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就动物日粮脂肪酸来源对肉、蛋和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主要就动物日粮脂肪酸来源对肉、蛋和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以呼伦贝尔草原四种不同草地类型牧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单贮、混贮处理,研究不同青贮处理对不同草地类型牧草长链脂肪酸的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草地类型不同处理样品所含长链脂肪酸的成分相同,都以亚麻酸和棕榈酸为主,亚油酸含量也比较高;四种草地类型不同处理间各长链脂肪酸的含量均有所差异,混贮处理对各长链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最大.混贮处理后贝加尔针茅硬脂酸(P<0.01)、亚油酸(P<0.05)的含量明显升高,油酸明显下降(P<0.05);四种草地经不同处理后同一草地类型取样点之间长链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建立气相色谱测定雪糕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方法.2.0 g雪糕样品中加入8 mL浓盐酸和10 mL无水乙醇进行前处理,经SP-2560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2%和0.024%;实现了反式脂肪酸甲酯与顺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比例的中短链和长链脂肪酸混合物对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72头产奶量、胎次及泌乳日龄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按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添加400 g/d 长链脂肪酸(LCFA,A组)、80 g/d中短链脂肪酸(SMCFA)+320 g/d LCFA(B组)、400 g/d 黄油(C组)、240 g/d SMCFA+160 g/d LCFA(D组)及400 g/d SMCFA(E组)。试验期为63 d,第1周为预试期,试验期最后1 d采集血液样品,用于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日粮添加不同比例的中短链和长链脂肪酸对奶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及前列腺素(PGE2)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A组免疫球蛋白A(IgA)的含量显著高于B、E组(P<0.05),B、D组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日粮中添加脂肪酸均能提高奶牛血清中IL-4及IL-10的含量,尤其是D组,增加效果极显著(P<0.01)。因此,添加240 g/d SMCFA 和160 g/d LCFA更能提高泌乳中期奶牛的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6.
瘤胃脂肪酸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对脂肪酸的代谢机理,重点讨论了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共轭脂肪酸的形成、微生物脂类的合成以及影响不饱和脂肪酸生物氢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肉、蛋、奶等动物产品和肉、奶制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重要来源.因此,提高肉及肉制品、蛋、奶及奶制品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有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对目前富含PUFA的动物产品质量及影响动物产品中PUFA成分和含量的饲粮、动物性别和年龄及基因类型等因素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在生产实践中开发相关技术和产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肉、蛋、奶等动物产品和肉、奶制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重要来源。因此,提高肉及肉制品、蛋、奶及奶制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主要对目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动物产品质量及影响动物产品中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的饲粮、动物性别和年龄以及基因类型等因素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在生产实践中开发相关技术和产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肉、蛋、奶等动物产品和肉、奶制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重要来源。因此,提高肉及肉制品、蛋、奶及奶制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主要对目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动物产品质量及影响动物产品中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的饲粮、动物性别和年龄以及基因类型等因素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在生产实践中开发相关技术和产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The physiology of essential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the cat is reviewed.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ose aspects of the n:6 and n:3 fatty acids, their metabolites and interactions, which relate primarily to the skin. The functional roles, if known, of the fatty acids are discussed. Recent clinical research into the use of essential fatty acid supplem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feline dermatoses is presented. Current indications for the therapeutic supplementation with essential fatty acids are summarised.  相似文献   

11.
脂肪酸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乳是许多脂肪酸的天然来源。乳中脂肪酸既可以由乳腺从头合成,也可直接来自于血液,这个过程受遗传、饲料、泌乳阶段、年龄、季节、养殖方式、畜群效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者介绍了乳中脂肪酸的合成及各脂肪酸间的相关性,并对影响脂肪酸组成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究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Pullorum,S.Pullorum)感染雏鸡后骨髓miRNA的差异表达特征,为深入了解鸡白痢沙门菌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将7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鸡白痢沙门菌和PBS,于感染24 h后采集骨髓进行miRNA测序,筛选差异倍数≥2且P值≤0.05的差异表达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以及GO、KEGG富集分析,随机选取6个miRNAs进行qRT-PCR验证,构建与免疫过程相关的miRNA-mRNA靶点网络。通过miRNA测序,共获得20个已知的差异表达miRNAs,其中11个上调,9个下调。qRT-PCR结果表明,miRNA变化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GO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膜运输、信号转导、免疫系统、碳水化合物代谢、糖类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等,KEGG的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Notch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等,miRNA-mRNA网络互作发现,gga-miR-1466和gga-miR-6643-5p可能是参与免疫过程相关的关键miRNA。本研究解析了鸡白痢沙门菌感染雏鸡的骨髓miRNA表达谱特征,为了解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为防控鸡白痢沙门菌感染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乳腺长链脂肪酸摄取的影响。选用健康且胎次、体重[(554±21)kg]、泌乳期[(120±4)d]和产奶量[(24.30±1.47)kg/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30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10头。3组奶牛饲喂不同模式的饲粮,即以苜蓿、羊草和全株玉米青贮为粗饲料的饲粮(MF组)、营养水平约同MF组但以单一玉米秸秆为粗饲料的饲粮(CS1组)和粗饲料比例等同MF组但以单一玉米秸秆为粗饲料的饲粮(CS2组)。试验期90 d,分3期进行,每期30 d,在每期的最后2 d采集饲粮样、乳样和血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的体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日乳脂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MF组的产奶量和日乳脂产量均显著高于CS1组和CS2组(P0.05),而CS1组则显著高于CS2组(P0.05);MF组的乳脂率显著高于CS1组(P0.05)。2)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动、静脉血浆中C16∶0、C18∶0、C18∶2cis-6、C18∶1 cis-9和总长链脂肪酸的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不同饲粮模式对奶牛的血流量造成了显著的影响(P0.05),呈现出CS1组MF组CS2组。不同饲粮模式影响了奶牛动脉对总长链脂肪酸的供给量,表现为MF组和CS1组显著大于CS2组(5 629.51、6 605.02 g/d vs.3 878.91 g/d)(P0.05)。4)不同饲粮模式影响了奶牛乳腺对总长链脂肪酸的摄取率,表现为MF组和CS2组显著高于CS1组(10.99%、10.84%vs.7.39%)(P0.05)。5)不同饲粮模式影响了奶牛乳腺对总长链脂肪酸的摄取量,表现为MF组(618.69 g/d)CS1组(487.87 g/d)CS2组(420.56 g/d),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揭示了在低质粗饲料条件下,增加精料浓度并不能有效提高奶牛乳腺对长链脂肪酸的摄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动物试验对比新产牛日粮中不同脂肪酸添加比例对其泌乳性能的影响。分别选取35 头荷斯坦新产牛作为参试动物,分为试验组I、试验组II和对照组。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脂肪性添加物;试验组I饲喂脂肪酸钙添加剂,其中脂肪酸占比为C16:0∶C18:1=51.00%∶35.00%;试验组II饲喂棕榈脂肪粉添加剂,其中脂肪酸占比为C16:0∶C18:1=80.00%∶8.00%,保证各组日粮的泌乳净能和粗蛋白水平一致。试验全期对照组与试验组II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都极显著高于试验组I(P<0.020),分别增加2.470 kg和2.070 kg,对照组与试验组II间无显著差异。试验全期对照组与试验组II的产奶量都极显著高于试验组I(P<0.020),分别增加3.560 kg和3.500 kg,对照组与试验组II间无显著差异。对照组、试验组I和试验组II之间的体重无显著差异,试验组II失重最小为64.100 kg,对照组失重最大为87.500 kg,相差23.400 kg。综合分析,日粮中添加脂肪粉(C16:0∶C18:1=80.00%∶8.00%)对产后泌乳性能以及减少产后体脂动员、维持体况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中链脂肪酸(MCFAs)由含有单羧酸的脂肪酸组成,6~12个碳原子不等,包括己酸(C6)、辛酸(C8)、癸酸(C10)和月桂酸(C12)。MCFAs可以通过胃黏膜被吸收,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s)可以被完整地吸收进入肠上皮细胞,然后被微粒体脂肪酶水解。MCFAs是一种很容易获得的能量来源,不仅能够改善肠上皮黏膜结构,还因其能够穿透细菌的半透膜并破坏细胞内部结构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因此,MCFAs可以作为断奶仔猪饲料的良好补充剂,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是一种潜在的饲料抗生素替代品。本文将从MCFAs对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平衡、肠道发育及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综述,为MCFAs在养猪业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讨饲粮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对扬州鹅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 160只健康、体重接近的 21日龄扬州鹅,随机分成 4组,分别饲喂 n-6/n-3PUFA比例为 12∶1、9∶1、6∶1及 3∶1的饲粮,于 70日龄时取胸肌和腿肌,进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1)在胸肌中,亚油酸的含量 9∶1组显著高于 3∶1组(P<0.05),而与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α-亚麻酸的含量 3∶1组显著高于 6∶1和 9∶1组(P<0.05),极显著高于12∶1组(P<0.01)。2)在腿肌中,亚油酸的含量 12∶1和 6∶1组均显著高于 3∶1组(P<0.05),而与9∶1组无显著差异(P>0.05);α-亚麻酸的含量 3∶1组显著高于 6∶1组(P<0.05),极显著高于12∶1和 9∶1组(P<0.01)。综上所述,鹅肌肉中 n-6/n-3PUFA比例随饲粮中该比例的下降而下降,并以 3∶1组最低,但除 12∶1组的腿肌 n-6/n-3PUFA比例较高外,其他各组比例均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适于人体健康的(6∶1)~(10∶1)的比例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研究肉兔肌肉组织、皮下结缔组织和肠系膜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先用索氏提取法和氯仿-甲醇法从肉兔脂肪组织中提取油脂,继而进行酸法和碱法甲酯化,经气相色谱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碱法甲酯化法处理的效果最好。以塞北兔为研究对象,采用这种方案对油脂进行处理,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和气质联用仪对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肉兔肌肉间脂肪由12种脂肪酸组成,其中4种饱和脂肪酸中C16:0含量最高,为27.30%;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8:1含量最高,为24.02%;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中9,12-C18:2含量最高,为26.06%;P:S值为0.88。皮下结缔组织脂肪由13种脂肪酸组成,其中4种饱和脂肪酸中C16:0含量最高,为26.75%;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8:1含量最高,为29.07%;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中9,12-C18:2含量最高,为21.99%;P:S值为0.75。肠系膜脂肪由21种脂肪酸组成,其中7种饱和脂肪酸中C18:0含量最高,为25.47%,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8:1含量最高,为26.25%,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中9,12-C18:2含量最高,为27.52;P:S值为0.99。肌肉间、皮下和肠系膜上脂肪酸组成种类和含量有差异。肠系膜内脂肪酸种类最多,肌肉间较少。P:S比值肠系膜组织最高,皮下结缔组织最低。  相似文献   

19.
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对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达  双金  玉荣 《中国奶牛》2011,(4):19-23
本试验主要研究奶牛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后对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亚麻籽可极显著提高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提高26.94%(P〈0.01);其中明显增加C18:2、C18:3、C20:4、C20:5和C22:6脂肪酸含量,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中ω-3 PUFA(包括α-C18:3、EPA、DHA)脂肪酸含量和ω-6 PUFA脂肪酸(C18:2、γ-C18:3和C20:4)含量,两组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78.47%和19.40%。添加亚麻籽可极显著(P〈0.01)降低牛乳中ω-6 PUFA/ω-3 PUFA比值,降低33.10%。  相似文献   

20.
文昌鸡肌肉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对文昌鸡肌肉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百分比含量。结果表明,文昌鸡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包括n-十二烷酸、n-十四烷酸、十五烷酸、n-十六烷酸、十七烷酸、n-十八烷酸和二十烷酸,其含量分别为0.75%、1.23%、0.43%、23.86%、2.04%、11.18%、0.13%,占总脂肪酸的39.63%;不饱和脂肪酸9种,包括11-十四碳烯酸、9-十六碳烯酸、9-十八碳烯酸、9,12-十八碳二烯酸、6,9,12-十八碳三烯酸、11-二十碳烯酸、10,13-二十碳二烯酸、7,10,13-二十碳三烯酸及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其含量分别为0.15%、1.79%、25.84%、21.99%、0.48%、0.32%、0.45%、0.61%、8.75%,占总脂肪酸含量的60.37%。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2.29%,而必需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1.23%。这一结果为家禽肌肉中脂肪酸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的评定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