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揭示内蒙古绒山羊公羊褪黑激素、睾酮的全年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试验采集6只内蒙古绒山羊公羊1~2岁全年的颈静脉血液样本,经酶标测定获得血液褪黑激素和睾酮含量数据。结果表明:内蒙古绒山羊公羊血清褪黑激素、睾酮含量在不同月份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血清褪黑激素含量以7、8、9月份最高,10、11、12和4、5、6月份次之,1、2、3月份最低,总体趋势为5~9月份逐步上升,9月份达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到翌年1月份达最低,表现明显的季节性,其变化规律与光照周期变化一致。血清睾酮含量表现为5~10月份呈上升趋势,10月份达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到次年2月份降至最低,除峰值出现较褪黑激素推迟1个月外,二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血清褪黑激素含量与睾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进一步证明褪黑激素作为光照影响动物繁殖活动的重要调节因子,在睾酮生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鸵鸟主要性激素分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旨在观察鸵鸟一年中激素分泌规律与发情行为的相关性,为采精和输精掌握最准确的时间,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样品中促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2)和睾酮(T)的浓度水平。结果表明:①雌鸵鸟血浆内FSH水平在一年之中呈现波动式变化,从11月开始上升,12、2、7月中出现3个明显的分泌波峰,峰值分别为114.354、130.168和144.375 mIU/mL,6月中旬达到全年中最低22.312 mIU/mL;②E2水平在1~5月都呈缓慢上升趋势,在7月突然下降到最低(18.874 pg/mL),9月达全年最高峰(367.285 pg/mL);③雄鸵鸟血浆睾酮(T)浓度从1~6月一直呈上升趋势,6月达到较高水平(121.473 ng/dL),8月达到全年中最低(77.166 pg/dL),到10月中旬达到全年最高(138.562 ng/dL);鸵鸟血浆内FSH、E2及T的浓度水平在一年之中呈现波动式变化与发情表现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内蒙古白绒山羊甲烷排放现状,进一步研究白绒山羊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分别测定不同类型白绒山羊在春(5月)、夏(8月)、秋(10月)、冬(2月)4个季节中瘤胃微生物的数量,以期探明季节变化、品种类型对绒山羊瘤胃甲烷产生及相关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春季,内蒙古绒山羊甲烷(CH_4)产生量最高,冬季最低。从类型看,阿拉善型绒山羊平均瘤胃甲烷菌和原虫数最高,但瘤胃纤维分解菌最低;阿尔巴斯型瘤胃纤维分解菌最高。在春、秋季,绒山羊瘤胃甲烷菌数量较高;冬季最低。春、夏季原虫数量较高,冬季最低。春季纤维分解菌数量与甲烷菌数量相反,表现为春、秋较低,冬季最高。由此可见,季节、品种类型的不同导致了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微生物数量和产甲烷量不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牙山黑绒山羊不同年龄的产绒规律,选取240只1~8周岁牙山黑绒山羊母羊,测定放牧条件下绒山羊的产绒性能与绒毛品质。结果表明:在产绒量方面,相邻年龄间牙山黑绒山羊母羊产绒量、绒长度和绒细度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1周岁母羊产绒量最低(379.74 g),2~4周岁母羊产绒量呈逐年增长趋势(475.09~502.63 g),5周岁以后开始下降(466.95 g);在羊绒长度方面,1周岁母羊绒长度最短(5.78 cm),2~4周岁绒长度呈逐渐增长趋势(6.43~6.72 cm),4周岁母羊绒长度最长(6.72 cm),5周岁母羊绒长度开始下降(6.45 cm);在羊绒细度方面,1周岁母羊羊绒细度最小(14.43μm),2~5周岁母羊绒细度呈逐渐增长趋势(15.27~15.86μm),5周岁时达到最粗(15.86μm)。由此可见,牙山黑绒山羊母羊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在2~4周岁时达到最佳阶段,5周岁以后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法对辽宁绒山羊双羔型和单羔型的母羊全年及发情期外周血清中FSH分泌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双羔型和单羔型母羊在全年各个月间FSH的分泌水平不均衡,从每年的8月份开始逐渐升高,10月份达到高峰,11月份以后开始逐渐下降,并且双羔型和单羔型在秋季的FSH分泌量差异显著(P<0.05)。双羔型和单羔型绒山羊FSH在发情期呈脉冲式分泌并有明显的分泌高峰,双羔型的FSH的排卵前峰值出现时间比显著地晚于单羔型(P<0.05)。  相似文献   

6.
选择初生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公,母羔各6只,测定其皮肤毛囊发育规律。另选择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母羊6只,公羊4只,测定其皮肤毛囊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初生时,初级毛囊已发育成熟,而次级毛囊发育熟至4月龄才完成。成年白绒山羊皮肤中的初级毛囊和次毛囊活性的季节性变规律相似,其活性在冬季最 。组织学研究表明,在前一产绒周期绒毛脱落之前,次级毛囊就已开始活动。  相似文献   

7.
将120只3~4岁的内蒙古绒山羊母羊,按年龄、上年度产羔类型和上年度产绒量分为4组,研究自然放牧条件下不同配种周期对内蒙古绒山羊繁殖性能和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周期的发情率、情期受胎率和产羔率最低,第2,3周期达到高峰,第4周期逐渐下降;各组绒山羊初生重差异显著(P<0.05),第3,4周期显著高于第1,2周期,第2周期最低。各组绒山羊产绒量差异显著(P<0.05),第3,4周期显著高于第1,2周期,第2周期最低;不同配种周期对绒品质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绒山羊的适宜配种周期应选择在第3周期,即10月份。  相似文献   

8.
对藏西北白绒山羊的多种生殖激素进行全年的检测,旨在了解藏西北白绒山羊的7种生殖相关激素质量浓度全年的变化规律。每周采集20只藏西北白绒山羊血液样本,提取血清,送至上海酶联测定睾酮(T)、促黄体素(LH)、促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P)、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7种激素的质量浓度,分析藏西北白绒山羊的生殖激素变化规律。试验获得藏西北白绒山羊生殖激素变化曲线,分析得到藏西北白绒山羊全年的繁殖性能变化规律。5月到8月是藏西北白绒山羊的乏情期,9月后进入情期,此时进行配种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对于指导青藏高原地区山羊生产和提高繁殖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将雄性Wistar大鼠(220~250g)的睾丸间质细胞混悬液用不连续梯度(5%、30%、58%、70%)Percoll分离液分离,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牛磺酸及促性腺激素(HCG)、雄烯二酮、孕酮、cAMP进行培养,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作用24h后培养液中睾酮含量。结果表明,牛磺酸可使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能力显著增加;能增加HCG和cAMP诱导的睾酮分泌;能促进雄烯二酮和孕酮向睾酮的转化。牛磺酸能增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的分泌,并可能在类固醇合成的多个环节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促黄体素(LH)为促性腺类激素药品。母畜在发情过程中,体内LH的分泌水平逐渐由低到高变化,一直达到最高值即LH峰值,引发母畜排卵。母畜排卵后,LH分泌水平很快下降。本试验的目的在于,在绒山羊发情后,人为地皮下注射LH药品,使LH峰值提前到来,使母羊提前排出卵子,从而使卵子与存活精子在可预定的时间段内相遇受精。在此基础上,比较鲜、冻精配种后的受胎率情况,为绒山羊人工授精工作提供技术依据。经试验证明,用LH处理绒山羊成年母羊后0.5~1h后进行鲜冻精配种,对鲜精配种受胎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对细管冻精配种受胎率有较大的影响,能显著提高绒山羊细管冻精配种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c-jun调节h CG诱导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作用机制,采用离体仔猪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孵育法,c-jun ASODNs拮抗c-jun,加用c AMP,通过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睾酮水平来观察c-jun在调节h CG诱导仔猪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影响。结果是h CG可刺激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的睾酮分泌,c-jun ASODNs(0.125~2μmol/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 CG诱导离体睾丸间质细胞的分泌(r=-0.787,P0.01)。加用c AMP后睾酮分泌增加,可逆转c-jun ASODNs抑制h CG诱导离体睾丸间质细胞的睾酮分泌。结论是c-jun可促进h CG诱导离体仔猪睾酮间质细胞睾酮的分泌,此过程可能以c AMP作为第二信使,进行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2.
IGF-Ⅰ对山羊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调节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0~40日龄山羊的睾丸间质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hCG进行不同的处理,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睾酮和cAMP的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了DNA含量。结果表明,IGF-Ⅰ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山羊睾丸间质细胞cAMP生成、睾酮分泌及DNA合成,以上作用随IGF-Ⅰ剂量的增大而加强,并且与hCG有协同作用。根据以上结果首次提出IGF-Ⅰ调节山羊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机理的假设:IGF-Ⅰ与其膜受体结合引起cAMP增多,cAMP通过激活一系列合成DNA和睾酮所需酶类而使DNA和睾酮的合成增加。这与催乳素(PRL)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等含氮激素(因子)调节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机理不同,而与FSH、LH等含氮激素调节性腺分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684-1688
睾酮是一种重要的类固醇激素,动物体内约95%的睾酮都由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并分泌。研究显示,原癌基因参与性腺功能调控,c-Fos作为原癌基因的1种,在生精细胞发育过程和睾丸内分泌功能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试验以荣昌仔猪为试验对象,探究c-Fos调节hCG诱导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信号转导途径,为进一步研究仔猪睾酮分泌的机理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间质细胞cAMP在hCG诱导后显著增高,当二丁酰cAMP与hCG共同作用时,睾酮分泌达到最大,且当二丁酰cAMP与c-Fos ASONDs作用时,可明显逆转c-Fos ASONDs对hCG诱导仔猪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抑制作用。(2)维拉帕米(10-5 mol/L)对hCG诱导的间质细胞睾酮分泌未见明显作用,当维拉帕米和c-Fos ASONDs共同作用时也没有加强c-Fos ASONDs对hCG诱导的睾酮分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LH为促性腺类激素药品。母畜在发情过程中,体内LH的分泌水平逐渐由低到高变化,一直达到最高值即LH峰值,引发母畜排卵。母畜排卵后。LH分泌水平很快下降。本试验的目的在于,在绒山羊发情后,人为地皮下注射LH药品。使LH峰值提前到来,使母羊提前排出卵子,从而使卵子与存活精子在可预定的时间段内相遇受精。在此基础上,比较鲜冻精配种后的受胎率情况,为绒山羊人工授精工作提供技术依据。经试验证明.用LH处理绒山羊成年母羊后0.5—1小时进行鲜冻精配种,对鲜精配种受胎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对细管冻精配种受胎率有较大的影响。能显著提高绒山羊细管冻精配种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光照和褪黑激素对绒山羊激素分泌和绒毛生长的影响。作者采用随机试验区组的方法,把36只绒山羊平均分成3组,分别进行长光照、短光照和自然光照处理,每组当中一半埋植褪黑素,分别检测血液激素水平和绒毛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素显著影响绒山羊体内的激素分泌,长光照抑制褪黑素的分泌,短光照促进褪黑素的分泌,埋植褪黑素组的血浆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不埋植组。光照和褪黑素显著影响PRL、IGFI的分泌类型,并与绒山羊的绒毛生长有关,短光照或褪黑激素处理各组绒毛平均增加338.83 g;新生羊绒的长度、细度、强度等品质指标均符合纺织工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分析外源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绒山羊绒毛生长特性与皮肤毛囊组织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影响。选择10只体重和产绒量相当的罕山白绒山羊周岁母羊为试验动物,分为两组,每隔1个月按照2 mg·kg~(-1) BW的剂量在埋植组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MT。连续采集13个月(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的肩胛部皮肤和绒毛样品,每月测定其绒毛长度,并制作皮肤毛囊组织切片。结果表明,埋植MT使绒山羊体表常年有绒毛覆盖,春季和秋季出现脱绒现象,之后快速长出新绒毛,绒毛脱落时次级毛囊活性降低。表皮的角质层厚度在毛囊生长前期随着绒毛的生长逐渐变薄,而在毛囊生长后期逐渐变厚,毛囊进入休止期时其厚度达最高点;与表皮其它三层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研究结果提示,12月开始持续埋植MT将缩短绒毛生长周期,其表皮及次级毛囊活性也会随之出现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X射线照射体外培养仔猪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LC),检测睾酮分泌及LC增殖情况,了解X射线对雄性睾酮分泌的影响.以3周龄仔猪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培养体系,在hCG诱导下,X射线辐射,测定24 h后LC睾酮分泌量及LC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常用X射线曝光剂量(43.12~84.86 μGy)曝光一次以及在63.16μGy剂量下照射5 min、15min、30 min对体外培养仔猪睾丸间质增殖有抑制作用,但在曝光剂量43.12~84.86 μGy下LC睾酮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63.16μGy剂量下照射15 min、30 min睾酮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常用X射线剂量曝光一次对睾丸间质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但睾酮分泌量影响不大,但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间质细胞增殖和睾酮分泌显著下降,故在临床使用X射线时应该缩短照射时间,并做好防护.  相似文献   

18.
通过资料分析与现场观察,研究了辽宁绒山羊的繁殖规律。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发情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上旬和中旬,发情周期平均为19·23天、发情持续期平均为35·62小时;母羊的性成熟平均为6·12月龄,初配年龄为18·12月龄、妊娠期为148·17天;第一情期受胎率为83·61%,产羔率为121·62%,双羔率为21·28%,断奶成活率为98·64%,繁殖成活率为96·43%。说明辽宁绒山羊母羊在繁殖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时间性,而且具有受胎率,断奶成活率和繁殖成活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C-fos ASODNs诱导C-fos基因发生转录后沉默,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体外培养的3周龄荣昌仔猪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LC)睾酮分泌,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基础状态下和HCG诱导下体外培养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水平。结果显示,C-fos ASODNs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基础状态下和HCG诱导下的睾酮分泌(P0.01),这表明C-fos在基础状态下还是HCG诱导下均可促进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的分泌。  相似文献   

20.
河西绒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生存环境相同,前者产绒量低,绒品质好,后者产绒量高,绒品质相对较差。本文旨在评价内蒙古白绒山羊与河西绒山羊杂交对后代产绒量和绒品质的影响。从河西绒山羊主产地平山湖测定11只河西绒山羊、10只内蒙古白绒山羊和10只杂种产绒量,采集颈部山羊绒测定细度、含绒率和长度。测定结果表明河西绒山羊与内蒙古白绒山羊杂交后,杂种后代平均产绒量比河西绒山羊提高了23.43%。杂种后代的山羊绒平均细度比河西绒山羊粗0.32μm,比内蒙古白绒山羊细1.64μm。杂种后代山羊绒长度比河西绒山羊增加5.85mm,比内蒙古白绒山羊增加2.90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