1 1 传染性退化症 (ln…  相似文献   

4.
黄瓜、甜瓜、西瓜、南瓜和其他葫芦科作物是苏联栽培最普遍的作物。葫芦科作物是雌雄异花作物,一定要有授粉昆虫参加授粉,子房才能受精,否则果实和种子就不可能形成。这些作物的花经过充分授粉,可以提高产量,获得的果实较大而果形端正。相反地,不经过授粉(或授粉不充分),虽然有时也能够形成果实,但常常是小形的、不端正的、畸形的果实,并且果实中没有种子。  相似文献   

5.
生姜是药食两用的经济植物,具有栽培容易、产量高、价格高等优点,各地发展很快.但是生姜在生产上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容易感染多种病毒病,感染了病毒病的生姜,品质差,叶子皱缩,生长缓慢,一般减产30%~50%.对病毒病目前还没有药剂可以防治,我国目前已经分别在马铃薯、草莓和大蒜等作物上进行了脱病毒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获得了脱病毒苗,在生产上表现出了极明显的增产效益,生姜的脱病毒研究工作至今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以病毒病为主的多种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已成为目前猪病的普遍现象,所说的高热病也是如此.不同地区猪场发生的情况有所不同,有的以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为主,有的以非典型猪瘟、圆环病毒病为主,也有以非典型猪瘟和蓝耳病为主等等.  相似文献   

7.
全世界大约有20000种蜂。只有一种(蜜蜂)已驯化,为人类而工作。蜜蜂的主要功能有:给多种作物授粉和酿蜜。但是,许多种野生蜂、作为授粉昆虫,可与蜜蜂媲美。有几种野生蜂能够取代蜜蜂给某种特定的作物授粉。  相似文献   

8.
光合肥,即亚硫酸氢钠,作为光呼吸抑制剂应用于蔬菜生产上,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减少营养消耗,增加物质积累,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据试验,用光合肥处理,可使多种蔬菜增产15%~30%。该技术简便易行,成本低,无污染,效果稳定,是实用价值很高的一项技术。 1.适应作物:应用于三碳作物,主要有豆科、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伞形科、百合科等蔬菜。 2.适宜用量:每66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正> 抗菌剂“402”又叫防僵灵二号,是一种含硫杀菌剂,化学名叫乙基硫代磺酸乙酯,挥发性很强,具有大蒜臭味。环境里药剂挥发的气体达一定浓度或接触这种药剂以后,能杀死多种真菌或对真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农业上已被广泛用于防治红薯黑疤病、稻瘟病和多种棉花病害,对蚕的僵病也有很好防治效果。因为这一药剂对病毒病没有防治作用;而且迂碱容易分解失效,不能和石灰同时使用。因此在蚕病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养猪业不断发展,养殖户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养猪过程中,由于养殖户饲养技术落后,导致多种疾病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传染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导致大量的猪死亡。猪圆环病毒病感染以后会引发多种疾病,将会给养殖场或该地区的养殖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提高猪圆环病毒病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鸡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日趋复杂化,原来的一种病逐渐发展成多种病的混合感染,一种病毒并发或继发多种病毒病和细菌病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现笔者把临床见到的一例传染性法氏囊和非典型性新城疫混合感染的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病毒样颗粒(VLPs)是由病毒的一种或多种结构蛋白在异源系统内重组表达,并自动装配成的一种不含病毒核酸的空心颗粒。与传统疫苗相比,VLPs具有相当的免疫原性和更好的安全性而成为一种理想的疫苗形式,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文章就VLPs疫苗在猪病毒病防治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猪病毒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于新友  李天芝  李峰 《猪业科学》2017,(12):102-105
病毒样颗粒(VLPs)是由病毒的一种或多种结构蛋白在异源系统内重组表达,并自动装配成的一种不含病毒核酸的空心颗粒。与传统疫苗相比,VLPs具有相当的免疫原性和更好的安全性而成为一种理想的疫苗形式,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本文就VLPs疫苗在猪病毒病防治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猪病毒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病毒样颗粒(VLPs)是由病毒的一种或多种结构蛋白在异源系统内重组表达,并自动装配成的一种不含病毒核酸的空心颗粒。与传统疫苗相比,VLPs具有相当的免疫原性和更好的安全性而成为一种理想的疫苗,是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本文就VLPs疫苗在鸡病毒病预防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鸡病毒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梁是作为人的食物和家畜饲料的一种重要作物。目前,全世界的高粱种植面积有回升的趋势。在美国南部大平原和玉米带西部,以及东南部等许多地区都在扩大高粱的种植。其理由如下:1.有利于保持降水量少或灌溉地区的土壤水分。2.日益上涨的能源费用使人们愈来愈关心灌溉所消耗的燃料和施用的化肥中的能量转化问题。3.一些地区病虫害十分猖獗。4.玉米授粉期的热风问题。5.高梁不需要大量的田间管理工作。6.高粱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6.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禽Ⅰ型副黏病毒(PA/PMV-I)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是危害肉鸽养殖业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多年来,虽然人们对本病高度重视,采用鸡用新城疫疫苗或一些研究单位研制的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专用疫苗对本病进行预防,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时有疫情发生,给养鸽场(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中草药复方制剂防治病毒病在医学临床成果丰硕,本课题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发病特点、临诊表现和病变特征,对多种中草药筛选、组合,研制成"鸽瘟净"口服液,现将实验条件下防治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任玲 《养殖技术顾问》2014,(10):278-278
1病毒病 大豆病毒病是我国大豆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由多种病毒侵染所致,其中大豆花叶病发生最普遍。大豆顶枯病发生率仅次于花叶病,在东北三省、山东省、山西省、江苏省都有发现,另外还有多种病毒可以侵染大豆,在局部地区或一些年份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8.
国外青贮接种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贮接种菌(silage inoculant),亦称生物青贮剂,是专门用于饲料青贮的一类微生物添加剂,由1种或1种以上乳酸菌、酶和一些营养体组成,主要作用是有目的地调节青贮料内微生物区系,调控青贮发酵过程,促进乳酸菌大量繁殖更快地产生乳酸,促进多糖与粗纤维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这是近三十年来青贮技术研究的热点.国外众多的科技人员对此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并生产出了多种定型产品,其市场份额已超过传统的化学添加剂.据估计,仅美国就有80多种,英国有60多种.  相似文献   

19.
家蚕病毒病有三种,即体腔型脓病,中肠型膿病及空头性软化病。前两者均能形成多角体。我国早在三、四世紀晋代民歌中已提及软化病。1930年法国巴約氏曾認为是一种病毒病,至1961年为我国學者曹诒孙、卢蕴良等鑑定其病原确系病毒。体腔型脓病的病毒能在細胞核內形成多角体,故又名核型(N型)膿病。1918年由法国爱魁氏(Aqua)确認为病毒病。1934年日本石森发現中肠細胞質中形成多角体的現象,但不为重視。1952年以后細胞質型(C型)膿病大量发生,为了与体腔型膿病区别,故名中腸型膿病。这三种病毒病都是蚕业上主要病害,为了做好防治工作,必需对它有所認識,現将近年来关于家蚕病毒的研究綜述于后。  相似文献   

20.
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体内极易感染和积累病毒,致使种性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实践证明,因甘薯病毒病影响,减产25%左右,有的品种减产达50%以上.目前,尚无特效药剂防治甘薯病毒病,而通过甘薯茎尖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则是防治甘薯病毒病的有效途径.招远市自1996年开展脱毒甘薯推广工作,已累计推广1万hm2,增收2 000多万元.推广同时,把覆膜栽培应用于脱毒甘薯生产,在辛庄镇寺口村开展的百亩脱毒甘薯覆膜栽培高产示范田,经专家实地验收,产量达到了5 155kg/667m2,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