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白杨透翅蛾防治技术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tabaniformisRott.)为害杨树苗木及成年树1-2年生枝条,十分严重防治技术急待解决1988-1993年作者在山东沂水县进行试验提出以下方法供选用:1 成虫羽化期喷药 苗圃以40%氧乐果...  相似文献   

2.
白杨透翅蛾的生物学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 tabaniformis Rottenburg)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又名杨树透翅蛾.近几年来,辽宁丹东市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速生杨树丰产林,随着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此虫在丹东市普遍发生,现已成为当地速生杨树上的重要害虫.1999~2001年对此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昆虫病原线虫对白杨透翅蛾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昆虫病原线虫对白杨透翅蛾控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卷蛾线虫的Agri-otos和Beijing品系对白杨透翅蛾的侵染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杨扇舟蛾〔ClosteraanachoretaFabricius〕又名白杨天社蛾,主要为害杨树及苗木。近年来在衡水市连年大面积发生,严重区域树叶全部被吃光,极大地影响了本市的绿化工程和苗木生产。为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1997~2000年笔者对该虫的发生为害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现报道如下。1为害在衡水调查发现,该蛾主要为害杨树及苗木,虫株率达72%,7~8月为害最烈,为害重的于8月底至9月上旬叶片全被食光,致使树势明显衰弱,影响生长。2生活史在衡水市1a发生5代,以蛹在茧内于土中…  相似文献   

5.
黄维正 《植物检疫》2006,20(5):308-310
本文对锈色粒肩天牛、双条杉天牛、蒙古木蠹蛾、白杨透翅蛾、中华松梢蚧、苹果绵蚜、板粟疫病和根结线虫病等8种河南省补充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在当地的寄主、分布、发生规律和防除技术进行了描述,以对检疫和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白杨透翅蛾的检疫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春美  赵杰 《植物检疫》1989,3(1):29-30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是杨树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一二年生杨苗的主干,幼虫多从叶腋处侵入,先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绕树干蛀食,致使被害组织增生,形成瘤状虫瘿,然后蛀入髓部,钻蛀坑道为害。一遇大风即被折断,大苗断顶,小苗折干,给杨树苗木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因此,一直被列为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它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几乎遍及了杨树的整个分布区,它是否有必要继须作为全国性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志明  刘国荣 《植物检疫》2006,20(5):305-307
本文报道了杨锦纹截尾吉丁、红木蠹象、日本松干蚧、白杨透翅蛾、柳蝙蛾、落叶松种子小蜂和落叶松癌肿病等7种吉林省2005年公布的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在省内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危害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8.
性诱剂诱杀葡萄透翅蛾效果显著蒋耀培,钱光莲(上海市植保植检站200051)(闵行区农科所)用性引诱剂诱杀葡萄透翅蛾雄虫,是减少雌成虫交配率,减轻葡萄透翅蛾危害的重要途径。根据多年来的试验和观察,葡萄透翅蛾雄虫90%以上一生仅能交配l次。因此,用性引诱...  相似文献   

9.
周祖琳 《植物保护》1993,19(6):45-46
1988年前,为调查葡萄透翅蛾对葡萄的危害情况,从受害葡萄枝蔓中曾剥查到形态与透翅蛾不同的钻蛀性幼虫。 1989年6月,在检查葡萄透翅蛾化蛹率和羽化率时发现有一个形态与透翅蛾稍异、还没羽化的活蛹,7月14日羽化成蛾。蛾体长18毫米,灰白色,胸背有3对蓝黑斑点,腹部有规律的排列蓝黑色斑块,前后翅上密布着蓝黑色点纹,此蛾形态与葡萄透翅蛾大不  相似文献   

10.
和慕平  郭香书 《植物检疫》1993,7(5):376-376
1 我市检疫对象的发生蔓延情况据资料记载1979年以前,河北武安市只有黄连木种子小蜂、泡桐丛枝病、枣疯病3种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但随着苗木、接穗的调入,相继发生了白杨透翅蛾、根癌病、栗瘿蜂、板栗疫病等多种检疫对象。1989年5月份在行道树上发现了柳蛎盾蚧,1990年春又在毛白杨树上发现了杨圆蚧,1990年8月对全市检疫对象普  相似文献   

11.
葡萄透翅蛾的发生与防治何传相,陈通翘,陈满根,刘传敬,贾传恕(四川省内江市农业局植保站641000)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regaleButler属鳞翅目透羽蛾科,是葡萄栽培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市威远县,多数家庭葡萄园被其蛀食后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12.
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regaleButler)又称葡萄透羽蛾。近几年,已在内黄县上升为葡萄的主要害虫。据调查,2002年葡萄因此虫为害造成落果率50%以上,1~2年生枝蔓被害率70%以上。由于2002年枝蔓被害死亡,致使2003年减产60%以上,严重的达80%。由于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2003年落果率下降到28%,枝蔓被害率为30%。2004年落果率下降到25%。根据近3年对此虫的系统观察,对其生活习性有了进一步了解,并据此总结提出了人工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有效防治措施。1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葡萄透翅蛾在本县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蔓内越冬。翌年5…  相似文献   

13.
沈百炎 《植物保护》1988,14(3):23-25
南京地区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Wangenh.)K.Koch.的树干遭受一种透翅蛾幼虫的严重危害。根据其形态初步鉴定为赤腰透翅蛾Aegeria molybdo-ceps Hampson,该虫亦危害欧洲栓皮栎Quercus suber L.,栓皮栎Q.variabilis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大埔县地处岭南的粤东北,属南亚热带气候区域。近年首次发现苹果透翅蛾(ConopiahectorButler)在新兴果树毛叶枣上严重发生,给生产造成了损失。1发生为害情况苹果透翅蛾又名苹果透羽蛾、苹果小透羽。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多在长江以北的温带地区发生为害。据文献记载,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华北、东北及山东、陕西等地。曾是苹果的主要害虫之一,也为害桃、李、海棠、樱桃、花红等。在南方较少发生,仅江苏、浙江有发生为害的记载。但在气温高、雨量充沛的岭南地区未见该虫发生的报道。近年来,我们已证实该虫在大埔县发生为害。目前已在毛叶枣…  相似文献   

15.
葡萄透翅蛾大田性诱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93年作者在上海市松江县苗圃用性引诱剂诱捕葡萄透翅蛾,苗圃葡萄种植面积约2.8ha,设置粘胶诱捕器53-55只,每只用一含E3,Z13-18:OH300-500μg的硅橡胶塞作诱芯,6年依次诱杀雄蛾457、579、551、541、881和768头。试验期间,用雌蛾缚翅拴放法检测,雌蛾田间交配率高于47.6%;用雄蛾标记释放法检测,诱捕器的田间诱蛾率为30.6%。试验证明,此种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计划单列城市青岛位于山东半岛的西南部,东与日本、南朝鲜一衣带水,北与辽宁半岛隔海相望,和烟台市水陆相通;辖五市七区,共有大小火车站15个,港口码头百余个,机场3个,公路四通八达。实行开放后,随着经济交流的增多,周边及地区间的林产品交流也日益增多,同时,森林病虫害如白杨透翅蛾、松干蚧、大袋蛾等在全市急剧扩散,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7.
葡萄透翅蛾的发生与防治邓余良(安徽霍山城关农技站237200)葡萄透翅蛾(ParathreneregalisButler)是安徽霍山城关庭院及园栽葡萄上的主要害虫,为害严重。为害1~2年生枝蔓及嫩梢造成嫩梢枯萎,枝梢和侧蔓生长停滞甚至枯死,落果、落叶...  相似文献   

18.
斜纹夜蛾和葡萄透翅蛾是我国葡萄种植中的重要害虫,为了探究诱虫灯和性诱剂对这2种害虫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田间诱捕试验分析了诱虫灯和性诱剂单独及联合使用对斜纹夜蛾和葡萄透翅蛾的诱捕效果。结果显示,斜纹夜蛾具有明显的正趋光性,诱虫灯和性诱剂联合使用对斜纹夜蛾的诱捕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而葡萄透翅蛾却不表现正趋光性,单独使用性诱剂时诱捕量最高。因此,在葡萄种植过程中,应该根据葡萄园内害虫实际发生情况,选用适当的灯诱或性诱使用方法,以达到害虫防治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荔枝泥蜂透翅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和室外观察研究,对荔枝泥蜂透翅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基本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生活史。此虫在广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蛀道内越冬,4月下旬至6月初为成虫羽化期,5月至6月上旬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卵孵化期。提出了荔枝泥蜂透翅蛾的初步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清浪  黄金水 《昆虫天敌》1999,21(3):97-106
本研究筛选出蝗虫微孢子虫,蜡状芽孢杆菌及簇孢霉等微生物杀虫剂,并应用于防治棉蝗的感染率达77%以上,应用从星天牛中分离的白僵菌防治星天牛,感染率达77.8%;应用芜菁夜蛾线虫和蠹蛾线虫防治星天牛,感染率达90%以上。为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病虫害的综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