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同杉木混交类型幼龄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不同杉木混交类型幼龄林林分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以及林地土壤贮水性能的研究分析表明:在各杉木混交模式中以杉木×米老排的林分涵养水源能力最强,地上部分总持水量和林地土壤贮水量都大,总持水量为2918.12t/hm2,具有较大的初渗值(24.20mm/min)和终渗值(10.49mm/min)。  相似文献   

2.
南方山地红壤区杉木毛竹复层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杉木毛竹复层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表明:杉木密度为870株/hm2的杉木毛竹复层林分涵养水源能力最强,林冠层持水量比杉木纯林多5.02t/hm2,比毛竹纯林多1.44t/hm2;地上部分总持水量18.68t/hm2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分别增加6.13t/hm2、0.55t/hm2;土壤贮水量150.26t/hm2,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和其它混交林都大;渗透速度的初渗值达29.43mm/min,稳渗值达18.32mm/min,分别是杉木纯林1.9倍、1.8倍。  相似文献   

3.
长苞铁杉天然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研究了闽西邱家山长苞铁杉天然林、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持水量、土壤蓄水能力和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长苞铁杉天然林地上部分持水量与常绿阔叶林接近,分别为258.426T/hm2和277.242T/hm2,林地土壤的稳渗值亦相近,分别为6.68mm/min和6.91mm/min,是杉木人工林的1.8倍和1.9倍.说明了长苞铁杉天然林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4.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差异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本文对福建含笑(Micheliafuianensis)和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e)混交林纯林各模式林分的林冠层、下木活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持水能力以及林地土壤贮水性能进行全面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含笑和杉木行间混交林具有最大的涵养水源能力,在地上部分持水量、地下部分贮水量和土壤渗透性能方面都表现最强.其次是福建含笑纯林.  相似文献   

5.
杉木套种三年桐模式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5年生杉木幼林套种三年桐模式的土壤肥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套种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均较杉木纯林有所改善;0~20cm土层渗透系数比杉木纯林增加1.95mm/min;套种模式土壤养分含量有所提高,0~20cm土层有机质比杉木纯林增加0.61%.这说明杉木幼林套种三年桐林分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和水源涵养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人工林土壤水分涵蓄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同类型人工林的定位测定的结果表明,林分枯枝落叶层最大持水量为 13.78~25.92t/hm 2,其中以湿地松( Pinus elliottii En g elm .)纯林最大,杉木[ Cunning ham ia lanceolata ( Lam b.) Hook]纯林次之,纯茶[ Cam ellia sinensis ( L.) O. Ktze]园最小;枯枝落叶层有效涵蓄量为8.71~16.64t/hm 2,其中湿地松纯林最大,杉木纯林次之,杉、檫( Sassafras tzum u H em sl.)混交林最小。林分土壤最大蓄水量为 2 562~3 507t/hm 2,其中湿地松、茶混交林最大,杉木、马尾松( Pinus m assoniana Lam b )混交林次之,裸地最小;土壤涵水量为 280.2~850.2t/hm 2,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最大,灌丛次之,裸地最小。从林地总体涵蓄量看,枯枝落叶层所占比例很小,绝大部分涵蓄量为土壤层。从林分类型看,林地涵蓄潜力以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最大,灌丛次之。因此,在试验地区,营造水源涵养林应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林分类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杉木毛竹混交复层林生物量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本文对杉木(20年生)毛竹混交林各项经营模式林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杉木毛竹混交林,调整适宜杉木密度,不仅能提高杉木生长量也极有利于毛竹生长,其中在杉木近熟林时最适宜的杉木密度为870株/hm2左右,具有最大的总生物量,比杉木纯林大1.43倍,并能提高光能和土壤营养空间利用.杉木毛竹复层混交林是我国南方各省区重要的混交林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信阳南湾库区主要森林土壤和枯落物层的水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森林类型土壤的蓄水量约187t +·hm^-2(28.7mm~35mm);枯枝落叶层的蓄水量为8.1t·hm^-2(0.8mm~4.5mm),主要森林土壤的平均渗透速度是5.6mm·min^-1全年降雨的60%通过渗 透变为地下迳流;杉木林和松栎混交林的木林水效应最高。  相似文献   

9.
凹叶厚朴杉木混交林的水文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凹叶厚朴杉木混交林各经营模式林分的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以及林地土壤贮水性能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混交林各模式林分涵养水源能力均优于杉木纯林 ,其中以行间混交模式最好 ,地上部分持水量 36.30 t· hm-2 ,0~ 60 cm土层最大贮水量 2 1 7.2 6mm,林分涵养水源效益 1 53.1元· hm-2 · a-1,0~ 2 0 cm土层稳定渗透系数 8.9mm· min-1.  相似文献   

10.
凹叶厚朴杉木混交林生物量及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应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对凹叶厚朴杉木混交林各经营模式林分的生物量、生物量组成及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的林分中,以行间混交的生物量及生产力最高, 分别为74.96 t/hm 2 和6.25t/ ( hm 2·a); 混交林各经营模式的营养空间分布均比杉木纯林合理,对林木生长有促进  相似文献   

11.
肉桂林取代杉木林后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 4年生肉桂林和杉木萌芽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林地土壤贮水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肉桂林的地上部分持水量、林地土壤持水量 ( 0~ 40 cm)、表层土壤 ( 0~ 2 0 cm)的初渗值和稳渗值依次为 9.92 2 t/hm2 ,3 90 .2 t/hm2 ,1 4.46 mm/min和 8.6 3 mm/min,分别比杉木萌芽林高 4.2 55t/hm2 ,72 .0 t/hm2 ,3 .6 8mm/min和 1 .59mm/min.说明肉桂林取代杉木林后 ,对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水源涵养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缙云山典型林分森林土壤持水与入渗特性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该文根据2004年8月的实测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常绿阔叶灌丛)森林土壤的持水和入渗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典型林分森林土壤的非毛管持水量是农地的1.5~2倍;除楠竹林外,各林分土壤的有效蓄水容量为农地的1.1~1.9倍;各林分土壤持水量为:常绿阔叶灌丛(454.1 mm)马尾松阔叶混交林(327.6 mm)常绿阔叶林(292.5 mm)楠竹林(218.9 mm); 4种典型林分森林土壤稳渗率的顺序为:常绿阔叶灌丛(10.169 mm/min)楠竹林(0.927 mm/min)马尾松阔叶混交林(0.743 mm/min)常绿阔叶林(0.551 mm/min)农地(0.253 mm/min); 从土壤持水性能和入渗性能来看,常绿阔叶灌丛的水源涵养和理水调洪功能远好于其他林分土壤,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优于常绿阔叶林,楠竹林较差.   相似文献   

13.
金沙江流域退耕还草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金沙江流域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海拔2000m的半山区进行,在坡耕地建立了不同组合模式的退耕还草试验,通过持续两年的试验,实地观测和分析了不同混播牧草组合草地的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混播组合的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其它混播组合。人工混播草地与撂荒坡地相比较,土壤含水量增加4.07%~13.13%,毛管孔隙度增加3.84%~28.35%,土壤容重减小0.3~0.46g/cm3,土壤渗透速率提高0.83~2.64mm/cm,土壤完全崩解时间延长219~583h。容重和总孔隙度间的相关性最强,R2=0.5795;毛管最大持水量与毛管孔隙度间相关系数为R2=0.8909,土壤饱和持水量与总孔隙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2=0.6075。退耕草地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氮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从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的林地、草地和耕地采集7个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的土壤样品,利用干筛法得到>5 mm、5~2 mm、2~1 mm、1~0.5 mm、0.5~0.25 mm和<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并测定各级团聚体中的全氮、微生物量氮、K2SO4浸提氮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由于其输入的有机物质数量和种类以及肥料管理不同,直接影响到土壤全氮、K2SO4浸提氮、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及其在团聚体中的分布。土壤全氮、微生物量氮和K2SO4浸提氮分别为0.67~2.06 g·kg-1、11.40~71.03 mg·kg-1和1.28~4.60 mg·kg-1。有灌溉条件的耕地土壤氮的含量最高,退化草地最低。不施肥的土壤,其小团聚体中全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明显低于大团聚体;而进行灌溉的耕地土壤,由于无机氮肥和有机物质输入量都比较高,不仅其全氮含量比较高,而且小团聚体中全氮和微生物量氮含量也比较高,说明在低肥力条件下土壤氮素首先在大团聚体中循环,这表明在自然土壤生态系统中,大团聚体中氮素的循环转化比小团聚体中的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不同植被覆盖土壤水库容特征及渗透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以侵蚀裸地土壤为参照,耕作玉米土壤、针阔混交林土壤和撂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水库容变化特征及土壤渗透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10 cm和10~20 cm土层内各样地的总库容、滞洪库容、兴利库容和最大有效库容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针阔混交林土壤>耕作玉米土壤>撂荒草甸土壤>侵蚀裸地土壤,而死库容的大小顺序为:耕作玉米土壤>针阔混交林土壤>撂荒草甸土壤>侵蚀裸地土壤。20~80 cm土层内各样地的水库容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针阔混交林土壤>耕作玉米土壤>撂荒草甸土壤>侵蚀裸地土壤。各样地的水库容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土壤的孔隙状况是影响土壤最大有效库容的主要因素。土壤渗透性能受土壤容重等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耕作玉米土壤和撂荒草甸土壤的土壤渗透速率均明显高于侵蚀裸地土壤,大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土壤>耕作玉米土壤>撂荒草甸土壤>侵蚀裸地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