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旱是制约太行山区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在造林生产中应用抗旱技术,可有效地提高苗木成活率,实现一次造林成功。作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抗旱技术,和广大林业生产者共同探讨抗旱技术在造林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木抗旱造林的优点、容器苗木抗旱造林技术、容器大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对提高樟子松容器苗木造林成活率具有帮助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袋滴渗抗旱造林技术和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运用较成功的抗旱造林技术。笔者从操作方法、作用机理、应用效果、成本概算、适用范围5方面介绍了水袋滴渗抗旱造林技术。通过对留袋造林、脱袋造林后一个生长季内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苗木生物量、苗木根系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脱袋造林更有利于保存土壤水分。建议容器苗造林采用脱袋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4.
从大连地区生产实践出发,总结出若干春季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应用植物抗旱保水剂;应用ABT生根粉;容器苗造林;淋水泡根造林;深埋造林;蘸泥浆造林;剪技造林;覆盖地膜保水保湿;早整地早栽树;加强苗木运输管理。经过实践证明,上述技术措施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山地抗旱育苗的技术,苗床的土壤含水量、苗木生长状况及降低育苗和造林成本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认为山地抗旱育苗不仅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加快苗木生长,而且能降低育苗和造林的成本,是一种成功的育苗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包括重截干造林技术、小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苗木浸泡造林技术、GGR和抗旱保水剂处理技术、树盘覆盖造林技术、树干封闭技术、点播造林等。2009年,鹤壁市共推广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2 000hm2,在廊道绿化中推广该技术120 km,栽植树木400万株。  相似文献   

7.
荒山造林抗旱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夏县荒山造林实践,总结荒山造林抗旱技术,主要包括抗旱树种的选择,集水整地的原则、技术和方式,苗木的选择、保护和抗旱处理措施,栽植技术和抗旱保墒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地区天气高温多风,降雨量推迟或减少,干旱情况十分突出,严重威胁着春季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因此,造林工作中应大力推广切实有效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科学设计整地方式、提高土壤墒情,选用适生抗旱树种,适当的栽植技术,合理的维持苗木保水措施,严防苗木失水,加大管护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造林成效。1整地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整,适树适整,讲求实效,在干旱地分别采用鱼鳞坑、反坡梯田、水平沟、水平阶、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包括重截干造林技术、小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苗木浸泡造林技术、GGR和抗旱保水剂处理技术、树盘覆盖造林技术、树干封闭技术、点播造林等.2009年,鹤壁市共推广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2 000 hm2,在廊道绿化中推广该技术120 km,栽植树木400万株.  相似文献   

10.
秦淑琴  姚青 《防护林科技》2007,(2):82-82,87
根据塔里木盆地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了影响红枣造林成活率的因子,提出了提高红枣造林成活率应采取的措施:选择抗旱品种;提高整地水平;选用良种壮苗;定植前进行苗木处理;规范定植技术;及时覆膜灌水;推广使用新的造林抗旱技术。  相似文献   

11.
浅谈辽西地区杨树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辽西半干旱地区杨树的抗旱保活栽植技术措施,通过调查走访、实地考察和跟踪调查得出: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采取细致整地和选择优良苗木;适时提前造林;采用科学抗旱造林方法;强化幼林抚育管护。综合运用上述技术,对提高杨树造林成效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王冕 《山西林业》2021,(2):34-35
五台山林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气候的交汇点,水分是影响该区域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子.从抗旱树种选择、汇集迳流、节水保墒、造林苗木处理等方面介绍了抗旱造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巴林左旗套袋覆膜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业局自1994年开始试用塑料套袋、覆膜抗旱造林技术以来,经过近20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塑料套袋、覆膜抗旱造林技术,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为巴林左旗林业生态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套袋造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套袋造林即小根系苗木套袋造林,是对一年生山杏、沙棘实生苗或二年生落叶松、油松实生苗进行套袋造林。赤峰市巴林左旗于1994年进行试验,当年  相似文献   

14.
杨浩  聂森 《河北林业科技》2013,(5):60-62,68
以径流林业和抗旱造林理论为基础,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试验林进行规划设计。运用地形图配合GPS进行野外踏查,分7个具体步骤最终确定小班立地类型和适宜的造林模式;在规划设计中注重多种效益相结合,实施中对整地质量、密度调控和苗木质量三项技术措施进行严格约束;通过次年成活率调查结果显示,苗木成活率较高,造林设计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林业近讯     
“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在呼通过鉴定 10月23日,赤峰市敖汉旗林业局研究的“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在呼和浩特市通过技术鉴定。“抗旱造林系列技术”中的造林整地深度、培育壮苗技术、栽植前苗木保湿技术、深栽保墒及中耕抚育深度技术等应用效果显著,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平均保存率达82%以上,比传统造林技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中亚高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子忠 《山西林业科技》2010,39(4):38-39,50
针对五台山中亚高山石质山区立地条件较差的自然条件及造林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整地(整地时间、方式)、苗木处理(树种和苗木的选择、起运、栽植)、造林时间(造林季节、时间、顺序)、栽植(栽植方法、要求、抗旱技术)、抚育、病虫害6方面阐述了该地区的抗旱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现代造林技术的应用,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研究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对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影响。应用现代造林技术,提高公益林生态环境建设,对林木种植区域进行合理分配,加强林木种植后的养护管理;改善土壤条件及林木质量,形成更加稳定的林业生态结构,提升林木抗旱和抗病能力,保证公益林苗木成活率;对公益林生产标准进行规范,加强林木产品发展趋势的了解,在营林之前需要做好合理规划,保证其种植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对干旱区、半干旱区造林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提出了先进适用的抗旱造林技术,经过实践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水源缺乏情况下工程造林的成活率问题,提高了造林质量,本技术可作为抗旱造林的重要技术措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我县大量应用推广抗旱造林实用技术,从而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由过去50% -60%,提高到现在90%以上,现将近几年在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抗旱造林技术介绍给大家,供参考应用。一、覆膜造林技术覆膜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湿度,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近两年来,通过对比试验,覆膜造林比不覆膜造林成活率可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新植苗木的根系还不很发达,吸水、保水的能力都很差,所以新植苗木能否成活与能否得到充足的水分供给有直接的关系。抗旱造林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分,使其更多地为新植苗木的成活提供保障。在全球变暖、气候日益干燥的大趋势下,抗旱造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无疑对提高新植苗木的成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