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浙贝母花及其花粉中E族维生素的组成和含量,为浙贝母花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法(HPLC-FLD)检测E族维生素的成分,检测条件如下:Agilent Zorbax RX-SIL(4.6 mm×150 mm,5μm)色谱柱,4.6mm×10 mm保护柱,含0.2%异丙醇和0.8%冰乙酸的正己烷溶液为流动相(1∶4,V/V),流速为1.0 ml/min进行洗脱,柱温25℃,荧光最大激发波长292 nm,最大发射波长328 nm。[结果]首次建立了可同时测定8种维生素E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法,8种成分在检测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0,加样回收率大于98%。结果表明浙贝母花中共含有7种E族维生素成分,其中D-α-生育三烯酚含量最高,达181.606 mg/kg,而浙贝母花花粉中E族维生素成分的含量则偏低。[结论]浙贝母花和花粉中均含有较多的E族维生素成分,其中浙贝母花中所含的种类和数量多于花粉,可作为新的药食两用资源进一步开发。同时,本研究建立的HPLC-FLD方法快速高效,适于分析和测定E族维生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浙贝母作为浙产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近年来,由于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等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浙贝母市场行情的波动,浙贝母的种植效益波动较大。本文从施肥、大棚栽培、种植密度、轮套种、病害防治和繁殖方式等角度探究提高浙贝母产量的有效途径,旨在为浙贝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度对浙贝母三种抗逆性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经济价值,而种植中冷害是其生长的一大危害.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将培养于不同温度梯度下的浙贝母植株在常温下恢复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叶片中POD、CAT、SOD 3种抗逆性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浙贝母中3种抗逆性酶的活性因受到温度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恢复7 d与14 d后所测得的3种抗逆性酶的活性也具有一定的变化,但基本符合温度骤变跨度越大、浙贝母恢复越差这一现象;也说明浙贝母自身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恢复性,但温度骤变对其生理代谢有危害.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植物免疫诱抗剂保康灵1号(BKL1)对浙贝母的生长性状以及抗病性的影响,本研究以狭叶浙贝母为材料,分别用100倍液、200倍液、300倍液、400倍液、500倍液浓度BKL1以及清水对照进行处理,测定浙贝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产量和植株农艺性状等指标。结果表明:在200~400倍液BKL1浓度处理后能明显增加浙贝母的叶色值、植株直径和产量。此外,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显著增加,同时灰霉病、黑斑病发病率有所降低,说明BKL1处理能够通过提高浙贝母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增加产量,提高抗病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根系、新鲜枝叶、凋落物及土壤浸提液对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的化感作用,筛选毛竹-药用植物复合经营体系的适生经济物种。【方法】选择药用植物浙贝母作为目标植物,开展不同质量浓度(0.005、0.010、0.020、0.050和0.100 kg·L-1)毛竹(根系、新鲜枝叶、凋落物和0~20 cm土壤浸提液)的化感作用试验。【结果】(1)根系浸提液对浙贝母的生长性状(株高、生物量和叶面积)、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药效成分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的效应。(2)新鲜枝叶、凋落物和土壤浸提液对浙贝母生长性状、光合色素和药效成分表现为促进作用,提高了叶面积的同时亦可提升直射光和漫射光的吸收能力,有利于浙贝母在弱光环境下生长;浙贝母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在这3种浸提液处理下,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同时增加了表观量子效率,降低了光补偿点,表明毛竹浸提液改变了浙贝母对光能的利用率和光强吸收范围。(3)根系浸提液对浙贝母的化感综合效应最强,土壤浸提液最弱。(...  相似文献   

6.
通过浙江文成和江苏南通浙贝母产地气候条件、土壤矿质营养、土壤酸碱度、浙贝母鳞茎内酸碱度的比较分析,认为土壤有机质、pH值、钙、镁含量低是影响浙江文成浙贝母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可可茶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茶类植物的天然低咖啡碱茶树品种,是一类稀有的茶树资源.可可茶以可可碱、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原花青素为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改善睡眠质量、抑制新生血管抗肿瘤、抑制脂肪细胞抗肥胖、调控细胞凋亡抑制肝细胞癌、抗炎、抗氧化和抗前列腺癌等药理作用.对可可茶的功能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其进一步资源开发与挖掘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浙贝母是著名的中药材“浙八味”之一,根据对浙江省浙贝母主产区的连续调研发现,浙贝母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灰霉病等多种病害和蛴螬等虫害。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是保障浙贝母正常生长和产量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对质量安全产生影响。本文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提出浙贝母主要病虫害防治的用药建议。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和品种对浙贝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龙观乡、鄞江镇和金华市磐安县等地采集的狭叶浙贝母鳞茎及取自宁波市鄞州区章水的狭叶浙贝、宽叶浙贝、多籽浙贝地上茎及叶片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分离浙贝母生物碱,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以研究不同产地和品种对浙贝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产地对浙贝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  相似文献   

10.
浙贝母种鳞茎留地越夏套种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损失是浙贝母生产上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期间套种适宜作物是减少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损失的有效途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期间套种西瓜、花生、甘薯、旱稻、春玉米 秋大豆等作物,能明显减少浙贝母种鳞茎腐烂及虫害率,可提高1级品率,同时能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农田产出率,增加经济收入。建议重点示范推广套种旱稻、花生以及春玉米 秋大豆3种浙贝母种鳞茎留地越夏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地下鳞茎,又名象贝、大贝、元宝贝等。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主产浙江、江苏,江西、上海、湖北、湖南亦有栽培。我市从80年代初就从浙江引进种植,我市浙贝母的种植面积最高年份在700公顷左右,由于种植浙贝母的效益大大好于我市其它的夏熟作物,因此近年我市种植面积有扩大的趋势,根据我们多年的种植经验,现将浙贝母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形态特征浙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厘米~50厘米,全株光  相似文献   

12.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是我国传统滋补类中药材,以北五味子为佳.北五味子多糖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主要由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北五味子多糖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肝损伤等多种药理作用,而北五味子多糖抗肝损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通过对五味子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20,(9)
正1.浙贝母浙江是浙贝母道地主产区,全省种植面积6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左右,每亩单产200千克左右,总产量1.1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左右。磐安、东阳、海曙、缙云、定海等地种植较多。"樟村浙贝"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磐安浙贝母"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相似文献   

14.
浙贝母是浙江省传统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灰霉病是浙贝母的主要流行病害,并成为近年来影响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本文在磐安县定点观测的基础上,掌握了浙贝母灰霉病的发病流行规律、监测预测方法和综合防治措施。提出了灰霉病的发生流行受种源、气候、栽培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建议采用农业综合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竹荪被誉为食用菌"菌中之花",浙江是人工驯化、栽培竹荪最早的省份之一,江山市是浙江重要的竹荪产区;浙贝母是全国著名的"浙八味"道地药材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江山市是浙贝母的新兴产区。近年来,浙江省江山市农业部门结合本地产业实际,创新开发出竹荪—浙贝母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可亩产竹荪80 kg、亩产浙贝母(鲜品)800 kg,每亩总产值35 000元、纯收入17 000元。与传统的水稻—浙贝母栽培模式相比,具有显著的省工、增产、  相似文献   

16.
黄酮类成分是广泛存在于中药中的一类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中药黄酮类成分抗胃溃疡药效及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中药黄酮类成分具有修复和保护胃黏膜、降低胃消化液分泌的抗胃溃疡药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有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提高胃黏膜抗氧化能力、抑制胃肠激素分泌和促进生长因子分泌等。  相似文献   

17.
杨华  刘亚娜  郭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37-12639,12645
红豆越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天然野生浆果,其含有大量氮基酸、有机酸、各种矿物元素、挥发性成分、维生素、糖类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也相当丰富,已检出24种,而且比例适当.从红豆越橘中可提取出3-半乳糖-矢车菊色素等非常好的天然食用色素.在越橘的果实和茎叶中含有酚类、单宁、原花青素、黄酮、花色苷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防微波、防辐射等多种功效.越橘果及叶均可入药,具有抗衰老、改善视力、抗溃疡、抗炎、抗癌、利水、止痢等多种功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集浙江省5个浙贝母主产区不同生产基地的新鲜样品,获取浙贝母激光拉曼光谱的图谱,并进行特征峰分析和一阶导数分析。结果表明,浙贝母在875、912、965、1 153、1 312、1 410、1 482、1 598、1 641 cm-1等位移处出现9处明显的特征峰,并初步判定了这些特征峰的归属。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拉曼光谱进行农产品分析具有无损、快速、简便的特点,研究结果获取的9个特征峰可以作为鉴别浙贝母真伪、产地、溯源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浙贝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贝母主产地磐安的浙贝母品种进行种质资源的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磐安地区的浙贝母遗传相似性平均为0.639 9,这表明浙贝母品种间有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同品种的狭叶贝母在不同地区种植,遗传分化程度较大.试验结果还发现,相同品种不同个体之间也出现了较大的遗传分化,由此表明当前浙贝母种质混杂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浙贝母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被列为“浙八味”之首,在医学药用上有着非常好的功效。现有的生产方式大部分为人工进行播种、植保和收获,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在浙贝母的主要产地进行集成创新研究,根据自主研发的机具规定了浙贝母在生产过程中的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规程,为浙贝母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技术支撑,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