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在田间悬挂新型飞蛾诱捕器,诱杀棉铃虫成虫,研究其防治效果,单个诱捕器5—9月平均每月诱虫量20头。9月中旬(收获玉米前)调查结果显示,防治区玉米雌穗平均被害率为39.2%,较对照区降低18.8个百分点,相对防效32.41%。  相似文献   

2.
张雯晴 《耕作与栽培》2011,(3):36-36,17
为减少水稻田间二化螟为害率,减少农药施用量,在遵义县进行了浙江纽康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二化螟性信息素A型和B型诱芯(水盆诱捕器)诱蛾试验,结果表明A型、B型诱蛾差异显著,以B型诱芯诱蛾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诱芯、诱捕器诱集棉铃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棉铃虫,在第七师一三〇团开展不同诱芯、诱捕器诱集棉铃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飞蛾诱捕器在田间诱集棉铃虫效果好,且不易风化、抗风性强、耐撞击、寿命长,适于田间棉铃虫的防治;毛细管诱芯诱集量最大,但持效期短,应在棉铃虫羽化盛期摆放。橡胶诱芯持效期长,更换次数少,可选择在棉铃虫羽化前进行摆放。  相似文献   

4.
不同诱捕器与诱芯对桔小实蝇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诱捕器、不同诱芯制作方法诱捕桔小实蝇效果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自制诱捕器诱捕桔小实蝇比厂家生产的Steiner诱捕器效果好,在2个试验点诱杀效果分别提高了78%和49.8%。用棉花诱芯诱捕桔小实蝇效果比用诱蝇醚包装瓶直接当成诱芯使用效果好,诱杀效果分别提高30%~47%、50%~57%。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捕和防治效果,为烟田大面积应用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在烤烟生长季节设置诱捕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改进型和自制塑料瓶诱捕器处理对烤烟斜纹夜蛾的防控效果,并分析了斜纹夜蛾在烤烟田间发生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在当地烤烟生长期内有2 次迁飞高峰期;随着诱捕器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的诱蛾量增加,单诱捕器的诱蛾量减少,虫口减退率提高,最高可达89.19%;改进型诱捕器可显著提高诱芯的诱捕效率,平均每个诱捕器诱蛾量为173.67 头,比常规诱捕器多57.34 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容积为4500 mL自制诱捕器诱蛾效果最好,平均诱蛾量达82.33 头/个。对于广东烟区大面积推广时,推荐使用改进型诱捕器,烟田以放置7.5 个/hm2诱捕器为宜,并且鼓励烟农采用4500 mL废弃塑料瓶自制诱捕器。利用性诱技术可有效控制烟草斜纹夜蛾,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可将其纳入烟草斜纹夜蛾的绿色防治技术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6.
防治棉铃虫诱杀技术在南疆的试验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0年在南疆库尔勒垦区,进行了高压汞灯、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杨枝把、玉米诱集带、性诱剂等防治棉铃虫效能试验研究与大田应用,结果表明诱蛾量(日)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性诱剂(6枚/666.7m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K-1型和K-2型(加粘胶)及仿制的4种传统型蛾类性信息素诱捕器,为期8天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K-1和K-2型两种结构相似的诱捕器对印度谷螟表现了突出的诱捕效果,两者的8日累计诱蛾(雄)数均极显著多于另外4种传统式诱捕器。在持续效果方面,前两种在各期累计蛾数有3次以上显著或极显著多于前期,而后4种仅有1次,K-1型(无粘胶)与K-2型(有粘胶)两种结构完全相同的诱捕器的诱蛾效  相似文献   

8.
朱文雅  张烨  李唐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5):154-158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在山西省运城市的发生规律和性诱剂诱捕的田间防治效果,利用性诱剂三角形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并对两种性诱剂诱捕器在田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有3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6月15日—7月1日,第二个高峰期在7月23—29日,第三个高峰期在8月28日—9月3日。性诱剂诱捕的防治效果调查表明,两种性诱剂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防治均有效果,且三角形诱捕器效果较好。本研究明确了梨小食心虫成虫在运城地区的发生动态及性诱剂诱捕的防治效果,为运城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预测预报及绿色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性诱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二化螟性诱剂田间应用中的相关技术问题,为二化螟性信息素的科学合理应用提供依据。采用2种市售二化螟诱芯,比较了诱捕器的类型、颜色及悬挂高度对二化螟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科院动物所二化螟诱芯B引诱效果较好,粘胶板式(三角板)和水盆式2种类型诱捕器的引诱活性无显著差异;诱捕器颜色对引诱效果有较大影响,其中白色效果优于绿色、蓝色、黄色、黑色、红色、棕色;三角板诱捕器悬挂在1.4m和1.2m处的效果优于1.0m和0.8m。田间应用时建议选用中科院动物所二化螟诱芯B,采用白色三角板诱捕器,悬挂高度以1.2~1.4m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一、试验目的及意义 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斜纹夜蛾雄性成虫,能够减少雌雄虫交配几率,有效地开展斜纹夜蛾的测报工作,及时了解其发生动态,从而为防治提供信息。为了选择合适的诱捕器,我县开展了不同诱捕器诱杀斜纹夜蛾效果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信息素诱捕器、波纹板诱捕器、探管诱捕器和人工取样过筛方法,在夏季害虫发生初期跟踪监测了高大平房仓散存稻谷粮堆表面的害虫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诱捕器检测可以比人工取样过筛检查早1个月以上发现害虫,插入粮堆表面下的探管诱捕器只可以诱捕到麦蛾成虫,波纹板诱捕器可以诱捕到麦蛾、玉米象和锈赤扁谷盗,信息素诱捕器可以诱捕到麦蛾和锈赤扁谷盗(但未包括玉米象)。在麦蛾、玉米象等都有发生的情况下,人工取样检查要晚1月后才发现少量书虱和锈赤扁谷盗。诱捕器监测粮堆表面害虫表现出了发现害虫早、数量多、种类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稻谷粮仓内试验了带有昆虫信息素和食物引诱剂的诱捕器检测与控制锈赤扁谷盗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为:在平均粮温19℃以上时锈赤扁谷盗成虫可以活动并被诱捕器诱捕到;平均粮温21℃~22℃时采用取样筛检法未能检测出害虫时已有较多成虫被诱捕到。在较低粮温(23℃)下,同一天的早、中、晚三个时段诱捕器诱捕害虫的数量差异不明显。当粮温25℃下单个诱捕器诱捕锈赤扁谷盗成虫达30头以上时,取样筛检法的检测结果仍属于基本无虫粮等级。当取样筛检结果还处于一般虫粮等级时,单个诱捕器诱捕到的成虫数量即可达40头以上。采用具有昆虫信息素和食物引诱剂的诱捕器在温度升高时诱捕数量增多,对害虫种群控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达到诱虫的目的,诱来的害虫可被杀虫灯上的电网击毙,被击毙的虫体发出性激素,可诱来更多的害虫,以达到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防治害虫的目的。为了验证频振式杀虫灯在果菜间作园的诱虫效果,特设置本试验。  相似文献   

14.
甜菜夜蛾性诱剂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甜菜夜蛾性诱剂的田间诱捕效率,完善其田间应用技术,开展了不同甜菜夜蛾诱芯、诱捕器悬挂高度以及风向对甜菜夜蛾诱集效果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诱芯以美国MSTR Technologies Inc. 生产的硅橡胶塞型诱芯(两种组份、二枚合用)为最佳,诱捕器的悬挂高度以离地50cm为宜;设置在上风口位置的诱捕器诱集量最大,其拟合程度可达81.08%。  相似文献   

15.
熊飞 《科学种养》2008,(3):27-27
频振式杀虫灯集光、波、色、味4处诱杀方式于一体,近距离用光、无距离用波,加上色、味引诱成虫扑灯,灯外配以频振高压电网,对多种害虫均有极强的诱集与触杀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型高效引诱剂实仓诱捕储粮害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特定的组分,利用食物中的挥发性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几种主要储粮害虫的信息素成分进行混合,利用多孔淀粉进行包埋,制成的一种高效引诱剂。分别在山东省鲁北国家粮食储备库和广东省中山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对这种高效引诱剂进行了实仓的诱捕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引诱剂在山东鲁北库不仅可以有效预测到储粮书虱的发生,与传统的扦插取样检测相比,其诱捕的数量和实际发生程度一致;且可以预测出害虫发生的部位。在广东省中山市储备粮管理公司的实仓结果表明,与TraceR○翼型诱捕器及其配方的诱芯的诱捕效果相比,该引诱剂和自制诱捕器结合对储粮书虱具有显著的诱杀效果,最高每天诱捕到的数量为6500头书虱,并且发现诱捕器放在西北角和西南角时诱捕书虱的效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利用性诱剂对害虫进行预测预报,已成为无趋光性害虫成虫预测预报的重要手段。但是,以往使用的诱捕器多采用磁盆,在七八月多雨季节,诱捕到的虫体常常会因为盆内灌满雨水而随水溢出,导致预测数据不准。2007年,笔者在苹果虫害防治时,对桃小食心虫性诱芯和金纹细蛾性诱芯两种诱捕盆进行简单改进,增加了排水孔,避免了多雨季节盆内灌满雨水后虫体随雨水溢出,保证了预测数据的准确。具体改进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石河子地区棉铃虫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的调整和气候的变化,引起棉铃虫发生规律的改变。通过3年定点、定量、定时用杀虫灯、杨枝把、性诱剂诱集,以及喷雾法进行化学药剂田间药效比较,研究了棉铃虫在石河子的发生规律,比较了3种诱集技术对棉铃虫的诱集效果,筛选了适宜本地大田使用的药剂,为当地棉铃虫及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石河子地区,越冬代成虫羽化始期在5月上旬,高峰期在5月下旬。一代成虫6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为6月22日—7月2日,二代成虫羽化期在7月中下旬,羽化高峰期7月22日—8月3日。通过3种诱集法比较,越冬代性诱剂监测、1代成虫用性诱剂监测用杨枝把防治,2代成虫用杨枝把监测,杨枝把和灯光诱集防治效果更好。田间化学药剂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美除及NPV等生物制剂对棉铃虫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正>为研究可为郑州地区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的科学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于日前通过利用性信息素诱芯制作的不同诱捕器诱捕郑州桃园的梨小成虫,研究了其发生动态、危害特点、对诱捕器的选择性及诱捕器的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郑州地区包括越冬代在内一年发生6代,其中3、4世代种群数量最为庞大,第1、2世代间界限明显,后面4个世代存在明显世代交替;梨小以幼虫危  相似文献   

20.
<正>据全省各地植保站监测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栽培状况及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6月25日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印发了《农作物病虫预报》(2014年第7期)文件,预计今年全省玉米螟总体将中等偏重发生,并呈南部重于北部特点。重点发生地区为大庆、齐齐哈尔、哈尔滨、佳木斯、绥化等玉米主产区。发生期接近常年,成虫羽化盛期相对集中,南北进度差异不大,大部分地区约在7月中旬。防治建议:1.灯光诱杀成虫。在玉米秸秆垛周围设置投射式杀虫灯或投射式杀虫灯上加挂性诱芯,可昼夜诱杀玉米螟成虫。在当地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