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于4种不同类型的甜叶菊品系叶表面,考察外源激素处理对其主要农艺性状、糖苷含量及糖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赤霉素处理组同对照组相比,处理后株高、节长显著增长,且节间伸长效果主要集中在茎秆中部,叶长显著变短、叶宽显著变窄,叶长宽比值增大,单株干叶产量下降;赤霉素处理间,表现出一定的浓度效应,即随着赤霉素处理浓度增大,表现出一定的株高增加,叶长、叶宽减小的趋势。(2)就提高植株糖苷含量而言,100 mg/L的GA处理(A1)提高了SR1型甜叶菊的RA苷的含量,100 mg/L和300 mg/L GA提高了SR3品系ST苷含量,300 mg/L GA提高了SR2品系ST苷含量。(3)就糖苷产量而言,由于各处理下其干叶产量均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所有GA处理中,除300mg/L的GA处理显著提高了SR2的ST苷产量外,其余GA处理均不利于甜叶菊RA或ST糖苷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甜叶菊新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糖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4个甜叶菊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茎叶产量及糖苷含量进行比较,为不同用途的甜叶菊育种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SR-1,SR-2,SR-3和SR-5共4个甜叶菊品系的株高、茎节长、一级分枝数、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和茎叶干重等进行考察,采用HPLC法测定其干叶ST和RA糖苷含量,并分析了各性状间相关关系。[结果]4个品系间植株形态、茎叶产量及糖苷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ST苷含量和茎叶产量最高的品系为SR-5,RA苷含量和RA/ST值最高的品系为SR-2,综合RA苷含量和茎叶产量考虑,RA苷总量最高的为SR-3。茎叶产量同株高、茎节长、叶宽间相关显著。RA苷含量与干叶产量、干茎产量及茎叶总产量等呈显著负相关。ST苷含量则与各农艺性状间相关均不显著。[结论]提高甜菊的产量会一定程度影响甜叶菊的品质,但仍有可能选出既高产,品质又符合生产所需的优良甜叶菊新品种。SR-5品系可作为较好的药用型甜叶菊品系,SR-2可用作糖用型甜叶菊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长期连作对甜叶菊生长及其糖苷积累的影响,以连作2年为对照,研究连作8年后甜叶菊的生长指标、养分含量及甜菊糖苷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长期连作显著降低株高、茎粗及分枝数,其中株高和茎粗分别比连作2年下降21.84%和35.81%,分枝数比连作2年减少2.2个;连作8年后单株茎、叶干质量仅为连作2年的40.95%和42.32%;除硼元素外,长期连作显著改变植株氮、磷、钾、钙、镁、锌、铜、铁和锰元素的含量,但连作8年后单株养分积累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各种元素单株养分积累量茎叶总计连作8年比连作2年降低16.42%~77.27%;连作8年丰富了叶片中糖苷组分并显著增加甜菊糖苷的相对含量,连作2年和连作8年的糖苷总含量分别为8.50%和16.30%,但主要糖苷组分STV和RA的单株积累量仍显著低于连作2年,连作8年STV和RA占总苷含量分别比连作2年降低4.98、7.94个百分点,RC增加1.29个百分点;单株积累量STV和RA分别比连作2年减少39.06%和32.87%。综上,连作不利于甜叶菊生长,抑制植株养分和叶片糖苷积累,但对微量糖苷组分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山5号品种是以中山4号(高RA苷含量)为母本,中山3号(St苷中等含量)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甜菊新品种。中山5号品种平均株高88.7cm,叶绿色,叶缘锯齿宽且深裂,形为柳叶形,叶长平均10.38cm,叶宽平均2.91cm;茎嫩枝端及叶柄部被毛,自然分枝能力较强;干叶平均产量262~297kg/667m~2;2010年对植株有效成分检测结果:糖苷总含量为12.77%,St苷含量为12.67%,RA苷含量为0.02%,St苷/总苷含量达99.22%,为St苷超高含量品种,高St苷是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5.
薄板层析法分析甜叶菊糖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滕祥金  杨丹  孟滕  郝再彬 《中国糖料》2007,(4):24-25,31
通过选择适宜的展开剂和显色剂等,建立了一种定性鉴别甜叶菊糖苷中甜菊糖甙(Stevioside,St)和莱包迪甙(Rebaudioside A,RA)两种主要成分的实验方法,此法不仅灵敏度高而且简单易行,可作为甜叶菊糖苷测定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山6号’是由高RA苷含量品种‘中山4号’(♀)和高总苷含量品种‘中山3号’(♂)杂交优选单株扦插繁殖获得的高总苷、高RA苷含量优良新品种。‘中山6号’的株高平均92.7cm,叶绿色,柳叶形,叶缘锯齿宽且深裂;自然分枝能力良好。该品种始蕾期8月初,干叶收割期在植株始蕾期前一周。干叶原料生产种植平均栽培密度约9000株/667m2,干叶平均产量为220kg/667m2,植株有效成分糖苷总含量(2015检测结果)为21.81%,RA苷含量为13.99%。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666.7 m2施用20、30、40、0 kg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8∶18∶18)4个不同处理的施基肥水平,对甜叶菊的主要农艺性状、茎叶产量及糖苷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666.7 m2施30 kg基肥的条件下一级分枝数、单株茎干鲜重、单株叶干鲜重、干叶产量和RD、RF、RC、DA及总糖苷的含量最高。不同处理间叶宽、RC糖苷和总糖苷均无显著差异。本次试验结果为正确掌握甜叶菊对肥料的需求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适合当地生产需要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甜叶菊品种(系),由综合性状较好的‘甘引1号’和‘甘引4号’杂交选育出高RA苷甜叶菊新品系‘GTJ-101’。2017—2019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GTJ-101’干叶平均产量达6 241.24 kg/hm2,RA苷含量为12.17%,分别较对照‘谱星1号’平均增产5.69%、增加3.15个百分点;总苷含量为19.22%,RA苷/总苷含量为63.32%,分别较对照‘谱星1号’增加4.14和3.51个百分点,品质及农艺性状均较稳定。‘GTJ-101’适宜于甘肃省河西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河西地区不同甜叶菊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叶菊是一种新型糖料作物,选育高产、高莱鲍迪苷A(RA)的新品种是当前市场所需。本文采用灰色理论系统,对7个甜叶菊品种在河西地区的13种表型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7个甜叶菊品种中干叶产量最高的为GY-23(7984.8 kg/hm~2),最低的为GY-27(4488.0 kg/hm~2);RA含量最高的为GY-26(9.98%),最低的为GY-27(3.32%)。(2)灰色关联度分析中,各品种加权关联度排序与等权关联度排序完全一致,其关联度由大到小为:GY-23(0.8513)GY-26(0.7837)GT-1(0.6962)GY-25(0.6838)GY-27(0.6419)GY-28(0.6299)GY-24(0.5807)。本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实用,可为甜叶菊新品种选育和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甜菊糖苷提取用甜叶菊新品种选育,以非糖苷类杂质和甜菊糖苷的检出量为指标,比较了各吸附剂用于甜叶菊种质甜菊糖苷高效液相检测用样品前处理的可行性,并建立了有效的高效液相检测用样品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甜叶菊叶片经50%乙醇超声浸提后,在所调查的几种吸附剂添加处理中,以酸性氧化铝对浸提液中非糖苷类杂质的去除效果最好,且对以RA和STV为代表的甜菊糖苷含量影响小。进一步的研究揭示,酸性氧化铝用于甜叶菊叶片50%乙醇提取液高效液相检测用样品的前处理优化方案为:在甜叶菊叶片的50%乙醇提取液中加入1/5(m:v)酸性氧化铝,40r/min室温振荡30min,可使提取液中非糖苷类杂质检出量减少65.0%以上,且对以RA和STV为代表的甜菊糖苷检出量的影响小于3.0%。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发展甜叶菊的优势分析及超高产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甘肃河西走廊种植甜叶菊的优势因素,总结了沿祁连山冷凉灌区甜叶菊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良DNS等方法筛选出的生长快、糖苷含量高的甜叶菊品系109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种类和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尖为外植体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率均最高;其次是带腋芽茎段;再次为叶片。无腋芽茎段和无菌根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不能诱导成芽。茎尖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IAA 1.0mg/L;带腋芽茎段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mg/L。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采用MS+6-BA 0.5mg/L+NAA0.05mg/L;在1/4MS+IBA 0.1mg/L+NAA 0.1mg/L+1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率可达100%,生根苗移栽后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任城区为避免甜叶菊因品种退化、施肥不合理、病虫害加重造成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出现卖叶难或叶贱伤农的不利局面,再创甜叶菊产业新辉煌,进行了甜叶菊扦插育苗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已形成从品种更新、扦插育苗到收获贮藏的一整套比较完整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低浓度秋水仙素离体诱导甜叶菊多倍体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不同低浓度秋水仙素在甜叶菊试管苗茎段再生苗初期进行长时间持续处理,以探讨低浓度秋水仙素诱导甜叶菊多倍体的优势及适合长时间诱导甜叶菊的秋水仙素浓度,简化甜叶菊离体诱导多倍体技术环节。结果表明:0.025%的秋水仙素浓度适合于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的持续诱变,直至试管苗再生而无需清洗外植体和更换培养基,简化了诱导技术环节,提高了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效率;多倍体植株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为叶片大而厚实、开花延迟、花蕾较大等特征。旨在建立低浓度秋水仙素离体诱导甜叶菊多倍体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甜叶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无菌繁殖体系、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选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芽分化和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及组培苗的移栽等方面综述了甜叶菊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甜叶菊组织培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以能量为100kev,剂量为10^15/cm^2碳离子注入的甜菊种子萌发过程的细胞学效应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发现萌发4d的甜菊幼苗核异常细胞率,染色体畸变频率,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的损伤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细胞发裂指数和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萌发第10d,上述表征已与对照组呈不显著差异,表明低能碳离子注入甜菊所引起的损伤已基本修复。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甜叶菊斑枯病感病生理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斑枯病菌发生侵染时,在侵染点周围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增强;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病斑出现时脯氨酸含量大量积累,其后又有所下降;随病害的加重,丙二醛的含量呈直线上升;叶绿素的含量随病害的加重而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