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国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国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及其园林应用进行了探讨。建设中国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不仅对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起到了种质保护、引种驯化和科普展示的作用.还为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营造了优美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中期库为基础,从目前庞大的种质资源保存规模入手,设计构建"江苏农业种质资源中期库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受理全省种质资源入库保存申请,管理种质资源实物的出入库,保存入库种质的应用反馈信息.探讨了系统功能设计与数据库建设,介绍了条形码技术及其优势.  相似文献   

3.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完善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的国家体系及法规建设,保障种质库(圃)的运转经费和加强安全保存技术研究,是确保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得以安全保存和充分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安全保存是作物种质资源高水平保护的核心和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低温种质库是作物种质资源最主要的保存方式.延长种质保存寿命、维持种质遗传完整性和防止种质生活力意外丧失一直是种质安全保存的研究难点和热点.文中对近百年来种质库保存种质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系统整理,指出:(1)种子低含水量和低贮藏温度是延长种子保存寿命的关键因素,由此...  相似文献   

5.
广东主要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家果树种质广州荔枝、香蕉圃,农业部广州荔枝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广州香蕉种质资源圃,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库--南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库等广东省主要果树种质资源平台的建设情况;广东省荔枝、香蕉、柑桔、龙眼、菠萝、芒果等主要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现状.提出了广东省果树种质资源在收集与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广东省主要果树种质资源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保护腾冲红花油茶资源,促进腾冲红花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30 hm~2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地基本情况分析,确定保存库功能区划原则,对功能区划结果、区划平面布置技术设计研究,开展种质资源自然类型调查、优良无性系调查、近缘种调查、优良单株调查等技术措施应用,对种质资源收集区嫁接苗引进、采穗育苗、大树保存及修剪、整地、定植、管护、观测调查等技术研究分析,对扩繁圃种子及穗条需要量测算、产量预测、整地、嫁接育苗、圃期管理、苗木调查等营建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营建腾冲红花油茶种质资源保存库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7.
全国     
《新农业》2020,(10)
正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5月8日在省农科院内举行了揭牌仪式。该库可保存种质资源15万份,目前已经收集保存全球59个国家(地区)和我国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3万多份,已经建成全世界最大的辣椒种质资源库。该库总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到目前为止,向全国17个省和隆平高科等10多家种业公司提供种质资源共计26 000多份次,有力支撑了国家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和湖南种业强省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8.
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最为重要的研究基础。本文分析了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意义,总结了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特色种质资源库、重视对保存方法的研究、加强资源共享等层面提出了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对策。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贵州省拥有较为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有的传统种质属稀有、特有资源,是国家作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整理、保存了以稻、油菜、玉米、小麦等为主的贵州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采用种质资源库(包括国家长期库、中期库和地方中短期库)与异生境繁种相结合、国家和地方两级联动、互为补充保存体系,实施种质更新和资源保护。概述了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现状和保护途径。并就加强贵州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促进交换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卢新雄  陈晓玲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0):1125-1132
 近20多年来,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至2002年底,国家已初步建立起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包括国家长期库和国家复份库各1座,中期库8座。长期库贮存种质已达33.4万余份,隶属35科192属712种,贮存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国家种质圃30个,共保存无性繁殖作物及多年生种质4.3万余份,隶属900多个物种。试管苗种质库2个,保存种质2300份。此外还建立了2个野生稻和1个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区。笔者在文中介绍了我国在库存种质持久安全保存技术、超干燥贮存技术和离体保存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当前种质保存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珙桐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综述了珙桐的应用现状及其研究意义,探讨了珙桐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功能,并提出了珙桐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形式。将珙桐应用在城市园林景观中,能够丰富园林树种及景观内容,具有科普意义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2.
神农架4个珙桐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神农架地区4个居群28个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6个10 bp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到87个位点,多态位点49个,多态百分率56.3%,而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0.2%.用POPGENE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居群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0.111 8,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为0.165 1,总的居群基因多样性为0.169 2,基因分化系数为0.339 2.这表明神农架地区珙桐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其遗传变异以居群内遗传变异为主.   相似文献   

13.
采用10条ISSR引物对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的6个天然居群和2个人工居群的229份材料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27个分子量在200~2 000 bp之间的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93.81%;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在40.21%~76.29%之间,平均为58.64%。物种水平上,珙桐的Nei’s基因多样性Hs=0.3013,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0.4566。居群水平上,各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介于0.1491~0.2690之间,各居群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s=0.2191,各居群的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介于0.2200~0.4028之间,平均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0.3232。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26.27%,基因流Nm为1.4。结果显示珙桐的遗传多样性较高,8个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动,但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14.
珙桐与喜树茎次生木质部解剖构造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珙桐与喜树茎次生木质部的比较解剖学观察,发现两种植物次生木质部结构中导管的穿孔类型虽然都属于梯状穿孔板,但穿孔的长短和穿孔上的横隔数却存在明显的差别.珙桐的导管梯状穿孔板上的横隔有77条,而喜树只有26条.表明两者在系统发育上可能不是处在一个水平上.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生境下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的遗传多样性,以珙桐叶片为材料优化建立珙桐的AFLP反应体系。对酶切与连接中DNA的浓度、预扩增的引物、选择扩增中Mg2+和dNTPs的浓度进行梯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酶切与连接过程中DNA的浓度变化对结果影响不大,预扩增的引物是否带有选择碱基对结果影响明显,选择扩增中dNTPs浓度的变化对最终谱带影响不大,而Mg2+浓度变化会对最终谱带产生影响,以1.75 mmol/L为宜。采用优化后的体系,从12对Mse I、EcoR I引物的144组AFLP选择扩增引物组合中筛选出能够得到清晰扩增谱带的7组引物组合,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外植体种类、无菌体系的建立、培养基及激素选择、生根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珙桐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珙桐种壳坚硬,透水透气性差,种子休眠期较长,用种子繁殖珙桐幼苗难度较大,故引种繁殖首选还是直接移植小苗进行驯化栽培。珙桐移植到低海拔地区成活的关键是苗木的过夏问题,尤其是高温炎热的夏季,日光强烈直射,易导致幼苗叶片萎蔫,通过遮荫降低温度,加强水分管理,提高湿度,人为创造适合珙桐生长发育的环境,帮助其进行光合作用,以期适应新的环境 。  相似文献   

18.
甘肃文县珙桐群落的组成结构数量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甘肃文县为珙桐分布的北部边缘地带。对其群落的组成结构、数量特征研究分析认为,在沿摩天岭北坡自东向西的不同地段,水热条件优越程度下降,群落组成及优势种有所差异,群落多样性指数依次减小,分别为3.8830,3.3588,3.3545,生态优势度有升高的趋势,分别为0.0889,0.1139,0.1486,群落稳定性依次下降。中部地段的珙桐群落均匀度偏高,可能是人为活动干扰所致。  相似文献   

19.
王磊  代勋  汤家鑫  黄良江  祁岑  杨顺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38-16741
由于光叶珙桐的繁殖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光叶珙桐的天然分布面积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濒临灭绝。分析了三江口自然保护区光叶珙桐的种群特点,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提出了光叶珙桐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郭文久 《农学学报》2016,6(2):92-95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是一种濒危的孑遗植物,由于其花形优美,在园林绿化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珙桐种子繁殖或扦插等繁殖方式都非常困难,无论从种质保护还是经济应用的需要,开展珙桐的快速繁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都十分重要。本研究对珙桐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选择、消毒液升汞的不同浓度和基本培养基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春季的鳞芽及半木质化的带芽枝条效果较好,75%的酒精消毒10 s 及0.1%升汞消毒10 min 基本能达到要求,而基本培养基以WPM培养基效果最好。研究结果构建了珙桐的以芽繁芽技术体系,但组培苗的生根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