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79个奇台无芒雀麦无性系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产量对比试验,对79个无芒雀麦无性系和奇台无芒雀麦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无性系与对照在生育期上无显著差异,在产量上14个无性系差异显著。优良无性系41号表现优良,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为无芒雀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乌苏一号无芒雀麦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苏一号系历经16年育成的无芒雀麦新品种,试验叙述了该品种的植物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经济性状,栽培技术,利用方法,并与对照——国家注册地方品种奇台无芒雀麦作了全面的比较,表明乌苏一号无芒雀麦新品种整体上优于奇台无芒雀麦。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来源的6种无芒雀麦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在黑龙江西部地区越冬率达93%以上,生育期为102~106d,均适宜在黑龙江西部地区种植;其中,公农无芒雀麦、内蒙无芒雀麦和波兰无芒雀麦生产性能优于其他品种,值得在黑龙江西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对乌苏1号无芒雀麦进行了多年的系统选育,依据其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特点,研究初步得出乌苏1号无芒雀麦栽培技术、收获与加工技术以及适宜的种植区域,为大面积推广种植乌苏1号无芒雀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乌苏1号无芒雀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苏1号无芒雀麦进行了多年的系统选育,依据其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特点,研究初步得出乌苏1号无芒雀麦栽培技术、收获与加工技术以及适宜的种植区域,为大面积推广种植乌苏1号无芒雀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能与约80%的陆地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本研究通过构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1:1)混播组合,设置接种AMF和磷添加处理,探讨土壤有效磷水平与AMF互作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体系地上生物量及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AMF处理相比,接种AMF处理下紫花苜蓿单播体系地上生物量提高17.59%,无芒雀麦单播和混播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10.23%和10.26%。施磷处理下,接种AMF对单播和混播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混播体系中无芒雀麦的地上竞争率大于紫花苜蓿,接种AMF对紫花苜蓿地上竞争率无显著影响,使无芒雀麦地上竞争率降低56.41%。接种AMF使混播体系中紫花苜蓿地上磷吸收量提高66.12%,对无芒雀麦地上磷吸收量无显著影响,缓解了无芒雀麦对紫花苜蓿的竞争排除作用。综上所述,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构建的(1:1)混播体系中AMF能有效抑制禾草无芒雀麦的地上竞争力,利于豆禾混播体系的维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聚合草单独青贮、聚合草+无芒雀麦(2∶1)混合青贮、聚合草+无芒雀麦(3∶1)混合青贮的结果,得出以聚合草+无芒雀麦(3∶1)最佳,聚合草单独青贮次之,聚合草+无芒雀麦(2∶1)最差。  相似文献   

8.
房丽宁  董君等 《中国草地》2001,23(4):31-36,47
通过观察无芒雀麦大大连市普兰店地区的生长的生殖特性发现1999年该地的气候我芒雀麦的生殖发育和种子生产,但在种子成熟期的高温干旱导致种子成熟速度加快和种子重量降低。同时,还了氮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影响。施氮量为180kg/hm^2时,无芒雀麦的种子产量最高,可达1844kg/hm^2,但和施氮量为150kg/hm^2、120kg/hm^2和90kg/hm^2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在无芒雀麦的抽穗初期喷施调嘧啶和多效唑对无芒雀麦种子的各产量构成要素、种子产量和植株高度都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缘毛雀麦15个类型及无芒雀麦2个类型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酶谱特征及分布,并通过酶谱差别探讨了缘毛雀麦类型之间的差异及这些类型与无芒雀麦的差异,为缘毛雀麦各类型的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总糖及氮素含量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二龄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地上与地下部分总糖及氮素含量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地上部分总糖含量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结实期和生长末期。无芒雀麦地上部总糖含量呈单峰型,果后营养期地上部总糖含量最高,生长末期地上部总糖含量下降。苜蓿根系总糖含量变化动态呈双峰型,而无芒雀麦呈三峰型。单播无芒雀麦、苜蓿地上部含N量随物候期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混播草地含N量在9月初降至最低后又上升。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部含N量动态均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春季,第二个峰值在秋初。混播增加了无芒雀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的N素含量。  相似文献   

11.
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通过茎段扦插建立的6个无性系群体为材料,比较了这些无性系在株高、再生速度及变异系数上的差异,分析了单株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异性、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关系,结果表明,综合性状以黑紫色、黄绿色和白黄色3个无性系较优;较多的分枝、较小的叶型、绝对高度大且茎叶比也较大的植株,预示有较高的头茬草产量。  相似文献   

12.
运用PCR检测猪圆环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和合成了一对引物,建立PCR反应,用于检测猪圆环病毒。结果表明,PCR对猪圆环病毒细胞毒,病毒基因克隆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提示用PCR试验检测猪圆环病毒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O型口蹄疫病毒已演化出多种谱系.目前应用的疫苗已不能有效保护多谱系口蹄疫的流行,这给我国猪口蹄疫的防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进一步发展免疫原性好、抗原谱广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候选株,本研究以O/HN/93现用疫苗毒株的感染性克隆为骨架,构建了含VP3(58位)和VP1(43、48、137、139、140、141和142位)氨基酸改造的全长克隆.线性化的全长cDNA和T7RNA聚合酶质粒共转染BHK细胞后获得拯救病毒.RT-PCR和乳鼠致病性试验表明拯救病毒遗传稳定,具有与亲本病毒相似的致病性.用拯救的基因工程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猪28 d后分别用中国谱系、泛亚谱系和缅甸98谱系猪源毒的流行毒攻击,结果均获得了完全保护(16/16).O/HN/93灭活疫苗免疫猪能完全保护泛亚谱系和缅甸98谱系猪源病毒的攻击(16/16),但不能完全保护(12/16)中国谱系猪源病毒的攻击.结果表明基因工程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提高了对中国型猪源谱系病毒的免疫保护,拓展了抗原谱,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4.
松嫩平原碱化草甸野大麦无性系构件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野大麦无性系构件的数量决定于丛径的大小,无性系中营养蘖构件组分的数量占较大比重,为69.15%,是生殖蘖的2.24倍,但生殖蘖和营养蘖的生长与物质生产相差悬殊,平均生殖蘖重是平均营养蘖重的2.17倍,致使无性系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能量分配大体相等。无性系构件的生物量,以及营养蘖和生殖蘖构件组分的生物量与丛径和总蘖数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平均单蘖重、平均的生殖蘖重均随着无性系构件数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形式下降;无性系的芽数随着丛径和总蘖数的增大而有规律地增加;抽穗率在大小不等的无性系间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自咬症是笼养毛皮动物水貂、狐狸的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毛皮质量,然而其发病原因一直未得以明确。作者初步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了水貂自咬症的发病原因。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分别对正常水貂组和自咬水貂组进行了遗传基因差异上的比对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0个重复性好的多态引物,提取水貂健康与患病群体DNA各40个,随机抽取10个构建基因池,进行RAPD标记研究。挑选出在健康组与患病组差异明显的S103引物(序列为AGACGTCCAC)并对其进行克隆,将克隆结果交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测序。引物S103扩增出健康与患病水貂的特异条带,仅在患病水貂组中发现750 bp左右的DNA片段,而在健康组中发现600 bp左右的特异片段。此两条特异片段可初步作为区分健康和患病水貂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为进一步对水貂自咬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利用Tild-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制备纯合无角种公牛细胞系。针对控制无角性状的Pc靶位点设计sgRNA,T7E1酶切和测序检测突变效率;以pUC57为骨架连接Pc片段及其两侧约800 bp的同源序列左臂(L)和右臂(R),双酶切获得同源重组片段后与sgRNA共同转染至荷斯坦种公牛耳缘成纤维细胞中,筛选获得单细胞克隆并鉴定。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6个sgRNA(1-6),并筛选获得了突变效率最高的sgRNA1,其突变效率为32.6%;成功获得了长度为1 901 bp基因序列完全正确的同源重组片段;共获得147个单细胞克隆,其中8个单细胞克隆发生正确的单等位Pc位点插入,1个单细胞克隆发生正确的双等位Pc位点插入。外源基因残留检测结果显示,单细胞克隆没有Cas9基因残留,可作为后续克隆生产优秀无角纯合胚胎的核供体细胞。本研究成功利用Tild-CRISPR/Cas9定点编辑的方法获得了Pc位点纯合插入的无外源Cas9基因残留的无角牛耳缘成纤维细胞系,为将来优秀无角体细胞克隆种公牛的培育以及主要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材料储备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有限稀释法从现有PK15细胞系中克隆出一株对猪圆环病毒2型具有高敏感性的细胞克隆株PKK,初步研究了该克隆株对猪圆环病毒2型增殖的特性及稳定性。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将该克隆株连续传代50代后对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性不变,病毒滴度最高可达10^7.0TCID50/mL.这一研究结果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体外复制、体外诊断及开发高效价的PCV2全病毒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8.
The genome of JS/7/05/Ch isolate shared more than 99% nucleotide identity with that of Mukteswar strain. However, the pathogenicity of JS/7/05/Ch was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of Mukteswar strain. In order to provide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related research, we built the rescue system of JS/7/05/Ch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genomic sequence of JS/7/05/Ch strain, eight pairs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to amplify the genomic fragments by RT-PCR and cloned into pCR2.1 vector, to construct the plasmid pJS/7/05/Ch which contained the full-length cDNA of NDV. Then the full-length cDNA was transferred to TVT7R(0.0) vector to construct full-length NDV infectious clone, pTVT/JS705, using specific enzymes. The infectious clone together with three helper plasmids (pCI-NP, pCI-P and pCI-L) were cotransfected into BSR-T7/5 cell, and the transfection supernatant was inoculated into SPF embryonated eggs to rescue the virus. The results of HA and RT-PCR indicated that JS/7/05/Ch strain of NDV was successfully rescued.  相似文献   

19.
在本实验室已有的PRV JS-2012感染性克隆pBAC-JS2012及突变筛选菌株SW102-PRVBAC基础上,利用galk正筛选和卡那霉素的筛选标记基因,构建IE180两个拷贝启动子均删除的缺失克隆.利用同源重组将galk表达盒替换掉IE 180TATA-box及左边297个碱基和右边172个碱基,经PCR鉴定和...  相似文献   

20.
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成功对研究乳腺的生长发育、泌乳机制、乳腺肿瘤和癌变的发生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体外培养建立的乳腺上皮细胞系可为克隆和转基因动物生产提供良好的核供体;分泌功能的乳腺上皮细胞系的建立为乳腺发育学、乳腺病理学、泌乳生物学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对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进行了总结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