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如皋市桑树冻害发生的特点及不同程度剪伐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如皋市今年的桑树冻害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遭受冻害桑树的枝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剪伐试验,根据桑树受害情况,剪去桑树枝条的1/3~2/3,可以促进桑芽萌发,特别是促进了桑芽萌发后新梢条的成长,新梢芽数提高了20.0%~29.6%,桑叶产量提高了8..4%~14.5%。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2010年3月10日安徽省歙县地区发生的冻灾对桑树造成冻害的情况,以及灾后管理措施对产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受冻害程度与桑品种、树龄、剪伐形式、立地条件等有一定的关系。桑树发芽越早,遭受冻害越严重。歙县地区栽植桑品种的抗寒性顺序为璜桑14号>育71-1>盛东一号>农桑14号。在同一品种中背风朝阳的桑园轻于迎风背阳的桑园,坡地桑园轻于平地桑园,春伐桑园与重剪梢的桑园(剪1/2枝条)轻于一般剪枝的桑园(剪1/3枝条),隔年夏伐或春伐的桑园轻于当年伐条的桑园。灾后加强桑园管理对产叶量有很大的影响,在桑树冻害较为严重,即枝条部分芽部组织冻坏、枝条轻微冻伤的情况下,重剪枝条会使新梢数量显著减少,产叶量减幅很大,减产幅度依次为育71-1(22.2%)<盛东一号(29.2%)<农桑14(35.1%);冻害后可以不修剪桑枝条,但有必要待桑树恢复生长后剪掉冻死、枯梢枝条。  相似文献   

3.
桑树遭受晚霜冻害后,立即进行剪梢或开叶后喷施叶面肥,能显著提高桑树产量。而同时进行剪梢和喷施叶面肥处理,效果更佳,不失为桑树遭受晚霜冻害后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4.
2012-2013年通过对不同体力和业务熟练程度的劳动力,分别使用Hacth-S615型大力桑枝剪、创艺牌省力桑枝剪、绿捷牌多功能伐条机、如雷GX-25型电动果树修剪机这4款新式桑树伐条器具在大田进行桑树夏伐试验,以传统的短柄桑剪作对照,从省力程度、工效高低与性价比等方面作了比较与分析后认为,综合效果最好的是如雷GX-25型电动果树修剪机,其次是Hacth-S615型大力桑枝剪,并对广大农村蚕农提出了合理选购和正确使用桑枝剪伐器具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2个桑树品种不同程度剪伐的增产效果试验,认为不同剪梢程度不同,春叶增产的幅度也不同,以留80cm水平剪梢为优,春季发芽率高,新梢芽与三眼叶的比例恰当,饲养种茧的经济产量高。但在实际生产中剪梢程度还应根据品种、树势、枝条长短、养成树型、时间(因剪梢时间过迟则效果较差)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剪伐,以达到最好的增产效果,也使桑树的旺盛生长期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长。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索优化桑树剪伐的方式方法,结合广西蚕桑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基地生产实际,开展了电动枝剪机、草本桑收割机、桑枝剪伐粉碎一体机3种不同的桑树剪伐机具剪伐效果的比对试验。经过夏伐和冬伐2次剪伐试验,发现桑枝粉碎一体机剪伐工效最高,草本桑收割机次之,电动剪枝机最低。在桑树生长情况对比试验中,电动枝剪机对桑树生长的影响较小,桑树剪口破皮率和死亡率低,平整率高,草本桑收割机次之,桑枝粉碎一体机对桑树影响最大,剪口破皮率和死亡率高,且剪口不平整。综上,建议根据桑园生长实际及桑园用途选取最适宜的剪伐机具。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丘陵山区秋季不同剪伐时间对桑树生长的影响试验得知:湖桑32号于9月上旬即可进行剪伐条桑收获桑叶,并且不会导致秋季桑芽萌发;但从枝条干端的枯梢情况看,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剪伐较为适宜;9月28日与10月3日剪伐的桑树,翌春的生长情况都比常规剪伐的好,发芽率高了15%以上、新梢总长度增加了5%以上、总产叶量增加了10%以上;因此,在仪征市能够推广和应用湖桑中晚秋条桑收获与条桑养蚕这一省力、高效的蚕桑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欲使桑树生长发育良好,树壮叶茂,优质高产,为夺取蚕茧高产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必须及时剪伐,整枝剪梢,中耕除草,切实加强肥水管理,病虫防治以及做好采养结合等工作。一、及时剪伐,整枝剪梢。桑树栽植后,应按预定培养的树型剪伐,掌握桑树在休眠末期(惊蛰前)早春树液流动前剪伐。在同样的管理条件下及时剪伐的桑树长势良好,枝条粗而长,反之生长不好,枝条细而短。上高蚕桑场泗溪游市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桑树、桑苗适剪取的条梢不仅可以获得优良饲料来饲养一次晚秋蚕,增加社员的收入和国家的工业原料,而且符合于桑树桑苗生长规律,有利于明春桑叶的增产和桑苗质量的提高。经验证明:桑树适时剪梢可防止条梢冻害,使枝条充实,各芽饱满,促进明春发芽提早,55年浙江各地农业社反映:经过剪梢的桑树今春桑叶普遍增产。桑苗剪梢可减少“扎落苗”,根颈直径、全株重和根部重量增加,根部发  相似文献   

10.
浅谈桑树春季发生冻害后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卫虹  缪华  许才铨 《中国蚕业》2009,30(4):109-110
分析了春季晚霜危害桑树造成冻害的表现症状,对冻害严重的桑树进行2次剪梢试验与探讨,并采取了稳定蚕农情绪、切实加强桑园的肥培管理、对受害桑树实施2次剪梢、推迟春蚕发种时间等应对措施,以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春季晚霜危害桑树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桑树冬季剪梢是桑园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既能增产桑叶,又能改善叶质,但因桑树品种特性不同而必须采用不同的剪梢程度,方可获得最佳的效益。通过对不同栽植密度、不同品种、不同剪伐形式的隔年伐条桑园进行冬季剪梢,保留一年生条长的平均长度为50cm,结果其株产叶量增加10%以上(总平均指数:112.90%)。通过试验初步拟定了桑园优质高产最佳剪梢方案。  相似文献   

12.
续春桑园是指当年饲养续春蚕之后进行伐条的桑园。由于续春蚕的饲养使当年夏伐时间推迟了 20d以上,增加了桑树的产叶量,增大了桑树的消耗, 缩短了夏秋叶的生长时间。为了解续春桑园冬季的剪梢时间和留梢长度对产叶量的影响而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广东杂交桑养型低,可以促使桑树早生快发,保持桑树生理年青化,提高密植桑园的光能利用率,适应密植、多次采伐和高产桑园的需要,春剪伐能促使桑叶高产优质,晚夏伐可增加夏蚕桑叶,避开早秋高温养蚕,解决蚕矛盾,推迟秋叶老化,留冬梢目的是利用顶端优势,预防桑树冻害,保护冬芽安全春发。  相似文献   

14.
通过秋季不同剪梢时期对腋芽萌发和次年春季桑叶产量影响的试验,认为桑树在常规剪伐条件下,江西省晚秋大蚕期实行条桑育收获将不影响桑树生长。  相似文献   

15.
针对桑树枝条收获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劳动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一款自走式桑枝剪伐粉碎一体机,该机主要由行走装置、剪伐装置和粉碎装置3大部分组成,能够一次完成桑树枝条的剪伐与粉碎工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平均粉碎长度为19.3 mm,粉碎合格率为95.1%,其结构设计合理,工作性能良好,粉碎效率高,满足桑枝屑的二次利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4年春季的晚霜给桑园造成冻害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桑树的冻害程度与桑品种、树龄、剪梢时间、剪梢(留条)长 度、施肥品种、植被覆盖和地势条件等都有着一定的关系。从而提出防止和减轻晚霜对桑树冻害的措施:正确选用桑品种;加强桑园丰产方建 设;科学合理翦梢;推行配方施肥;推广桑田覆草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温秀存 《山东饲料》2013,(26):366+368
桑树剪伐方式决定春、夏、秋各季产叶量比例,影响桑叶质量,从而决定全年养蚕布局,桑树冬春伐和桑树冬春重剪梢两种不同的剪伐方式可优势互补,对桑园桑树采取两种剪伐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更有利于县域蚕区推广全年多批次养蚕布局。  相似文献   

18.
陈智勇 《蚕学通讯》2000,20(4):43-44
桑树修剪得当,可提高桑叶产质量,反之则造成减产减收。人们习惯认为桑树修枝的最佳适期是冬季。笔者认为,夏伐桑园修枝的最佳适期应正秋蚕上蔟后立即进行;断梢应在冬至至大寒节前后进行,冬季重剪的桑园和四边桑修枝的最佳适期应是春蚕上蔟后立即进行。冬季重剪以冬至至大寒为佳。春伐复壮应改为冬伐复壮。管理与冬季重剪相同。1 从桑树生理与环境温度看修剪的最佳适期 四川、重庆1月气温是全年最低月份,2月和12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桑树一般从12月中下旬开始进入休眠期,3月开始发芽。据实验,桑树愈伤组织的形成在2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隔年伐条对桑园桑树产叶量的影响,探讨桑园因采用隔年伐条技术而带来的节本增效效果,我们对不同栽植密度、不同品种、上年不同伐条形式(眷伐或夏伐)实行隔年伐条,并对隔年伐条桑园不同剪梢程度处理,其它日常管理工作相同,结果表明:桑园隔年伐条可提高桑园产量和质量,提高蚕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元锁胜 《蚕学通讯》2001,21(4):50-50,57
我省冬季严寒 ,桑树极易遭冻害 ,重者整株冻死 ,轻者枝条梢端干枯 ,普遍存在着桑树抽条严重 ,影响着桑叶产量 ,影响着蚕农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 ,加强桑树防冻十分重要。下面介绍几种有效措施 ,供同仁和蚕农参考。1 “出扦法”管树 ,增强抗逆能力山西气候比南方冷 ,无霜期短 ,桑树夏伐后 ,枝条短而细弱 ,不能充分栓化 ,易受冻害 ,植株极易衰老。山西蚕区的人民创造了适合当地环境的“出扦法”管理桑树。所谓“出扦法”就是在春季发芽前 ,在一株桑树上 ,按一定比例距基部约 1 5厘米短剪部分枝条 ,到春蚕 5龄期把未出扦的枝条齐基部进行夏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