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触角。结果表明,在该蜂的触角上共发现了8种感觉器,分别为毛状感觉器、B觟hm氏鬃毛、板状感觉器、锥状感器、刺形感器、乳状感器、腔状感器和感觉孔。对不同类型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其中毛状感器是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上数量最多的感器。 相似文献
2.
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优势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膜翅目:姬小蜂科)触角及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方法】对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雌、雄蜂触角感觉器进行性别间差异比较。【结果】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蜂鞭节有5亚节,雄蜂鞭节有4亚节。触角上着生有板形感器(Ⅰ型和Ⅱ型)、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和Ⅲ型)、指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乳头状感器和Böhm氏鬃毛,其中,板形感器Ⅰ型仅分布于雄蜂棒节,雌蜂未见分布,毛形感器Ⅱ型和Ⅲ型仅分布于雌蜂触角,雄蜂未见分布,雌蜂的毛形感器总数量显著多于雄蜂。【结论】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呈膝状,共有6种类型感器,雌、雄蜂的感器类型、数量和分布规律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3.
4.
记述了黄蚜小蜂属一中国新记录种桦圆蚧黄蚜小蜂(AphytistestaceusTshum-akova)。分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寄主:白桦上的桦圆盾蚧(Diaspidiotusalma-atensisBorchs.)。 相似文献
5.
奇步甲触角感器电镜扫描观察和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扫描电镜对奇步甲成虫的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对各类感器的数量、长度及分布特点等作了描述,并测定了触角对几种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奇步甲触角上有3类刺形感器、1类毛形感器、7类锥形感器、1类栓锥感器、2类腔锥感器和1类钟形感器.几种供试挥发物及其混合物均能引起奇步甲雌、雄虫的电生理反应;奇步甲成虫触角不同部位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差异明显,电位高低顺序为端部>中部>基部;剂量试验表明,奇步甲成虫触角对不同体积分数无水乙醇的EAG反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7.
记述了蚜小蜂属(Aphelinus Dalman)2个中国新记录种:黄体黑盾蚜小蜂(A.japonicas Ashmead),采自陕西省宁陕县和福建省武夷山市;黄头黑胸蚜小蜂(A.humilis Mercet),采自西藏自治区察隅县。详细描述了2种的形态特征、寄主及分布,并附有形态特征照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烟粉虱Bemisia tabaci 2种优势寄生蜂古桥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furuhashii和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 bimaculata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及个体大小.【方法】利用解剖与显微拍照技术比较了2种蚜小蜂的胚后发育过程、个体形态及大小.【结果和结论】2种蚜小蜂的发育世代均经历卵、1~3龄幼虫、预蛹、蛹与成虫7个发育阶段.在相同条件下,古桥桨角蚜小蜂的世代发育历期(15.9 d)要长于双斑恩蚜小蜂(14.4 d);随着发育龄期的增加,2种蚜小蜂的体长、体宽、头长与头宽都不断增加,但古桥桨角蚜小蜂各个虫态的体长、体宽、头长及头宽均明显大于双斑恩蚜小蜂. 相似文献
9.
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是蚜虫重要内寄生蜂之一,为更好地利用白足蚜小蜂防控农林害虫,在室内以桃蚜(Myzus persicae)饲养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对其成虫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足蚜小蜂羽化时间集中在6:00-10:00。羽化当天即可进行交配,交配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求偶、交配前期、交配及交配后期。交配过程耗时148.5 s±10 s。雌雄同性间存在交配竞争。一头雌蜂在观察的3 h内可与1.8±0.2头未交配雄蜂交配,雄蜂可与10.4±2.0个雌蜂交配。白足蚜小蜂可进行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的后代均为雄性,一头雌蜂24 h孤雌生殖18.8±1.0头雄性子蜂;两性生殖可产9.9±1.1头雌蜂及6.6±0.4头雄蜂。寄生过程可划分为搜寻寄主、试探寄主、产卵寄生或取食寄主及清扫梳理5个步骤。从产卵寄生到成蜂羽化需要10~14 d。白足蚜小蜂喜欢在上午羽化,羽化后即可交配,雌雄蜂均可多次交配,同性个体间存在交配竞争,以孤雌和两性生殖繁衍后代,完成一个生活史需10~14 d。 相似文献
10.
奇变瓢虫触角的电镜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奇变瓢虫雌雄成虫触角超微结构,发现触角上分布有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毛形感器数目最多,集中分布于端节,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较少,锥形感器最少。其中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各分为3个亚型。雌雄触角在形态、感器的类型和分布上无明显差异,但各触角背面与腹面感器在类型和分布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褐纹甘蔗象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探索利用性信息素开展褐纹甘蔗象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褐纹甘蔗象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外部形态特征、类型和分布,以SPSS 21.0进行数据计算与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雌雄成虫间触角各节的长度、直径和感器数量差异.[结果]褐纹甘蔗象雌雄成虫触角外部形态一致,均为膝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部分;触角上有刺形、毛形和芽孢形3种类型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有5种亚型,刺形感器有3种亚型,芽孢形感器有3种亚型,以毛形感器的数量和种类最丰富.褐纹甘蔗象雌雄成虫触角在感器数量上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结论]毛形感器在褐纹甘蔗象寻找寄主和配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雄虫触角上STⅠ、STⅢ和STⅣ的数量显著多于雌虫,与感受性信息素有关,而雌虫触角上STⅡ的数量显著多于雄虫,与寻找产卵场所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异色瓢虫暗黄变种成虫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异色瓢虫暗黄变种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暗黄变种成虫触角为棒状,共11节,即柄节、梗节和鞭节的9个亚节。触角感器为毛状感器与锥状感器,毛状感器分为长毛状感器、短毛状感器两种类型。雌雄个体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条沙叶蝉(Psammotettix striatus)成若虫、雌雄两性的触角及其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条沙叶蝉的行为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和电生理学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电镜扫描技术,系统观察条沙叶蝉的触角及其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结果】条沙叶蝉成虫两性间无差异,触角呈刚毛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柄节及梗节较粗短,其上具众多耳状突起,梗节近端部着生有3~5根毛形感器;鞭节细长,分为多亚节,第1、2、4亚节上各有1个锥形感器,第3亚节上着生1毛形感器,其余亚节上均无感器存在。【结论】条沙叶蝉的触角感器类型及数量在雌雄个体间无差异,若虫触角上感器的分布、数量及种类与成虫一致。 相似文献
14.
Plutella xylostella (L.) (Plutellidae)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est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this study, the morphology of antennal and mouthpart sensilla in the larvae and adults of P. xylostella (L.) was observed by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larval antennae possess six sensilla basiconica, two sensilla chaetica and one sensillum styloconicum. Larval mouthparts possess six types of sensilla: sensilla chaetica, sensilla digitiformia, sensilla epipharyngeal, sensilla basiconica, sensilla styloconica and sensilla placodea. In the adult, seven types of sensilla are found on the antennae in males and six types of sensilla (sensilla basiconica absent) occur in females. Sexual dimorphism is also found in the number and size of these sensilla on the antennae of adults. We describ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ive types of sensilla on the mouthparts of the adult of P. xylostella. This study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the function of these sensilla, and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al mechanisms involved in pest control.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中华微刺盲蝽Campylomma chinensis Schuh的触角,结果表明,中华微刺盲蝽触角由基节、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背面、腹面和外侧面.早、6两性触角上均存在7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具弯钩形感器、蒲姆氏鬃毛和腔形感器,各种感器在早、6两性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没有明显的区别.此外6性触角还有3种感器,即乳形感器、钟形感器和圆柱形感器,其功能可能与接受性信息素有关,其中乳形感器是一种新发现的昆虫触角感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密点曲姬蜂触角和触角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方法】对密点曲姬蜂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雌、雄蜂触角感觉器进行性别间差异比较。【结果】密点曲姬蜂雌、雄成蜂触角形态相似,属于鞭状触角。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雌蜂鞭节由22个鞭亚节组成。雄蜂鞭节由25个鞭亚节组成。成蜂触角上共有5种类型的感觉器:毛型感觉器、刺型感觉器、板型感觉器、Böhm氏鬃毛和腔锥形乳突状感觉器。毛形感觉器(I、II)、刺形感觉器、腔锥形乳突状感觉器和板形感觉器主要分布在鞭节各个亚节。毛形感觉器(III)主要分布在梗节和柄节的中部和端部。Böhm氏鬃毛分布在梗节和柄节的基部。雌、雄蜂触角感觉器的数量和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雄蜂各类感觉器的数量和密度明显高于雌蜂。【结论】密点曲姬蜂触角属于鞭状触角,共有5种类型感觉器。雌、雄蜂触角长度存在差异,感觉器的分布规律相似,感觉器的数量和密度存在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家蚕胚胎培养细胞(BmN_4细胞株)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细胞为圆球形,表面凹凸不平,细胞质中含有大型的颗粒。 相似文献
18.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引种与利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kagi是一种危险的森林检疫性害虫,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azumaiTachikawa是有效防治松突圆蚧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我们在借鉴广东省20世纪80年代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经验基础上,于2002年5月再从日本引进花角蚜小蜂,共收到花角蚜小蜂种蜂5718只,经过1年多的林间释放和扩繁,已成功定殖,为松突圆蚧的生物防治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