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种新的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王省芬  马峙英 《棉花学报》2002,14(4):231-233
介绍了一种新的快速鉴定棉花品种抗黄萎病的方法——六棱塑料钵定量注菌液法 ,与传统的鉴定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有底的六棱塑料钵 ,灭菌后可以重复使用 ,减少了制作营养钵的工作量 ,而且其造型有利于棉苗根系下扎生长。2以价格低廉、通透性好、一次性使用、经高温灼烧的蛭石填充营养钵作生长基质 ,可免去灭菌消毒工序 ,也有利于棉苗根系生长发育。3种子催芽技术出苗整齐、生长健壮 ,每钵只种 1~ 2棵棉苗 ,减小了寄主个体间的竞争。4用六棱营养钵培育棉苗时 ,棉苗根系生长健壮且须根紧贴塑料钵内壁生长 ,采用先用粗铁丝定点伤根再定量注菌液的方法 ,有利于病菌的侵入 ,且不会因伤主根而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疆是我区的主要优质棉生产基地。然而随着棉花种植年限的增加、植棉面积的不断扩大、连年重茬及盲目引种调运,使得我区枯萎病迅速扩展蔓延,危害日益加重,已成为我区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严重障碍和隐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是培育种植早熟、丰产、优质的抗病品种。为寻求适合北疆棉区种植的抗病品种,我站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保站和种子管理站委托,承担了北疆棉区引进品种及参加区试品系抗枯萎性的田间鉴定任务。1996~1999年共对29个外引品种(系)和39个本地自育品种(系)进行了抗性鉴定,现将其主要的45份材料后期剖秆鉴定结果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均匀一致的黄、枯萎病病圃中,分别对1259份、426份品种进行黄萎、枯萎病抗性的鉴定。结果是:黄萎病高抗材料为8份,占0.64%,抗病材料79份,占6.27%;枯萎病高抗材料3份,占0.70%,抗病材料8份,占1.88%。在重复鉴定的152份材料中,134份结果一致,占88.16%。  相似文献   

4.
植物已经进化形成了抵抗病毒、细菌、真菌、线虫、原生动物和寄生物的遗传机制。许多病原抗性基因的鉴定增加了我们对植物抵抗病原侵染或缓慢感染以及病害扩展的了解。植物病原抗性基因编码能识别和结合由入侵病原无毒性基因编码产物的蛋白质。认为这种识别和结合过程能引发信号级联,诱导各种植物抵抗  相似文献   

5.
棉花抗红铃虫鉴定技术及抗性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单铃活虫数和子害率为鉴定指标,对8个陆地棉品种(系)的棉红铃虫尤性进行了一年两地田间自然虫源鉴定和一点的罩笼鉴定。结果表明,以单铃活虫数为鉴定指标对不同材料的抗性进行评价,田间鉴定与网笼鉴定结果不一致,不同地,点田间鉴定结果亦不一致,相关系数均不显著。而以子害率为鉴定指标,不同试验结果吻合度高,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戎极显著水平。说明以子害率作为鉴定指标,重演性好,较准确可靠;田间自然虫源鉴定简单易行,试验条件与生产实际一致,不影响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6.
棉叶螨(Tetranychus spp)是一种世界性棉花害虫,在我国各大棉区也均有分布.造成棉花受害的叶螨为一混合种群,各棉区发生的种类也不尽相同,现将棉花叶螨及其抗螨鉴定技术总结如下. 1 棉花叶螨 1.1 分布与寄主棉花叶螨属蛛形纲,蜱螨亚纲,螨目,叶螨科.在我国造成为害棉花的棉花叶螨主要有以下4个种:①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优势种群,其分布范围则遍及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河南、陕西和山西等省.  相似文献   

7.
用选自陆海杂交后代的抗蚜选系抗77为母本与具中棉亲缘的丰产品种江苏棉1号杂交,后代与父本江苏棉1号回交2次,经20代综合鉴定和多性状定向选育的川棉109。该品种抗棉蚜,抗枯萎病和立枯病,耐黄萎病,耐旱,抗倒,耐瘠薄;并克服了陆地棉密茸毛与短纤维的连锁,将抗虫与抗病、丰产与优质有机组合;综合性状鉴定为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己累积推广27万hm2,是利用多质资源培育多抗型丰产品种的实例。多质资源是前提,多抗性、强生长势、强补偿力等构成了川棉109丰产稳产的综合遣传优势。启示育种目标日趋综合的现代棉花育种应选择宽广的质源,培育多抗性取代单抗性,并以胁迫和非胁迫双重条件下的产量比较为核心,实现抗性与丰产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棉花黄萎病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介绍了黄萎病病菌致病机理、棉花黄萎病抗病机理及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的现状,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了制约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的因素,提出了加快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棉花品种的抗虫性和抗虫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品种抗虫鉴定是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抗虫鉴定主要对象是红铃虫和棉铃虫。抗虫鉴定方法为网室接虫鉴定,红铃虫的接虫密度是平均每10m2网室接5对成虫;棉铃虫的接虫密度为每10m2网室接虫2对;所接虫源雌雄各占50%。抗红铃虫鉴定指标为种子虫害率;抗棉铃虫鉴定指标为棉株生长点和蕾、花、棉铃受害率。根据棉花受害率将品种的抗虫性分为免疫(I),高抗(HR),抗虫(R),中抗(MR),感虫(S)和高感(HS)共6级。  相似文献   

10.
棉花枯、黄萎病的抗性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征彬  贺青  陈鹏 《作物学报》2002,28(5):713-717
棉花枯、黄萎病均是世界性棉花病害, 在我国各大棉区也均有发生. 我国每年因棉花枯、黄萎病造成的皮棉损失约占棉花总产量的10%~20%, 严重时可达60%以上[1]. 虽然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有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 但这些方法不但成本高, 而且防治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归纳了近十年来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指出目前防治黄萎病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培育棉花的抗病品种,分析了抗病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目前主要存在5大问题:(1)缺乏陆地棉高抗抗源;(2)抗黄萎病育种周期长,且方法单一;(3)抗性遗传规律不清,抗性遗传基础狭窄;(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抗病育种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5)抗病性鉴定方法欠缺。探讨了对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远缘杂交,并结合多代回交和定向选择的方法创造新物种;(2)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分子诱变等手段创造新材料;(3)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抗性材料;(4)可以只导入所需的抗性基因或采用RNAi技术培育抗性植株。同时对今后育种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国内外研究者已经通过各种育种手段培育出抗病品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至今尚无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真正意义上的高抗黄萎病陆地棉品种。  相似文献   

12.
害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抗性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宝红 《棉花学报》2000,12(3):164-168
本文在分析棉铃虫对Bt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探讨了延缓害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和延长转基因抗虫棉使用寿命的技术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泗棉3号品种的选育技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泗棉3号是我国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育成的推广面积最大的棉花新品种,其选育的关键技术是,注重理想株型的塑造;协调综合丰产性;注重丰富遗传基础与加强高世代连续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胚轴切断法诱导棉花对棉铃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刚  张青文  周明牂 《棉花学报》2000,12(3):155-158
诱导抗虫棉株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发生动态的影响表明,在田间累积卵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胚轴切断结合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P303-1)诱导处理的棉株上棉铃虫二代、三代、四代幼虫发生量分别比在自然生长棉株上的幼虫量减少44.79%、37.98%和29.70%;而只用胚轴切断法处理的棉株上二代、三代棉铃虫幼虫发生量减少25%和8.53%,四代幼虫发生量与自然生长棉株相近。棉铃虫幼虫在菌诱导棉株和无菌诱导棉株上的死亡率分别是自然生长棉株上的4.7l倍和3.01倍。诱导棉株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亦有影响,菌处理和无菌处理的棉株饲喂棉铃虫幼虫,其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延长17.17%和7.80%,虫重分别降低25.28%和15.63%,化蛹率分别降低14.94%和9.97%,蛹重分别降低19.80%和8.68%。菌处理和无菌处理后棉株体内多元酚和萜烯类物质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菌处理的增幅要高于无菌处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短季棉50年产量育种成效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喻树迅 《棉花学报》2005,17(4):232-239
对198份短季棉材料的系谱分析和短季棉品种的基因型值分析表明:①20世纪90年代品种皮棉单产比50年代增产50.29%,比60年代增产51.44%,比70年代增产26.6%、比80年代增产20.8%。②在产量构成因素中以衣分和铃重提高为主要增产模式,提高枯黄萎病抗性也是重要增产因素。③育种技术从50年代系统选育到杂交、复交、多父本混交、辐射育种、空间技术育种、生物技术育种对品种提高取得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采用生化遗传育种解决短季棉早熟早衰,选育早熟不早衰、青枝绿叶吐白絮的早熟、优质、多抗短季棉品种行之有效。④中棉所系列品种和辽棉系列品种育种技术路线不同,辽棉以缩短棉花前期营养生长,提高早熟性,以延长铃期,增加铃重,提高产量和纤维品质。中棉所系列至90年代发展较成熟的生化遗传育种技术,在缩短生育期的前提下,适当延长前期营养生长期,增加光合产物积累,延缓棉株早衰,增加后期光合作用;通过大幅度提高衣分,增加皮棉产量;靠缩短生殖生长期、吐絮畅而集中等提高早熟性;通过提高SOD酶等抗氧化酶系统,提高抗性和延缓衰老,达到各性状综合协调提高。  相似文献   

16.
病害、干旱、盐碱等逆境胁迫是棉花生产实现高产稳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对现有棉花育种资源的抗逆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是实现高产、优质、多抗育种目标,培育突破性棉花新品种的有效途径。综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抗逆遗传改良团队近年来在棉花抗逆育种新材料创制、抗逆育种关键技术研发与新品种培育方面的最新进展,并且提出了未来我国棉花抗逆遗传改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短季棉50年早熟性育种成效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喻树迅  安阳 《棉花学报》2005,17(5):294-298
通过第一次收花率、生育期、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比较等性状总结了我国短季棉早熟性育种的成效。对不同年代短季棉品种的基因型值分析表明,短季棉生育期缩短9~14 d,本试验不同年代品种平均缩短2.5 d。通过对早熟性多个性状的对比,分析了辽棉系列短季棉与中棉所系列短季棉的不同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土壤胁迫与温度对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水分过多和过少均不利于转 Bt基因棉杀虫蛋白的表达 ,土壤涝渍可造成转 Bt基因棉抗虫性的显著下降 ,而土壤干旱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低温 ( 1 8℃ )不仅可明显降低转 Bt基因棉抗虫基因的表达活性 ,亦可明显降低已表达于棉株中的杀虫蛋白的抗虫活性。高温 ( 3 8℃ )亦可降低转 Bt基因棉抗虫基因的表达活性 ,但较低温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高温下已表达于棉株中的杀虫蛋白对低龄棉铃虫幼虫的抗虫活性明显增强。因此 ,应加强转 Bt基因棉田的水肥管理 ,保证转 Bt基因棉抗虫性的高效表达 ,重视各种异常天气后转 Bt基因棉田间的虫量监测 ,适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以2个品种(系)TG41和sGK156以及3个纤维品质优异的种质系7235、HS427-10和0-153为亲本,配制了(sGK156×HS427-10)×(0-153×7235)、(TG41×HS427-10)×(0-153×7235)[JP]和(sGK156×0-153)×(sGK156×HS427-10) 3套组合的双交F1及F2群体,利用3个纤维长度不同QTLs相关的SSR标记进行辅助选择。结果,用3个标记分别进行单标记辅助选择时,有/无标记单株平均纤维长度之间的差异在3个群体的F1世代中都可以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并且在F2世代株行中也表现出一定差异,可以稳定表达。当用2个或3个标记同时进行聚合选择时,随着聚合到QTL个数的增多,单株平均纤维长度值增大,选择效果越来越好,但在不同群体中表现有差异。可见,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对棉花纤维长度进行改良是有效的,聚合多个QTLs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有必要培育多个基因聚合并纯合的高代重组自交系材料,进一步研究多基因聚合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