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引起的柑橘衰退病是严重危害世界柑橘种植业的一种病害。随着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柑橘衰退病的为害变得日趋严重。本文综合有关文献,对CTV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基因型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由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引起的柑橘衰退病是具有经济重要性的病害,褐色橘蚜是CTV的最有效传播介体。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蚜虫体内CTV已被研究多年,本文重点阐述了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介绍了反转录PCR(RT-PCR)、反转录巢式PCR (RT-nested-PCR)、以及实时RT-PCR (Real-time RT-PCR)的应用。同时,对这些技术应用于研究CTV蚜传机理和CTV-介体-寄主三者的互作关系方面做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3.
摘要:柑橘衰退病是柑橘重要的病害之一,目前已对柑橘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广东西江流域柑橘产业带砂糖橘衰退病的发病情况,本课题组对砂糖橘主产区肇庆市、云浮市砂糖橘果园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应用直接组织点免疫法(DTBIA)对采集的197份砂糖橘样本和22份砂糖橘苗木样本进行了衰退病检测。结果表明:该产区砂糖橘衰退病发病严重,砂糖橘样本中有195个样本呈阳性反应,检出率为98%;砂糖橘苗木样本中有17个样品呈阳性反应,检出率为77%。应用DTBIA法进一步对砂糖橘的不同部位(茎、叶、根)进行检测,结果在不同的取材部位均能检测到病毒。这表明了,此检测方法不受取材部位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柑橘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的经济果树,已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种植。我国是柑橘种植的起源地,同时也是全球柑橘产量最大的国家。柑橘产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及人民身体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柑橘产业的发展受到柑橘病虫害的极大制约,尤其是柑橘疡病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检疫病害,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对柑橘具有毁灭性的危害,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文章通过对柑橘疡病的病原、侵染循环等进行分析,对防细菌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柑橘疡病细菌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柑橘黄脉病是我国新近发生的一种病毒病害,其在国内的分布尚不清楚。本研究于2015-2016年在重庆市15个区县的41个果园进行柑橘黄脉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086个柑橘样品中有110个样品感染了柑橘黄脉病。该病在北碚、奉节和梁平等区县零星发生,但在潼南、永川、长寿等地发生较为严重,并有加重趋势。本研究的结果将为重庆柑橘产区开展柑橘黄脉病监测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柑橘疮痂病是一种重要的柑橘真菌性病害,1994年曾在我国温州蜜柑产区爆发,给当地柑橘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且该病害在我国分布广泛,危害较重。为了进一步掌握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设计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对柑橘疮痂病发病症状、病原、流行因素、病害鉴定、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导读】随着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病害问题日益凸显,其中葡萄扇叶病、葡萄卷叶病等病毒病害尤为突出。脱毒是葡萄无毒化栽培中的关键技术,也是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本文就葡萄病毒病脱毒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赤羽病是目前对我国养牛业和养羊业危害较为严重的疫病,该病在我国广泛存在,一旦暴发将对我国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防制和消灭该病,必须迅速、准确地作出诊断。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赤羽病诊断技术从最早的病毒分离鉴定到血清学试验,再到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逐渐向着更敏感、更特异、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向发展。文章就赤羽病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赤羽病是目前对养牛业和养羊业危害较为严重的疫病,在我国已广泛存在,一旦暴发将会给我国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迅速、准确的诊断是防制和消灭该病的重要前提。几十年来,赤羽病诊断技术经历了早期的病毒分离鉴定到血清学试验,再到分子生物学检测这一发展过程,正逐渐向着更敏感、更特异、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向发展。本文就赤羽病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是对柑橘产业具有毁灭性危害的病原之一。为了明确JY基因型分离株在我国的发生及其分子特征,本研究对4个地区的野生柑橘和9个柑橘产区的栽培柑橘进行JY基因检测,并克隆测序JY 基因型分离物的ORF1b、p33、p25、p23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仅来自湖南江永自然生态中的46个道县野橘样品中检出12个阳性样品,说明JY 基因型在我国的发生分布并不广泛。ORF1b、p33、p25、p23基因序列多样性、遗传分化、分子变异分析表明,JY 基因型12个分离物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极高(>96.8%),但JY 基因型分离物与CTV其他基因型分离物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ORF1b、p33、p25、p23基因序列的平均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9.2%-92.7%、80.8%-85.9%、90.5%-93.6%、87.5%-91.8%和89.5%-98.1%、80.8%-84.4%、93.7%-97.3%、85.4%-91.6%;Fst均明显高于0.25;CTV JY基因型种群与其他基因型种群的差异非常大(分子变异大于43%,P值为0.001),且基因交流小(Nm=0.396)。ORF1b、p33、p25、p23基因单独及4个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表明JY 基因型12个分离物均与JY-2 聚集在同一簇,且独立于现有CTV基因型之外,进一步证实JY 基因型与CTV其他基因型分离物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可能为我国特有CTV基因型株系。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RNAi介导的病毒抗性的原理,以柑橘上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为研究对象,以期得到对CYVCV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植株。根据CYVCV的CP基因和RP基因序列设计含有不同酶切位点的特异性扩增引物,获得RNA干扰片段,分别构建RNA干扰载体ihpCP-pGN、ihpRP-pGN和ihpCPRP-pGN,将干扰载体转入农杆菌EHA105后,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柑橘的遗传转化,获得两株转基因阳性植株,为培育抗CYVCV病毒柑橘品种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柑橘黄脉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 CYVCV)引起的柑橘黄脉病是一种新近发生的柑橘病害。CYVCV可侵染大多数柑橘属植物,其中以对柠檬和酸橙的为害最为严重,造成植株树势衰弱、产量降低。本文对CYVCV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总结,重点阐述了运用生物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CYVCV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CYVCV的防治方法,最后对其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On 31 March 2013,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announced that human infections with influenza A (H7N9) virus had occurred in Shanghai and Anhui provinces, China. H7N9 cases were later detected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 virus first spread northward along the route taken by migratory birds and then spread to neighbouring provinces with the sale of poultry.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samples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infected cases, transmission routes, farmers markets and live poultry markets. Phylogenetic study of viral sequences from human and avian infections in Zhejiang showed that those from Shanghai and Jiangsu provinces along Taihu Lake were highly homologous with those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is suggests that avian viruses carried by waterfowl combined with the virus carried by migratory birds, giving rise to avian influenza virus H7N9, which is highly pathogenic to humans.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virus was transmitted by local wildfowl to domestic poultry and then to humans, or spread further by means of trading in wholesale poultry markets. As the weather has turned warm, and with measures adopted to terminate poultry trade and facilitate health communication, the epidemic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has been kept under control. However, the infection source in the triangular area around Taihu Lake still remains. The H7N9 epidemic will probably hit the area later in the year and next spring when the migratory birds return and may even spread to other areas. Great importance should therefore be attached to the wildfowl in Taihu Lake as the repository and disseminator of the virus: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his population is essential.  相似文献   

14.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临床病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电镜直接观察从吉林省、辽宁省部分地区收集到的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病料,发现主要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副粘病毒、猪瘟病毒;将从吉林省的无名高热综合征病料中分离到的副粘病毒、病料原液以及由病料制得的自家灭活疫苗分别接种到血清检测无名高热综合征主要病原抗体阴性的健康仔猪,同时设立阴性对照,对临床感染的仔猪进行了病理变化、病毒分离、细菌检测等方面的鉴定分析,对无名高热综合征病原的致病特点、发病规律和灭活疫苗使用中出现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初步认定两省部分地区无名高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体为PRRSV,由病料所制得灭活疫苗在活体中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现象。  相似文献   

15.
柑桔褪绿矮化病是一种新近发生的危险性柑桔病害,该病造成柠檬、葡萄柚、桔橙等柑桔品种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1]。自上世纪80年代柑桔褪绿矮化病被首次发现于土耳其南部的地中海地区以来,现已扩散至土耳其各柑桔产区[2, 3]。近年来在我国云南等地也发现了该病[4, 5]。鉴于柑桔褪绿矮化病对柑桔生产的严重危害,国外学者对其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就该病的分类地位、寄主范围和传播途径、分子生物学特性、检测及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的地区分布情况、季节性特征和混合感染病原类型,基于中国知网、NCBI等数据库,对2008-2018年间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病例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全国18个省市地区统计样本数量共计6951份,其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样本数3345(48.12%)份,混合感染阳性样本数1325(19.06%)份;我国中部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率高于其他省市;冬季(12~2月)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多发季节;细菌和病毒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的主要病原,在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中,主要混合感染病原类型为大肠杆菌,在与病毒的混合感染中,可以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轮状病毒、猪瘟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嵴病毒、猪Delta冠状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进行混合感染,混合感染主要以二重混合感染(15.41%)为主,三重混合感染和四重混合感染分别占总样本数的3.25%和0.40%.本文归纳了近10年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的基本特征,为了解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及提高疫病综合防控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规模化猪场脑心肌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脑心肌炎病毒(EMCV)可引起猪的脑炎、心肌炎和母猪繁殖障碍,该病已在世界上多个国家暴发和流行。我国对EMCV及其所致疾病的研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揭示EMCV在我国规模化猪场的感染情况,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2006年间采集自全国13个省市46个规模化猪场的3250份血清样本进行了EMC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各省阳性率在39.64%~90%之间,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2%,监测的46个猪场都存在EMCV感染,猪场感染阳性率为100%;对不同生长阶段猪群检测结果表明,EMCV抗体阳性率随猪龄的增长而升高,且不同生长阶段猪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成年公猪的抗体阳性率高于成年母猪。本项调查表明,我国规模化猪场已经普遍感染EMCV,这应引起我国养猪业警惕,并做好该病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