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南麂岛海域进行了扇贝两茬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扇贝两茬养殖早分苗、分大苗是养殖效果的关键所在;对扇贝的繁殖期和出柱率等也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扇贝两茬养殖历谱。  相似文献   

2.
栉孔扇贝是我国北方扇贝养殖的主要品种,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栉孔扇贝陆续出现死亡现象,1997年、1998年死亡率曾高达90%,部分海区甚至绝产,给渔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改进和提高养殖技术已成为栉孔扇贝养殖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作者大胆探索出了一条栉孔扇贝养殖新技术--"秋放春收",即改变栉孔扇贝"春放秋收"的传统养殖方式,以避开夏季栉孔扇贝死亡高峰期,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3.
浙江南麂列岛水域水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
南麂列岛海产双壳类的补充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使用网目为0.8cm的聚丙烯挤塑网套住吊笼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的幼苗和幼贝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幼苗期,套网笼组的整体壳高均低于不套网笼组,且成活率远低于不套网笼组;在人工筏式吊笼养殖的幼贝实验方面,套网笼组幼贝的生长速度略低于不套网笼组,但套网笼组的成活率高于不套网笼组。因此,套网笼法不适合幼苗的养殖,但适合幼贝的养殖,此项技术可以在华贵栉孔扇贝幼贝养殖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栉孔扇贝成长因子。[方法]对麻子港自然海域的栉孔扇贝养殖场进行水质、浮游植物及地形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扇贝的1个生长周期内各种条件的变化对扇贝的生长都有影响。其中,浮游植物的密度对其影响作用最关键:密度小时扇贝食物来源少生长缓慢,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扇贝快速增长,当达到赤潮的密度时又会导致扇贝的大量死亡。其他条件通过影响浮游植物的密度对扇贝起间接的作用。温度也是影响扇贝成长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10月水温在18℃左右,此时浮游植物的密度相对较大,是扇贝的黄金生长期,扇贝的壳高和肥度有明显的变化,11月中旬扇贝壳高达8 cm,产量可达17 kg/笼,11月中旬后,温度下降,浮游植物含量也随之下降,扇贝大小基本无变化。此时海水只是暂时的存放地,以供鲜货上市。[结论]为找到一种改善栉孔扇贝养殖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不同地理种群栉孔扇贝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和评价辽宁、山东、江苏、广东4个不同地理种群栉孔扇贝的营养成分。[方法]用常规方法分析其软体部一般营养成分;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氨基酸组成。[结果]蛋白质含量以山东种群最高;粗脂肪和灰分以辽宁种群最高;水分含量以广东种群最高。氨基酸的组成非常全面,各地理种群栉孔扇贝干物质中氨基酸总量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为山东(761.9 mg/g)>广东(755.6 mg/g)>江苏(752.1 mg/g)>辽宁(741.1 mg/g);EAA/TAA比率在36.15%~37.64%;呈味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变化范围为306.9~312.6 mg/g。钾、磷、钙、镁、铁等元素的含量丰富。[结论]不同地理种群的栉孔扇贝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矿物元素含量虽存在一定差异,但与其他一些双壳贝类相比,栉孔扇贝是高蛋白、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含量较丰富的海洋食品。  相似文献   

10.
栉孔扇贝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栉孔扇贝两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和淀粉酶与温度和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8℃与75℃之间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60℃,在5℃与60℃之间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25℃,蛋白酶的最适pH值有两个,分别是2.61和7.77,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6.5。栉孔扇贝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与酶本身的性质及栉孔扇贝的生理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扇贝是我国的主要海水养殖品种之一。扇贝的闭壳肌干制品俗称“干贝”,是畅销的出口珍品,换汇率高。据国外最新研究报导,扇贝的医药价值更高,其韧带浸出物可治癌病,其卵巢对白血病有较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温度休克诱导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三倍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报道了用冷休克和热休克的方法阻止第一极体释放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倍体的实验结果。栉孔扇贝在水温17℃下,受精后17min,开始处理。冷休克以1℃,处理持续时间为20min处理组倍化频率最高,为30.4%;热休克以30℃,处理时间为12min的处理组倍化频率最高,达27.6%。虾夷扇贝在水温10℃下,受精后40min,开始热休克处理,结果以29℃,处理持续时间为11min组最好,倍化频率为26.7%。处理组与对照组在孵化率,畸形率和胚胎发育上有明显的差异。栉孔扇贝2n=38,3n=51,虾夷扇贝2n=38,3n=57。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用冷休克和热休克的方法阻止第一极体释放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倍体的实验结果。栉孔扇贝在水温17℃下,受精后17min,开始处理。冷休克以1℃,处理持续时间为20min处理组倍化频率最高,为30.4%;热休克以30℃,处理时间为12min的处理组倍化频率最高,达27.6%。虾夷扇贝在水温10℃下,受精后40min,开始热休克处理,结果以29℃,处理持续时间为11min组最好,倍化频率为26.7%。处理组与对照组在孵化率,畸形率和胚胎发育上有明显的差异。栉孔扇贝2n=38,3n=51,虾夷扇贝2n=38,3n=57。  相似文献   

14.
吴比  王丽  于凤仪 《新农业》2009,(12):52-54
扇贝除食用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全世界有300多种扇贝,我国经济价值较大的有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日月贝等。  相似文献   

15.
用ISSR—PC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PCR)技术对栉孔扇贝Cldamys farreri♀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 ♂及其单对杂交子一代担轮幼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个引物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单对杂交子一代担轮幼虫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53个清晰稳定的扩增位点,其中母本栉孔扇贝的特异位点有38个,父本虾夷扇贝的特异位点有32个。对ISSR扩增图谱的分析结果证实,所研究的杂交子代是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杂交种。杂交子代与母本栉孔扇贝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086,与父本虾夷扇贝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402,表明杂交子代在遗传上偏向于母本栉孔扇贝。  相似文献   

16.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 (Reeve)]属暖水性双壳类。具有生长快、肉质细嫩、清甜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特点。它的闭壳肌干制品俗称“干贝”,自古为人民所喜爱的海珍品。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浅海养殖对象。目前,世界上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均进行了大面积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7.
黄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33-10434
从淡水资源这一限制性因子出发,计算了南麂列岛的旅游生态容量和大沙凹、三盘尾景点的旅游物理容量及南麂列岛的设施容量,最后得出了南麂列岛的合理容量。  相似文献   

18.
亮氨酸脑啡肽对栉孔扇贝血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淋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亮氨酸脑啡肽(leucine-enkephalin,L-ENK),研究其对栉孔扇贝血细胞吞噬杆菌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血细胞的吞噬能力随L-ENK浓度的升高而增强,L-ENK能增强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吞噬能力,可作为一种较好的免疫刺激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急性毒性作用和不同农药浓度对栉孔扇贝鳃ATP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对栉孔扇贝的96 h LC50分别为0.240、1.742mg/L,安全浓度分别为2.40、17.40 μg/L,栉孔扇贝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低于氯氰菊酯;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均使栉孔扇贝鳃Na^+/K^+-ATP、Ca^2+-ATP、Mg^2+-ATP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扇贝对农药作出的一种急性应急反应。  相似文献   

20.
用ISSR-PC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PCR)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 ♂及其单对杂交子一代担轮幼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个引物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单对杂交子一代担轮幼虫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53个清晰稳定的扩增位点,其中母本栉孔扇贝的特异位点有38个,父本虾夷扇贝的特异位点有32个.对ISSR扩增图谱的分析结果证实,所研究的杂交子代是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杂交种.杂交子代与母本栉孔扇贝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086,与父本虾夷扇贝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402,表明杂交子代在遗传上偏向于母本栉孔扇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