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柑桔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研究是柑桔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广西柑桔种质资源调查研究是1978年由广西农牧渔业厅下达给我所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本项研究分三阶段进行:①1978—1980年,进行柑桔栽培品种普查和野生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②1980—1983年,建立种质资源圃,将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和整理;③1982—1986年,对种质资源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等进行观察,对产量、果实理化性状、品质等进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全省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状况,加强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果树优良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最近,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发出通知,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果树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这次工作要求2008年11月底完成柑桔、杨梅、梨和枇杷等果树的种质资源普查工作,2009年全面完成各类果树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落叶果树育种工作的辉煌成就,包括果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研究、鉴定,主要落叶果树引种、地方品种选优、实生选种、芽变选种、杂交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落叶果树育种工作的辉煌成就,包括果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研究、鉴定,主要落叶果树引种、地方品种选优、实生选种、芽变选种、杂交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  相似文献   

5.
中国落叶果树育种五十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落叶果树育种工作的辉煌成就,包括果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研究、鉴定,主要落叶果树引种、地方品种选优、实生选种、芽变选种、杂交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  相似文献   

6.
<正> 受农业部的派遣,笔者于1989年10月赴日本果树试验场合作研究1a(年)。研究期间,对日本的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结果简介如下。1 种质资源的收集日本不仅十分重视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而且在不同时期,收集的目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明治至大正时代(约1868-1925年)主要引入能在生产上直接利用的栽培品种。昭和初期至昭和40年(1926-1965年)主要引入优良品种和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昭和40年(1965年)至今重点引入野生种、类型、稀有树种、优异和具有特殊抗性的种质资源。为加强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1965年,农林水产省设立种苗引入科,并在果树试验场(总场)建立隔离圃和温室。1975年,果树试验场设立育种第四研究室;兴津支场设立育种第二研究室,分别负责落叶果树、常绿果树  相似文献   

7.
中国落叶果树育种五十年(续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落叶果树育种工作的螺煌成就,包括果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研究、鉴定,主要落叶果树引种、地方品种选优实生选种、芽变选种、杂交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迎接一九八八年秋《国际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中国园艺学会委托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于1987年12月4~10日在重庆北碚召开了全国果树种质资源讨论会,收到论文218篇,其中大会交流58篇。柑桔类果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显著进展,从大会论文中可见一斑。 随着对柑桔类资源调查的深入,近年来云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陆续发表了富民枳、椮桔、莽山野桔等多种野生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则包括了在进行农艺性状常  相似文献   

9.
受益于地方名特优品种资源利用、新品种选育以及国外优良品种引进等各方面工作的有力支撑,中国果树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保持世界第一。本文回顾了过去70年中国果树种质资源考察收集、鉴定评价、安全保存、共享利用,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果树种质资源是发展果树生产,开展果树育种工作及其他研究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近代育种研究的迅速发展,优良品种以空前规模推广后,导致果树遗传基础趋向单一化,很多古老品种和地方品种迅速消失。近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矿区的开发,水利和其他建设的日益扩大,环境污染以及土地沙漠化范围的扩大,加剧了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灭绝。因此,如何保存种质资源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保存果树种质最常用的方法是田间栽植整体植株,即分级分类建立果树种质资源圃。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为全世界范围内非常重要且大规模商业化栽培最为成功的果树种类之一,在世界果树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越来越多猕猴桃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则是推动猕猴桃产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种质资源研究一直以来均是果树研究尤其是育种方面最为重要的基础,主要包括种质源调查、收集、评价、分析与利用等,而有关亲缘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的核心内容,可为进一步探讨物种起源与进化、系统分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果树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笔者立足猕猴桃育种需求与未来发展方向,综合概述了国内外有关猕猴桃属植物的起源与分布,并从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生化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介绍了当前猕猴桃属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保存多样性的果树种质资源对育种、生产十分重要。我国作为世界果树起源中心之一,果树资源丰富,产业发展迅速,利用现有条件,加强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力度,为后期育种打好基础。该研究主要阐述了种质资源作为果树育种的基础和原始材料,可以直接作为栽培品种用于生产或在育种过程中作为亲本使用。同时具体介绍了目前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3种主要方式(原生境保存、迁地保存和离体保存),进而分析了我国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存在的种质资源流失严重、缺乏系统的保存体系、种质资源库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20339份果树种质资源性状鉴定和评价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建成了中国果树种质资源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在Zmin内检索和打印出用户所需果树种质资源的来源和主要性状,并对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总体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图形和图像技术建立了果树品种系谱溯源和追踪、染色体自动识别、同工酶电脑分析和果树种质资源电子地图系统,为进一步利用果树种质资源开展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提供了现代化分析工具。该系统于1995年12月在北京通过国家科委验收,井人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为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人员、果树育种和果树生产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梨育种协作组组长,《果树学报》《中国南方果树》和《果农之友》期刊编委。主要从事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新品种选育和现代栽培技术研究,在梨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和现代高效栽培技术领域有较深入研究,为我国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梨产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梨育种协作组组长,《果树学报》《中国南方果树》和《果农之友》期刊编委。主要从事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新品种选育和现代栽培技术研究,在梨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和现代高效栽培技术领域有较深入研究,为我国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梨产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梨育种协作组组长,《果树学报》《中国南方果树》和《果农之友》期刊编委。主要从事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新品种选育和现代栽培技术研究,在梨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和现代高效栽培技术领域有较深入研究,为我国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梨产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梨育种协作组组长,《果树学报》《中国南方果树》和《果农之友》期刊编委。主要从事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新品种选育和现代栽培技术研究,在梨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和现代高效栽培技术领域有较深入研究,为我国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梨产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本公司是国内知名果树专家领衔创办、以柑桔产业为主要方向(含育种、繁育、生产)的股份制高科技企业,本公司与"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桔圃"紧密合作,获得了大批珍贵品种资源(含部分独家推广品种)现本公司利用自己掌握的最新品种和部分独家品种  相似文献   

19.
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树种质资源是果树遗传育种的原始材料 ,在果树育种中占重要的位置。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果树种质资源的搜集和保存工作。果树是遗传物质常有变化的异交植物 ,遗传物质复杂 ,通常以嫁接来繁殖 ;其种质资源的保存不同于遗传均一的自交植物。尤其是热带果树 ,均以嫁接方法繁殖 ,其种子大多为难驯化种子[1、2 ] 。最近IBPGP (国际植物遗传育种委员会)和部分国家已开始此项研究并取得了成绩。1 果树种质资源保存地点1 1 保护区把天然的生态环境列为保护区 ,如国家级公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方式 ,象新疆新源县的野果林 ,福建莆田的宋荔等…  相似文献   

20.
正李秀根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梨育种协作组组长,《果树学报》《中国南方果树》和《果农之友》期刊编委。主要从事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新品种选育和现代栽培技术研究,在梨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和现代高效栽培技术领域有较深入研究,为我国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梨产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