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柞蚕场山高路陡,距水源远,应用常量施药技术防治害虫,费水、费力、又费药。为探索省水、省力、省药的施药方式,于1984~1986年在盖县柞蚕场内进行了低容量施药技术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材料 1.喷雾器:工农—1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上海前进微型电机厂);工农—1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改用0.7毫米孔径喷头片的低容量喷头(北京农业大学尚鹤言教授提供);电动手持式超低容量喷雾器(上海微型电机厂)。 2.试虫:柞蚕场内自然发生的1~3龄天幕毛虫。 相似文献
2.
辛硫磷、敌敌畏、敌马合剂、马拉硫酸等药剂防治柞蚕场天幕毛虫的最佳施药时期为天幕毛虫的1龄期,在辽宁省盖县为4月下旬的25日左右;适宜施药量50%辛硫磷乳油和80%敌敌畏乳油为5克/亩,60%敌马合剂和50%马拉硫磷乳油为10克/亩。 相似文献
3.
4.
7种药剂对榆紫叶甲和黄褐天幕毛虫的毒力测定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7种无公害杀虫剂对2种食叶害虫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ulsky)和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绿色威雷200倍液对榆紫叶甲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达到91.65%;绿色威雷500倍液、高渗苯氧威1500倍液及吡虫啉500倍液和吡虫啉800倍液对榆紫叶甲成虫的防治效果不明显,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8.33%、63.88%、49.98%、58.33%;苦参碱与Bt效果较差;绿色威雷、高渗苯氧威、Bt、吡虫啉4种药剂对榆紫叶甲幼虫胃毒作用较好,其中绿色威雷800倍液和高渗苯氧威1500倍液对榆紫叶甲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100%;Bt与吡虫啉的作用效果不明显。绿色威雷、高渗苯氧威、白屈菜、走马芹4种药剂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防治试验中,绿色威雷500倍液和高渗苯氧威1500倍液的作用效果最好,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100%。高渗苯氧威2000倍液对天幕毛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8.07%,白屈菜20倍液与走马芹20倍液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6.
柞蚕场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德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6,27(4):311-316
天幕毛虫是果、蚕、林业的大害虫,越冬卵孵化能形成明显的高峰期,并与毛叶迎红杜鹃的盛开前期相吻合。1~3龄幼虫吐丝结幕群居生活,4龄后迁移分散,转移寄主,4~5龄取食量约占总取食量的95%,结茧化蛹于迁移后的寄主上。成虫嗜好在辽东栎、蒙古栎上产卵,在柞蚕场内卵块分布有其规律性,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天敌有20余种,其中寄生蝇、卵寄生蜂、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对此虫的发生数量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德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4,25(4):403-408
天幕毛虫(MalacosomaneustriatestaceaMot.)是柞蚕业、果树及林业的大敌.作者依据天幕毛虫卵块在柞蚕场内的分布具有规律性、幼虫具有群集性、成虫具有趋光性等特性,通过多种农药毒力测定,筛选试验,确定了采卵、药杀、捕杀、诱杀及保护利用天敌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高德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9,(1)
通讨药剂对柞蚕的残毒期试验,初步确定50%马拉硫磷乳汕对柞蚕的残毒期为5天;8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为7天;60%敌马合剂为9天;10%二氯苯醚菊酯为25天。经初步调查尚未发现上述药剂对柞蚕场天幕毛虫的天敌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12种生物无公害药剂对3种杨树食叶害虫的毒力测定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有效、持续地控制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testacea Motschulsky)、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 Linnaeus)等杨树食叶害虫的危害,尽量避免害虫防治时破坏生态环境,采用低毒的仿生制剂、有毒植物提取液以及细菌杀虫剂等药剂对杨树食叶害虫进行了胃毒及触杀防治。其中,爱福丁、蛇麻子素对舞毒蛾幼虫的触杀效果最好,达到了94%以上;印楝素等7种杀虫剂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杀灭效果都达到了95%以上;苦参碱等7种生物或仿生杀虫剂对分月扇舟蛾幼虫的野外防治均达到了理想的杀虫效果,其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0.
毒力测验结果表明:生产上防治松墨天牛成虫推荐使用2%噻虫啉微胶囊剂、15%吡虫啉微胶囊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0%噻虫啉水分散粒剂可以使用,但应控制用量并减少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有效、持续地控制春尺蛾(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的危害,尽量避免害虫防治时杀伤虫害天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健康等,采用低毒的仿生制剂、有毒植物提取液以及细菌杀虫剂等药剂对榆树食叶害虫进行室内外胃毒防治.其中,高效氯氰菊酯的3种倍液(1000、1500和2000)防治春尺蛾幼虫累计死亡率均在90%以上;氧化乐果1000倍液的累计死亡率为81.3%,1500、2000倍液的累计死亡率在75%以下;绿色威雷的3种倍液(1000、1500和2000)防治春尺蛾幼虫累计死亡率均在95%以上;吡虫啉的3种倍液(1000、1500和2000)防治效果均不理想,低于75%,药效也比较慢;植物药剂白屈菜、走马芹的3种倍液(10、20和30)防治春尺蛾幼虫累计死亡率也均达到90%以上,其中白屈菜10倍液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不同药剂对意大利蝗的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为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测定不同药剂对意大利蝗4龄、5龄蝗蝻和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并测定田间防治效果.[结果]3种药剂对意大利蝗的毒力LC50大小依次为:4龄蝗蝻对杀虫剂的毒力斑蝥素的毒力最高LC50为0.885mg/L,苦参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为269.528和869.887 mg/L.5龄蝗蝻对杀虫剂的毒力LC5o在1.338~1 200.808 mg/L;成虫对这几种杀虫剂的毒力Lc50在2.493~2 053.894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苦参碱效果最好,药后7d的防效达到81.8;,其次是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药后7d防效达到74;.[结论]苦参碱可溶性粉剂田间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15.
5种药剂对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及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豇豆上蓟马的防治药剂,利用5种杀虫剂对蓟马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室内毒力测定LD50为1.68531 mg/L,田间药后7d防效为63.21%;除虫菊素室内毒力测定LD50为1.43821 mg/L,田间药后7d防效为53.37%.说明两种药剂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在7d以上.其余3种药剂(氯虫·噻虫嗪、吡丙·吡虫啉和螺虫乙酯)室内毒力测定LD50值较高,田间药效较差,防效均低于50%. 相似文献
16.
朱砂叶螨在生产中对绿豆叶片的生长和功能影响比较大,为筛选低毒高效杀虫杀螨剂已解决生产之需,采用浸叶法测试供试药剂对叶螨的毒力,并对其中较好的药剂进行盆栽和田间喷雾防效测试。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叶螨室内48h毒力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苦参碱、哒螨灵、中保杀螨乳油、毒死蜱、炔螨特、吡虫啉,其中苦参碱对成螨、若螨的致死中浓度为0.402 4mg·L~(-1)、0.359 3mg·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成螨、若螨的致死中浓度为0.252 6mg·L~(-1)、0.146 5mg·L~(-1);喷雾施用24h后,苦参碱水剂的防治效果可达到90%,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治效果可达到80%以上,二者具有进一步在生产上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安全、有效地控制银杏大蚕蛾(Dictyploca japonica Moore)幼虫对核桃楸的危害,尽量避免防治时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杀伤天敌、影响人畜健康,采用低毒、无污染、残留低,对人畜安全的生物药剂天然有毒植物提取液等对核桃楸食叶害虫进行室内、外胃毒及触杀防治。白头翁、走马芹10、20、4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5.00%、87.50%、85.00%和100%、93.75%、85.00%;蝙蝠葛10、20倍液和天南星10、20、4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25%、82.25%和93.75%、85.00%、80.00%;而豚草、兴安藜芦10、20、4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3.75%、70.00%、57.50%和75.00%、70.00%、65.00%。 相似文献
18.
12种药剂对枸杞裸蓟马的毒力及天敌敏感性测定与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2种药剂对枸杞裸蓟马进行了室内毒力及天敌敏感性测定与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印楝素、黎芦碱和苦参碱对枸杞裸蓟马的毒力较强,其LC50分别为0.16、0.37、1.58 mg·L-1;天敌东亚小花蝽对各种药剂均较敏感.死亡率均在50%以上:田间试验结果以苦参碱、黎芦碱和印楝素的防效较好,药后3 d裸蓟马死亡率分别为88.91%、84.64%和80.35%,仅次于阿维菌素91.36%的防效;药后1~5 d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生物农药药后7d多样性指数即回升,而化学农药药后14d才缓慢回开. 相似文献
19.
20.
从菊花上分离到一株病毒(代号Chm—91),人工接种能侵染11科38种植物。桃蚜、萝卜蚜、菊小长管蚜可非持久性传毒。19种感染的植物种子不带毒;对TMV有单向保护作用;对CMV无交互保护作用。病毒致死温度为65—70℃,稀释限点为10~(-2)~10~(-3),体外存活期2—5天。病毒粒体球状,直径约30nm,病组织超薄切片可见堆集状内含体。该病毒分离物与TAV抗血清形成一条完全融合的清晰沉淀带,ELISA检测标样亦为阳性反应,作者认为该分离物隶属于番茄不孕病毒(TAV)。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